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血肿疗效观察
1
作者 单丽琴 方锦才 +2 位作者 钟文华 黄华飞 杨欣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由于凝血酶原降低导致的凝血机制障碍而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儿常常表现为颅内出血,导致脑组织的移位、受压以及水肿,加重病情恶化,导致病残。临床对于该病的治...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由于凝血酶原降低导致的凝血机制障碍而引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儿常常表现为颅内出血,导致脑组织的移位、受压以及水肿,加重病情恶化,导致病残。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颅内压,消除血肿,常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病残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维生素K缺乏 颅内血肿 微创穿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枕顶部巨大颅内外贯通表皮样囊肿1例报道
2
作者 张佳克 孙玉琳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24期2212-2213,共2页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1],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于桥小脑角、鞍旁,其次为第四脑室、侧脑室,也可发生在颅骨板障、脊柱等。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枕顶部巨大颅内外贯通表皮样囊肿患...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1],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于桥小脑角、鞍旁,其次为第四脑室、侧脑室,也可发生在颅骨板障、脊柱等。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枕顶部巨大颅内外贯通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一同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颅内外 性别差异 桥小脑角 第四脑室 胆脂瘤 脑肿瘤 发病率
下载PDF
同步钻孔引流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5
3
作者 仲晓军 杨欣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15-216,共2页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步钻孔、各置双管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 53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门诊随访,1~2个月后复发3... 目的总结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扫描确诊,采用双侧同步钻孔、各置双管引流的治疗方法。结果 53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门诊随访,1~2个月后复发3例,再次行钻孔引流后治愈。结论双侧同步钻孔、各置双管引流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钻孔引流 双侧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被引量:3
4
作者 仲晓军 杨欣刚 安海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6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术后存活20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术后存活20例,大部分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能独立生活(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为Ⅰ-Ⅲ级)13例,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7例,死亡3例。结论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加硬脑膜反折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 颞肌贴敷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皮质脊髓束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龙 李玉辉 +5 位作者 安海龙 杨欣刚 仲晓军 方锦才 张佳克 蔡四宝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皮质脊髓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下钻孔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 目的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皮质脊髓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立体定向下钻孔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计算患侧/对侧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两组皮质脊髓束4级患者治疗3个月后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05),但观察组皮质脊髓束1~3级患者治疗3个月后F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保守治疗更有优势,尤其是皮质脊髓束1~3级患者早期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手术 皮质脊髓束 预后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162例
6
作者 孙玉琳 杨欣刚 +5 位作者 安海龙 刘海龙 仲晓军 方锦才 张佳克 蔡四宝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210-1211,共2页
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病变,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脑转移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我科2010—08—2012—08应用头部伽玛刀治疗脑转... 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病变,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脑转移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脑转移瘤,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我科2010—08—2012—08应用头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患者162例,共228例次,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头部伽玛刀 治疗效果 恶性肿瘤患者 生存时间 恶性病变 生存质量 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