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忠明 吴鹏 +4 位作者 张翊 张银华 王庆鑫 张远 严怀宁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03至2016-12医院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微创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03至2016-12医院手术治疗的6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2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并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临床功能ODI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为(132. 03±21. 73) min,术中出血量为(186. 39±51. 32) ml,术后引流量为(64. 17±31. 71) ml,术后住院天数为(7. 30±1. 06) d,与传统组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手术前后VAS、ODI评分比较,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微创性 经皮 内固定 退行性腰椎疾病
下载PDF
下腰椎融合术52例
2
作者 张玉良 任忠明 +2 位作者 周杨 王海东 裴斐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间融合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手术疗效也得到肯定。然而,如何选择创伤小、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的融合方法一直是医师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经单侧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sforamina...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腰椎间融合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手术疗效也得到肯定。然而,如何选择创伤小、融合率高且并发症少的融合方法一直是医师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经单侧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行下腰椎融合52例,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手术治疗 单侧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斌 曾忠友 +1 位作者 韩建福 张建乔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123例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为椎旁肌间隙入...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123例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9例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组,64例为传统后入路显露组,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VAS评分及拆除内固定物前后的JOA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VAS评分、拆除内固定物前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物拆除后JOA评分肌间隙入路组高于常规入路组(P〈0.05)。[结论]腰椎肌间隙入路可以保持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较之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操作方便、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有利于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传统腰椎入路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忠明 金才益 +2 位作者 裴斐 黄志海 吴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前路减压修复重建的必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其中T126例,L112例,L24例,L33例,L41例。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机制及前路减压修复重建的必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其中T126例,L112例,L24例,L33例,L41例。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评定A级2例,B级13例,C级5例,D级6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重建术,其中4例因脊柱三柱结构损伤严重,同期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结果26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椎管内减压彻底、充分。均获随访1~6年,平均17.7个月。术后3个月植骨区达骨性融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出现不可逆恢复外,其余有1~3级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脑积液漏、钢板螺钉松动断裂、明显植骨块吸收伤椎塌陷、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前路减压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斌 曾忠友 韩建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40-2144,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采用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9.2)岁... [目的]比较分析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3月~2010年2月采用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9.2)岁,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56.1±7.3)岁,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植骨融合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并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和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5~38个月(平均28.2个月)。B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6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亦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或沉陷。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术后改善率及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前者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少、住院费用低的特点,可以作为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斌 曾忠友 韩建福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8—2009年3月3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8—2009年3月3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并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10±16.8)min,术中出血量为(206±40.1)mL。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6.7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8.1±0.9)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2±0.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8.4%,其中优级改善率(75%~100%)31例(93.9%),良级改善率(50%~74%)1例(3.0%),可级改善率为(25%~49%)1例(3.10%)。优良率为96.9%。VAS评分术前为(7.9±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9±0.5)分.下降了75.9%。所有患者随访期间X线检查提示椎间融合器无移位及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旁入路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不稳症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5
7
作者 任忠明 吴宏飞 +2 位作者 张远 张玉良 张银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 评价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治疗,其中椎旁肌间隙入路19例(肌间... 目的 评价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治疗,其中椎旁肌间隙入路19例(肌间隙入路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3例(传统入路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术期指标及伤椎骨折复位情况,并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评估. 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伤椎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48.5±26.5) ml,术后引流量为(72.9±17.3) ml,术后VAS评分为(1.1±0.3)分,ODI功能评分为(13.4±2.7)分,与传统入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无需椎管内减压的椎体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固定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忠明 张远 +3 位作者 张翊 吴宏飞 张玉良 舒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74-1779,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置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31.9岁;病程4~28...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病灶清除的必要性及内置物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8年3月~2012年12月,对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治疗,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3~76岁,平均31.9岁;病程4~28个月,平均11.7个月;胸椎21例,胸腰段30例,腰椎19例,腰骶段2例;累及4个椎体3例,3个椎体11例,2个椎体27例,1个椎体31例;其中42例显示干酪样坏死组织或死骨侵犯相应椎管,35例伴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26例合并病变区域不同程度的后突畸形。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36例,E级27例。术前至少2周以上正规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个化性方案分别对患者行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内植物固定手术,药物化疗的总疗程时间为12~18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经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6.7个月。其中3例术后复发再次切开引流、病灶清除或穿刺置管引流灌冲,最终痊愈;2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痛,2例出现股神经牵拉痛,3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中毒症状均消失,按Frankel脊髓损伤程度评分标准: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6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断裂,植骨区见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满意。[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重建术,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矫正脊柱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促进植骨区骨融合和椎体结核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下腰椎融合术中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任忠明 吴宏飞 +2 位作者 张远 张玉良 张银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下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选择性对32例单节段下腰椎疾患行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均采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即Wilt-se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入路。其...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在下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选择性对32例单节段下腰椎疾患行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术,均采用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即Wilt-se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入路。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岁;病变节段:L3、46例,L4、517例,L5S19例;病种类型:腰椎退行性不稳12例,极外型或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滑脱5例,椎间盘原位复发5例,椎间盘源性疼痛3例,均表现为严重的下腰痛伴单侧肢体出现放射症状或无双下肢症状。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伤口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0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9 ml,术后平均引流量137 ml,住院平均天数13.5 d。术前ODI评分为(37.3±6.1)分,术后3个月时为(19.1±4.7)分,末次随访时为(11.8±3.7)分;术前VAS疼痛评分为(7.2±1.2)分,术后3个月时为(2.5±0.7)分,末次随访时为(2.1±0.9)分,统计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3个月或末次随访时的ODI、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良好的椎间骨性融合现象。[结论]双侧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下腰椎融合术能有效地保护椎旁肌,并达到减压、融合目的,是较实用并容易推广的腰椎后路"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旁入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锚定法并保留C_7棘突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忠明 张银华 张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664-1665,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腰椎峡部裂性滑脱伴骨化性蛛网膜炎1例报告
11
作者 任忠明 籍剑飞 +1 位作者 张银华 吴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7-478,I0001,共3页
患者男性,59岁。因“腰痛10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麻木20d”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外伤或其他诱闲出现腰背部疼痛,站立负重、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20d前腰痛加重,井向右下肢放射,有麻木感,下肢无力、行走... 患者男性,59岁。因“腰痛10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麻木20d”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外伤或其他诱闲出现腰背部疼痛,站立负重、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20d前腰痛加重,井向右下肢放射,有麻木感,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周前曾在外院就诊,行MRI检查示L3/4~L5/S1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L4椎体I度滑脱、L3/4~L5S1椎间盘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性滑脱 蛛网膜炎 骨化性 下肢放射痛 腰背部疼痛 MRI检查 椎间盘膨出 下肢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