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丽云 沈权 +2 位作者 刘庆春 秦安华 叶道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3697-3699,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殊,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论: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殊,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结论: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非常少见,但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治中应考虑到它的可能,行病理检查可及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病理学 淋巴瘤/诊断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管定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小路 单希征 +2 位作者 高建华 贾德静 龙顺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0-632,共3页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AutoCAD(computeraided design)和SketchUp软件构建面神经嵴的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中耳手术中面神经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AutoCAD(computeraided design)和SketchUp软件构建面神经嵴的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虚拟术后术腔的空间变化,与术中图像对比。结果成功构建面神经嵴、面神经管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为中耳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术中随时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形态信息。结论AutoCAD及SketchUp构建面神经嵴的三维数字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并可用于耳科的解剖教学和手术模拟,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面神经 耳外科手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横断面扫描低剂量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9
3
作者 王妍焱 吴国庚 +3 位作者 周诚 高建华 焦晟 曹会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连续选取77例临床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70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根据患者体重...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方法连续选取77例临床拟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4.6,心率〈70次/min)行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根据患者体重指数选择管电流(230~740mA),管电压120kV;用同样扫描条件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并记录。同时比较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连续回顾性门控心电标记固定参数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3.9,心率〈70次/min)的扫描剂量,并对2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前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剂量平均为3.37mSv,所获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平均剂量为17.29mSv;B组实际回顾性门控CT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13mSv。B组与A组模拟固定参数螺旋扫描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与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有效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P〈0.01),减少了约81.4%。结论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横断面扫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量图像,同时非常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ECG电流调控技术对64MD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放射剂量的影响及评估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建华 王贵生 +3 位作者 李剑颖 孙宪昶 扬帆 戴汝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通过开启或关闭ECG(心电图)电流(mA)调控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对照研究,评估ECG电流调控技术对降低64MDCT成像放射剂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连续选取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36—80岁,平... 目的:通过开启或关闭ECG(心电图)电流(mA)调控对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影响的对照研究,评估ECG电流调控技术对降低64MDCT成像放射剂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连续选取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36—80岁,平均58.9岁),使用GEu出speed VCT机完成冠状动脉检查。将病人分为NE、UE两组,每组50例。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身高、体重及心率五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NE组扫描时关闭ECG电流调控,UE组扫描时开启ECG电流调控。其它扫描参数相同:120kV,0.35s/r,层厚0.625mm,Pitch 0.20—0.26,Bowtie选用large body,模式。①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从冠脉节段的显示数目、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锐利度、血管内对比剂清晰度四个方面以1—4分(4分为优)进行图像质量评分。评分有分歧的由两人共同商讨后达成一致;②分别选取两组图像中面积相等的感兴趣区(砌,面积为100mm^2),在相同轴位图像上(均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均值及标准差),比较NE组和UE组图像噪声差异;③记录关闭或开启ECG电流调控扫描产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ED=DIP×C公式换算成有效剂量(ED)。其中C采用European Guidelines on Quality Crite.ria for Computed Tomograpgy提出的胸部平均值0.017;④应用SPSS10.0软件对NE组和UE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CTDIvol、ED均值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NE组、UE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54)分、(3.68±0.47)分,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NE组、UE组图像噪声分别为27.54±4.52、28.09±4.85,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NE组、UE组CTDIvol、ED均值分别为(87.91±8.38)mGy/cm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心电描记术 显像术 射线剂量
下载PDF
CT气腹造影诊断术后局限性腹壁肠粘连 被引量:12
5
作者 蔡晓军 叶道斌 邱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寻CT气腹造影诊断局限性腹壁肠粘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例腹部术后疑有腹壁切口肠粘连患者,采用滴注法腹腔内注气,CT气腹造影并分析其横轴位和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表现。结果:3例CT气腹造影均清晰显示肠管、大网膜与腹壁切口局... 目的:探寻CT气腹造影诊断局限性腹壁肠粘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例腹部术后疑有腹壁切口肠粘连患者,采用滴注法腹腔内注气,CT气腹造影并分析其横轴位和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表现。结果:3例CT气腹造影均清晰显示肠管、大网膜与腹壁切口局部的粘连,其余区域未见粘连,和随后进行的腹腔镜手术所见完全吻合,并清晰显示与腹壁相连的肝圆韧带、镰状韧带。结论:CT气腹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出术后腹壁肠粘连的粘连类型、分布和范围等形态特征,操作简便、易行,是诊断术后腹壁肠粘连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壁肠粘连 气腹造影 螺旋CT
下载PDF
气腹造影CT诊断腹部术后肠粘连1例 被引量:9
6
作者 蔡晓军 郑静晨 +10 位作者 叶道斌 韩承新 邱凯 王宇 高宏凯 张冶 徐红 张新国 贾元利 武金虎 高建华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687-689,共3页
关键词 肠粘连 气腹 螺旋CT 腹腔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后肠粘连微创诊疗45例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蔡晓军 韩承新 +2 位作者 张新国 叶道斌 王伟岸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0-951,共2页
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异性不高,术后肠粘连(POPA)临床多是根据症状进行经验性诊断。我们对45例POPA待诊患者行气腹造影CT扫描(PCHCT)进行诊断,并对其中23例局限性腹壁粘连实施了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术后肠粘连 微创诊疗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 POPA 松解治疗 腹壁粘连 腹腔镜
原文传递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建华 宦怡 +1 位作者 彭勇 尤志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CF的CT表现 ,其中有外伤史者 12例 ,占 75 % ,10例经DSA造影证实。结果 CT主要表现为 :(1)眼球突出 ;(2 )海绵窦扩大 ;(3)眼上静脉扩张。结论... 目的 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CCF的CT表现 ,其中有外伤史者 12例 ,占 75 % ,10例经DSA造影证实。结果 CT主要表现为 :(1)眼球突出 ;(2 )海绵窦扩大 ;(3)眼上静脉扩张。结论 眼眶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方法 ,具有准确、方便、特异等特点 ,但应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CT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颌动脉翼腭段螺旋CT血管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健 王小路 +1 位作者 单希征 高建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7-598,共2页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如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在Choi和Park分型基础上,将腭降动脉与蝶腭动脉呈水平平行模式,走行类似字母英文"F"定义为F型,上颌动脉干形状分为Y型、T型、中间型、M型、F型及其他型分别占14.5%(9侧),9.7%(6侧),24.2%(15侧),32.3%(20侧),12.9%(8侧)和6.4%(4侧).结论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分布及变异情况有规律可循,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成像 三维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眼眶神经纤维瘤病的CT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建华 李涛 +2 位作者 崔英 肖利华 鲁小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眶CT扫描诊断神经纤维瘤病I型 (NF1)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F1眼眶CT征象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 /或临床证实。结果 :NF1眼眶CT的主要表现为 :上睑肥厚 ,眶周及颞、颧部丛状神经纤维瘤 ... 目的 :探讨眼眶CT扫描诊断神经纤维瘤病I型 (NF1)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F1眼眶CT征象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 /或临床证实。结果 :NF1眼眶CT的主要表现为 :上睑肥厚 ,眶周及颞、颧部丛状神经纤维瘤 ;蝶骨发育不良 ,蝶骨大小翼或额骨眶板缺失 ;颅眶骨畸形 ,眶腔不对称性扩大 ,眶上、下裂及视神经孔扩大 ;眼球突出 ,体积增大 ;眶内软组织肿块 ;泪腺肿大 ,眼外肌肥厚 ,视神经增粗。结论 :眼眶CT扫描对NF1病变侵犯范围、能否手术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神经纤维瘤 CT NFI 临床资料 周围神经
下载PDF
三维可视模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小路 单希征 +2 位作者 高建华 贾德静 龙顺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9-361,共3页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16例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AutoCAD)软件、自由设计大师(Moment of Inspiration,MOI)软件和草图大师(SketchUp)软件构建...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16例患者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AutoCAD)软件、自由设计大师(Moment of Inspiration,MOI)软件和草图大师(SketchUp)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虚拟术后术腔的空间变化,与术中及术后图像对比。结果成功构建鼻腔、鼻窦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为鼻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包括射线模式,内部观察),术中随时动态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可靠的形态信息。结论AutoCAD、SketchUp及MOI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并可用于鼻内镜手术的解剖教学和手术模拟,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宪昶 刘庆伟 +3 位作者 赵素红 祖德贵 张如意 李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的13例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名医师分别采用5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的13例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3名医师分别采用5分评价法对CT图像中淋巴结进行综合评分,≥3分时该淋巴结记录为阳性(淋巴结有转移),〈3分时记录为阴性。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分析PET—CT图像所显示的淋巴结,分别作阴、阳性记数。将PET-CT、增强MSCT对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用精确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行MSCT检查共检出腋窝淋巴结158枚,其中CT阳性计数91枚,阴性计数67枚;术后病理阳性99枚,阴性59枚。13例行PET-CT检查者共检出腋窝淋巴57枚,PET-CT显像阳性39枚,阴性18枚;术后病理阳性39枚,阴性18枚。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94.91%、91.14%、96.70%和83.58%;PET-CT分别为97.44%、94.44%、96.49%、97.44%和94.44%。CT与PET-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ET-CT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ET-CT都能准确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但PET-CT检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PET-CT能在术前更准确评价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如意 孙宪昶 +2 位作者 高建华 翟伟 夏庆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74-475,共2页
目的: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 目的: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强效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比较DPJ组和SPJ组的扫描延迟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所得到的图像质量。结果:D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_1为23.28±3.83s)与S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_2为24.12±4.66s)二者间无差异(P>0.05)。DPJ组的造影剂用量(69.81±3.54ml)明显低于SPJ组(118.67±5.07ml;P<0.05)。DPJ组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出现明显较SPJ组少(P<0.05)。两组的图像增强效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筒高压注射器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尿动力学检查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洪斌 伊龙 +6 位作者 马占宾 王晓东 代广辉 李敏 刘学彬 高建华 安沂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判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时20例胸10-腰1段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半年尿动力检查,ASIA损伤分级评分。结果60%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 目的探讨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判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时20例胸10-腰1段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半年尿动力检查,ASIA损伤分级评分。结果60%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膀胱顺应性明显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后遗症患者排尿障碍,恢复尿道括约肌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间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膀胱 神经源性
原文传递
全身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建华 黑砚 +1 位作者 叶道斌 夏庆堂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98-999,共2页
关键词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全身型 组织细胞 病理证实
原文传递
三维数字模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小路 单希征 +2 位作者 高建华 贾德静 龙顺波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404-406,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41例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mation Computer Aided Design,AutoCAD)和SketchUp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虚拟术后... 目的了解三维数字模型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41例术前CT断层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mation Computer Aided Design,AutoCAD)和SketchUp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提供任意视野观察,进行手术计划,虚拟术后术腔的空间变化,与术中及术后图像对比。结果成功构建鼻腔、鼻窦、颞骨、颈部及相邻解剖结构的三维模型,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包括射线模式,内部观察),术中随时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形态信息。结论AutoCAD及SketchUp构建三维数字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并可用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解剖教学和手术模拟,证实了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三维重建 CT断层扫描
下载PDF
快速注射结合缓慢融入对比剂在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涛 赵绍宏 +4 位作者 蔡祖龙 高建华 杨立 程流泉 高元桂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 评价快速注射结合缓慢融入对比剂Gd-DTPA对血池T1弛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RA检查.先以1.50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Gd-DTPA 10 ml,再以0.05 ml/s流率注射20 ml,然后对冠状动脉同1支血管行2次扫描,获得注射对... 目的 评价快速注射结合缓慢融入对比剂Gd-DTPA对血池T1弛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RA检查.先以1.50 ml/s流率注射对比剂Gd-DTPA 10 ml,再以0.05 ml/s流率注射20 ml,然后对冠状动脉同1支血管行2次扫描,获得注射对比剂后5和15 min的图像.计算增强前后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以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注射对比剂后5 min图像的SNR和CNR(35.37±6.84和21. 57±6.08)明显高于增强前图像的SNR和CNR(27.38±6.24和13.19±6.50).注射对比剂15 min后图像的SNR(33.81±9.43)高于增强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t=1.885,P=0.074),图像的CNR(21.20±7.65)明显高于增强前.注射对比剂后5和15 min图像的SNR和CNR没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快速注射结合缓慢融入Gd-DTPA,可以获得延长短T1效应的采样时间,以适应冠状动脉MRA多期扫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冠状血管 造影剂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涛 杨立 +5 位作者 崔晓明 孙宪昶 韩文娟 戴威娜 高建华 陈晓霞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目的使用64层多排螺旋CT(MD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内乳动脉(LIMA)桥血管和大隐静脉(SV)桥血管通畅性的变化。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46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术后MDCT系列随访观察。比较早期(平均间隔5.2个月)与晚期... 目的使用64层多排螺旋CT(MD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内乳动脉(LIMA)桥血管和大隐静脉(SV)桥血管通畅性的变化。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146例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术后MDCT系列随访观察。比较早期(平均间隔5.2个月)与晚期(平均间隔21.6个月)的术后表现。共评价了143个LIMA桥血管和184个SV桥血管。结果在早期的MDCT中,LIMA和SV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是93.0%和92.9%。在晚期的MDCT中,LIMA和SV的通畅率分别是90.0%和87.5%。与早期MDCT相比,5例患者的5个LIMA桥血管(4支吻合到前降支,1支吻合到右冠)和8例患者的10支SV桥血管(4支吻合到对角支、3支吻合到右冠版图、1支吻合到钝缘支、2支序贯吻合到钝缘支和右冠版图)通畅性发生了恶化。对于LIMA桥来说,吻合到前降支和吻合到右冠通畅性的恶化没有区别(P=0.2)。对于SV桥来说,吻合到不同的靶血管,桥血管通畅性的恶化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的区别(P=0.05),特别是吻合到对角支和钝缘支(P=0.02)。结论在系列MDCT检查中,LIMA和SV桥血管的通畅性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对于SV桥血管来说,吻合到对角支通畅性的恶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36例MDCT三维重建影像特征及病变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文娟 刘涵 +1 位作者 陈晓霞 王贵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1998年由Vilacosta和Román首次提出,是一组累及胸腹主动脉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并不断进展、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疾病。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CT三维重建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内血肿 穿通性主动脉溃疡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瓣膜置换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立新 王奇 +4 位作者 高建华 石海燕 邱立成 薛炎 高彩虹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心瓣膜置换术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50岁以上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2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49例,联合瓣膜病变25例,合并心房颤动93例。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无创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心瓣膜置换术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50岁以上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52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78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49例,联合瓣膜病变25例,合并心房颤动93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两者的检查结果计算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直径>1mm的冠状动脉、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患者的CTA显像清晰,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合并心房颤动或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CTA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降低,且因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不同,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亦不相同,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对角支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89%,右冠状动脉、后降支为80%、76%,回旋支、钝缘支为67%、71%。对直径≤1mm的冠状动脉,CTA尚难成像。结论CTA作为无创、快速和价廉的检查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对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有创CAG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心瓣膜置换术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