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与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5
1
作者 葛均筑 李淑娅 +8 位作者 钟新月 袁国印 徐莹 田少阳 曹凑贵 翟中兵 刘诗晴 展茗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092,共12页
以宜单629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湖北武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其性能参数的调节效应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抽雄期和吐丝期提前8-12 d,延长籽... 以宜单629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湖北武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其性能参数的调节效应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抽雄期和吐丝期提前8-12 d,延长籽粒灌浆期2-6 d,全生育期减少2-7 d;地膜覆盖促进种子萌发和玉米植株发育,种子出苗提前7-8 d,抽雄期和吐丝期提前6-11 d,生理成熟期提前3-6 d。增施氮肥和地膜覆盖优化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参数,增施氮肥使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提高81.18%-112.38%,平均净同化率(MNAR)提高19.20%-25.82%,穗粒数(GN)和千粒重(GW)增加72.61%-95.30%和13.09%-21.26%;同等施氮条件下,地膜覆盖提高MLAI (11.12%-17.12%)、MNAR (0.80%-10.66%)、HI (0.44%-6.50%)、GN (7.02%-16.07%)和GW (5.64%-7.93%);由于产量性能参数间的超补偿作用,增施氮肥和地膜覆盖使春玉米籽粒产量提高6.80%-24.66%和7.16%-22.19%。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ANUE)分别降低31.34%-51.20%和30.39%-42.12%;地膜覆盖促进春玉米的氮素吸收能力,显著提高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PFPN和ANUE分别提高18.30%-31.67%和25.83%-56.80%。统筹考虑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优化补偿增产机制和氮肥利用效率特征,可选用优化施氮量202.5 -270.0 kg hm-2和覆膜增温降渍,其产量可达8995-9220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用量 地膜覆盖 产量性能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淑娅 田少阳 +8 位作者 袁国印 葛均筑 徐莹 王梦影 曹凑贵 翟中兵 凌霄霞 展茗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7-1547,共11页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稻种植模式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向阳 梅金安 +3 位作者 翟中兵 刘诗晴 刘铖 梅少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86-2189,共4页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密度 施氮量 麦后直播 产量
下载PDF
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对江汉平原优质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党程成 郝蓉蓉 +5 位作者 周梦 胡玉婷 刘越 杨青青 周继永 田小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8-1079,共12页
水稻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同时影响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因此在生产上调整合适的播种日期对优质稻生产至关重要。以10个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通过分期播种(C1、C2、C3),使其在灌浆结实期经历不同的气象条件,并比较了不... 水稻灌浆结实期气象条件同时影响优质稻产量与品质,因此在生产上调整合适的播种日期对优质稻生产至关重要。以10个优质稻品种为材料,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荆州通过分期播种(C1、C2、C3),使其在灌浆结实期经历不同的气象条件,并比较了不同播期下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的前15 d气象条件显著影响优质稻产量和品质。从总体上看,产量以第2播期-C2(8.3 t/hm^(2))最高,C2处理具有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和结实率;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以播期C2和C3较优,分别为62.1%、和61.8%;垩白度在3个播期间差异不大;大多数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则随播期延迟而显著升高。籽粒产量和稻米品质与灌浆期关键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产量与灌浆期前15 d各气象因子均显著相关;千粒重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均呈直线相关,其中与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灌浆期各气象因子之间均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关系;因此,经过筛选得到灌浆期的前15 d期间的日均温26℃左右、日较差9℃、相对湿度85%、日照时数6 h左右是实现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双提升的最佳气象条件。可见,江汉平原地区优质稻的种植存在最佳栽培期(灌浆期),而合理安排播种日期应成为优质稻生产上的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结实期 气象因子 产量 稻米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品三 梅金安 +2 位作者 潘学艺 刘诗晴 翟中兵 《湖北植保》 2012年第3期25-26,28,共3页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盲蝽蟓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为了有效防治,进行了5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氟虫腈(锐劲特)SC水分散粒剂三者具有较强的速效性,持效长;24%螺乙虫酯悬浮剂(...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盲蝽蟓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为了有效防治,进行了5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氟虫腈(锐劲特)SC水分散粒剂三者具有较强的速效性,持效长;24%螺乙虫酯悬浮剂(亩旺特)和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二者施药后防效增加速率平缓、药性释放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棉盲蝽蟓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棉花盲蝽蟓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品三 梅金安 +2 位作者 潘学艺 刘诗晴 翟中兵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163-163,167,共2页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盲蝽蟓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为了有效防治,进行了5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棉花盲蝽蟓均有较好的防效,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花盲蝽蟓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为了有效防治,进行了5种药剂效果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棉花盲蝽蟓均有较好的防效,26%氯氟·啶虫咪(尽打)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较强的速效性,持效长;24%螺乙虫酯悬浮剂(亩旺特)、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2种药剂施药后防效增加速率平缓、药性释放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棉花盲蝽蟓 防效
下载PDF
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钱太平 梅少华 +6 位作者 张键 喻均吉 翟中兵 方锡文 陈建军 张丛德 魏坦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新两优223、两优6326、黄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的产量效应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再生稻最适留桩高度因品种而异,新两优223、两优6326以留桩50 cm产量最高,黄华占以留桩35 cm产量最高;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 以新两优223、两优6326、黄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对再生稻的产量效应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再生稻最适留桩高度因品种而异,新两优223、两优6326以留桩50 cm产量最高,黄华占以留桩35 cm产量最高;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3个品种均表现出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不同收割方式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留桩高度 收割方式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不同秧龄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詹文忠 梅少华 +5 位作者 范向阳 梅金安 翟中兵 刘诗晴 张从德 魏坦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943-3945,共3页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在移栽和抛栽方式下的生长特点、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移栽和抛栽表现趋势相同,适龄早栽具有早发和早熟优势,秧龄20d时大田营养生长期延长3~10d,早熟2~6d;秧龄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秧龄 栽培方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不同播量对杂交早稻翻秋直播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魏坦雄 张从德 +1 位作者 翟中兵 柯洪进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利用早稻种子翻秋直播栽培在水稻抗灾补救上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为明确在鄂东南地区播种量对早稻翻秋直播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翻秋直播稻不同播量(M1,30 kg/hm2;M2,37.5 kg/hm2;M3,45 kg/hm2;M4,52.5 kg/hm2;M5,... 利用早稻种子翻秋直播栽培在水稻抗灾补救上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为明确在鄂东南地区播种量对早稻翻秋直播产量的影响,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翻秋直播稻不同播量(M1,30 kg/hm2;M2,37.5 kg/hm2;M3,45 kg/hm2;M4,52.5 kg/hm2;M5,60 kg/hm2)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处理实际产量高低依次为M3(7.13 t/hm2)>M4(6.98 t/hm2)>M2(6.54 t/hm2)>M5(6.16 t/hm2)>M1(5.77 t/hm2),其中M3与M4间达显著水平差异,其他处理间互相达极显著水平差异;有效穗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随播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产量构成因素间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关系促使播量在M3(45 kg/hm2)水平时,取得最高产量,且大田表现好,不易倒伏。播量与产量关系呈一元二次方程y=-0.005x2+0.4666x-3.7872(R2=0.977**),据方程可求得杂交早稻两优287作翻秋直播应以播量为46.66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翻秋直播 播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新形势下完善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坦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4期290-290,292,共2页
如何在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长期不利形势下建立健全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该文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经营特点,分析了目前乡村基层农技推广的困境,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农技推广长效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 乡村基层农技推广 农村劳动力 长效机制 困境 途径
下载PDF
腐熟剂在油茬直播中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1
作者 刘诗晴 翟中兵 魏坦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1-12,共2页
以油稻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腐熟剂对油菜秸秆腐熟过程中秸秆的形态变化以及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并比对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北京圃园生产的腐熟剂表现最好,其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 以油稻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腐熟剂对油菜秸秆腐熟过程中秸秆的形态变化以及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并比对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北京圃园生产的腐熟剂表现最好,其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其他2个腐熟剂,其产量最高,为8 711 kg/hm2,经济效益为22 74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剂 中稻 油菜秸秆 土壤养分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早稻抛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诗晴 梅少华 +6 位作者 兰斌 梅金安 翟中兵 张从德 陶江 魏坦雄 何德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96-5998,6039,共4页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生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峰苗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成穗率降低;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生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峰苗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成穗率降低;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施氮量和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以施氮量为180 kg/hm2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施氮量 耕作方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优质稻天优华占作双季晚稻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海亚 汪品三 +3 位作者 刘诗晴 梅金安 翟中兵 魏坦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04-104,共1页
介绍天优华占作双晚稻栽培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从播种、培育壮秧、栽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综防等方面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高产栽培。
关键词 优质稻 天优华占 双季晚稻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