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晶状体后房型IOL植入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邓娅 卢丽芳 +1 位作者 徐娟 明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OL)与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83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予以PPCIOL治疗,B...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PCIOL)与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5-06/2017-06收治的83例166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予以PPCIOL治疗,B组予以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视力和屈光度、高阶像差变化、对比敏感度值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安全性指数高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UCVA和BCVA视力≥1.0眼数均增加,屈光度均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A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术后B组明视、暗视无眩光和有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均下降,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PCIOL和飞秒激光LASIK术均可有效矫正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但PPCIOL对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小,在术后视觉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飞秒激光LASIK术 视觉质量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LASIK和LASEK矫正中度近视对患者角膜表面及前房深度的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娅 明玥 +1 位作者 卢丽芳 刘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中度近视对患者角膜厚度、后表面高度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中度近视对患者角膜厚度、后表面高度及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于笔者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中度近视患者94例,A组47例采用飞秒激光仪制角膜瓣辅助LASIK治疗,B组47例采用LASEK治疗。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改变,前房深度均变浅,角膜后表面Diff值、角膜Q值均明显增加,且A组Diff值增加略小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Q值增加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B组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对角膜前表面影响较小,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近视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角膜 前房
下载PDF
Corvis ST评估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丹丹 尹禾 卢丽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54-1759,共6页
目的:利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不同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及其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5/12就诊于武汉艾格眼科医院角膜屈光手术科的近视患者132例,均取右眼数据。根据等效球镜度... 目的:利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不同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及其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5/12就诊于武汉艾格眼科医院角膜屈光手术科的近视患者132例,均取右眼数据。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将受检者分为中低度近视(-0.50~-6.00D),高度近视(>-6.00~<-8.00D),超高度近视(≥-8.00D)。使用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形变基础参数包括:包括最大变形幅度(DA)、最大压陷反向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峰距(PD);整合参数包括:第一次压平时角膜硬度参数(SP-A1)、综合半径(IR)、2mm处形变幅度的比值(DA ratio)、角膜厚度变异率(ARTh)、Corvis ST生物力学指数(CBI);测量眼部其他生物参数包括:SE、眼压(IOP)、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水平角膜直径(WTW)、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分别比较三组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三组近视患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中低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的SP-A1分别为106.8±16.2、115.6±21.9、106.9±11.5,高度近视组SP-A1高于中低度、超高近视组(均P<0.05)。所有角膜生物力学与CCT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除ARTh外,其余角膜生物力学与IOP均有相关性(P<0.05);AL与PD呈显著正相关(r=0.270,P=0.002),与HCR呈较弱的正相关(r=0.177,P=0.043),与IR呈较弱的负相关(r=-0.183,P=0.036);WTW与PD、DA、DA ratio均呈正相关(r=0.363,P<0.001;r=0.252,P=0.003;r=0.200,P=0.02);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年龄、SE、RNFL均无相关性。结论:高度近视患者的角膜硬度高于中低度和超高度近视患者,IOP、CCT均为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的重要因素。部分生物力学参数和AL、WTW也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眼轴的增长,角膜形变范围PD越大,HCR变大,IR变小,但后两者显著性不强;角膜直径越大,角膜形变幅度越大。临床中需重视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近视 眼轴长度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
下载PDF
SMILE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丹丹 尹禾 +1 位作者 彭靖凯 卢丽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873,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SMILE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抽取2018-12/2019-01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39例74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6.00D)23例44眼、高度近视组(>-6.00D)16例30眼。...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SMILE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抽取2018-12/2019-01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39例74眼,分为中低度近视组(≤-6.00D)23例44眼、高度近视组(>-6.00D)16例3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wk,1mo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PCE)及调节幅度(AMP)的变化。结果:中低度近视组术前和术后1d,1wk,1mo ACD分别为:3.18±0.21、3.10±0.21、3.11±0.21、3.12±0.2mm,ACV分别为:201.1±29.3、187.9±27.1、187±26.4、187.7±24.9mm3,AMP分别为:8.4±2.6、6.5±1.6、7±1.7、8.3±1.9D,PCE分别为:2.1±2.1、1±2.2、1.2±2.3、1.1±1.9μm;高度近视组术前和术后1d,1wk,1mo ACD分别为:3.25±0.2、3.18±0.19、3.16±0.19、3.23±0.24mm,ACV分别为:204.1±31、194.5±27、194.5±28.6、196.5±31.7mm3,AMP分别为:8.9±2、6.8±1.9、7.9±1.4、8.9±1.5D,PCE分别为:2.4±2.7、1.4±2.7、1.1±2.8、1.4±2.9μm,ACA分别为:42.4°±3.1°、42.3°±3.6°、42.1°±4.6°、40.7°±4.5°。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CD与ACA、ACV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其中中低度近视组ACD与AMP呈正相关性(r=0.301,P<0.01),与PCE呈较弱的正相关性(r=0.161,P<0.05);高度近视组ACD与AMP、PCE则无相关性(r=0.069、0.103,均P>0.05)。结论:屈光度不同患者SMILE术后早期前房形态变化不相同,SMILE术后早期ACD的变化与角膜后表面高度和术后调节力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与SMART术矫治中低度近视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娅 楼永倞 +2 位作者 余璐 李艳玲 余脉雯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602-1607,共6页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 目的探究中低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手术矫治与SMART手术矫治术后效果及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汉汉阳艾格眼科医院中低度近视病人148例(148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L组(74例,74眼)和SMART组(74例,74眼)。ICL组施行ICL,SMART组施行SMART。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VCA)、裸眼视力(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视觉质量[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对比敏感度[低频段(3 cpd)、中频段(6 cpd)、中频段(12 cpd)]、全眼像差(垂直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舒张末期流速(Vd)、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结果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两组BVCA、U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BVCA[ICL组(−0.77±0.06)、(−0.84±0.07)比(0.49±0.05),SMART组(−0.76±0.09)、(−0.82±0.08)比(0.50±0.03)]、UCVA[ICL组(0.72±0.08)、(0.65±0.10)比(0.95±0.22),SMART组(0.70±0.10)、(0.67±0.12)比(0.93±0.25)]优于其术前(P<0.017);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OSI低于SMART组,MTF cutoff、SR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明光无眩光状态下3 cpd、6 cpd、12 cpd对比敏感度高于SMART组(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CL组总高阶像差低于SMART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眼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haze、光晕、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术、SMART均对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矫正作用,特别是ICL,有助于增加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ICL手术 SMART手术 视觉质量 全眼像差 眼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