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意弹性边界支承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腾 杜敬涛 +2 位作者 许得水 代路 张潫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1-449,共9页
采用一种改进傅里叶级数方法建立了任意弹性边界支承下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模型。通过在管路两端引入两种边界支承弹簧,所有经典边界条件及其组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刚度系数得到。管路横向振动位移采用标准傅里叶级数与边界光... 采用一种改进傅里叶级数方法建立了任意弹性边界支承下输流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模型。通过在管路两端引入两种边界支承弹簧,所有经典边界条件及其组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刚度系数得到。管路横向振动位移采用标准傅里叶级数与边界光滑函数叠加展开,使得所构造的场函数在整个域内[0,L]足够光滑,联立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系统微分方程与弹性边界条件,求得任意边界条件管路系统耦合振动特性分析的标准特征值问题。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此模型预报不同条件下输流管路振动特性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边界支承刚度变化对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此模型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等特点,可以为研究复杂边界支承输流管路耦合振动特提供新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管路 管路振动 弹性支承 傅里叶级数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分流式压缩机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施东波 王崇宇 +3 位作者 张荻 谢永慧 吴君 马灿 《热力透平》 2017年第3期153-157,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具有效率高、设备尺寸小的优点。离心式压缩机是其重要的动力设备。根据循环系统的要求,采用大小叶片分流结构的通流,完成了1台功率为5MW的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其后基于有限体积法和SSTk-ω湍流模型,并采用六面体...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具有效率高、设备尺寸小的优点。离心式压缩机是其重要的动力设备。根据循环系统的要求,采用大小叶片分流结构的通流,完成了1台功率为5MW的离心压缩机的设计。其后基于有限体积法和SSTk-ω湍流模型,并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压缩机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压缩机总总效率为79.7%,总压比为2.09,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离心压缩机 分流叶片 热力设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摇摆条件下离心泵汽蚀特性分析
3
作者 肖颀 柴盈华 +5 位作者 马俊 苟金澜 邹振海 刘子平 俞建阳 申晓慧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3-109,共7页
为准确描述摇摆等工况对海洋平台离心泵汽蚀特性及热力特性影响目标,采用动网格方法,综合考虑泵运行时绕中心轴自转以及绕摇摆中心公转运动,构建海洋条件下离心泵汽蚀仿真模型。研究针对不同摇摆幅值及频率下的离心泵汽蚀特性开展仿真... 为准确描述摇摆等工况对海洋平台离心泵汽蚀特性及热力特性影响目标,采用动网格方法,综合考虑泵运行时绕中心轴自转以及绕摇摆中心公转运动,构建海洋条件下离心泵汽蚀仿真模型。研究针对不同摇摆幅值及频率下的离心泵汽蚀特性开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摇摆过程中离心泵的导轮叶片位置将出现局部空化,不同摇摆位置处的影响范围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单个周期内,空化影响范围呈现出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约3/4周期时刻空化影响范围达到了最大,并以此提出了衡量海洋条件对离心泵特性影响极限波动系数,为海洋条件下离心泵抗汽蚀设计及海洋核动力平台动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条件 离心泵 汽蚀 动网格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纵向微沟槽协同减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崇海 魏进家 +2 位作者 魏伟 王苇 肖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0-156,共7页
根据表面活性剂溶液发生减阻时可放大近壁湍流涡尺度的特性,以及纵向微沟槽通过约束近壁流向涡运动实现减阻的机理,指出了两者在减阻机理上存在互补的可能性,并对两者的协同减阻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分析两者的协同强化减阻机理。通过... 根据表面活性剂溶液发生减阻时可放大近壁湍流涡尺度的特性,以及纵向微沟槽通过约束近壁流向涡运动实现减阻的机理,指出了两者在减阻机理上存在互补的可能性,并对两者的协同减阻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验证,分析两者的协同强化减阻机理。通过研究0.22 mmol/L表面活性剂CTAC/NaSal溶液在两种不同尺寸的纵向壁面微沟槽通道内的变温度协同减阻性能,发现20℃时溶液能在纵向微沟槽的作用下强化减阻性能,最大减阻率从光滑通道的66%分别增大到G1沟槽的71%和G2沟槽的74%;减阻溶液的临界雷诺数及临界温度在G1沟槽通道内比在G2通道内小,但在G2沟槽通道内则与光滑通道的基本相同;微沟槽的减阻尺寸在减阻溶液中得到了放大;表面活性剂与纵向微沟槽的协同强化减阻机理在于表面活性剂放大了近壁湍流涡尺度,使微沟槽能约束住更多的近壁流向涡,同时也使微沟槽能在更高雷诺数下仍有减阻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表面活性剂 纵向微沟槽 协同减阻 近壁流向涡
下载PDF
采用A星-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智能布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喆 吴君 +4 位作者 王顺森 李勇 颜晓江 程上方 刘观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180,共9页
针对船舶管路设计中的路径寻优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A星-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智能布置方法。首先,建立了船舶管路布置空间模型,包括网格单元模型、管路简化模型、设备障碍物模型和约束规则模型。其次,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在种... 针对船舶管路设计中的路径寻优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A星-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智能布置方法。首先,建立了船舶管路布置空间模型,包括网格单元模型、管路简化模型、设备障碍物模型和约束规则模型。其次,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在种群初始化阶段,加入障碍物判定函数替换以往其他研究采用的罚函数;在交叉和变异过程,引入A星算法生成子路径;引入父子比较环节,每经过交叉、变异一次,便比较一次父代与子代的适应度值;在选择操作中,对传统的轮盘赌方法进行改进,引进个体的相似度比例,个体的被选择概率由相似度比例和适应度值共同决定。最后,对所提优化A星-遗传算法和粒子群、A星、迷宫-遗传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星-遗传算法在管路的长度、拐角数、能量值、适应度值、最优解次数和平均收敛代数等6项指标上均得到了最优值;与同为混合算法的迷宫-遗传算法相比,优化A星-遗传算法在两个案例中的最优解次数分别增加了44.4%、100%,平均求解时间分别减少了57.6%、58.1%,平均收敛代数分别减少了36.9%、44.1%。A星-遗传算法在保证管路布置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寻优效率,其对于船舶管路智能布置的适配性和优越性得到了验证,对提高船舶产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管路 智能布置 优化设计 A星-遗传算法
下载PDF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转子系统优化设计
6
作者 傅超 王福斌 +2 位作者 郑龙席 路宽 郑召利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8,共6页
为研制某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样机,根据总体设计要求设计了相应的空心轴转子-轴承结构系统。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该转子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开展了考虑脉冲爆震非定常周期气动载荷作用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计算。将在临... 为研制某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样机,根据总体设计要求设计了相应的空心轴转子-轴承结构系统。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该转子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开展了考虑脉冲爆震非定常周期气动载荷作用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计算。将在临界转速处转子的振动幅值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以转子系统各阶临界转速与发动机慢车转速及工作转速之间的裕度作为约束条件,结合转子强度的相关要求,基于NSGA-II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转子系统的支承位置、刚度及转子结构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子-轴承系统满足总体设计要求,临界转速与工作转速之间的裕度超过20%,且保证了前3阶临界转速对应的振动幅值最小化。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转子系统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 转子系统 气动载荷 非定常激励 优化设计 涡轮发动机
下载PDF
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性能理论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鲁阳平 马灿 +1 位作者 谭磊 韩亚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38-1944,共7页
混流泵在启动过程中,内部会出现流动冲击和旋转失速等现象,瞬态性能十分复杂。该文通过混流泵瞬态扬程方程和管路系统阻力方程的联立求解,建立了一套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性能理论预测模型。通过给定转速加速曲线,得到混流泵启动过程中流... 混流泵在启动过程中,内部会出现流动冲击和旋转失速等现象,瞬态性能十分复杂。该文通过混流泵瞬态扬程方程和管路系统阻力方程的联立求解,建立了一套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性能理论预测模型。通过给定转速加速曲线,得到混流泵启动过程中流量和扬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构建了混流泵与管路系统的三维几何模型,数值计算得到了混流泵启动过程瞬态特性,结果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理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启动过程中,流量增大滞后于转速上升,转速加速结束后流量缓慢增长并最终趋于稳定。混流泵瞬态扬程可分为稳态项扬程、加速项扬程和惯性项扬程。加速项扬程和惯性项扬程在启动过程中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启动 瞬态性能 理论模型
原文传递
PCS换热器螺旋结构强化换热数值研究
8
作者 周宗和 宋杨 +1 位作者 韩美祺 陈凯 《节能》 2023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了优化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PCS)的设计,提高其换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PCS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先进性,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光管、螺旋扁管和螺旋翅片管的冷凝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含量不凝气条件下,螺旋翅片管的换热性能最... 为了优化非能动热量导出系统(PCS)的设计,提高其换热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PCS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和先进性,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光管、螺旋扁管和螺旋翅片管的冷凝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含量不凝气条件下,螺旋翅片管的换热性能最强,螺旋扁管次之,光管最差。研究表明,PCS换热器采用螺旋翅片管能够强化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换热器 换热性能 螺旋翅片管 螺旋扁管 光管
下载PDF
小流量工况泵阀耦合系统失稳机理研究
9
作者 于涛 率志君 +4 位作者 王曦 简洁 李玩幽 姜晨醒 肖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在实际应用中,当泵阀耦合系统在小流量偏工况下运行时,系统容易发生流动失稳,并伴有剧烈的结构振动,严重时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该研究基于动网格和滑移网格技术,对泵阀耦合系统在小流量工况下的非稳态流致激励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 在实际应用中,当泵阀耦合系统在小流量偏工况下运行时,系统容易发生流动失稳,并伴有剧烈的结构振动,严重时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该研究基于动网格和滑移网格技术,对泵阀耦合系统在小流量工况下的非稳态流致激励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离心泵导叶区域的周期性堵塞,流场内部出现低频压力脉动;离心泵的出口压力波动直接影响阀瓣所受流体力,导致弹簧止回阀发生颤振现象;在阀瓣运动过程中,阀杆处的节流作用是引起泵阀耦合系统流量脉动的主要原因。综上分析表明,离心泵和弹簧止回阀之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该研究可为泵阀系统耦合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弹簧止回阀 泵阀耦合系统 流致激励
下载PDF
失谐整体叶盘多模态振动抑制的吸振器阵列方法
10
作者 王帅 孙磊 +3 位作者 吴君 郑召利 付海岭 毕传兴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61-2273,共13页
整体叶盘是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和推重比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结构阻尼低、模态密度高和随机失谐问题,导致其通过共振区域时振幅大,显著影响整体叶盘结构的可靠性和疲劳寿命.为有效抑制失谐整体叶盘的... 整体叶盘是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和推重比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结构阻尼低、模态密度高和随机失谐问题,导致其通过共振区域时振幅大,显著影响整体叶盘结构的可靠性和疲劳寿命.为有效抑制失谐整体叶盘的多模态振动,提出一种由一系列吸振器环状布置而成的吸振器阵列减振方法,通过设置多组匹配不同模态的吸振器,实现对多模态共振峰值的抑制.为揭示吸振器阵列方法的多模态减振机理,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集中参数模型构建整体叶盘−吸振器阵列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结合解析形式的功率流分析方法,分析吸振器质量、频率调谐精度、阻尼水平以及吸振器个数等关键参数对吸振器阵列减振性能的影响.搭建了吸振器阵列方法验证实验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吸振器阵列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吸振器阵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叶片主导与叶片−轮盘耦合型模态,能够以较小的质量实现对谐调与失谐整体叶盘多模态共振的高效抑制,减振性能的鲁棒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振器阵列 失谐整体叶盘 多模态抑振 功率流分析
下载PDF
气体添加对叶片泵输油过程压力脉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张珂 余志毅 +1 位作者 劳星胜 孙伟华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51-1660,共10页
为了研究气体添加对泵内流场及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ANSYS_CFX对一叶片式输油泵内纯油及油气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其中两相工况的含气率为1%、0.5%和0.1%。沿流动方向在叶轮和导叶流道总共设置8个监测点,并对其压力脉动的时域... 为了研究气体添加对泵内流场及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ANSYS_CFX对一叶片式输油泵内纯油及油气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其中两相工况的含气率为1%、0.5%和0.1%。沿流动方向在叶轮和导叶流道总共设置8个监测点,并对其压力脉动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少量气体对叶轮流道内压力脉动影响较小,而对导叶中后部流道内压力脉动抑制明显,该处压力脉动降幅可达50%以上。通过对纯油和气体添加工况的流场分析,发现添加少量气体可改善泵内压力分布和导叶流道的旋涡结构,使该区域的流动更加平稳;所添加气体将在导叶中后部流道发生聚集,聚集区域与旋涡区位置接近,且聚集气体可对该区域的压力脉动能量起到吸收作用,从而减弱流体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添加 叶片泵 油气两相流 压力脉动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热管堆中分段式温差发电器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胤 郭凯伦 +6 位作者 王成龙 戴春辉 宋苹 张大林 秋穗正 田文喜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51-2060,共10页
温差发电器(TEG)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设备,因此可在热管堆中将TEG作为能量转换系统。但当热管堆堆芯的平均或最高温度超过1000 K后,TEG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分段式温差发电器(STEG)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COMSOL软件... 温差发电器(TEG)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设备,因此可在热管堆中将TEG作为能量转换系统。但当热管堆堆芯的平均或最高温度超过1000 K后,TEG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分段式温差发电器(STEG)可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COMSOL软件中搭建了STEG模型,确定了数值模拟方法,并对STEG的几何形状和热电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将热管与STEG组合成单通道模型来进行仿真计算。对STEG进行了稳态的仿真计算,得到STEG的几何优化设计,并探究了热电和热力性能,热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5.75%,最大应力约为270 MPa。在单通道模型中,结合STEG的最优几何设计,热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5.63%。本文工作可为STEG与热管堆结合的数值模拟提供相应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堆 分段式温差发电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叶孔板强化换热性能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志国 李华峰 +1 位作者 柯汉兵 张克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472,共8页
三叶孔板是以纵向流形式强化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一种典型支撑板结构,具有附加阻力小和能够降低管束流激振动等诸多优势。为了分析三叶孔板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强化效果和机理,本文依据周期性和对称性特征构建了不同孔高的换热... 三叶孔板是以纵向流形式强化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一种典型支撑板结构,具有附加阻力小和能够降低管束流激振动等诸多优势。为了分析三叶孔板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性能的强化效果和机理,本文依据周期性和对称性特征构建了不同孔高的换热器单元流道模型,采用重整化群k-ε湍流模型和SIMPLE耦合算法分析其壳程流场分布特征并评估其综合换热性能。结果表明,三叶孔板换热器Nu数和阻力系数较无孔板管壳式换热器均有所增加,相对Nu数(Nu/Nu_0)和相对阻力系数(f/f_0)随孔高H增大而减小,性能评价指标(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PEC)随孔高H增大而增大。与无孔板管壳式换热器相比,三叶孔板换热器壳程纵向各处场协同角β较小而纵向涡强度?_x较大,因此场协同性的改善和纵向涡强度的提高是三叶孔板强化换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孔板 强化换热 综合性能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厂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裕 姚世卫 +2 位作者 李邦明 李少丹 李勇 《应用科技》 CAS 2018年第5期108-113,共6页
针对压水堆核电厂管道破前漏分析技术,开展贯穿裂纹泄漏率计算分析研究。通过数值仿真确定裂纹流道流动特性,研究裂纹几何形貌对裂纹泄漏率的影响;基于Henry-Fauske临界流理论编制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的计算程序,并将计... 针对压水堆核电厂管道破前漏分析技术,开展贯穿裂纹泄漏率计算分析研究。通过数值仿真确定裂纹流道流动特性,研究裂纹几何形貌对裂纹泄漏率的影响;基于Henry-Fauske临界流理论编制用于压水堆核电厂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的计算程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程序预测误差在30%以内。基于所形成的泄漏率计算程序,研究不同参数对泄漏率的影响,对于压水堆核电厂管道贯穿裂纹泄漏率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贯穿裂纹 破前漏 泄漏率计算 裂纹形貌 裂纹张开位移 粗糙度 临界流动
下载PDF
船舶管线智能布置的优化Astar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喆 王顺森 +3 位作者 李勇 吴君 颜晓江 徐耀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17,共10页
针对船舶的复杂管系布置设计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依靠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管线智能布置的优化Astar算法,建立了用于计算机识别的船舶虚拟布置空间模型,包括相关设备模型、管线简化模型、布置约束模型和栅格模型。对传统Astar算... 针对船舶的复杂管系布置设计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依靠经验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管线智能布置的优化Astar算法,建立了用于计算机识别的船舶虚拟布置空间模型,包括相关设备模型、管线简化模型、布置约束模型和栅格模型。对传统Astar算法进行优化,基于管线长度、拐角个数和栅格能量值对代价函数进行重新设计,引入方向概率系数和能量值提高管线布置结果的确定性。通过案例的仿真模拟,探究了方向概率系数、能量值对于管线布置速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Astar算法以及遗传算法相比,所提优化Astar算法的拐角个数分别减少了87%、50%;路径搜寻时间分别降低了67.5%、51.5%,进一步提高了管线布置效率。与传统Astar算法相比,优化Astar算法生成的船舶管线长度减小了49.8%,降低了管路成本,说明了该智能布置算法的适配性和优越性,对于实际船舶管线布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管线 智能布置 优化Astar算法
下载PDF
基于液态金属的高性能热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宗和 宋杨 +1 位作者 杨小虎 柯志武 《节能》 202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随着高端芯片不断向微型化、集成化发展,其"热障"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阻碍芯片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新型的高性能冷却技术迫在眉睫。基于液态金属的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以及基于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 随着高端芯片不断向微型化、集成化发展,其"热障"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阻碍芯片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新型的高性能冷却技术迫在眉睫。基于液态金属的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以及基于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的相变温控技术等,均在冷却能力上实现了较传统冷却技术量级上的提升,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千瓦级超级芯片为例,探讨液态金属对于突破其"热障"难题起到的关键作用,并试图推动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在未来超级芯片冷却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高性能芯片冷却 热障 微通道热沉 热界面材料 相变材料
原文传递
第二类边界条件下固液相变问题的改进型准稳态近似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虎 李少丹 陈凯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准稳态近似方法,从热平衡角度出发,给出了直角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中恒定热流边界条件下传导型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无量纲近似解.对于直角坐标系情形,得到的改进型准稳态近似解精度高,且解的形式为显式表达式,相比于已有的隐式近似解... 基于准稳态近似方法,从热平衡角度出发,给出了直角坐标系和圆柱坐标系中恒定热流边界条件下传导型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无量纲近似解.对于直角坐标系情形,得到的改进型准稳态近似解精度高,且解的形式为显式表达式,相比于已有的隐式近似解更便于直接使用.对于圆柱坐标系的情形,所得到的近似解是目前文献公开报道的唯一的近似解.此改进型准稳态近似解弥补了传统准稳态近似方法不考虑显热的不足,提高了准稳态近似法的精度,丰富了固液相变传热问题的求解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可用于实际应用问题的初步分析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相变材料 STEFAN问题 第二类边界条件 准稳态近似 无量纲关系
下载PDF
自流冷却系统引水装置的水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劳星胜 彭旭 姚世卫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36,共4页
为提出先进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装置的定量设计原则,参照水泵性能描述方法,提出自流扬程的概念,用自流扬程和附加阻力描述引水装置水力性能。基于伯努利方程和边界层方程的计算分析表明,为提高自流扬程,引水装置吸入口应垂直于来流且... 为提出先进船舶自流冷却系统引水装置的定量设计原则,参照水泵性能描述方法,提出自流扬程的概念,用自流扬程和附加阻力描述引水装置水力性能。基于伯努利方程和边界层方程的计算分析表明,为提高自流扬程,引水装置吸入口应垂直于来流且高于边界层厚度。基于冲量定理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三维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为平衡自流能力和附加阻力,引水装置的入口流速与航速之比宜设计在一定区间内。实船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流冷却系统 引水装置 水力性能 自流扬程 附加阻力
原文传递
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CO_2传热和流阻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振兴 林原胜 +3 位作者 王苇 张克龙 刘洲洋 肖颀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635,共9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布置有不同结构参数小尺度涡流发生器的矩形槽道内超临界流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涡流发生器所诱导的纵向涡对超临界流体传热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斜截半椭圆柱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CO_2传热恶化现象具...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布置有不同结构参数小尺度涡流发生器的矩形槽道内超临界流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涡流发生器所诱导的纵向涡对超临界流体传热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斜截半椭圆柱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CO_2传热恶化现象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而对于超临界CO_2非传热恶化现象的影响并不明显。超临界CO_2发生传热恶化现象时,涡流发生器下游的局部壁面剪切应力与传热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传热恶化现象会造成壁面剪切应力显著增大。研究还发现,涡流发生器的结构参数对于超临界流体传热现象存在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涡流发生器 异常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摇摆条件对核动力装置凝汽器热阱瞬态流场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勇 林原胜 +3 位作者 国占东 李树民 魏志国 孔夏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9,共7页
大幅摇摆运动引起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凝汽器热阱内凝水流场与压力波动,严重时会引发凝水系统汽蚀并影响蒸汽发生器供水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某海上浮动核电平台凝汽器热阱在3种横摇及纵摇工况下的瞬态流场与压力波动... 大幅摇摆运动引起核动力装置二回路系统凝汽器热阱内凝水流场与压力波动,严重时会引发凝水系统汽蚀并影响蒸汽发生器供水安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某海上浮动核电平台凝汽器热阱在3种横摇及纵摇工况下的瞬态流场与压力波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摇摆运动均导致凝汽器热阱内凝水压力呈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与摇摆周期一致,波动幅值随摇摆周期的减小而迅速增加;小摇摆周期下,热阱底部凝水压力下降至凝水系统最低抗汽蚀设计压力之下,使凝水系统出现潜在汽蚀风险;摇摆运动引起热阱内凝水液位剧烈晃荡与凝水质点受力瞬态变化,是影响凝汽器热阱内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的2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运动 凝汽器热阱 附加惯性力 压力波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