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奕丹 王珍妮 +4 位作者 全小明 林雪梅 符梅华 李楠 周坚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住院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热熨敷的不同推熨频率对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住院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热熨敷干预,试验A组的推熨频率为90~95次/min,试验B组的推熨频率为115~120次/min,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2次,直至肛门排气和排便。观察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试验B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B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随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试验B组术后72 h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且试验A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敷能有效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以推熨频率为115~120次/min的整体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中药热熨敷 结肠癌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338
2
作者 王赛华 施加加 +3 位作者 孙莹 刘金明 陈永劲 马艳 《中国康复》 2020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在评定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由2名研究员对10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BADL评定。在患者入院的次日,上午由评定员A、B使用MBI分别对每位... 目的:观察简体版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在评定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由2名研究员对10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BADL评定。在患者入院的次日,上午由评定员A、B使用MBI分别对每位患者的BADL进行评定,下午由评定员A使用MBI、评定员B使用BI分别对每位患者的BADL进行再次评定,收集整理数据并加以分析。采用相关系数(ICC)值描述评价者的重测信度、评价者间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计算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邀请6名高级职称康复专家对简体版MBI的内容效度(CVI)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简体版MBI的校标效度(以BI为金标准),采用KMO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和因子分析方法来分析构想效度。结果:6名专家对简体版MBI的条目水平CVI为0.83~1,量表水平CVI均值为0.95;简体版MBI各个条目、总分的重测信度为ICC=0.909~0.991;简体版MBI各个条目、总分的评定者间信度为ICC=0.880~0.992;简体版MBI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29;以BI为金标准,简体版MBI的校标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依次为:进食(0.562)、个人卫生(0.701)、洗澡(0.715)、如厕(0.785)、穿衣(0.684)、大便控制(0.690)、小便控制(0.630)、床椅转移(0.925)、步行/轮椅(0.864)、上下楼梯(0.877)、总分(0.941),均P<0.001;简体版MBI构想效度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877,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相关阵是单位阵(P<0.05),80.28%的总方差可由2个公因子解释,旋转后因子1有:洗澡、穿衣、如厕、床椅转移、步行/轮椅、上下楼;旋转后因子2有:进食、个人卫生、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结论:简体版MBI量表不仅具有良好内容效度、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内部一致性、校标效度和构想效度,而且易于掌握、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ARTHEL指数 脑卒中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3
作者 章志超 周芳 +3 位作者 乔娜 肖府庭 熊键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 目的 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每天训练1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同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进行检测。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8.92±0.95)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7.36±1.6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3.57±0.48)L]、FEV1[(2.83±0.49)L/s]及PEF[(5.36±1.04)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4
作者 章志超 熊键 +3 位作者 王小云 李洁 宋翼龙 马艳 《中国康复》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膈肌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马艳 王小云 +1 位作者 岳翔 孙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膈肌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SF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膈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 目的观察膈肌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SF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膈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肺功能检查、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各组患者呼吸功能、疲劳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及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其中以MVV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FSS评分[(3.39±O.53)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FSS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FMA评分[(41.82±10.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肌训练可明显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疲劳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疲劳 呼吸功能 膈肌训练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呼吸肌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马艳 熊键 +4 位作者 孙瑞 乔娜 李进华 郑洋 周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PSF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PS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PSF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PS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肌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治疗后),采用36项简明健康问卷调查(SF-36)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以及F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八个维度方面的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维度评分l(39.20±7.31)、(55.65±16.12)、(63.12±10.23)、(40.97±18.26)、(58.32±7.58)、(67.82±12.23)、(68.35±19.81)和(54.99±8.53)分]提高较对照组[(35.02±6.23)、(50.32±15.03)、(60.79±14.13)、(36.75±15.74)、(51.O1±6.67)、(61.32±11.31)、(63.36±20.15)和(49.65±10.39)]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上肢为(35.5±3.0)分)、下肢为(26.8±2.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为(30.7±2.5)分)、下肢为(22.5±1.7)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掌意义(P〈0.01)。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音乐疗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PSF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肌训练 音乐疗法 脑卒中后疲劳
原文传递
徒手呼吸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赛华 熊键 +2 位作者 高李侠 周秀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5-739,共5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徒手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8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徒手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8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功能训练、作业活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徒手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咳嗽声门练习、缩唇呼吸训练、胸廓活动训练、腹肌收缩与放松练习、腹式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强化训练等。2组患者观察周期均为6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最长呼气时间、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压(PImax)、洼田饮水试验(KDWT)、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功能性吞咽困难评分(FD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长呼气时间[(6.00±0.77)s]、FEV1[(3.43±0.30)L]、FVC[(3.90±0.17)L]、PImax[(63.53±10.76)cmH2O]均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KDWT疗效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KDWT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SA和FDS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辅以徒手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并有效地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章志超 刘金明 +2 位作者 李祖虹 熊键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患者躯干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FVC[(4.21±0.49)L]、FEV1[(3.78±0.49)L/s]及PEF[(6.44±0.6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评分[(71.88±14.86)分]、BBS评分[(50.44±4.7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传统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平衡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电刺激 呼吸训练 脑卒中 肺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祖虹 刘琦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LD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干扰电、超短波及湿热敷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2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3.22±0.94)分]、腰椎功能评分[(23.6±5.8)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66±0.92)分]、腰椎功能评分[(15.4±6.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背痛 悬吊运动训练
原文传递
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祖虹 刘琦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腰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疗...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腰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量表(OD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其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疗程结束时2组患者疼痛VAS、ODI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其ODI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MBI评分较疗程结束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其疼痛VAS评分[(1.88±0.93)分]、ODI评分[(26.7土11.4)分]及MBI评分[(86.2±7.4)分]与疗程结束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1.8±10.6)分]较对照组ODI评分[(29.6±12.3)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ODI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腰椎病复发率(13.8%)亦显著低于对照组(29.3%).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较常规康复干预能更显著改善腰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能预防短期(治疗结束3个月内)内腰痛症状复发,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病 疼痛 复发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刘金明 肖府庭 +1 位作者 章志超 马艳 《中国康复》 2019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 FEV1与FVC比值(FEV1/FVC)评估患者肺功能,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评估患者躯干功能改善情况,Fugl-Meyer量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FVC、FEV1、PEF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TCT、FMA、WM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 <0. 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在常规康复运动疗法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肺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运动疗法,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肺功能 上肢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超 马艳 +3 位作者 梅俊华 龚雪 王梦 刘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比较八段锦联合耳穴贴压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肺炎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每天练习八段锦1...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比较八段锦联合耳穴贴压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肺炎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每天练习八段锦1次,并进行耳穴贴压,穴取神门、皮质下、心、枕等,每日按揉3次,每次每穴30 s,连续治疗12 d。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12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及对照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睡眠不安、心烦易怒、痰多口黏、口苦口臭、腹胀纳差、乏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以上(除睡眠不安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5/42),对照组为84.4%(38/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耳穴贴压可以改善新冠肺炎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失眠 八段锦 耳穴贴压
原文传递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肖府庭 宋翼龙 +3 位作者 周芳 郑洋 朱元霄 章志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目的 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 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运动 强制性运动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莫贺龙 李祖虹 +2 位作者 王赛华 章志超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0-692,共3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及核心稳定训练(包括腹横肌及多裂肌训练、髂腰肌及臀肌训练和躯干控...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及核心稳定训练(包括腹横肌及多裂肌训练、髂腰肌及臀肌训练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及胸廓放松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同时检测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和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BI及FMA评分[分别为(64.7±13.4)分和(48.3±6.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分别为(3.58±0.31)L和(3.69±0.21)L]、心功能指标LVEF、LVESD及LVEDD[分别为(52.31±3.24)%、(26.58±1.42)mm和(39.82±2.76)m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核心稳定训练 脑卒中 心功能 肺功能
原文传递
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彬 赵睿 +2 位作者 韩康 戚军 陶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44-549,共6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浮针疗法。两组...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CN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浮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指地间距(FFD)水平作为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时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及FFD长度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随访时FFD长度较同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VAS评分、ODI评分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缓解CNLBP患者反复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障碍及弯腰困难,即时效应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腰腹部核心肌群训练法,临床症状不易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核心肌群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腰部功能障碍指数 指地间距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孙瑞 李洁 +3 位作者 李祖虹 周芳 马艳 李进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疲劳程度及白介素-1β(IL-1β)、IL-9、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PS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疲劳程度及白介素-1β(IL-1β)、IL-9、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PSF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对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疲劳缓解情况进行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含量,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疲劳改善程度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及疲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肢体FMA评分与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具有负相关性(P<0.05),FSS评分与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疲劳程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IL-1β、IL-9、IL-10、TNF-α及CR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疲劳 细胞因子 疲劳程度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谭世威 熊键 +2 位作者 马艳 王小云 肖府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以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及手法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比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无焦虑患者占比(7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5.10±7.78)cm/s,(34.63±6.38)cm/s)]、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47.97±7.56)cm/s]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手法推拿可改善颈性眩晕患者脑供血不足,缓解焦虑情绪,有效减轻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灸 手法推拿 焦虑 椎动脉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祖虹 李洁 +3 位作者 朱耀刚 陈新叶 刘彬 马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干扰电、超声波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干扰电、超声波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及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疼痛、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疗效指标评分[分别为(2.77±1.76)分、(7.5±5.4)分、(92.8±19.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芳 马艳 +4 位作者 李洁 乔娜 周秀 朱元宵 肖府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3-915,共3页
目的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 目的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规性状食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饮食调整策略对其食物性状进行改良。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比2组患者误吸人数、食物剩余量、继发肺部感染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误吸人数(5例)、食物剩余量[(4.6±3.3)ml]、继发肺部感染人数(2例)及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困难量表(FDS)评分为(35.2±2.9)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通过对食物性状进行改良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改善吞咽功能,该干预策略值得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食物性状 误吸
原文传递
护理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岳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4期774-776,共3页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35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护...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35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71.4%,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升高较常规护理干预组更为显著(P<0.05)。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并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超早期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