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雷雨蒙 叶华容 殷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9期1756-1757,F0004,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被视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据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1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乳腺癌210万,占11.6%;960万新发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乳腺癌63万,占6.6%。乳腺癌占860万女性癌症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被视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据估计,2018年全球约有1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乳腺癌210万,占11.6%;960万新发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乳腺癌63万,占6.6%。乳腺癌占860万女性癌症新发病例的24.2%,420万女性癌症死亡病例的15.0%,均高居第1位[2]。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日益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广大居民的健康。Desantis等[3]对全世界39个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趋势分析表明了早预防、早发现以及早治疗乳腺癌的必要性。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通过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而消除危险、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有研究证实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患者配合护理和治疗,还有助于其身心康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综合国内外相关乳腺癌健康教育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健康教育 形式与内容
原文传递
不同体重指数人群肠道菌群比较及年龄、性别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宇菲 成熟 +4 位作者 陈诺梅 张威 柳晨熙 孙锦文 李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129-13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并探讨年龄、性别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或住院部招募的112例受试者,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分为三组:18...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并探讨年龄、性别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或住院部招募的112例受试者,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分为三组:18.5 kg/m^(2)<BMI<24 kg/m^(2)纳入正常组,24 kg/m^(2)≤BMI<28 kg/m^(2)纳入超重组,BMI≥28 kg/m^(2)纳入肥胖组,提取各组大便菌群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不同BMI人群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门水平及属水平上菌群相对丰度的差异;对年龄、性别和肠道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Alpha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肥胖组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性别与Alpha多样性指数、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属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和肠道菌群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拟杆菌 年龄
下载PDF
基于超声图像的迁移学习模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美慧 袁泉 +3 位作者 曾书娥 程慧 李楠 叶华容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图像的迁移学习模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计582张超声图像作为超声数据集(其中训练集482张,测试集100张)。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经ImageNet数据集预...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图像的迁移学习模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0例乳腺肿块患者共计582张超声图像作为超声数据集(其中训练集482张,测试集100张)。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经ImageNet数据集预训练的3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VGG-16、Inception-v3、ResNet-50)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第1次迁移学习为3种模型分别对CBIS-DDSM数据集中良恶性乳腺肿块的X线图像进行识别学习,并对模型进行微调;第2次迁移学习为使用乳腺超声数据集中随机挑选的训练集超声图像对3种模型进行微调,在测试集中输出最终分类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迁移学习后3种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VGG-16、Inception-v3、ResNet-503种模型经过迁移学习后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精准率、F1分数、约登指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基于ResNet-50建立的模型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准确率88.0%,敏感性82.7%,特异性93.8%,曲线下面积0.915,均高于其他两种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超声图像的迁移学习模型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基于ResNet-50构建的模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乳腺肿瘤 良恶性
下载PDF
超声矢量血流成像联合奇异值分解滤波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华容 田怡 +4 位作者 王琦 余靖 雷炳松 胡海曼 张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矢量流速成像(VFI)联合奇异值分解(SVD)滤波对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例疑诊肝血管瘤患者采集肝脏灰阶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CEUS)图;对CEUS图行SVD滤波处理,以互相关算法分别获取基于灰阶超声... 目的观察超声矢量流速成像(VFI)联合奇异值分解(SVD)滤波对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例疑诊肝血管瘤患者采集肝脏灰阶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CEUS)图;对CEUS图行SVD滤波处理,以互相关算法分别获取基于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比较其检测肝脏微血管血流方向和速度的差异。结果肝脏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图的信噪比(SNR)分别为7.56、17.65及22.43 dB,对比组织比(CTR)分别为1.12、7.56及16.34 dB。相比基于灰阶超声和原始CEUS的VFI,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可检出更高速、方向更均一的血流。SVD滤波处理前、后,VFI所测肝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为1.91(0.81,4.11)及6.83(4.25,9.41)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71,P<0.001)。结论联合SVD滤波可显著提高VFI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奇异值分解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奇异值分解滤波在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围术期超声造影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楠 胡海曼 +2 位作者 雷炳松 王琦 叶华容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奇异值分解(SVD)在优化超声造影(CEUS)图像质量以及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MWA)围术期CEUS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4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2例行甲状腺结节MWA患者其围术期的二维超声、CEUS图像数据集,根... 目的:探讨奇异值分解(SVD)在优化超声造影(CEUS)图像质量以及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MWA)围术期CEUS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4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2例行甲状腺结节MWA患者其围术期的二维超声、CEUS图像数据集,根据归一化互相关算法获取基于CEUS图像进行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比较原始CEUS图像和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与甲状腺结节MWA术前和术后的原始CEUS图像相比,经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能够更清晰显示结节内血管结构且检测出更多的血流信号。术后原始CEUS图像的平均SNR为(1.07±0.66)dB,术后经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平均SNR为(6.21±1.01)dB(t=-6.015,P=0.038)。术后原始CEUS图像的平均MVD为(0.60±0.33)%,术后经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平均MVD为(5.42±0.67)%(t=-9.076,P=0.029)。术后经SVD滤波处理后的造影图像SNR、MVD,显著高于术后原始CEUS图像的SNR、MVD,其研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VD滤波可有效抑制噪声并增强微血流信号,通过提升造影图像质量以用于甲状腺结节MWA围术期的精准诊断,灵敏地检测出术后残留的消融不完全区域,以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更彻底地消融治疗,为精准消融疗效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微血管
下载PDF
自适应奇异值阈值调控下超声微血管成像及融合成像
6
作者 胡海曼 雷雨蒙 +3 位作者 余靖 鄢华 叶华容 张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2-1587,共6页
目的观察以奇异值分解滤波提取不同速度超声造影(CEUS)信号并进行融合成像对于提升可视化微血管结构的效果。方法分别对200帧小鼠皮下肿瘤及250帧人体肝脏CEUS图像数据集进行奇异值分解滤波处理,根据奇异值在其序列中的指数投影,以奇异... 目的观察以奇异值分解滤波提取不同速度超声造影(CEUS)信号并进行融合成像对于提升可视化微血管结构的效果。方法分别对200帧小鼠皮下肿瘤及250帧人体肝脏CEUS图像数据集进行奇异值分解滤波处理,根据奇异值在其序列中的指数投影,以奇异值拐点作为区分低速与高速CEUS信号的阈值并提取相应信号,对处理后图像进行双模态融合成像;观察不同流速超声微血管成像区域图像分辨率的差异。结果以高奇异值序列范围处理后的高速血流图像保留快速移动CEUS信号,主要呈现较粗大血管结构;经低奇异值序列范围处理后的低速血流图像则保留低速移动CEUS信号,反映高速血流图像中的微血管结构;二者融合成像显示微血管网络更加完整。结论适当选取奇异值范围对以奇异值分解滤波处理优化CEUS图像至关重要;融合成像有利于提升微血管结构可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超声检查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华 雷炳松 +1 位作者 徐丽琴 王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4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实验组。对照分析同期常规方法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未采用...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4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实验组。对照分析同期常规方法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远端动脉瘤患者(未采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13例患者短;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13例患者低;实验组14例患者术后GOS预后平均评分高于对照组13例患者,统计学均为P<0.05。结论运用术中超声辅助技术夹闭颅内远端动脉瘤可指导准确定位病变,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减少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远端动脉瘤 术中超声监测 术中定位 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