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西替利嗪及多虑平治疗荨麻疹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鹏 王胜强 皮先明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5期561-562,共2页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西替利嗪及多虑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2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4例,西替利嗪10 mg,po.qd,多虑平25 mg,po tid;治疗组1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 mg,t...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西替利嗪及多虑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2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4例,西替利嗪10 mg,po.qd,多虑平25 mg,po tid;治疗组1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甘草甜素片75 mg,tid,两组均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9%、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西替利嗪及多虑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甜素片 西替利嗪 多虑平 荨麻疹
下载PDF
中药方剂敏脱乐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胜强 皮先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5-5,7,共2页
目的观察敏脱乐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相应浓度的敏脱乐煎剂后每鼠经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测定小鼠对碳粒的廓清速率,计算免疫器官重量指数。结果该方能... 目的观察敏脱乐对小鼠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相应浓度的敏脱乐煎剂后每鼠经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测定小鼠对碳粒的廓清速率,计算免疫器官重量指数。结果该方能明显增强小鼠静脉碳粒的廓清速率。结论敏脱乐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脱乐 动物模型 过敏性皮肤病
下载PDF
52株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经姣 姜红浩 +4 位作者 刘长秀 方丹云 吴琨芳 伍永立 江丽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临床标本接种到沙保弱培养基,分离培养出的真菌经革兰染色、芽管形成试验、CHROMagar显色培养进行鉴定,并进行氟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分析。结果120份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出念珠菌52株。白色念珠菌占69.2%,热带念珠菌占7.7%,克柔念珠菌占5.8%,其他念珠菌占17.3%;分离出的5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86.5%、94.2%。结论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有差异,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鉴定 抗真菌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中药方敏脱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评价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芹 皮先明 +1 位作者 王胜强 张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实中药方敏脱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方法及实验动物模型,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对中药方敏脱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0例的临床观察,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实中药方敏脱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方法及实验动物模型,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对中药方敏脱乐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0例的临床观察,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药理药效学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敏脱乐有显著的抗过敏,抗炎症作用,作用强度与消炎痛、强的松相似。结论:中药方敏脱乐可有效地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具有毒性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脱乐/中药方 老年皮肤瘙痒症
下载PDF
刺络拔罐配合TDP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薛芹 王胜强 皮先明 《皮肤病与性病》 2008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特定电磁波治疗器 带状疱疹病毒 TDP疗法 疗效观察 刺络拔罐 缠腰火丹 常见皮肤病 蛇串疮
下载PDF
FORTY-SIX CASES OF LIMITED NEURODERMATITIS TREATED BY PLUM NEEDLE BLOOD-LETTING PUN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AURAL ACUPPOINS PASTE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胜强 皮先明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8年第1期69-70,共2页
1 CLINICAL DATA All of 46 cases are outpatients of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31 cases were male, 15 cases female, aged in the range from 34 to 45 yearsl the duration of illness, half a month to 2 years. ... 1 CLINICAL DATA All of 46 cases are outpatients of Dermat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31 cases were male, 15 cases female, aged in the range from 34 to 45 yearsl the duration of illness, half a month to 2 years. The symptoms of the inclusive cases were: itching at local parts, rash-like after scratch, the lichen-like skin appeared days after days. Besides that, skin itching caused by other various reasons were included. The affected parts of all selected itching cases were confined to the back and bilateral sides of neck, chelidon, popliteal fossa, the inner side of thighbone, the end of rumpbone, wrist, and ank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针 耳穴贴压 中医治疗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下载PDF
异体肾脏移植后患尖锐湿疣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王胜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2期1110-1111,共2页
关键词 肾脏移植 尖锐湿疣 移植后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感染途径 免疫抑制剂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群毛囊干细胞K19和β1整合素表达的比较
8
作者 王胜强 皮先明 +2 位作者 童新灯 张鹏 薛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探讨毛囊干细胞表面的K19、β1整合素是否随年龄增长表达减少而影响隆突区干细胞数目。采用粘附法分离毛囊干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从毛囊纵切面隆突区荧光染色强度反映干细胞密度。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后,青年组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强于老... 探讨毛囊干细胞表面的K19、β1整合素是否随年龄增长表达减少而影响隆突区干细胞数目。采用粘附法分离毛囊干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从毛囊纵切面隆突区荧光染色强度反映干细胞密度。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后,青年组荧光染色强度明显强于老年组。隆突区毛囊干细胞(β1整合素/K19)随年龄增长而表达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干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女性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文正 李词娟 +3 位作者 吴一文 王珊珊 王兰 方木平 《安徽医学》 2018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观察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女性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0例女性外阴复发性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 目的观察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女性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0例女性外阴复发性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次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再次复发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00%,水肿发生率为41.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次复发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女性外阴复发性CA的治愈率高,再次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且患者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CO2激光 光动力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L-17、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芹 康小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 目的:探讨lL-17、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和IL-18水平,并和PSAI评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3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7例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比较,其外周血中IL-17、IL-18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8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_(17)=0.739 8,P<0.001)(r_(18)=0.328 8,P<0.001)。结论:IL-17和IL-18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且与该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胡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文正 方木平 +2 位作者 吴一文 王珊珊 王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54岁男性患者。胡蜂蛰伤9 h后入院,总计蛰伤约43处。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横纹肌溶解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给予积极抗炎、控制感染、补液及血液净化等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 蜂蛰伤 横纹肌溶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历史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红浩 张宏 +2 位作者 佘国荣 张敬文 张丁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 目的探讨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历史地理学规律,为防治该类疾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文献,设置发病年龄、病种、相关发病因素等特征变量,以中间年限1980年和中国八大地区为界,采用SPSS13.0对报道的15778例深部真菌病在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间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深部真菌病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地域上逐渐由集中向分散变化,报道病例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高发年龄段、病种和相关发病因素具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学特征,1950~2007年,该病的高发年龄均为中青年,但1980年后,中青年比例下降,儿童和老年病例增多;且报道病种在1980年后明显增多,其中以念珠菌病最多见和最广泛,而鼻孢子菌、球孢子菌、帚霉菌感染区域仍较局限;同时,1980年前外伤是发病主要相关因素,而在1980年后被不洁性接触、抗生素滥用、慢性病等取代。结论中国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等将成为该类病的主要发病区。将深部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与其历史地理学特征结合起来,对从整体上把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征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中国 历史地理学
下载PDF
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康小平 薛芹 +1 位作者 张鹏 龙飞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 目的:观察分析武汉地区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地区老年住院患者或者门诊体检者共1080例。受试者接受梅毒血清学检查,并且统计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年度检出情况,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以及科室分布。结果:统计2011年到2013年梅毒检测结果,其中确诊为梅毒阳性的患者共112例,检出率为10.4%。其中隐性梅毒的检出率为65例,隐性梅毒检出率为58.0%;显性梅毒有47例,显性梅毒检出率为42.0%。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近3年梅毒感染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年显性梅毒的检出率对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但隐性梅毒的检出率则有明显上升。隐性梅毒的发病特点是感染来源主要是来源密切接触者,占73.8%,对比显性梅毒的29.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发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有63.1%为男性患者,36.9%为女性患者;隐性梅毒患者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中学或以下程度的有89.2%,这对比显性梅毒患者也有统计学差异。隐性梅毒患者中有72.3%患者自身具有基础疾病。妇科和体检科对隐性梅毒患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是14.6%和12.5%,对比其他科室的隐性梅毒检出率对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视武汉地区老年隐性梅毒感染情况,提高对老年皮肤病患者隐性梅毒的筛查对抑制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老年 隐性梅毒
下载PDF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头癣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文正 方木平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比较真菌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在头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皮肤科门诊82例拟诊为头癣患者断发和鳞屑标本,每例同时行荧光染色、KOH湿片法以及真菌培养进行检测并记录阅片时间... 目的比较真菌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在头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皮肤科门诊82例拟诊为头癣患者断发和鳞屑标本,每例同时行荧光染色、KOH湿片法以及真菌培养进行检测并记录阅片时间,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背景相对干净,真菌清晰可辨,KOH湿片法背景杂乱,真菌较难辨认,82例患者中,荧光染色阳性66例,KOH湿片法阳性52例,真菌培养阳性61例,荧光染色法阳性率为80.49%,明显高于KOH湿片法的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法的阅片时间为(69.61±9.28)s,明显短于KOH湿片法的(88.76±7.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染色灵敏度90.16%,特异度47.62%;KOH湿片法灵敏度72.13%,特异度61.90%。结论在头癣诊断中,荧光染色法较KOH湿片法更加快捷和准确,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头癣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真菌培养
下载PDF
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文正 李词娟 +3 位作者 吴一文 王珊珊 王兰 方木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确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纳入治疗观察,术前皮疹部位用ALA封包,Wood灯下标记手术边界,运用Mohs手术切除病灶,伤口拆线后每隔10d光动力治疗1次,总计治疗4次,随访半年... 目的:观察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乳房外Paget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确诊为乳房外Paget病患者纳入治疗观察,术前皮疹部位用ALA封包,Wood灯下标记手术边界,运用Mohs手术切除病灶,伤口拆线后每隔10d光动力治疗1次,总计治疗4次,随访半年观察其疗效。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半年无复发,外阴部形态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患者就医满意度高。结论:Mohs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外阴部位乳房外Paget病效果较好,病灶切除干净,患者术后恢复快,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外阴部乳房外Paget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s手术 光动力 乳房外PAGET病 临床疗效 Wood灯
下载PDF
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文正 易庆阳 +3 位作者 王珊珊 吴一文 王兰 方木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68例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其中治疗组给予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冷藏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给予Q Max点阵调Q激光和冰... 目的:观察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68例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其中治疗组给予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冷藏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给予Q Max点阵调Q激光和冰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其中治疗组疼痛时间、红斑持续时间、结痂脱落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中部分患者均出现暂时性色素减退,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色素减退斑均恢复至正常肤色,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均为100%。结论:Q Max点阵调Q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斑 激光 胶原贴敷料 冰敷 疗效 满意率
下载PDF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红浩 钱悦 +2 位作者 朱里 陈思远 黄长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0-651,共2页
患者女,50岁。因唇部反复进行性红肿伴轻微瘙痒半年就诊。皮肤科情况:上唇弥漫性红肿,压之无凹陷,上下唇红斑脱屑。口角略向右侧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吹口哨嘴唇,并向右侧倾斜,伸舌稍向左侧歪斜,舌体肥大,舌面有明显沟纹。上唇皮损病理... 患者女,50岁。因唇部反复进行性红肿伴轻微瘙痒半年就诊。皮肤科情况:上唇弥漫性红肿,压之无凹陷,上下唇红斑脱屑。口角略向右侧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吹口哨嘴唇,并向右侧倾斜,伸舌稍向左侧歪斜,舌体肥大,舌面有明显沟纹。上唇皮损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少量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kersson-Rosenthal 综合征
下载PDF
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红浩 沈琴 +4 位作者 钱悦 朱里 涂亚庭 陈思远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6-787,共2页
皮肤转移癌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极易误诊,现将1例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癌皮肤转移 基底细胞 硬斑病样
下载PDF
湖北地区花粉变应原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志洪 涂亚庭 +4 位作者 陈宏翔 张鹏 石扬 康小平 薛芹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特应性皮炎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情况,研究皮下注射花粉变应原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两组,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清IgE水平,进...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特应性皮炎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gE情况,研究皮下注射花粉变应原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97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合并和不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两组,分析患者皮损情况及血清IgE水平,进行常规脱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合并组与不合并组特应性皮炎患者对花粉过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12.4615,P<0.01),常规脱敏治疗5个疗程后合并组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不合并组(50.0%);合并组脱敏疗效与血清中花粉特异性IgE成显著相关,且复发率低。结论花粉在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花粉变应原特异性脱敏治疗可用于特异性皮炎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变应原 花粉
下载PDF
伐昔洛韦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文正 方木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带状疱疹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 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中重度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重度带状疱疹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NR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R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止疱天数和水泡血泡吸收结痂天数均短于对照组;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升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尿素氮升高、胃部不适及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中等剂量泼尼松治疗无明显禁忌的中重度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昔洛韦 泼尼松 带状疱疹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