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对超高强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曼 胡海江 +1 位作者 田俊羽 徐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9-756,共8页
采用低温奥氏体预变形+等温贝氏体相变相结合的工艺,研究了变形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和组织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实验、SEM、TEM、XRD和拉伸实验等分析了变形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300℃变... 采用低温奥氏体预变形+等温贝氏体相变相结合的工艺,研究了变形对中碳贝氏体钢相变和组织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实验、SEM、TEM、XRD和拉伸实验等分析了变形影响残余奥氏体的微观机理及其对强塑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在300℃变形20%,不仅可以加速随后等温贝氏体相变,细化贝氏体组织,同时还能增加室温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同时受C含量和位错密度影响,延长等温时间可以增加奥氏体中C含量;变形可以使奥氏体中位错密度增加,有利于获得稳定性较高的残余奥氏体,从而优化超高强贝氏体钢综合性能,制备的中碳超高强贝氏体钢抗拉强度为1733 MPa,延伸率达到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残余奥氏体 奥氏体预变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高端汽车用弹簧钢表面脱碳的影响
2
作者 盛光兴 刘曼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2,30,共5页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W55SiCrC弹簧钢的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在850℃以下时,弹簧钢脱碳层组织为铁素体脱碳层;当加热温度超过850℃时,脱碳层组织以部分脱碳层为主。随着加热温...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W55SiCrC弹簧钢的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在850℃以下时,弹簧钢脱碳层组织为铁素体脱碳层;当加热温度超过850℃时,脱碳层组织以部分脱碳层为主。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总脱碳层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在1100℃达到最大值;铁素体脱碳层深度随之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80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总脱碳层深度和铁素体脱碳层深度逐渐增大,但增长趋势减缓。因此,在W55SiCrC弹簧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800℃及1100℃加热,且钢坯在两相区加热阶段需要快速加热,减少在两相区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W55SiCrC 表面脱碳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加热气氛对高端汽车用弹簧钢表面脱碳的影响
3
作者 盛光兴 刘曼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1,共4页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热炉内氧含量对W55SiCrC弹簧钢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脱碳层深度随加热炉内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氧含量较低(<2.5 vol.%)的加热气氛下,试样脱碳程度较低且无铁素体脱碳层出现;随着氧含...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热炉内氧含量对W55SiCrC弹簧钢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脱碳层深度随加热炉内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氧含量较低(<2.5 vol.%)的加热气氛下,试样脱碳程度较低且无铁素体脱碳层出现;随着氧含量的增加(>5.1 vol.%),总脱碳层深度和铁素体脱碳层深度均随之增加,且总脱碳层深度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铁素体脱碳层深度增加趋势。当炉内氧含量低于空气中氧含量时,总脱碳层深度与氧含量呈线性关系,而在炉内含空气条件下,总脱碳层深度与氧含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W55SiCrC 表面脱碳 气氛
下载PDF
Fe-Mn-Al-C系列低密度高强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春泉 彭其春 +1 位作者 薛正良 吴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572-2581,共10页
随着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驱动,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迫切需求,Fe-Mn-Al-C系列低密度高强钢因具有低密度与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Fe-Mn-Al-C系列低密度钢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直到1958年,Fe-Mn-Al-C系列低密... 随着节能环保和经济性的驱动,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迫切需求,Fe-Mn-Al-C系列低密度高强钢因具有低密度与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Fe-Mn-Al-C系列低密度钢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直到1958年,Fe-Mn-Al-C系列低密度钢才被用于取代Fe-Cr-Ni系列不锈钢(添加过多昂贵的Ni和Cr元素)。目前,Fe-Mn-Al-C系列低密度钢在汽车行业是一种具有高轻量化潜力的钢种,其中添加的Al元素会导致合金密度和杨氏模量的降低。每添加1%(质量分数)的Al,钢密度降低1.3%,杨氏模量降低2%。同时,大量Al、Mn和C元素的添加导致Fe-Mn-Al-C系列钢的冶炼和连铸、成形性和焊接性、微观结构演变和变形机制等与传统钢种大不相同。Fe-Mn-Al-C系列低密度高强钢按合金的成分以及室温下主要的组成相,可分为四类:单一铁素体钢、铁素体基双相钢、奥氏体基双相钢和奥氏体钢。单一铁素体钢拥有200~600 MPa级别的抗拉强度,这与常规的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钢)类似,属于第一代先进高强度钢(1G-AHSS)范畴。铁素体基Fe-Mn-Al-C系双相钢是另一种有潜力的轻量化钢材,其具有较低的合金含量,可以利用铁素体的塑性变形以及残余奥氏体所产生的TRIP或TWIP效应来提高钢的强度与塑性。铁素体基Fe-Mn-Al-C系双相钢与第一代先进的高强度钢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强度和延展性,其性能的上限属于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3G-AHSS)范畴。奥氏体基双相钢与铁素体基双相钢类似,但其合金含量高于铁素体基双相钢,性能的下限属于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3G-AHSS)范畴。奥氏体Fe-Mn-Al-C系列钢在性能和加工方面是又一个有前途的钢材。奥氏体钢主要组成相为奥氏体、少量的铁素体和κ型碳化物。奥氏体钢的力学性能由奥氏体的变形以及碳化物-奥氏体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奥氏体轻钢的拉伸性能与高锰TWIP钢相似,强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钢 变形机制 κ型碳化物 应用性能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家莲 李发亮 张海军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7-36,共10页
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通过高能量的激光束熔化金属粉末的方式直接制备致密的三维块状材料。SLM技术在制备高精度的复杂结构零件、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 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基于离散/堆积原理,通过高能量的激光束熔化金属粉末的方式直接制备致密的三维块状材料。SLM技术在制备高精度的复杂结构零件、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合金材料的制备。综述了国内外采用SLM技术制备铝基、钛基、镍基及铁基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SLM技术在未来金属材料制备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三维打印 增材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金属基合金材料
原文传递
纳米炭黑和鳞片石墨对低碳铝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廖宁 李亚伟 +2 位作者 桑绍柏 陈松林 曾鲁举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采用板状刚玉(3.0~1.0、1.0~0.5、0.6~0.2、≤0.3、≤0.045和≤0.02 mm )、活性氧化铝微粉(≤2μm)、单质硅(≤0.045 mm)为主要原料,引入纳米炭黑(N220型)或天然鳞片石墨(≤0.074 mm)为碳源,在埋焦炭条件下经... 采用板状刚玉(3.0~1.0、1.0~0.5、0.6~0.2、≤0.3、≤0.045和≤0.02 mm )、活性氧化铝微粉(≤2μm)、单质硅(≤0.045 mm)为主要原料,引入纳米炭黑(N220型)或天然鳞片石墨(≤0.074 mm)为碳源,在埋焦炭条件下经800、1000、1200和1400℃处理制备了低碳 Al2O3-C耐火材料。对比研究了炭黑和鳞片石墨不同加入量对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的影响。采用三点弯曲法研究两种碳源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取水淬冷法研究材料的抗热震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材料的物相组成变化,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当铝碳材料处理温度低于1000℃时,碳源种类对其强度影响不明显;当处理温度高于1200℃时,由于更多碳化硅晶须的生成,添加石墨试样的强度远高于添加纳米炭黑的铝碳材料。2)纳米炭黑粒径小,易填充于氧化铝颗粒间隙并形成纳米碳网络,有利于吸收和平衡热膨胀和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其热震后强度保持率高于含石墨的铝碳材料。3)通过纳米炭黑与微米鳞片石墨的有效复合可以制备出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低碳铝碳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黑 鳞片石墨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下载PDF
铬、锰及退火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兆振 宋新莉 +3 位作者 刘静 程朝阳 毕云杰 贾涓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6,102,共8页
为探究铬、锰元素及退火温度对高强无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OM、SEM、EBSD与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不同制造工艺下3组不同含量铬、锰元素的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及退火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组织不均匀,心部为... 为探究铬、锰元素及退火温度对高强无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OM、SEM、EBSD与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不同制造工艺下3组不同含量铬、锰元素的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及退火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组织不均匀,心部为沿轧向分布纤维状组织,边部为少量再结晶晶粒,常化处理能显著改善热轧板组织均匀性,消除热轧板中心部位的纤维状组织。经冷轧及退火后得到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其中960℃退火,晶粒尺寸偏大,有利织构{100}组分体积分数减少,不利织构{111}组分体积分数增加,成分为0.2Mn-1Cr的1号试验钢960℃退火后铁损最大,磁感强度偏小;成分为0.5Mn-1Cr的2号试验钢930℃退火后,磁性能与强度等综合性能最佳,工频铁损P1.5/50为2.41W/kg,高频铁损P1.0/400为17.36W/kg,磁感应强度B5000为1.638T,抗拉强度为68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常化 织构 再结晶
原文传递
SiC多孔陶瓷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何江锋 张海军 +3 位作者 葛胜涛 刘杰 吴文浩 张少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碳化硅(SiC)多孔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热膨胀系数小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气/液过滤装置、生物医学材料、保温材料和耐火材料等领域。SiC多孔陶瓷... 碳化硅(SiC)多孔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小、热膨胀系数小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气/液过滤装置、生物医学材料、保温材料和耐火材料等领域。SiC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性能及服役寿命等均受其制备方法的影响,因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SiC多孔陶瓷制备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物理成孔法(包括颗粒堆积法、冷冻干燥法及3D打印法等)和化学成孔法(包括添加造孔剂法、有机泡沫浸渍法与生物模板法等)制备SiC多孔陶瓷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多孔陶瓷 耐火材料 微观结构 制备方法 物理成孔法 化学成孔法
下载PDF
SiC复相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韩磊 邓先功 +2 位作者 王军凯 梁峰 张海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240,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SiC多孔复相陶瓷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总结了氧化物(SiO_2、莫来石、堇青石)和非氧化物(SiC、Si_3N_4、SiOC)为结合相的SiC多孔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SiC多孔复相陶瓷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SIC 多孔复相陶瓷 氧化物 非氧化物
下载PDF
钢铁行业氢冶金技术的发展初探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少飞 顾华志 黄奥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钢铁行业氢冶金是采用氢部分或完全取代碳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实现铁矿石脱氧过程的技术。它不固定存在于某一特定工艺过程中,直接还原铁工艺是氢冶金关键流程之一。从直接还原铁工艺介绍出发,结合国内外钢铁行业氢冶金项目,对氢冶金方... 钢铁行业氢冶金是采用氢部分或完全取代碳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实现铁矿石脱氧过程的技术。它不固定存在于某一特定工艺过程中,直接还原铁工艺是氢冶金关键流程之一。从直接还原铁工艺介绍出发,结合国内外钢铁行业氢冶金项目,对氢冶金方式和氢源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钢铁行业推广氢冶金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氢冶金 直接还原铁 MIDREX工艺 氢源
下载PDF
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程峰 王军凯 +2 位作者 李发亮 张海军 张少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400,共7页
综述了最近几年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为改善其性能所做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纳米改性结合剂及抗氧化剂等在低碳镁碳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可能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低碳镁碳耐火材料 纳米改性结合剂 抗氧化剂
下载PDF
莫来石晶须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先功 王军凯 +4 位作者 张海军 李发亮 赵万国 黄仲 张少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1-907,共7页
以Al2O3和SiO2为原料、AlF3·3H2O为添加剂,采用原位反应法经1373~1873K反应5h后制备莫来石晶须。研究了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等对莫来石晶须合成的影响,探讨了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AlF3·3H2O的最佳添加量为4... 以Al2O3和SiO2为原料、AlF3·3H2O为添加剂,采用原位反应法经1373~1873K反应5h后制备莫来石晶须。研究了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等对莫来石晶须合成的影响,探讨了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AlF3·3H2O的最佳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莫来石晶须的长度和长径比均随合成温度的升高(1373-1873K)先增大后减小,当合成温度为1673K时,样品中莫来石晶须的长径比最大(约为54)。莫来石晶须的生长是由气一固反应机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晶须 氟化铝 气-固反应 生长机理
原文传递
高砷锑烟尘焙烧脱砷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汤海波 秦庆伟 +3 位作者 郭勇 郑鑫 薛平 李光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4年第3期35-38,共4页
高砷烟尘是铜、铅等冶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处理副产物,回收其中有价金属之前,需要先脱砷。采用焙烧方法对高砷锑烟尘进行了脱砷预处理,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采... 高砷烟尘是铜、铅等冶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处理副产物,回收其中有价金属之前,需要先脱砷。采用焙烧方法对高砷锑烟尘进行了脱砷预处理,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脱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采用流动空气,As、Pb的脱除率分别为41.51%和59.81%,需要进一步控制氧势以提高脱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锑烟尘 焙烧 脱砷
下载PDF
Nb对Ti-Mo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仙灵 杨庚蔚 +3 位作者 毛新平 余驰斌 达传李 甘晓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8-656,共9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SEM、HRTEM及EDS研究了Ti-Mo和Ti-Mo-Nb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探讨了Nb对Ti-Mo微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元素能够提高钢的Ac1和Ac3温度,降低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分解温度,缩小铁素体-珠光体相...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SEM、HRTEM及EDS研究了Ti-Mo和Ti-Mo-Nb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探讨了Nb对Ti-Mo微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元素能够提高钢的Ac1和Ac3温度,降低冷却过程中奥氏体的分解温度,缩小铁素体-珠光体相区,使贝氏体相区向左下方移动。此外,Nb的添加能够细化Ti-Mo-Nb微合金钢中的组织,提高硬度。利用HRTEM对冷速为50℃/s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Ti-Mo和Ti-Mo-Nb微合金钢中均存在少量应变诱导析出的碳化物,分别为(Ti,Mo)C和(Ti,Nb,Mo)C粒子,呈随机分布。2种析出物均为Na Cl型结构,其晶格常数分别为0.432和0.436 nm,平均粒径分别为12.11和8.69 nm。TiMo-Nb微合金钢中析出相体积分数更多,尺寸更小,是其组织细化、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合金钢 CCT曲线 NB 纳米析出 硬度
原文传递
发泡法、三维打印法、熔盐法制备多孔陶瓷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邓先功 王军凯 +4 位作者 杜爽 曹迎楠 李发亮 张海军 张少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6,共8页
多孔陶瓷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陶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多孔陶瓷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概述了发泡法、三维打印法和熔盐法对多孔陶瓷的孔结构(孔尺寸、孔隙率和孔的连通性)及性能的影响。对所述3种方法制备的多孔... 多孔陶瓷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成为陶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多孔陶瓷制备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概述了发泡法、三维打印法和熔盐法对多孔陶瓷的孔结构(孔尺寸、孔隙率和孔的连通性)及性能的影响。对所述3种方法制备的多孔陶瓷的孔径和孔隙率进行了对比,对其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孔陶瓷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制备工艺 孔结构
下载PDF
Si-SiC复合粉添加量对低碳镁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曹亚平 鄢文 李楠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为了综合利用在太阳能硅晶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弃料Si-SiC复合粉,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到镁碳砖中,研究了Si-SiC复合粉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3%)对低碳镁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Si-SiC复合粉可以提... 为了综合利用在太阳能硅晶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弃料Si-SiC复合粉,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到镁碳砖中,研究了Si-SiC复合粉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3%)对低碳镁碳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Si-SiC复合粉可以提高低碳镁碳砖的抗氧化性与热处理后试样的常温力学性能。随Si-SiC复合粉添加量的提高,镁碳砖的抗氧化性提高。当添加量为2%(w)时,固化后试样及经1 600℃埋碳热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佳。综合考虑低碳镁碳砖的各项性能,Si-SiC复合粉的合适加入量为2%(w)。采用废弃Si-SiC复合粉作为低碳镁碳耐火材料的抗氧化剂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镁碳砖 废料Si-SiC复合粉 添加量 强度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璐 李梦超 +3 位作者 阙标华 薛正良 张国华 蓝文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52-1964,共13页
纯氧条件下对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行为展开基础研究,并结合最佳模型拟合法、TG-DTA、SEM-EDS和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3等方法和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在723 K和773 K下不能完全氧化,然而当温度升至873 K时,精矿能完全氧... 纯氧条件下对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行为展开基础研究,并结合最佳模型拟合法、TG-DTA、SEM-EDS和热力学软件FactSage 7.3等方法和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矿在723 K和773 K下不能完全氧化,然而当温度升至873 K时,精矿能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钼(MoO_(3))。在较高温度下,如873 K和773 K时,精矿的氧化焙烧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速;然而在较低温度下,如723 K时界面化学反应和形核长大模型共同发挥作用。反应过程中,产物由初始颗粒形态逐渐转变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片状形貌,并且在晶面指数(020)、(040)、(060)和(0100)等晶面上衍射峰强度显著增加,表明生成的MoO_(3)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和择优长大倾向。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过程符合挥发−冷凝机理,期间伴随着少量中间产物二氧化钼(MoO2)的生成。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烧结现象是局部温度的升高和低熔点共晶体的形成共同作用所致。结合热力学数据本文还理论分析了主要杂质元素在焙烧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烧结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有效降低烧结现象发生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精矿 氧化焙烧 三氧化钼 烧结现象
下载PDF
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万天 宋述鹏 +4 位作者 王今朝 周和荣 毛雨旭 熊少聪 李梦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近年来,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可降解吸收等特点,被誉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材料”。然而,由于腐蚀速率过快和存在局部腐蚀的缺点,目前的生物镁合金仍达不到临床... 近年来,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可降解吸收等特点,被誉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材料”。然而,由于腐蚀速率过快和存在局部腐蚀的缺点,目前的生物镁合金仍达不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本文从高纯化、合金化、热处理工艺、表面改性等方面综述了最近几年生物镁合金在提高腐蚀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添加无毒性合金元素,适当的表面涂覆,先进的制备技术及热处理工艺方面,对如何研制出腐蚀性能更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可降解 生物相容性 合金化 腐蚀性能
下载PDF
多孔莫来石陶瓷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熊洵 刘浩 +2 位作者 马妍 王周福 王玺堂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6-341,347,共7页
为了改善多孔莫来石陶瓷结构与力学性能,以d 50=11.48μm的氧化铝微粉和d 50=26.84μm的分析纯SiO 2为原料,分别添加V2O5、含锆陶瓷纤维及炭黑,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得了莫来石多孔陶瓷。采用XRD、SEM等研究了温度、催化剂含量、陶瓷纤维以... 为了改善多孔莫来石陶瓷结构与力学性能,以d 50=11.48μm的氧化铝微粉和d 50=26.84μm的分析纯SiO 2为原料,分别添加V2O5、含锆陶瓷纤维及炭黑,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得了莫来石多孔陶瓷。采用XRD、SEM等研究了温度、催化剂含量、陶瓷纤维以及炭黑的引入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2O5的添加促进了莫来石的生长,降低了试样的体积密度;引入含锆陶瓷纤维,在V2O5液相的辅助作用下,形成了陶瓷纤维-莫来石晶须多级结构,显著提高了试样的耐压强度;炭黑的氧化为莫来石晶须提供了生长空间,有助于增大试样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莫来石晶须 陶瓷纤维 多级结构
下载PDF
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洋 邓承继 +2 位作者 丁军 余超 祝洪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50-1555,共6页
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容重轻、吸热少、体积稳定性好和抗热震性好等特性。以堇青石、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电熔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微粉为辅助原料,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研究了颗粒... 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容重轻、吸热少、体积稳定性好和抗热震性好等特性。以堇青石、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电熔氧化镁、活性氧化铝和硅微粉等微粉为辅助原料,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研究了颗粒级配和烧成温度对堇青石-莫来石质匣钵材料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热震性和侵蚀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在1300~1400℃,对热震后的三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发现配方一试样具有好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其残余抗折强度在3.0~4.5MPa之间,残余耐压强度在17.5~24.5M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匣钵 堇青石-莫来石材料 抗热震性 抗侵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