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骨髓电镜标本的快速方法
1
作者 武晓华 苏洪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356-357,共2页
骨髓穿刺的细胞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血液病的基本手段,为协助疑难病例的检查,往往还需要电镜的超微结构观察,但这类标本的特点是穿刺量很少,除去光镜细胞学检查以外,有时甚至仅有1/2滴或1/3滴的量。
关键词 电镜标本 超微结构观察 疑难病例 血液病患者 细胞结构 临床诊断 制样 光镜 外周血标本 双重染色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A_(549)肺癌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
2
作者 李德忠 肖同浩 +1 位作者 田鸿生 刘铭球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37-38,共2页
已有研究证明硒对许多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也有报道硒对肿瘤细胞有逆转作用,但对硒抑制肿瘤细胞的机制仍在探讨之中。本文观察了亚硒酸钠对 A<sub>640</sub>肺癌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肺癌细胞 亚硒酸钠 逆转作用 抑制作用 抗致癌剂 双蒸水 染色体结构 鼠细胞 DNA 遗传损伤
下载PDF
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的核仁组织者区的观察
3
作者 肖同浩 李德忠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35-37,共3页
近年来,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S)技术在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位已受到重视。本文用谈技术对正常胃粘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的核仁组织者区的数目、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标本选自我院病理... 近年来,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S)技术在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位已受到重视。本文用谈技术对正常胃粘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的核仁组织者区的数目、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标本选自我院病理科档案中(1989—1990.5)的病例,包括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胃粘膜 不典型增生 核仁组织者 胃粘膜上皮 病理学诊断 增生性息肉 预后评价 瘤性息肉 双蒸水 病理诊断标准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兔肝后局部组织变化及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德忠 宋华志 +1 位作者 易峰涛 周小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4-6,31,共4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组织效应,为临床上肝脏肿瘤氩氮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直径2mm氩氦刀置于兔肝一叶表面,分别以5、10min冷冻肝组织后,在1、2、4、8、16天取肝组织,在光、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与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冷冻后...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组织效应,为临床上肝脏肿瘤氩氮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直径2mm氩氦刀置于兔肝一叶表面,分别以5、10min冷冻肝组织后,在1、2、4、8、16天取肝组织,在光、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与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冷冻后第1天,肝组织明显地分为中央区、非炎性渗出带、出血带、交界线。第2天,非炎性渗出带呈断续状。第4天,非炎性渗出带消失,交界线上出现纤维细胞增生带。第8天,交界处纤维组织增生带增宽。第16天,该带进一步增宽,带中出现了多核巨细胞。冷冻的肝组织区均呈坏死状,在全部实验动物中未见肝组织复活的现象。结论氩氦刀冷冻5min、10min均破坏了冷冻区内的肝组织,在出现非炎性反应后,损伤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带包裹损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肝脏 组织形态学 超微病理
下载PDF
肺心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永友 陈永武 +1 位作者 张明杰 李德仁 《铁道医学》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ELL 170 0血细胞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观察肺心病组 ( 6 0例 )和对照组 ( 73例 )的RDW、红细胞 (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 (M...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ELL 170 0血细胞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观察肺心病组 ( 6 0例 )和对照组 ( 73例 )的RDW、红细胞 (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及红细胞形态 ,并两组对照。结果 肺心病组RDW增宽 ,RBC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两组间MCV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肺心病组电镜显示红细胞畸变 ,大量棘形红细胞形成。结论 肺心病患者RDW增宽可能与红细胞机械性受损、棘形红细胞增多有关 ,提示RDW对肺心病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脏组织及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华志 李德忠 易峰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探讨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组织效应,为临床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用直径2mm氩氦刀置于兔肝一叶的表面,分别冷冻肝组织51、0min后在1、2、4、8、16d取肝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与超微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后第1... 探讨氩氦刀冷冻时间与肝组织效应,为临床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用直径2mm氩氦刀置于兔肝一叶的表面,分别冷冻肝组织51、0min后在1、2、4、8、16d取肝组织,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与超微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后第1天,肝组织明显分为中央区、非炎性渗出带、出血带、交界线。第2天,非炎性渗出带呈断续状。第4天,非炎性渗出带消失,交界线上出现纤维细胞增生带。第8天,交界处纤维组织增生带增宽。第16天,此带进一步增宽,出现了多核巨细胞。冷冻的肝组织区均呈坏死状,在全部实验动物中未见肝细胞复活的现象。氩氦刀冷冻5、10min均破坏了冷冻区内的肝组织,出现非炎性反应后,损伤周围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带包裹损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刀 肝脏 组织学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丘克群 曾书成 +3 位作者 王虎中 王克宁 肖同浩 孙可为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3-185,共3页
作者以砷化镓(GaAs)半导体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67例,经随访结果有效率达91.1%,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在动物实验中,作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激光照射后的三叉神经细胞的变化和修复情况,对低功率激光治疗的时间和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激光 砷化镓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液治疗创伤出血性休克临床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国华 刘干国 +2 位作者 陈人珍 李德忠 王彬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在20例手术病人中试用7.5%NaCl溶液2ml/kg或4ml/kg,见到血浆渗量、钠浓度和收缩期血压都适度升高,用于42例创伤休克病人中,收缩期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和脉搏减慢,36例成活,余6例死于未能控制失血。作者认为高渗氯化钠可作为抗休克... 在20例手术病人中试用7.5%NaCl溶液2ml/kg或4ml/kg,见到血浆渗量、钠浓度和收缩期血压都适度升高,用于42例创伤休克病人中,收缩期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和脉搏减慢,36例成活,余6例死于未能控制失血。作者认为高渗氯化钠可作为抗休克治疗的一种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休克 升压作用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介导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晔 赵林双 李德忠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16,76,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简称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大鼠对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又分为无介... 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简称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大鼠对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又分为无介导组与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基质TGF-β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α1-受体抗体介导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肾皮质远端小管均可见TGF-β1表达,且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在α1-受体抗体介导大鼠表达增加,即TGF-β1的表达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糖尿病大鼠 肾小管萎缩 抗体介导 转化 肾间质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狂犬病毒“北京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中增殖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德忠 武晓华 解兵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术,对狂犬病固定毒“北京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8HK_(21))中增殖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受感染的细胞中有大量子弹状和长杆状的病毒颗粒。大多数病毒在扩张的内质网膜上以出芽的方式发生,凸向内质...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术,对狂犬病固定毒“北京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8HK_(21))中增殖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受感染的细胞中有大量子弹状和长杆状的病毒颗粒。大多数病毒在扩张的内质网膜上以出芽的方式发生,凸向内质网腔内并逐渐发育成子弹状和杆状的成熟病毒。含病毒的内质网周围常伴有颗粒状或丝状均质区域,少数病毒在细胞膜上芽生。细胞间隙中亦可见病毒。还见病毒在细胞核膜内、外层上芽生,核周间隙中有许多病毒,有的与核边缘染色质密切接触并使其缺损。细胞核有的肿胀,有的浓缩,有的核内有较多的染色质间颗粒和周颗粒,但均未见病毒颗粒。表明该病毒的发生发育对细胞的膜性系统有密切依赖性,同时该病毒对宿主细胞有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BHK_(21)细胞 电镜观察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限细胞凋亡和增殖变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德忠 卢绮萍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肝完全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限肝细胞凋亡和增殖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肝脏手术时抗损伤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FCM检测及透射电镜技术对SD大鼠肝缺血30min再灌注0,0.5,1,3,6,12, 24,48,72,96h的肝... 目的探讨肝完全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限肝细胞凋亡和增殖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肝脏手术时抗损伤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以假手术组为对照;应用FCM检测及透射电镜技术对SD大鼠肝缺血30min再灌注0,0.5,1,3,6,12, 24,48,72,96h的肝细胞凋亡及增殖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随再灌注时限的延续肝细胞呈现连续性的非典型性细胞凋亡和增殖反应病理变化。经历了潜伏期、急性期、交错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肝细胞凋亡开始于急性期,可波及大多数肝细胞。但只有少数细胞发生凋亡,这些细胞在交错期病变加重,在恢复期死亡并逐渐被吞噬清除。而大部细胞则在急性期之后终止凋亡而向恢复结构与功能的途径发展。结论在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诱发少数肝细胞凋亡。大多数肝细胞经历短暂的凋亡前期反应后则进入恢复阶段,最终结果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细胞增殖 肝脏结构 肝缺血 肝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治疗量环孢素A对大鼠睾丸及肾上腺作用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德忠 武晓华 +2 位作者 刘铭球 张杰 肖同浩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治疗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A,CyA)对大鼠睾丸及肾上腺的作用进行了现实。结果:CyA10mg/kg可抑制睾丸生精上皮及精子的发育。CyA20mg/kg可引起生精上皮,精子及肾上腺皮质细...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治疗剂量环孢素A(CyclosporinA,CyA)对大鼠睾丸及肾上腺的作用进行了现实。结果:CyA10mg/kg可抑制睾丸生精上皮及精子的发育。CyA20mg/kg可引起生精上皮,精子及肾上腺皮质细胞结构改变。表现在核浓缩,线粒体扩张、破裂,溶酶体增多,脂滴空化及局部胞质坏死物质团块等。实验各组的肾上腺髓质都有明显变化,表现为Ⅰ、Ⅱ型细胞不同程度浓缩致密,线粒体扩张,溶酶体增多,内分泌颗粒肿大、破裂,电子密度降低等。提示:在临床应用CyA治疗时,应注意对睾丸及肾上腺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 睾丸 药物作用 肾上腺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人癌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克宁 夏一方 +2 位作者 武晓华 肖同浩 孙可为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3-15,71,共3页
本文观察了30例胃腺癌和10例乳腺癌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存在于所有乳腺癌及部分胃腺癌间质中,其数量较多者淋巴结中未见癌转移;Ⅱ型,类似平滑肌细胞;Ⅲ型,兼有纤维细胞特征。Ⅱ、Ⅲ型... 本文观察了30例胃腺癌和10例乳腺癌间质中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可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存在于所有乳腺癌及部分胃腺癌间质中,其数量较多者淋巴结中未见癌转移;Ⅱ型,类似平滑肌细胞;Ⅲ型,兼有纤维细胞特征。Ⅱ、Ⅲ型细胞仅见于部分胃腺癌间质中,无论其数量多寡,均有淋巴结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肌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肌-腱及末端区的扫描电镜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声宇 左汝铎 +1 位作者 李德忠 武晓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肌-腱及末端区的扫描电镜结构武汉体育学院(430070)胡声宇,左汝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电镜室李德忠,武晓华髌腱末端病及肌腹与肌腱结合部的损伤,在运动训练中常见,研究这些结构的正常形态,对探讨其损伤机制有一定意义。1... 肌-腱及末端区的扫描电镜结构武汉体育学院(430070)胡声宇,左汝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电镜室李德忠,武晓华髌腱末端病及肌腹与肌腱结合部的损伤,在运动训练中常见,研究这些结构的正常形态,对探讨其损伤机制有一定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大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结合部损伤 髌腱末端病 扫描电镜
下载PDF
PDLLA/NGF复合导管促进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15
作者 李德忠 徐永年 +3 位作者 丁继兵 蔡贤华 尤锋 董红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究聚d,L-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PDLLA导管(B组),PDLLA加一次性... 目的探究聚d,L-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可吸收性复合导管桥接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自体神经移植(A组),单纯PDLLA导管(B组),PDLLA加一次性给NGF(C组),复合导管(D组)。制作坐骨神经10 mm缺损,按上述分组桥接,手术后1、2、3月每组各取5只修复处组织。行大体观察、三头肌湿重、光镜观察与图像处理、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同时间段组间比较,三头肌恢复率A组高,D组次之,C组较差,B组最差(P<0.05)。组织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显示,D组再生神经的数、质量都显著优于B、C组(P<0.05),接近A组。电镜观察显示A、D组中段神经纤维密度大、直径大、髓鞘厚,内有发育良好的神经丝和微管。B、C组神经稀、直径小、髓鞘薄、无髓神经相对多。结论PDLLA/NGF复合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用该管桥接修复大鼠受损的坐骨神经,能有效地促进其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神经生长因子 周围神经 神经缺损 再生
下载PDF
肺源性心脏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明洁 李明 +2 位作者 高永友 陈琦 李德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3期287-288,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凝固法检测5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同时用电镜观...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凝血功能与棘形红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凝固法检测5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同时用电镜观察其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结果:缓解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均明显延长(P<0.01),凝血酶时间较急性加重期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P<0.01),棘形红细胞减少明显(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好转与凝血功能恢复及棘形红细胞比例减少呈正相关,凝血功能及棘形红细胞的检测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缓解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棘形红细胞
原文传递
用DNA银染法研究传染性软疣病毒的形态发生发育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德忠 肖同浩 吴宁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用DNA银染技术显示了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形态发生发育及其过程中DNA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被感染的皮肤表皮细胞内都有一个大小及构型不同的银染区(病毒工厂)。MCV的发生发育均在银染区内而不在胞质区内。其发生过程是... 用DNA银染技术显示了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形态发生发育及其过程中DNA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被感染的皮肤表皮细胞内都有一个大小及构型不同的银染区(病毒工厂)。MCV的发生发育均在银染区内而不在胞质区内。其发生过程是先在细胞一侧的胞质内复制合成病毒DNA等物质,形成中等密度的银粒大小不等的银染区(病毒前包涵体区),然后在其中形成致密的细粒状银染区(病毒前基质区),接着在后者的周围出现弧形的粗粒银沉淀(初期MCV的外膜),逐渐分割包围病毒前基质而形成初期MCV。在发育过程中,初期MCV的外膜、基质,核心外膜及核心均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侧体是中期MCV向成熟期发育中出现的暂时性结构,其本质为含DNA成分的病毒基质。本研究提示:MCV的DNA物质进入皮肤表皮细胞后能大量复制,合成大量的病毒蛋白质,自主地装配成完整的初期MCV,后者有独特的形态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 DNA 银染方法 形态发生
下载PDF
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德忠 肖同浩 +1 位作者 武晓华 吴宁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4年第1期67-69,共3页
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电镜观察李德忠,肖同浩,武晓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电镜室,武汉430070)吴宁(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70)关键词传染性软疣病毒,病毒形态,电镜观察曾有研究描述MCV的发育... 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电镜观察李德忠,肖同浩,武晓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电镜室,武汉430070)吴宁(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70)关键词传染性软疣病毒,病毒形态,电镜观察曾有研究描述MCV的发育周期中有8种形态,也有按发育过程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软疣病毒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传染性软疣病毒形态发生和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忠 肖同浩 +1 位作者 武晓华 吴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对15例初形成的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sumMC)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1)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形态发生分三个阶段:即细胞中央形成中等密度的丝粒状区——病毒前包涵体;随后在该区内出... 本文对15例初形成的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sumMC)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1)传染性软疣病毒(MCV)的形态发生分三个阶段:即细胞中央形成中等密度的丝粒状区——病毒前包涵体;随后在该区内出现高密度的细粒链状团块——病毒前基质;然后在该团块状物边部形成双层膜,该膜分割包围病毒前基质形成圆形的初期病毒颗粒。(2)MCV的发育则有四个期:即初期、中期、成熟期和退变期。侧体不是MCV的普遍结构,而是中期MCV发育中形成的暂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软疣病毒 形态 电子显微镜 发育
下载PDF
疣状胃炎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德忠 李道芬 +3 位作者 肖同浩 王一鸣 武晓华 许桦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对50例疣状胃炎组织及14例“正常”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在50例病变处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有形态改变的34例,其间有炎细胞浸润的40例,腺腔内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30例。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肥大细胞及巨... 对50例疣状胃炎组织及14例“正常”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在50例病变处组织中,腺上皮细胞有形态改变的34例,其间有炎细胞浸润的40例,腺腔内有幽门螺旋菌感染的30例。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分别为42、39、38、30和28例。毛细血管扩张的41例,基质中多有不定形物及胶原原纤维。而14例“正常”组织的病变率和程度远低于病变处组织。提示疣状胃炎是一种有炎细胞浸润、血浆渗出为主的局部性慢性炎症。幽门螺旋菌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某种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旋菌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