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针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67
1
作者 姜敏 曾宪玉 王玮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3-666,共4页
目的:比较火针疗法与多西环素片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火针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处阿是穴治疗,5天1次,共治疗4次;药物组予以口服多西环素片100mg,每天2次,... 目的:比较火针疗法与多西环素片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火针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处阿是穴治疗,5天1次,共治疗4次;药物组予以口服多西环素片100mg,每天2次,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共治疗20天。记录两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观察各组复发率。结果:火针组愈显率为69.0%(20/29),药物组为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的各型皮损消退时间均较药物组短[丘疹:(2.67±0.66)天vs(4.36±0.61)天;脓疱:(2.47±0.57)天vs(4.27±0.55)天;结节:(7.76±1.06)天vs(9.88±1.30)天;囊肿:(11.81±1.54)天vs(14.79±0.89)天,均P<0.05];火针组复发率为46.4%(13/28),药物组为44.0%(1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能快速有效治疗寻常型痤疮,较多西环素片能更快消退皮损,但预防复发疗效两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 火针疗法 阿是穴
原文传递
潜伏梅毒85例血清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春梅 曾志良 段逸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9-330,共2页
关键词 潜伏梅毒 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石平荣 李凯 +1 位作者 段逸群 周小勇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异征候的重症药疹。目前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机体对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解毒功能的缺陷是其病因之一,人疱疹病毒-6感染再激活也参与了此病的发生。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组织损害主要...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异征候的重症药疹。目前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机体对药物活性代谢产物解毒功能的缺陷是其病因之一,人疱疹病毒-6感染再激活也参与了此病的发生。药物及病毒再激活引发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组织损害主要南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造成。针对其病理生理改变,最有效的治疗是采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代谢产物 免疫 疱疹病毒6型 治疗
下载PDF
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4
作者 付昱 姜敏 孙洁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单纯果酸治疗的对照组,其中两组均对痤疮区域进行20%浓度的果酸治疗,每半个月1次,总共4次;观察组中患者进行果酸治疗后加用火针治疗,每...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单纯果酸治疗的对照组,其中两组均对痤疮区域进行20%浓度的果酸治疗,每半个月1次,总共4次;观察组中患者进行果酸治疗后加用火针治疗,每周1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63.3%,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果酸治疗 痤疮 疗效观察
下载PDF
400例黄褐斑患者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冬梅 高进 +1 位作者 朱林学 倪来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为探讨黄褐斑的主要病因。采用问卷调查40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按相对危险度(RR)由大到小依次为家族史、日晒、不当的美容和精神因素(包括工作的压力、... 为探讨黄褐斑的主要病因。采用问卷调查400例门诊黄褐斑患者,并就相关因素进行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意义的发病因素按相对危险度(RR)由大到小依次为家族史、日晒、不当的美容和精神因素(包括工作的压力、夫妻感情不和、亲人的去世)。黄褐斑患者的预防和诊治应注意防晒、正确地进行面部护理和使用化妆品,以及时调适生活节奏,缓解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病因
下载PDF
9种中药对马拉色菌分离株的抑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郑晓晖 高进 +1 位作者 郑义 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筛选有抑制马拉色菌分离株作用的中药。方法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丹皮、秦皮、射干、陈皮、大黄、姜黄、白鲜皮、地肤子、青蒿9种中药的MIC。结果丹皮MIC0.225g/mL、秦皮MIC0.35g/mL、射干MIC0.35g/mL、陈皮MIC0.5g/mL、大黄MIC0.25g/m... 目的筛选有抑制马拉色菌分离株作用的中药。方法用试管药基法测定丹皮、秦皮、射干、陈皮、大黄、姜黄、白鲜皮、地肤子、青蒿9种中药的MIC。结果丹皮MIC0.225g/mL、秦皮MIC0.35g/mL、射干MIC0.35g/mL、陈皮MIC0.5g/mL、大黄MIC0.25g/mL、姜黄MIC0.5g/mL、白鲜皮MIC0.5g/mL、地肤子MIC0.5g/mL、青蒿MIC0.225g/mL。结论丹皮、大黄、青蒿具有明显抑制马拉色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 分离株 抑菌 实验研究 中药 试管药基法 抗真菌剂 药理作用 丹皮 秦皮 射干
下载PDF
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小勇 袁勇谋 +4 位作者 孔庆云 周飞红 丁宜 冯永芳 段逸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 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在研究人员整体评估、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瘙痒程度三个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钙剂对照组...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 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在研究人员整体评估、湿疹面积和严重度指数、瘙痒程度三个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钙剂对照组。结论美能注射液可有效地治疗泛发性湿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美能注射液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黎峰 叶静 张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9-740,共2页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前期处理、光动力治疗、后期处理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230例,光动力治疗1~10次,每周一次,末次治疗后4月~2年半判断疗效并观察复发率。结果三阶段总治愈率89.0...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其他疗法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前期处理、光动力治疗、后期处理三阶段治疗尖锐湿疣230例,光动力治疗1~10次,每周一次,末次治疗后4月~2年半判断疗效并观察复发率。结果三阶段总治愈率89.00%,复发率5.50%。在治愈的病人中,1次和2次治愈的病例之和达52.00%。结论对于尖锐湿疣可以常规采用2次光动力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阶段治疗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国产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麟 陈祥生 +8 位作者 崔盘根 余碧娥 王玮臻 唐素华 章伟 陆春 傅雯雯 陈春梅 万苗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药物疗法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原文传递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旭 鞠梅 +11 位作者 俞晨 耿龙 陈俊帆 李若虹 梁思 黄琴斯 王刚 高兴华 许爱娥 白彦萍 陈柳青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亚急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慢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亚急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慢性湿疹患者144例(试验组72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基质,隔3h后两组均使用地奈德乳膏,每日交替使用各2次。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瘙痒程度、炎症程度、糜烂/渗出程度、浸润/肥厚程度及靶皮损面积)和时间指标(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瘙痒减轻缓解时间)。分析两组的疗效,评估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总分在用药7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6.09±2.78,对照组8.26±3.17;慢性湿疹:试验组6.56±2.68,对照组8.84±2.90)和14 d(亚急性湿疹:试验组3.68±3.18,对照组5.28±4.05;慢性湿疹:试验组4.38±3.27,对照组6.25±3.78)均较基线水平(亚急性湿疹:试验组13.44±1.66,对照组13.60±1.75;慢性湿疹:试验组12.96±1.16,对照组12.64±1.18)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在用药7、14 d后的症状/体征均较相应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和浸润肥厚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慢性湿疹患者中,试验组瘙痒、浸润肥厚和靶皮损面积评分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急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慢性湿疹患者试验组瘙痒减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01),但瘙痒减轻缓解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可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多粘菌素B 地奈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阿魏酸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内皮细胞释放NO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梦琼 郑义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分析阿魏酸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在体外进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然后分别与加有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共同孵育 ,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NO的含量 ,从而观察阿魏... 目的 分析阿魏酸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首先在体外进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然后分别与加有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共同孵育 ,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NO的含量 ,从而观察阿魏酸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HUVEC释放NO的影响。结果 阿魏酸钠能明显抑制HUVEC所致的NO下降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无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下载PDF
足癣患者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爱平 高露娟 +9 位作者 席丽艳 李铁男 段逸群 易顺强 刘卫兵 王秀丽 王桂芝 许爱娥 温海 0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足癣患者的治疗现状,加强临床医生对相关诊治指南推荐方案的认知和理解。方法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9家医院进行中国足癣患者治疗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到问卷690份,结果显示我国足癣患者大多数选择自行购... 目的了解中国足癣患者的治疗现状,加强临床医生对相关诊治指南推荐方案的认知和理解。方法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9家医院进行中国足癣患者治疗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到问卷690份,结果显示我国足癣患者大多数选择自行购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最常选用的外用药物为咪唑类药物,往往以瘙痒和/或皮疹消失作为停止治疗的依据,治疗最长时间中位数为2周,在治疗足癣的疗程上显示出明显不足。足癣患者常合并甲真菌病等其他皮肤癣菌病,同时其家庭成员患病率也较高,在治疗足癣患者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其合并的其他皮肤癣菌病,也应同时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治疗。结论本研究对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足癣预防和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宣教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癣 治疗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104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玮蓁 黄海 +1 位作者 吴纪园 张建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波长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敏感皮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皮肤敏感程度选择双波长低能量强脉冲光照射,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激素依赖性皮炎组77例,痊愈率为75.3%(58,77),显效率14.3%(11/7... 目的探讨双波长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敏感皮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皮肤敏感程度选择双波长低能量强脉冲光照射,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激素依赖性皮炎组77例,痊愈率为75.3%(58,77),显效率14.3%(11/77),总有效率为89.6%。颜面再发性皮炎组27例,痊愈率为70.4%(19/27),显效率18.5%(5/27),总有效率为88.9%。在104例中,有2例出现治疗后红斑加重,有3例毛囊虫阳性的患者治疗后出现小丘疹,脓疱,有3例出现暂时性轻度红斑和轻微脱屑现象。结论双波长低能量强脉冲光能有效、安全治疗面部敏感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面部 皮肤疾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虚阳上浮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田黎明 柯丹 +2 位作者 彭圆 胡荣毅 陈红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3-775,共3页
目的:评价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虚阳上浮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潜阳封髓丹、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结果:治疗... 目的:评价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虚阳上浮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潜阳封髓丹、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率为90.48%,对照组显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后红斑、灼热程度评分显著性降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棘层灶状水肿评分及真皮乳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封髓丹加味温肾潜阳、活血消肿,可有效改善红斑、灼热以及棘层灶状水肿,是治疗虚阳上浮型玫瑰痤疮的有效方药之一,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虚阳上浮 潜阳封髓丹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维胺酯和异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钟华 何黎 +11 位作者 王玮蓁 许爱娥 易东 王莉 周村建 李红宾 徐延华 王向东 黄萌 单筠筠 陈俊帆 郝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74-576,共3页
目的评价维胺酯胶囊和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肓双模拟、对照临床研究,按痤疮综合分析系统(GAGS)评价痤疮的严重程度,将评分确定为中重度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维胺酯组(50mg,每日3次)和异... 目的评价维胺酯胶囊和异维A酸胶丸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肓双模拟、对照临床研究,按痤疮综合分析系统(GAGS)评价痤疮的严重程度,将评分确定为中重度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维胺酯组(50mg,每日3次)和异维A酸组(10mg,每日2次),于服药前、服药后2、4、6周计数皮损,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227例,计入全分析集(FAS)分析213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200例。PPS分析治疗后2、4、6周异维A酸组有效率分别为6.0%、29.0%、57.0%;维胺酯组分别为5.0%、20.0%、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期皮损数下降值比较,除异维A酸组炎性丘疹和脓疱数下降值高于维胺酯组(P<0.05)外,粉刺、结节类皮损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S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异维A酸组(68.81%)显著高于维胺酯组(36.53%)(P<0.001),常见不良反应如口干、口唇脱屑异维A酸组发生率显著高于维胺酯组(P<0.001),不良反应的程度也明显重于维胺酯组(P<0.05)。结论异维A酸和维胺酯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较为一致,但异维A酸治疗炎性皮疹起效较快,同时其常见不良反应也多于维胺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异维A酸 维胺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LED红、黄光照射联合骨胶原蛋白面膜外敷等治疗面部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6
作者 姜敏 王玮蓁 +1 位作者 曾宪玉 殷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观察LED红光和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30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予口服烟酰胺片150mg,3次/d,外用硅油乳膏,每天用骨胶原蛋白面膜贴敷冷喷1次;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敷面时... 目的观察LED红光和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30例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予口服烟酰胺片150mg,3次/d,外用硅油乳膏,每天用骨胶原蛋白面膜贴敷冷喷1次;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敷面时连续照射LED红光和黄光各5min,两组均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周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6.46%,对照组为50.00%,随访两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ED红光和黄光照射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红光 LED黄光 面部皮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天柱 周飞红 +3 位作者 黄茹茜 张琼 刘雪莲 周小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PUVA和311nmNB-UVB照射治疗1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照射剂量等对疗... 目的:观察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PUVA和311nmNB-UVB照射治疗1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分析照射剂量等对疗效和复发的影响。结果: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与PUVA相当,NB-UVB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PUVA组,NB-UVB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高于PUVA组。结论: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与PUVA相比,不良反应较少,起效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 窄谱
下载PDF
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妍 徐薇 +6 位作者 顾恒 鞠梅 段逸群 曾宪玉 刁庆春 宁春竹 李邻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9-323,共5页
目的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 目的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4.13、5.96,均P<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2、4.38,均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0.05、0.68±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0.05、0.5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随机对照试验 药物疗法 联合 氯雷他定 阿伐斯汀
原文传递
中国痤疮患者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舒云 涂颖 +29 位作者 杨建婷 金嵘 郭燕妮 林新瑜 邱莹 刘红霞 解瑶 栗玉珍 项蕾红 于波 曾宪玉 许昌春 卢凤艳 李兴 杜华 林向飞 邱岳东 朱飞飞 方玉甫 吕明芬 张蕊娜 胡信林 焦林君 冯红霞 毕晓东 张敏 林碧雯 刘巧 路永红 何黎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9年第5期403-410,共8页
目的明确中国痤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认知对其就医和护肤品选择的影响,为痤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7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对中国112家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6156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其... 目的明确中国痤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认知对其就医和护肤品选择的影响,为痤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7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对中国112家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6156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其对痤疮发生、发展和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患病后是否首选就医和皮肤护理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认知的因素,认知对患者就医行为和皮肤护理的影响以及医师和患者对痤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受调查痤疮患者对"痤疮是一种皮肤病""并非只发生在青春期""该病可以防治"认知最好,分别占总调查人数80.65%、69.16%、65.49%。但对遗传、高糖及乳制品是痤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认知不足,其知晓率分别为48.72%、42.40%、18.25%。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病情、受健康教育情况是影响患者对以上3个痤疮发生危险因素主要认知,其中男性、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职业为务工/务农、健康教育缺乏者对遗传、饮食是痤疮危险因素认知差;年龄>36岁、病情为轻度者对饮食危险因素认知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对就医行为及皮肤护理的影响分析显示:认知越好的患者首选就医概率及选择功能性护肤品概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对痤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一致性差(Kappa值<0.4),患者对重度痤疮的评估重于医师评估。结论患者认知水平可影响其就医行为及皮肤护理,同时还存在患者对自身病情评估较重的情况。临床需加强对痤疮患者疾病影响因素方面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痤疮的认知程度,有效防治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问卷调查 认知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儿童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加芳 李进 +3 位作者 汪云飞 胡燕燕 李东升 陈治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儿童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光动力治疗的鲜红斑痣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n=40)和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n=40)。两组患儿均使用丙...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儿童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光动力治疗的鲜红斑痣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n=40)和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n=40)。两组患儿均使用丙泊酚实施麻醉诱导和维持。S组照光前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A组照光前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记录治疗过程中患儿麻醉药物用量情况;记录呼吸循环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体动发生情况及程度;记录苏醒时间、苏醒后疼痛评分及麻醉恢复期相关不良事件。结果与S组比较,A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心动过缓、上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苏醒后的疼痛评分和恢复期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鲜红斑痣的光动力治疗中,对患儿的呼吸循环影响小,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儿童 光动力 鲜红斑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