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6
1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2 位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振光 徐达传 +3 位作者 高建明 钟世镇 余国荣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膝降血管 大收肌腱 复合组织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膜瓣移位术 解剖学
下载PDF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4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瓣移位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