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估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 被引量:8
1
作者 唐长华 李志彬 +3 位作者 刘芳 洪可 刘颖 徐德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联合公式(MELD-Na)、MESO指数(MESO)、integratedMELD整合公式(iMELD)、MELDNa评分系统(MELDNa)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血浆置换(PE)治疗后短期预后。方法在12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联合公式(MELD-Na)、MESO指数(MESO)、integratedMELD整合公式(iMELD)、MELDNa评分系统(MELDNa)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在血浆置换(PE)治疗后短期预后。方法在122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MESO、iMELD、MELDNa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五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3个月末,PE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43.24%(16/37),与非PE治疗组55.65%(49/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6,P=0.143);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AUC分别为0.667、0.690、0.670、0.702和0.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iMELD的AUC>0.7,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0.901、0.916、0.906、0.876和0.9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治疗组与非PE组AUC的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MELD(Z=0.2087,P<0.05)、MELD-Na(Z=0.1971,P<0.05)、MESO(Z=0.2094,P<0.05)、iMELD(Z=0.155,P<0.05)、MELDNa(Z=0.2094<0.05);在PE治疗组,五种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72.97%、70.30%、75.78%、72.93%和7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P=0.983),在非PE治疗组分别为83.53%、87.06%、82.35%、78.82%和8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66,P=0.687),PE治疗组与非PE治疗组之间相比较,其中MELD、MESO、iMELD、MELDNa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818,P=0.178;x2=0.727,P=0.394;x2=0.499,P=0.480;x2=1.442,P=0.233),而仅MELD-Na具统计学意义(x2=4.916,P=0.027)。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对非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判断均有非常好的预测价值,而在PE治疗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除iMELD对短期预后判断有临床应用价值外,其余四种模型评估患者短期预后的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血浆置换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四种评分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唐长华 李志彬 +3 位作者 刘芳 洪可 刘颖 徐德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指数(PI)和肝移植标准(LTS)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3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MELD、MELD-Na、PI和LTS评分,并随访3个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四个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在观察期内与肝病有关的死亡患者72例,生存者66例。死亡组LTS、MELD-Na、MELD和PI平均值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四个模型的AUC分别为0.860、0.801、0.749、和0.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分别为82.61%、76.81%、75.36%和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模型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内毒素、降钙素原的表达及临床检测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霞 何攀文 +4 位作者 李志彬 徐莎 刘丹 蔡艳萍 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8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出现SBP分为SBP组(n=42例)和无SBP组(n=45例),同期选择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8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出现SBP分为SBP组(n=42例)和无SBP组(n=45例),同期选择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LPS、PCT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腹水LPS、PCT的表达水平;SBP组患者根据预后差别分为好转组(n=22例)和恶化组(n=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及腹水LPS、PCT的表达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血清LPS、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SBP组及对照组(P<0.05),SBP组患者腹水LPS、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无SBP组(P<0.05);SBP组和无SBP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及腹水LPS、PCT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恶化组患者血清及腹水LPS、PCT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血清及腹水LPS、PCT表达水平检测在肝硬化SBP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内毒素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茵陈蒿汤加减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卫华 朱清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予以人工肝支持疗法,...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予以人工肝支持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监测两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蛋白(ALB)、肌酐(Cr)、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的变化,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2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DBIL、Cr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HBV DNA、PTA降低,PT缩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人工肝治疗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肾、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亚急性 茵陈蒿汤 人工肝 血浆置换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伍仕敏 杨华芬 +5 位作者 章敏 熊焰 韩晓群 殷继东 周新 蔡春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67例慢性HBV...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67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HBV携带者97例,慢性乙肝101例,肝硬化121例,肝癌48例)和281例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G98T和A561C位点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E-选择素A561C多态性中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A/C+C/C基因型患肝硬化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45倍(OR=2.45,95%CI:1.28-4.72).E-选择素G98T多态性中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B+C级与A级相比较,G/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G/T+T/T基因型发展到Child-pughB或C的风险是GG型的3.07倍(OR=3.07,95%CI:1.05-8.97).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肝硬化组中,血清sE-选择素水平从Child-pughA级到C级明显降低(P<0.05);在各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的发生相关,并参与调控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后的临床结局无相关性,但可能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下载PDF
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阮连国 张妍 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卡介苗(BCG)+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NF-α水平;减少肝组织匀浆的MDA含量,升高肝匀浆SOD、GSH-Px含量。结论:肝脾调补方对BCG+LPS尾静脉注射造成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其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肝损伤 肝脾调补方 药效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彬 张爱忠 朱清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51-352,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丹参抗肝损伤、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各50例。观察患者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及血清AngⅡ水平。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丹参抗肝损伤、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各50例。观察患者肝功能、纤维化指标及血清Ang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AngⅡ的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肝损伤和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肝病患者血清AngⅡ水平,可能是其减轻肝损害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乙型 丹参注射液 治疗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天兴 董九香 吴建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统计学分析。方法:收集武汉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10例,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99例。两组均用维生素C、门冬氨...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统计学分析。方法:收集武汉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10例,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11例,慢性重型肝炎99例。两组均用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作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100mg/d,疗程为24~48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每周2次,疗程12周;另予以ALSS治疗;治疗过程中每周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B超、PTA、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PCR荧光实时定量法)。随访12周时患者的临床好转(生存率)判断近期预后。并在12周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12周时存活(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②治疗12周时HBVDNA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③4周时TBil与PTA的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④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拉米夫定、胸腺肽α1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重建和修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减轻肝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促进肝细胞功能的修复及减少并发症,为提高病人的成活率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胸腺肽Α1 联合应用 重型乙型肝炎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桂文芳 朱清静 杨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3-2697,共5页
随着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增高,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FLD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NAFLD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 随着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增高,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FLD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NAFLD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失衡、炎症反应、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肪祖细胞以及遗传基因的突变等参与了NAFLD相关肝癌的发生。现阶段针对NAFLD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运动饮食干预、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益生菌以及降脂药等,这些治疗方法能否有效预防NAFLD相关肝细胞癌尚不清楚。综述了近年来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流行情况、发病机制、预防、监测及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肿瘤 综述
下载PDF
siRNA干扰血管生成素2基因表达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霞 何攀文 +3 位作者 吴建红 朱清静 蔡艳萍 韩晓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干扰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转染pLVX-shRNA-Ang-2、pLVX-Ang-2的人肝癌HepG2细胞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为来源,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分3组:pLVX-shRNA-Ang-2组、pLV... 目的探讨siRNA干扰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转染pLVX-shRNA-Ang-2、pLVX-Ang-2的人肝癌HepG2细胞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为来源,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分3组:pLVX-shRNA-Ang-2组、pLVX-Ang-2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观察并测量瘤体体积,各组肿瘤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对比病理改变。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Ang-2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4表达。结果与pLVX-Ang-2组和对照组比较,pLVXshRNA-Ang-2组瘤体体积小,组织坏死不明显,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Ang-2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CD34表达明显下降。结论采用siRNA干扰技术敲除Ang-2基因,能够减少肝癌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生成素2 肝癌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荣 胡旭东 +4 位作者 程海林 柏涛 黄少平 夏冰 甘洪颖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拉米夫定(LAM)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所带来的YMDD耐药变异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采取单用或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YMDD耐药的CHB患者,取... 拉米夫定(LAM)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所带来的YMDD耐药变异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采取单用或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YMDD耐药的CHB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疗效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 YMDD 核苷类似物 CHB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海林 胡旭东 +2 位作者 龚凤云 甘洪颖 田德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6例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行抗结核治疗,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损害者纳入异常组,共45例,肝功能始终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共41例,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肝组织病理检查行肝脏炎症活动半定量评分(SSS)。结果异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 IFN-γ浓度、HBV-DNA 定量及 SSS 均明显升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 IFN-γ浓度水平与 SSS 呈正相关(r =0.7162,P <0.05)。异常组在抗结核治疗前 IFN-γ血清浓度及 SSS 较对照组高,而在年龄、性别及 HBV-DNA 定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IFN-γ浓度水平可以较好地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其对肝脏潜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肺结核合并 HBV 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选择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云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99-1100,共2页
脾切除术是针对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根据临床资料统计,脾切除术虽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脾功能亢进,但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败血症,而且术中容易出现脾静脉和门静脉等部位栓塞。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部分脾栓塞术 脾切除术 免疫功能 栓塞剂 门静脉压力 脾静脉 脾脏组织 并发胰腺炎 脾脓肿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柏涛 龚凤云 +4 位作者 胡旭东 王娟 夏冰 程海林 甘丽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皮下注射胸腺...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联合胸腺素-α1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皮下注射胸腺素-α1 4周。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和两组肿瘤复发或转移及3年生存情况。结果在治疗4周时,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分别为71.49±6.57%、43.12±2.89%、15.8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21±3.74%、24.56±2.36%、5.42±2.13(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为39.84±2.56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12±1.87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FP水平分别为34.87±3.08 U/L、43.39±2.08 U/L、85.42±10.4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39±3.64 U/L、56.74±3.46 U/L、164.29±14.35μg/L;随访3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30.8%和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和32.7%(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23.1%(12/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5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后继续接受α-1胸腺素治疗PLC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存时间,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皮微波消融 胸腺素-α1 治疗 复发/转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与和肽素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霞 何攀文 +3 位作者 卢忠心 黄浩 宋敏 吴建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89-2989,共1页
近些年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脓毒症的诊断、预后及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的肯定。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与和肽素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患... 近些年降钙素原(PCT)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脓毒症的诊断、预后及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的肯定。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CT与和肽素联合检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 预后评估 临床价值 病情监测 脓毒血症 联合检测 患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旭东 程海林 +5 位作者 田德安 曹荣 夏冰 柏涛 甘洪颖 黄少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 目的探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六个月后,37例(74%)患者HBV DNA转阴,27例(54%)发生HBeAg血清转换;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Fa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及I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增强(P<0.05)。结论干扰素α可能通过控制病毒载量能减轻免疫损伤,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