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483-484,共2页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实验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实验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开腹
下载PDF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揭 陈继贵 +3 位作者 周海娟 段洪 程乔 廖建松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将17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照组未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将17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照组未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87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2.29%),对照组86例发生吻合口漏7例(8.14%)。两组相比,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
下载PDF
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7
3
作者 孙萍 刘俊如 +5 位作者 张宇星 汪俊芳 李宏军 王领 严爱龙 陈继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患者采用单、双侧下肢截石位时体位变换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的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侧下肢抬高、另一侧下... 目的探讨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患者采用单、双侧下肢截石位时体位变换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的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一侧下肢抬高、另一侧下肢平放的单侧下肢截石位;对照组采用双下肢均抬高的改良截石位。分别记录两组在手术前后不同体位、不同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对两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测量指标均有随时间变化趋势,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因素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检验结果显示,心率和舒张压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变化较对照组变化平缓。结论直肠癌经腹腔前切除术应用单侧下肢截石位可减轻患者血压、中心静脉压的波动程度,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体位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PDCA循环法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朱明秋 汤建荣 +1 位作者 彭兰云 陈继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140-4142,共3页
目的探讨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CSSD集中管理质量,以早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9-2012年CSSD应用PDCA循环理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处置CSSD集中管理过程中的医院感染控制薄弱环节,以持续改进CSSD管... 目的探讨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CSSD集中管理质量,以早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9-2012年CSSD应用PDCA循环理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处置CSSD集中管理过程中的医院感染控制薄弱环节,以持续改进CSSD管理机制。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手术器械及再生医疗器械的消毒合格率达98.55%,较应用前的消毒合格率74.92%,明显提高;2010-2012年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54%、0.54%、0.48%,较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率1.60%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品管圈,可以促进CSSD的规范化管理与优化CSSD集中管理过程中的医院感染控制,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效率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 管理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董晓妮 唐迎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问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别予以PPH术(63例)或D...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问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别予以PPH术(63例)或DGHAL术(51例)。术后第2、6、12及18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压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术后各随访时间点,DGHAL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均明显高于PPH组[术后2月:(56.2±2.6)mmHg比(43.2±3.1)mmHg;术后6月:(55.2±2.1)mmHg比(45.1±2.5)mmHg;术后12月:(53.2±3.0)mmHg比(40.2±3.2)mmHg;术后18月:(55.3±2.6)mmHg比(43.2±2.5)mmHg;均P〈0.01];肛管高压带长度亦明显长于PPH组[术后2月:(3.45±0.14)cm比(2.95±0.22)cm;术后6月:(3.46±0.12)cm比(2.94±0.26)cm;术后12月:(3.45±0.12)cm比(3.01±0.21)cm;术后18月:(3.56±0.12)cm比(3.02±0.23)cm;均P〈0.01]。但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GHAL和PPH术均为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但DGHAL术在缩短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和维护肛门功能方面更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肛管直肠测压
原文传递
金玄痔科熏洗散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724-1727,共4页
目的探讨金玄痔科熏洗散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混合痔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 目的探讨金玄痔科熏洗散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效果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混合痔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内痔消痔灵注射术。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高锰酸钾液进行熏洗,观察组应用金玄痔科熏洗散进行熏洗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发生率、疼痛、生活质量、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坐浴前水肿、大便疼痛、发热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浴5 d后观察组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坐浴10 d后两组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使用金玄痔科熏洗散可控制水肿发生,促进水肿恢复,利于创面愈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混合痔术后水肿 金玄痔科熏洗散
下载PDF
4452例目标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揭 朱昌龄 +4 位作者 高中元 冯晓红 程乔 陈继贵 刘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松滋地区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探讨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方法采取整体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4个筛查点40周岁以上人群共23157人为筛查对象进行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SFOBT检查,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应参加筛查21753人,... 目的了解湖北松滋地区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探讨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方法采取整体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4个筛查点40周岁以上人群共23157人为筛查对象进行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SFOBT检查,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应参加筛查21753人,实际参加初筛4452人(20.5%),阳性172人,接受结肠镜检查63人(36.6%),检出有病变者47人(74.6%),其中结直肠癌3例(6.38%)、结直肠腺瘤14例(29.8%)、溃疡性结肠炎2例(4.25%)、直肠炎16例(34%)、痔瘘及其他肛门疾病12例(25.5%)。结论湖北松滋地区40周岁以上结直肠癌患病率为67.39/10万,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序贯法粪隐血筛检试验结合结肠镜检查能够有效的从目标人群中检出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 序贯法粪隐血筛检试验 结肠镜检查 人群监测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肖肖 王敏 +2 位作者 何晶晶 陈继贵 聂绍发 《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3.0生命质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对10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社会支持的...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3.0生命质量问卷(中文版)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对10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较好。生命质量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症状数目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社会支持、性格外向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症状,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以及开展术后心理督导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昌 周琼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5)与未感染组(n=185)。统计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一...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5)与未感染组(n=185)。统计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一般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50%(15/200)。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31株革兰阴性菌(77.5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7.50%);9株革兰阳性菌(22.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5.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过高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505,1.619,1.426,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多,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NLR水平过高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予结直肠癌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预防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 切口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及代谢相关通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罡艳 罗会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496-498,共3页
探讨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代谢相关通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我院146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癌症... 探讨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代谢相关通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我院146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现况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包含完整mRNA和预后数据的367例结直肠癌患者,利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确定代谢相关通路的富集分数,并对代谢相关通路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既往史、BMI指数、低蛋白血症、总蛋白缺乏是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代谢相关通路的预后分析表明,糖代谢过程中的半乳糖代谢通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脂肪酸代谢通路以及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色氨酸代谢通路的富集程度越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越好(P<0.05)。年龄、临床分期、既往史、BMI指数、低蛋白血症、总蛋白缺乏是造成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及较差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乳糖代谢通路、脂肪酸代谢通路和色氨酸代谢通路的激活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营养不良 代谢相关通路 预后
下载PDF
复方荆芥熏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清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邹贤军 李海 孙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荆芥熏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血清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均治疗3周... 目的观察复方荆芥熏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血清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肛周脓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评估2组治疗前和治疗3、9、15 d时的创面水肿、疼痛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周时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9、15 d时,2组创面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周时,2组血清aFGF、bF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使用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可促进术后创面恢复,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复方荆芥熏洗剂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疼痛
下载PDF
PPH与DGHAL术式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唐迎春 董晓妮 胡汉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术式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术后效果、早期及远期并发症、患者整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接受PPH术或DGHAL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的疼痛程度、止痛剂的使...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术式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术后效果、早期及远期并发症、患者整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接受PPH术或DGHAL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的疼痛程度、止痛剂的使用量、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等,分别在术后的第1周、第6周、第6个月、第12个月及第18个月随访过程中重复评估。同时使用标准化调查表在随访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痔症状有无复发、有无接受其它进一步治疗。对以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接受PPH治疗患者和51例接受DGHAL术的患者,均为Ⅲ度混合痔,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GHAL组患者的术后24h疼痛评分为(2.1±1.4)分,明显低于PPH组的(5.5±1.9)分;DGHAL组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更少。DGHAL组有9例患者(17.6%)在术后出现持续性的便血或痔脱垂症状并需要进一步的治疗,PPH组有2例患者(3.2%)出现上述情况。PPH组患者在术后第18个月的随访中满意度较DGHAL组更高。结论 DGHAL和PPH术均为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与PPH术相比,DGHAL术患者术后疼痛轻,肛门功能恢复时间短,但是复发率高、患者满意度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人参白茅根汤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罗会华 王罡艳 王倩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白茅根汤对肛瘘术后创面生长因子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 目的研究人参白茅根汤对肛瘘术后创面生长因子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的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高锰酸钾坐浴干预,观察组术后口服人参白茅根汤并进行人参白茅根汤坐浴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术后2 w创面生长因子和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和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54±3.61) d,对照组为(28.29±4.5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2 w时EGF、VEGF、FGF-1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均P <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及IFN-γ水平均与EGF、VEGF及FGF-1水平具有负相关性(均P <0.05)。结论人参白茅根汤用于肛瘘切开挂线术后能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这可能与人参白茅根汤促进创面生长因子分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人参白茅根汤 生长因子 炎症反应 创面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昌 周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6期104-106,120,共4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无感染组(250例)、感染组(5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第八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3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无感染组(250例)、感染组(5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吸烟、体重指数(BMI)、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异常、有腹部手术史、有糖尿病史、手术时间>3 h、引流时间>7 d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引流时间、BMI等均为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肛瘘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血清VEGF和VEGFR-2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曼 张红艳 +2 位作者 张宇星 吴芸 张小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究肛瘘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2(VEGFR-2)表达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108例,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 目的探究肛瘘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2(VEGFR-2)表达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肛瘘患者108例,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析术后感染情况及感染细菌谱,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血清VEGF和VEGFR-2表达含量的关系。结果108例肛瘘术后患者中有32例出现感染,发生率为29.63%;32例肛瘘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1株,其中32株革兰阴性菌占78.05%,9株革兰阳性菌占21.9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7.50%,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50.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低为6.25%;感染组创面毛细血管数量、血清VEGF和VEGFR-2表达均较未感染组低,Toll样受体2(TLR2)mRNA、TLR4 mRNA表达均较未感染组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患者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和血清VEGF、VEGFR-2均呈正相关(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VEGF和VEGFR-2较革兰阳性菌组低(P<0.05)。结论肛瘘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术后感染患者创面愈合缓慢,血清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下降,TLR2 mRNA、TLR4 mRNA表达升高,不利于创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感染 病原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预后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利娟 陈继贵 +5 位作者 刘丽 刘莉 林艺兰 罗庆 刘畅 聂绍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多肽抗原19-9(CA19-9)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住院病例123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CEA、CA19-9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随访,分析CEA、CA19-9表达与...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多肽抗原19-9(CA19-9)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住院病例123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CEA、CA19-9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随访,分析CEA、CA19-9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的CEA阳性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细胞学分级诊断(Dukes分期)C/D分期的CA19-9阳性率高于A/B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前CEA、CA19-9单项阳性和双阳性病例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分别P=0.022,P=0.002,P=0.008);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OR=2.524,95%CI=1.230~5.182,P=0.012)及血清CA19-9(OR=3.310,95%CI=1.371~7.991,P=0.008)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前血清CEA和CA19-9升高可预测预后不良,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及血清CA19-9可作为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糖类多肽抗原19-9 预后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地区目标人群中大肠癌筛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继贵 张宇星 +7 位作者 王倩 柳巍 路直美 聂绍发 陈超 陈华荣 徐俊 杨睿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目的通过大肠肿瘤序贯隐血筛检方案的实施,了解湖北地区大肠癌的患病率,并对该方案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选取5个筛查点的17418人作为目标人群,对其中40岁以上者进行序贯粪隐血试验,对阳性者进一步行肠镜检查;并对... 目的通过大肠肿瘤序贯隐血筛检方案的实施,了解湖北地区大肠癌的患病率,并对该方案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选取5个筛查点的17418人作为目标人群,对其中40岁以上者进行序贯粪隐血试验,对阳性者进一步行肠镜检查;并对符合条件的高危人群进行粪隐血和肠镜检查。结果目标人群17418人,40岁以上者8884人,接受粪隐血试验检查者2908人。男女比例1:1.1,中位年龄52岁。序贯粪隐血试验阳性者316人,阳性率为10.9%。序贯粪隐血试验阳性者中124人接受肠镜检查。检出大肠癌5例,检出率1.6%。Dukes A期和B期4例,占检出大肠癌的4/5。结论湖北地区大肠癌的患病率呈较高水平,序贯粪隐血筛检方案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在大肠癌的早期防治中。提高受检人群的依从性是未来筛检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潜血试验 人群监测 小地区分析
原文传递
邪伏络脉之浅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波 陈继贵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8-60,共3页
整理前人有关伏气学说文献,并结合当代络脉络病学最新理论成果,从络脉结构分布、生理病理特点发现,伏邪与络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运用通络法治疗中风、恶性肿瘤等伏气病,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络脉是伏邪潜藏的部... 整理前人有关伏气学说文献,并结合当代络脉络病学最新理论成果,从络脉结构分布、生理病理特点发现,伏邪与络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运用通络法治疗中风、恶性肿瘤等伏气病,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这也从侧面表明了络脉是伏邪潜藏的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络脉 伏气学说
原文传递
超声刀在痔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司徒光伟 屈兵 +4 位作者 邹贤军 周凯亮 刘国宝 尚威 胡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刀下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12月间于武汉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Ⅲ~Ⅳ度伴或不伴嵌顿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接受超声刀下痔切除术治疗(超... 目的比较超声刀下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12月间于武汉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Ⅲ~Ⅳ度伴或不伴嵌顿的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接受超声刀下痔切除术治疗(超声刀组),38例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分级情况及手术和术后愈合时间。结果与传统组相比,超声刀组手术时间缩短(平均17.3rain比31.2rain,P〈0.01),术后疼痛减轻(P〈0.01),但术后30d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24/42)比42.1%(16/38),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的愈合时间,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超声刀 疗效
原文传递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预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柳巍 聂绍发 +3 位作者 陈继贵 黄甜 何晶晶 刘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预后。方法选择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病例370例,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预后。方法选择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原发病例370例,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预后指数(PI),Cox模型比例风险假定(PH假定)的检验采用对数累积风险函数图法。结果结直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8.3%和76.5%;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进入结直肠癌预后的Cox模型,并满足PH假定.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不同PI值分组,组间生存率存在差异(P<0.001);以PI值中位数作为基准,随机选取PI=3.0的个体,该个体相对于基准的预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1%、6.8%和3.5%。结论淋巴转移、Duckes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Cox模型的人选因素有必要进行PH假定的检验;利用预后COx模型和PI值可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预后 生存分析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比例风险假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