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治疗嵌顿性股疝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万燕青 朱玉兵 +1 位作者 黄欢 周建国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股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l月至2009年11月24例嵌顿性股疝患者应用腹膜前间隙平铺网片修补耻骨肌孔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痊愈,无局部异物感,无感染,随诊无复发。结论...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股疝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l月至2009年11月24例嵌顿性股疝患者应用腹膜前间隙平铺网片修补耻骨肌孔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痊愈,无局部异物感,无感染,随诊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网片修补耻骨肌孔是对腹股沟区的全面修补,是治疗股疝的一种合理而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疝 外科手术 腹膜前间隙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婷 李宏 +2 位作者 王慧芳 向贵 盛盼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593-595,603,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KPS和QO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KPS和QOL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KPS和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K-MB和射血分数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吉非替尼 晚期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免疫组化及彩超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童传明 郑荆州 吴高松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和筛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免疫组化和超声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2年度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8个淋巴结转移相关风... 目的分析和筛选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免疫组化和超声影像学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2年度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8个淋巴结转移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ROC分析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25例患者。对8个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Ki67、p53、彩超结果中肿块大小和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该5个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er-2、Ki67、肿块大小和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4个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根据所筛选的因素建立数学诊断模型,采用ROC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4个危险因素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且为高风险因素,对辅助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化 风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ROC分析
原文传递
ICU老年患者发生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莎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8期81-81,89,共2页
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及记忆受损,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及技巧的变化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最近资料显示,麻醉手术后出现认知障碍不罕见,老年人更易发生,根据发... 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并发症,表现为焦虑、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及记忆受损,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识能力及技巧的变化称为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最近资料显示,麻醉手术后出现认知障碍不罕见,老年人更易发生,根据发病的时间、手术种类和年龄的不同,其发生率为1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ICU 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 人格改变 麻醉手术后 精神错乱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 被引量:58
5
作者 邓明 袁海涛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手术)与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9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PH手术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手术)与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9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PH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12.07±2.82)d、疼痛持续时间(3.24±1.10)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16.05±3.56)d、疼痛持续时间(5.72±1.92)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有统计学差异(χ2=10.81,P<0.05)。结论在环状混合痔的治疗上,采用PPH手术治疗与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PH手术的安全性更为可靠,疗效更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手术 PPH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2
6
作者 邓明 邸方 +3 位作者 肖小华 袁海涛 李国亮 童端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小甲状腺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及颈淋巴结转移特征 被引量:19
7
作者 郑荆洲 童传明 吴高松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治疗的284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HT分为研究组(n=58)与对照组(n=226),分析PTMC合并HT与...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TM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治疗的284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HT分为研究组(n=58)与对照组(n=226),分析PTMC合并HT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58例PTMC合并HT患者中女性52例(89.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多发病灶、颈部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合并中央区的淋巴结转移、与PTMC合并HT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MC合并HT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及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TMC合并HT以女性患者多见,常为多发病灶,并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连续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桥本病 乳头状甲状腺癌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江林 朱静芳 +3 位作者 袁海涛 邓明 童端 周凯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597-599,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 目的比较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肛裂病人10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采取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侧切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1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4.3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复发率7.55%,低于对照组的16.98%和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后正中切扩加肛窦切开引流术与内括约肌侧切术均对慢性肛裂病人具有一定价值,但前者效果更好,治疗时间缩短,可降低对病人的伤害,避免复发,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侧切术 慢性肛裂 肛窦切开引流术 肛门后正中切扩术
下载PDF
痔上黏膜环切术加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江林 朱静芳 +3 位作者 袁海涛 邓明 童端 周凯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病人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病人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病人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病人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实施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PPH联合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3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小时、12小时、24小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联合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效果较好,病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快速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痔分段切除血栓剥离 急性嵌顿性混合痔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脂代谢、炎症反应、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柳春霞 朱琳 李雅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脂代谢、炎症反应、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根据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判断将入组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易损组和稳定组;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与脂代谢、炎症反应、蛋白酶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根据超声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判断将入组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易损组和稳定组;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测定脂代谢、炎症反应、蛋白酶活性指标的含量,采集外周血并测定炎症反应指标的表达量。结果:稳定组、易损组患者血清中LDL-C、Lp(a)、CXCL5、E-selectin、CatK、Meprin-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ERK1/2、NF-κB、TNF-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TGL、Omentin-1、Vaspin、PAI-1、TIMP1、TIMP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易损组患者血清中LDL-C、Lp(a)、CXCL5、E-selectin、CatK、Meprin-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ERK1/2、NF-κB、TNF-α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稳定组,ATGL、Omentin-1、Vaspin、PAI-1、TIMP1、TIMP2的含量显著低于稳定组。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变化与病程中脂代谢、炎症反应、蛋白酶活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斑块 脂代谢 炎症反应 蛋白酶
下载PDF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和血浆二胺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明 李国亮 +3 位作者 童端 袁海涛 肖小华 邸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85-487,491,共4页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进行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2组,均采取综合治疗,39例单号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营养支持,39例双号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增强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血清清蛋白(ALB)为(37.78±4.20)g/L、转铁蛋白(TRF)为(2.38±0.36)g/L、前清蛋白(PA)为(0.48±0.04)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7.48、6.80,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87、6.3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2.79±0.36)g/L、免疫球蛋白G(IgG)(13.76±1.64)g/L、免疫球蛋白M(IgM)(2.28±0.4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7.30、7.04,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0、6.81、6.30,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时乳果糖排泄率[(0.25±0.05)%、(0.18±0.06)%]明显降低(t=6.56、6.81,P<0.05);治疗后第3、7天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2.92±0.25)、(1.57±0.18)U/mL]明显降低(t=7.20、6.92,P<0.05);治疗后第1、3、7天时D-乳酸[(0.19±0.04)、(0.15±0.05)、(0.09±0.06)μg/L]均明显降低(t=7.52、8.02、8.29,P<0.05);治疗后第3、7天时内毒素(LPS)[(0.27±0.06)、(0.16±0.03)U/L]明显降低(t=6.88、7.20,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纠正营养代谢障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重型颅脑损伤 肠黏膜通透性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疗效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敏 曾非 黄菲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在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阿司匹林在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所致脑栓塞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联合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呈下降趋势,ADL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1d、2d及3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尿激酶溶栓及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 阿司匹林 风湿性心脏病 脑栓塞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洪涛 徐韦琳 陈晓晴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脑梗死后V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长谷川痴呆修正量表(HDS-R)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ICAM-1、VILIP-1、SOD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χ^(2)=4.842,P <0.05);观察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MMSE、ADL、HDS-R评分明显升高(t=8.858、2.700、4.677,P <0.05);观察组治疗后sICAM-1、VILIP-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100、3.098、3.918,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013,P> 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脑梗死后VD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柴胡皂甙-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国平 祝葆华 +2 位作者 王兰天 童传明 敬敏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常规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2)噻唑蓝(MTT)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浓度SSd处理HepG2细胞72 h后以及10mg/L的SSd作用HepG2细胞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生长指数的影响;(3)流...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1)常规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2)噻唑蓝(MTT)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浓度SSd处理HepG2细胞72 h后以及10mg/L的SSd作用HepG2细胞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生长指数的影响;(3)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Sd处理HepG2细胞48h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SSd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以10mg/L的SSd作用48h的抑制作用最明显。FCM检测显示SSd作用48h后实验组处于S期的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SSd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使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的细胞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HEPG2 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德利 林浩 李驰 《骨科》 CAS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满意26例,优良率达91.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肱骨内侧软组织链完整和肱骨内侧柱有效支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板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介入技术在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琳 林浩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57-858,共2页
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微创手术,其切口小,创伤轻微,患者术后康复快,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首选手术方案[1-2]。我科于2015... 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微创手术,其切口小,创伤轻微,患者术后康复快,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首选手术方案[1-2]。我科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尝试将超声介入技术应用于LDH患者行PELD手术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经皮穿刺 超声引导 X线暴露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红梅 李素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575-576,共2页
患者,女,2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胀痛2月余”,于2013年3月11日以“痹证”收住中医科。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不详。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V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8
作者 张高博 刘益文 +2 位作者 李子星 刘一洋 袁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目的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引发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此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其病毒蛋白(viral protein, VP)中VP1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原表位。... 目的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是引发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此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其病毒蛋白(viral protein, VP)中VP1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ProtParam、SOPMA、SWISS-MODEL、PDBsum、ProSA-web预测分析CV-A10 VP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应用DNAstar、ABCpred、Bepipred 2.0、ElliPro、DiscoTope-2.0、NetMHCpan-4.1、NetMHCIIpan-4.0、Consurf、VaxiJen v.2.0、AllerTOP v.2.0、ToxinPred2、IEDB immunogenicity预测分析CV-A10 VP1的抗原表位。结果 CV-A10 VP1为碱性、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还存在多个潜在B、T细胞抗原表位以及基于潜在表位之上的优势抗原表位。结论 CV-A10 VP1蛋白有多处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潜在位点,研究为其实验鉴定、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 病毒蛋白1(VP1)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梅雄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研究针对颈椎病康复患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治疗手段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实验对象从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神经根疾病患者,从中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共计86例,采用数字表平均分配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 研究针对颈椎病康复患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治疗手段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实验对象从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接收的神经根疾病患者,从中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患者共计86例,采用数字表平均分配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个小组都有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CASS评分以及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下降,说明患者颈肩疼痛感以及躯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CASS评分量表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治疗有效性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4.42%),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牵引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疼痛部位血液循环,牵扯压迫部分减轻疼痛感,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敷联合卧位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对肝癌大鼠MVD、CD34、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柳春霞 朱琳 李雅菁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对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建立72只大鼠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单纯多西紫杉醇脂质组、单纯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组、多西紫杉醇脂质+超声组、单纯微泡+超声组、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对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建立72只大鼠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单纯多西紫杉醇脂质组、单纯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组、多西紫杉醇脂质+超声组、单纯微泡+超声组、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超声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2只,比较各组大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经处理后,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超声组的CD34、VEGF表达水平最低,MVD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多西紫杉醇脂质微泡+超声组的肿瘤生长速度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泡介导载多西紫杉醇脂质治疗方案,能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新生血管 多西紫杉醇脂质 超声 载药微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