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左亚文 刘争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47,254,共10页
"非对象化"作为重要的人本学概念,是指主体在其对象化活动中出现的与其本质相离异和相悖反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对象的疏离、丧失、否定和悖反。黑格尔认为,对象化的过程包含否定性、消极性、自在性、对立性、虚无性、异己化、... "非对象化"作为重要的人本学概念,是指主体在其对象化活动中出现的与其本质相离异和相悖反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对象的疏离、丧失、否定和悖反。黑格尔认为,对象化的过程包含否定性、消极性、自在性、对立性、虚无性、异己化、消逝性、差别性等诸多方面的"非对象化"。"非对象化"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立面统一"这种矛盾关系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人创造的对象反过来支配和奴役人;对象作为一种外在化和异己化的存在物与主体相对立;对象化活动的社会效应往往超出主体的愿望而与其相背离;对象化活动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存在巨大缺陷;对象化在实现人的本质的同时也在远离人的本质等。加强"非对象化"思想的研究是透析人的本质活动的必要环节,是揭示人的生存状态的重要入口,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批判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象化 对象化 异化 人本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