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 被引量:84
1
作者 沈壮海 董祥宾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5期10-15,共6页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代新篇章的奋进之笔,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坚守本正要求、用好基础条件的同时积极推动创新...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代新篇章的奋进之笔,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坚守本正要求、用好基础条件的同时积极推动创新;要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把握好形式与内涵的关系,坚持形式创新与内涵建设的有机统一,推进有"根"和"魂"的形式创新、有生动神采的内涵建设;要把握好学段与全程的关系,做好课程衔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还要把握好主力与合力的关系,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曲独奏",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力、各方联动共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创新
原文传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修订说明 被引量:53
2
作者 本教材修订组 沈壮海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7,共6页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们新组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订组深入学习思考,广泛调查研究,反复酝酿碰撞,多方听取意见,增删推敲,九易其稿,形成了《思想道德修...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们新组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修订组深入学习思考,广泛调查研究,反复酝酿碰撞,多方听取意见,增删推敲,九易其稿,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材现己正式面世。本文谨就教材修订的有关情况做扼要说明,以服务于教材的教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修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 被引量:10
3
作者 佘双好 王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1-22,共12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开展了以宣传工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内教育为主要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通过政权的力量在...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开展了以宣传工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内教育为主要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党开始通过政权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面向全体人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得到高度重视,开启了运用专业化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系统化的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和全方位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回归原点、整体推进、融入贯通、主动谋划、制度法治、全员专业等特点,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新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 百年探索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路的哲学沉思 被引量:11
4
作者 项久雨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27,124,共9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道路自主建构、发展趋向、演进路径上开现代性之新源流,给予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以根本性超越。世界上本没有中国道路,是中国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道路自主建构、发展趋向、演进路径上开现代性之新源流,给予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以根本性超越。世界上本没有中国道路,是中国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回溯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道路全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道路标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为人类文明走向现代化注入了中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人 道路 现代化发展 人类文明史 沉思 哲学 西方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制度化的三维探源 被引量:4
5
作者 项久雨 舒靖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共11页
党的二十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确立下来,重申了初心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党的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初心使命是一百多年来激励中国共... 党的二十大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确立下来,重申了初心使命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党的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初心使命是一百多年来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必须推动初心使命制度化发展。首先,要明确初心使命制度化核心意涵,初心使命制度化是指制度主体即中国共产党将蕴含初心使命的思想观念、价值共识以一定的方式展开,实现初心使命制度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其次,要全面把握初心使命制度化的显著特征,其主要包括稳定性与持续性,广延性与扩散性,约束性与规范性。再次,要深入探析初心使命制度化的实现路径,其主要从理论武装、思想认同、政治品格培养、传播环境优化、制度机制构建五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 初心使命 制度化 规范化 长效化
下载PDF
论“对象化”与人的本质的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左亚文 吴朝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9,共7页
"对象化"是一个人本学的范畴,而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对象化"的人本属性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 "对象化"是一个人本学的范畴,而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对象化"的人本属性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这种"类特性"和"类意识"的基础上,人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才显示出全面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多维性的本质特点。对象化和非对象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非对象化就是与对象反向而行的一种异己化、异在化。非对象化是存在于对象化中的,离开对象化就无所谓非对象化。人的本质与对象性活动是统一的,这在逻辑上呈现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人的本质是逻辑的起点,对象性的活动及其产物是中介,最终的归宿是通过关于对象性存在的反思而重新回复到自我的本质。"对象化"的人本价值在于它是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人的本质程度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人本根源和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 非对象化 人本特征 人本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石云霞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36-49,共14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超越并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 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影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超越并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基本思想,深刻阐述了人的本质、作用和发展,内容极其丰富而严整,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即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对于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学说 以人民为中心
原文传递
理想信念的嬗变与重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左亚文 《创新》 2015年第4期45-49,127+2,共5页
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市场经济的激荡使人们的理想信念遭受巨大的冲击而发生了剧烈嬗变,理想迷茫、信念动摇、灵魂失落等现象的出现表明精神领域的变革是一个痛苦和复杂的过程,在历史变革的凤凰涅槃中重建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 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市场经济的激荡使人们的理想信念遭受巨大的冲击而发生了剧烈嬗变,理想迷茫、信念动摇、灵魂失落等现象的出现表明精神领域的变革是一个痛苦和复杂的过程,在历史变革的凤凰涅槃中重建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和灵魂工程,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和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信念 嬗变 重建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改革的动力机制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左亚文 张恒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对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的回答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未对未来社会做过于细致和详尽的描述而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留给了后人。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经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对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的回答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未对未来社会做过于细致和详尽的描述而把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留给了后人。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虽然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但因囿于历史条件而未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解答。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历史的逻辑终于冲破理论的固有范式而将其纳入常规。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其合乎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驱动下,改革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完全是自然和自发的,其矛盾运动必然要通过革命或改革这个中介予以实现。这既是当代中国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 历史逻辑
下载PDF
“哲学不是什么”的探问
10
作者 左亚文 谢月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2,共7页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结论和标准答案。哲学不是经验常识,它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百姓日用"的经验生活中并为其服务。哲学不是工艺技术,其作为一门智慧之学,是一种自由探讨普遍性问题的科学。哲学不是小聪明,它是关于宇宙人生的通察和通观,因而是一种大智慧、大聪明、大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知识 智慧
下载PDF
先秦名家“反论”再释(之一)
11
作者 左亚文 孙秋雁 《人文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先秦名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派,其理论以思辨见长,并以'反论'的形式呈现。但长期以来,学界却视其为'诡辩论'而对之加以简单批判,这种做法极不公正也不科学。本系列论文拟对名家'反论'中最具争议的辩题进行... 先秦名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派,其理论以思辨见长,并以'反论'的形式呈现。但长期以来,学界却视其为'诡辩论'而对之加以简单批判,这种做法极不公正也不科学。本系列论文拟对名家'反论'中最具争议的辩题进行重释,希冀得到学界同仁的指教。一、'指不至,物不绝'《庄子·天下》中保留的这21个命题被称之为'21事',其中最具思辨性的是第11题'指不至,物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齐物论》 公孙龙 狗非犬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道路的哲学沉思
12
作者 项久雨 《中国哲学年鉴》 2019年第1期301-302,共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道路自主建构、发展趋向、演进路径上开现代性之新源流,给予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以根本性超越。世界上本没有中国道路,是中国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道路自主建构、发展趋向、演进路径上开现代性之新源流,给予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以根本性超越。世界上本没有中国道路,是中国人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创造成就了中国道路。回溯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道路全面呈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道路标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为人类文明走向现代化注入了中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建构 演进路径 资本主义现代性 发展范式 哲学沉思 发展趋向 道路标识
原文传递
论中国精神之“道本体”建构及其智慧特色
13
作者 左亚文 朱经纬 《人文论丛》 2022年第1期364-370,共7页
一个民族的精神深藏于民族的文化之中,因而通过考察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模式或基本象征,乃是透析和把捉其民族精神的必要路径。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独... 一个民族的精神深藏于民族的文化之中,因而通过考察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模式或基本象征,乃是透析和把捉其民族精神的必要路径。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指出,每一种文化都有一种独特的基本象征,希腊、罗马文化是“有形的个体”,阿拉伯文化是“洞穴感”,中国文化是不可名状的“道”,西方文化是“无穷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宾格勒 奥斯瓦尔德 《西方的没落》 历史哲学家 阿拉伯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定位和责任担当——以“三个永远”为视角
14
作者 丁俊萍 《理论与评论》 2019年第1期18-2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承继了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要"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承继了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定位和责任担当。实现这个目标定位和履行这份责任担当,要求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大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永远”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目标定位 责任担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