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种中草药抗菌活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洁 尹艳 邹国林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7-601,共5页
选用12种细菌,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筛选.其中溪黄草、石猪肝、虎杖和红根草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28 mm.将这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抽提,测定不同抽提... 选用12种细菌,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筛选.其中溪黄草、石猪肝、虎杖和红根草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28 mm.将这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抽提,测定不同抽提物对最为敏感的5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一步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得MIC和MBC的值在0.016 g/L和0.500 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活性 药用植物 平板扩散法 微量稀释法
原文传递
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庆源 朱顺英 +2 位作者 杨扬 尹艳 邹国林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1-596,共6页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苞蒿 挥发油 抗菌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Lys121-Ile的定点突变对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汉东 杨扬 +3 位作者 晏润纬 杨一兵 郭建军 邹国林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检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两个结构域中的盐键的稳定性对UTI热变性可逆性的影响,将UTI中的Lys121突变成Ile以中断Glu69与Lys121之间形成的盐键,并命名为?UTI.然后对?UTI进行表达纯化和热解折叠实验.结果显示,?UT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 为检验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两个结构域中的盐键的稳定性对UTI热变性可逆性的影响,将UTI中的Lys121突变成Ile以中断Glu69与Lys121之间形成的盐键,并命名为?UTI.然后对?UTI进行表达纯化和热解折叠实验.结果显示,?UT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复性后经园二色谱测定三级结构与UTI基本相似,酶学测定表明恢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热变性实验表明:在pH低于7.4的缓冲溶液中?UTI的热解折叠是可逆的,与UTI的结果(pH<4.2)相比,pH值提高了3.结合以前对UTI在酸性条件下可逆热解折叠而在中性与碱性条件下不可逆热解折叠的机制的研究结果,认为多结构域蛋白解折叠的曲线除考虑各个结构域单独形成的多个S曲线的叠加外,还要考虑到结构域之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 突变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