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1
作者
杨春红
李启超
+1 位作者
毛文峰
何春清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双酚-A聚碳酸酯的半刚性结构使其热结晶速率慢且结晶度低.在有机溶剂丙酮的蒸汽氛围下,聚碳酸酯会以较快的速率完成结晶过程.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聚碳酸酯薄膜结晶行为和微结构转变.随着...
双酚-A聚碳酸酯的半刚性结构使其热结晶速率慢且结晶度低.在有机溶剂丙酮的蒸汽氛围下,聚碳酸酯会以较快的速率完成结晶过程.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聚碳酸酯薄膜结晶行为和微结构转变.随着丙酮蒸汽作用时间增长,XRD图谱显示27.3°处的衍射峰有"出现-消失-出现"现象,而PALS结果则显示正-电子偶素(o-Ps)寿命是增大趋势,o-Ps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少.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经丙酮蒸汽作用发生"结晶-重结晶"现象;重结晶引起了平均自由体积孔洞尺寸继续增大,而自由体积浓度却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结晶
正电子湮没
自由体积
原文传递
丙酮蒸汽诱导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2
作者
杨春红
李启超
+1 位作者
毛文峰
何春清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通过旋涂法在Si片上制备双酚-A聚碳酸酯(bisphenol-A polycarbonate,BAPC)薄膜,置入40℃、40kPa的丙酮蒸汽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BAPC薄膜结晶行为.XRD图谱显示,经丙酮蒸汽处...
通过旋涂法在Si片上制备双酚-A聚碳酸酯(bisphenol-A polycarbonate,BAPC)薄膜,置入40℃、40kPa的丙酮蒸汽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BAPC薄膜结晶行为.XRD图谱显示,经丙酮蒸汽处理40min的BAPC薄膜样品位于27.3°处出现了明显的结晶衍射峰,衍射峰在3h之后消失并在57h后再次出现.结晶薄膜样品中的晶粒尺寸随着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大.AFM形貌图显示开始是球晶形貌,随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球晶形貌消失而纤维晶形貌出现.研究结果表明:BAPC薄膜在丙酮蒸汽诱导下,结晶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有重结晶现象;薄膜发生重结晶时形貌也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薄膜
丙酮蒸汽
结晶
原文传递
纳米氢氧化镁/氧化镁相转变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3
作者
姚春龙
朱喆劼
+2 位作者
石见见
徐雪慧
吴奕初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共8页
用添加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表面活性剂的直接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镁纳米粉末,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X射线衍射(X-...
用添加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表面活性剂的直接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镁纳米粉末,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GA)、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N2adsorption-desorption)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转变为氧化镁过程中的微观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纳米氢氧化镁为厚度15 nm左右的片状形貌,在300oC左右热分解为直径30 nm左右的纳米球状氧化镁,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正电子寿命测量发现两个长寿命分量τ3、τ4分别反映样品内部微孔和介孔的信息,在250~300oC的相转变温度区间,I4显著升高,同时I3却迅速减小,说明纳米氢氧化镁转变氧化镁时介孔数量突然增大,而微孔的数量迅速减少。由改进的Tao-Eldrup模型计算得到的孔径尺寸与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量孔径分布的最可几孔径(2~4 nm)基本吻合,有理由推测在片状氢氧化镁转变球状的氧化镁时因晶粒长大、重组导致大量微孔发生迁移聚集成了较大的介孔;另一方面,水分子的脱离促进了晶粒内空位团和微孔不断产生、迁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氢氧化镁
氧化镁
相转变
孔洞
原文传递
题名
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1
作者
杨春红
李启超
毛文峰
何春清
机构
武汉大学
物理
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大学
湖北省
核
固体物理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5132
2042015kf0190)
文摘
双酚-A聚碳酸酯的半刚性结构使其热结晶速率慢且结晶度低.在有机溶剂丙酮的蒸汽氛围下,聚碳酸酯会以较快的速率完成结晶过程.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聚碳酸酯薄膜结晶行为和微结构转变.随着丙酮蒸汽作用时间增长,XRD图谱显示27.3°处的衍射峰有"出现-消失-出现"现象,而PALS结果则显示正-电子偶素(o-Ps)寿命是增大趋势,o-Ps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少.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经丙酮蒸汽作用发生"结晶-重结晶"现象;重结晶引起了平均自由体积孔洞尺寸继续增大,而自由体积浓度却进一步增大.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结晶
正电子湮没
自由体积
Keywords
polycarbonate
crystallization
positron annihilation
free volume
分类号
O613.2 [理学—无机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丙酮蒸汽诱导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2
作者
杨春红
李启超
毛文峰
何春清
机构
武汉大学
物理
科学与技术学院
武汉大学
湖北省
核
固体物理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5132
2042015kf0190)
文摘
通过旋涂法在Si片上制备双酚-A聚碳酸酯(bisphenol-A polycarbonate,BAPC)薄膜,置入40℃、40kPa的丙酮蒸汽中,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丙酮蒸汽诱导BAPC薄膜结晶行为.XRD图谱显示,经丙酮蒸汽处理40min的BAPC薄膜样品位于27.3°处出现了明显的结晶衍射峰,衍射峰在3h之后消失并在57h后再次出现.结晶薄膜样品中的晶粒尺寸随着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而增大.AFM形貌图显示开始是球晶形貌,随丙酮蒸汽处理时间的增长球晶形貌消失而纤维晶形貌出现.研究结果表明:BAPC薄膜在丙酮蒸汽诱导下,结晶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并有重结晶现象;薄膜发生重结晶时形貌也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薄膜
丙酮蒸汽
结晶
Keywords
polycarbonate
thin films
acetone-vapor
crystallization
分类号
O613.2 [理学—无机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纳米氢氧化镁/氧化镁相转变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3
作者
姚春龙
朱喆劼
石见见
徐雪慧
吴奕初
机构
武汉大学
物理
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
国家级
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
)
湖北省
核
固体物理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675123)资助~~
文摘
用添加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表面活性剂的直接沉淀法合成氢氧化镁纳米粉末,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的纳米氢氧化镁和纳米氧化镁,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PAL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GA)、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N2adsorption-desorption)等方法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转变为氧化镁过程中的微观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纳米氢氧化镁为厚度15 nm左右的片状形貌,在300oC左右热分解为直径30 nm左右的纳米球状氧化镁,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正电子寿命测量发现两个长寿命分量τ3、τ4分别反映样品内部微孔和介孔的信息,在250~300oC的相转变温度区间,I4显著升高,同时I3却迅速减小,说明纳米氢氧化镁转变氧化镁时介孔数量突然增大,而微孔的数量迅速减少。由改进的Tao-Eldrup模型计算得到的孔径尺寸与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测量孔径分布的最可几孔径(2~4 nm)基本吻合,有理由推测在片状氢氧化镁转变球状的氧化镁时因晶粒长大、重组导致大量微孔发生迁移聚集成了较大的介孔;另一方面,水分子的脱离促进了晶粒内空位团和微孔不断产生、迁移和聚集。
关键词
正电子湮没
氢氧化镁
氧化镁
相转变
孔洞
Keywords
Positron annihilation
Magnesium hydroxide
Magnesium oxide
Phase transition
Pore
分类号
TL99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杨春红
李启超
毛文峰
何春清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2
丙酮蒸汽诱导双酚-A聚碳酸酯薄膜的结晶行为
杨春红
李启超
毛文峰
何春清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原文传递
3
纳米氢氧化镁/氧化镁相转变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姚春龙
朱喆劼
石见见
徐雪慧
吴奕初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