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1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建思 杜志强 +2 位作者 彭正洪 黄经南 陈永喜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 ,迫切需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规划和设计 ,而进行计算机辅助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是先建立已建城市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 ,把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各种人工构筑物包括道路、房屋、花园等进行数字化 ,并以三维虚拟...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 ,迫切需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规划和设计 ,而进行计算机辅助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是先建立已建城市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 ,把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各种人工构筑物包括道路、房屋、花园等进行数字化 ,并以三维虚拟形式进行表现 .首先讨论了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然后详细介绍和讨论各种地形地物要素建模技术与方法 ,最后以深圳为例介绍通过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 数字景观模型 建模 虚拟现实
下载PDF
局部收缩:后增长时代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争鸣 被引量:80
2
作者 李郇 吴康 +14 位作者 龙瀛 李志刚 罗小龙 张学良 王德起 杨东峰 郐艳丽 李裕瑞 杨振山 周恺 胡毅 宋涛 戚伟 李昊 高舒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7-2016,共20页
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的顶层设计,城市增长与空间扩张是地理学者与规划政策界关注的经典命题。随着全球发展格局变化及中国"新常态"转型的来临,以中西部中小城市人口向东部迁移导致的发展放缓或停... 中国的城镇化长期是建立在"增长模式"下的顶层设计,城市增长与空间扩张是地理学者与规划政策界关注的经典命题。随着全球发展格局变化及中国"新常态"转型的来临,以中西部中小城市人口向东部迁移导致的发展放缓或停滞,以东北城市为代表的"局部收缩"已初见端倪,而在金融危机后,东部的工业城市也出现了部分"收缩"的空间。"收缩"表现为人口外流、GDP和地方财政增长乏力乃至城市空间衰败。如何科学辩证地认识城市增长、空间扩张与局部收缩的发生和转化机制,如何在慢增长或逆增长环境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研究的重大挑战,也是地理、规划和相关学科学者亟需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新命题。本期笔谈邀请了来自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就城市收缩的科学界定、识别方法以及后增长时代下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响应路径等话题开展学术争鸣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 城乡规划 学术争鸣
原文传递
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机制——基于2000~2009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76
3
作者 沈静 向澄 柳意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7-368,共12页
全球化背景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和跨地区转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发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其呈现"S"型的时间发展特征和"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发展特征,说明广... 全球化背景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跨国和跨地区转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2000~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发现其污染密集型产业其呈现"S"型的时间发展特征和"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发展特征,说明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存在空间转移的现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空间转移的影响机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采取污染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形式,而非FDI;二是环境管制是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由珠三角地区向非珠三角地区转移的重要驱动因素;三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机制是地方政府的管制,如迁入地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条件、服务水平和优惠政策等;四是低人力资本不是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因子。最后,本研究也说明广东省仍然是国际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避难所",而非珠三角地区正在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污染避难所",因此要加大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密集型 产业转移 时空演变 面板数据模型 广东省
原文传递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增强及其MATLAB实现 被引量:60
4
作者 汪志云 黄梦为 +1 位作者 胡钋 饶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的预处理,对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能有效地改善。我们讨论了基于直方图的均衡化和规定化处理的图像增强技术基本原理,给出了相关推导公式和算法;同时,以一个灰度图像为例,用MATLAB语言实现了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增强处...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的预处理,对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能有效地改善。我们讨论了基于直方图的均衡化和规定化处理的图像增强技术基本原理,给出了相关推导公式和算法;同时,以一个灰度图像为例,用MATLAB语言实现了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增强处理,并给出了具体程序、实验结果图像及直方图。结果表明,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处理能有效改善灰度图像的对比度差和灰度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直方图 均衡化 规定化 灰度级 MATLAB
下载PDF
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江萍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针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意义,从生态学的角态来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目前城市滨水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生态原则 景观规划
下载PDF
重建“社会资本”推动城市更新--联滘地区“三旧”改造中协商型发展联盟的构建 被引量:65
6
作者 袁奇峰 钱天乐 郭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73,共10页
从城市政体理论"政府-社区-市场"三元视角跟踪研究佛山市南海区联滘地区更新过程,发现地方政府是"三旧"改造的主要推动力,必须通过政策供给和财政保障促进"社会资本"的正向积累,通过重建信任才能取得地... 从城市政体理论"政府-社区-市场"三元视角跟踪研究佛山市南海区联滘地区更新过程,发现地方政府是"三旧"改造的主要推动力,必须通过政策供给和财政保障促进"社会资本"的正向积累,通过重建信任才能取得地区的统筹开发权;作为村社共同体的村集体,因为拥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在与地方政府、开发商的谈判中拥有极强的话语权;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规划供给则提升了土地区位价值,诱导开发资本进入,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协商型发展联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政体 社会资本 城市更新 农村工业化地区 协商型发展联盟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宋靖华 朱羽翼 游绍勇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1,共4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运用BIM技术的交互性、高效信息协同平台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探讨其在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的适宜性,并就国内目前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运用BIM技术的交互性、高效信息协同平台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探讨其在工程造价管理实施的适宜性,并就国内目前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工程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公园满意度分析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道为例 被引量:49
8
作者 魏伟 周婕 罗玛诗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66,共12页
社区公园是典型的"以最小气力、适当距离、优质环境去追求最大交往机会"的人居空间;以寻求使用者和服务者的共识为目标,基于"城市人"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基于物性的规划匹配、面向典型人居的... 社区公园是典型的"以最小气力、适当距离、优质环境去追求最大交往机会"的人居空间;以寻求使用者和服务者的共识为目标,基于"城市人"分析方法,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基于物性的规划匹配、面向典型人居的供给干预"的社区公园评价及规划方法;以武汉市中南路街道为案例,采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法,辨识社区公园"需求方"满意度的共识;并以典型社区要素提取和对比的方法,通过人口密度、支路网密度、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程度以及公园的设施质量等空间要素的优化,对人居环境进行干预,提升社区公园的满意度,制定社区公园规划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城市人 满意度 梁鹤年 武汉市
下载PDF
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机制分析--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于琪 刘晔 李志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8-47,共10页
当前各地城市出现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0-2013年广州典型城中村和复建房社区的问卷数据,主要采用计量研究方法,探讨改造对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作用机制。实证表明,改造对居民社... 当前各地城市出现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0-2013年广州典型城中村和复建房社区的问卷数据,主要采用计量研究方法,探讨改造对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作用机制。实证表明,改造对居民社区情感有重要影响,正全面重塑其影响机制:复建房社区的归属感远高于城中村社区,其归属感主要受"居住满意度"影响;邻里熟悉度主要受"与未成年子女同住"、"教育程度"和"居住年限"等因素影响;邻里互助主要受"人均家庭收入"影响;而社区参与度则主要受"户籍"影响。此外,复建房社区中的社区归属感、邻里熟悉和邻里互助三者与社区参与的相互作用力有所减弱。本文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应把重点置于复建房社区内各群体的社区融合之上,着力培育社区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复建房社区 社区归属感 邻里交往 社区参与 社区融合 广州
下载PDF
基于邻里效应视角的城市居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51
10
作者 邱婴芝 陈宏胜 +3 位作者 李志刚 王若宇 刘晔 覃小菲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295,共13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基于邻里效应的视角,揭示城市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23个社区的1150份问卷调查数据,从邻... 随着新型城镇化、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基于邻里效应的视角,揭示城市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23个社区的1150份问卷调查数据,从邻里效应的视角出发,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尤其关注社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层面存在空间异质性,由个体层面因素与社区层面因素所共同决定。就个体因素而言,受教育程度、住房产权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就社区建成环境因素而言,服务设施配套和公园绿地供给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社区社会环境因素而言,社区纠纷数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区组织数量和邻里交往频率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的供给,健全社区组织,鼓励邻里交往,从而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邻里效应 心理健康 多层线性模型 广州
原文传递
“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国军 王国恩 《农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7,共20页
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融合发展的“盒马村”模式下,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要素流空间。解析“盒马村”形成“流空间”的驱动力,多维度划分“盒马村”形成的“流空间”,分过程详细论述“盒马村”要素... 数字经济和数字农业融合发展的“盒马村”模式下,网络空间和地理空间的融合衍生出一系列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要素流空间。解析“盒马村”形成“流空间”的驱动力,多维度划分“盒马村”形成的“流空间”,分过程详细论述“盒马村”要素流空间的组合、性质和显隐关系,整体上,“盒马村”的“流空间”呈现出容量扩大化、双向可感知、三过程融合的特征。“流空间”透视下,“盒马村”的数字农业经济增强了要素的调动性,要素的流动引发全新的农业要素配置和组织分工,在产业、治理、设施等方面呈现出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驱动性。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盒马村”出现的新功能结构及其衍生的空间多样化引发了农村功能转变和布局重构,形成了特定关系下多主体、共协同、互作用的功能关联网络和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的农村发展空间,促进了乡村的功能协调发展和空间协调发展,加强了城乡地域系统在功能和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和相互支撑,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新时代以“盒马村”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引发数字农业经济导向下城乡各级层次分明、网络与地理高度耦合的市场化、社会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农业农村 城乡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重构 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传递
武汉市夏季城市热岛与不透水面增温强度时空分布 被引量:49
12
作者 樊智宇 詹庆明 +2 位作者 刘慧民 杨晨 夏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自然地表不断被不透水面所取代,城市地表温度高于乡村,形成了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给城市生态发展与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空间模式与背后形成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2001、2007...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自然地表不断被不透水面所取代,城市地表温度高于乡村,形成了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给城市生态发展与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空间模式与背后形成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2001、2007和2016年夏季Landsat系列影像使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反演了城市地表温度,并采用MOD11A1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不同时期的城市温度等级和热岛比例指数,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此外,为了探究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即不透水面与热环境的关系,全局角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比了其增温效果与植被水体降温效果的强弱,空间局部角度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结合地形数据得到了其增温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辐射传导方程法适用于实验中研究区的反演;武汉市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先增后减,但温度等级高的地区仍在不断扩张;②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准确地反映不同地表覆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R2值为0.910,总体上武汉市不透水面的增温效果强于植被的降温效果,并弱于水体的降温效果;③2001-2016年不透水面增温强度较高区域的分布呈现"单中心"到"多中心"的变化趋势,由单一集中于中心城区变为了分散集中于三环线附近的汉阳沌口工业区、青山工业区、阳逻开发区和东西湖区等地区。综上所述,武汉市夏季热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城市外部地区的不透水面增温强度正在逐渐增大,规划治理应当给予这些地区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热岛效应 热红外反演 不透水面 多元线性回归 地理加权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SLEUTH模型的杭州市城市扩展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刘勇 吴次芳 +1 位作者 岳文泽 黄经南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7-807,共11页
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1991、1996、2000、2005年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通过缓冲区分析、SLEUTH模型等方法,分析杭州市城市扩展情况和预测4种可能方案。SLEUTH模型校正结果最终的Compare和Lee-Sallee值分别为0.95和0.59,与近... 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1991、1996、2000、2005年Landsat TM/ETM+为数据源,通过缓冲区分析、SLEUTH模型等方法,分析杭州市城市扩展情况和预测4种可能方案。SLEUTH模型校正结果最终的Compare和Lee-Sallee值分别为0.95和0.59,与近期城市用地数量和形态较为吻合,但在反映城市波动增长和新组团开发时存在不足。SLEUTH模型生成了现有发展趋势、交通引导、农田适度保护、紧凑城市等4种预测方案。与历史趋势相比,预测方案的面积呈线性增加,扩展热点继续向外围组团转移,扩展阶段为多核心发展。扩展强度空间分布上符合幂函数形式,距CBD12km和距城市边缘500m处为转折点,未来扩展强度均低于历史水平。若延续现有趋势,城市开发量为189km2,耕地年均消耗量为9km2。从规划角度来看,适当的农田保护措施可抑制城市扩散,交通可引导城市新区开发和减缓主城区压力,紧凑城市可使城市分布集中,从而可节约用地和调控城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扩展 SLEUTH模型 元胞自动机
原文传递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机制及时空特征——以江苏省13城市为例 被引量:46
14
作者 刘传明 张春梅 +2 位作者 任启龙 宋佳 沈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3,共8页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 耦合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教育和医疗 民生
原文传递
遗传算法在管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朱家松 龚健雅 郑皓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7,共5页
介绍了一种较新的工程优化算法———遗传算法 ,将其引入管网优化设计计算 。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城市管网 GIS 优化
下载PDF
城市老龄化社区的居住空间环境评价及养老规划策略 被引量:45
16
作者 谢波 魏伟 周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1,33,共8页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养老资源严重匮乏的背景下,面向日益突出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以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空间环境展开评价,总结出社区公共设施的均衡性、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是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养老资源严重匮乏的背景下,面向日益突出的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以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居住空间环境展开评价,总结出社区公共设施的均衡性、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是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外部居住空间环境的不均衡性、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量"与"质"的缺失是老龄化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在社区"原地养老"模式下,以存量规划为抓手,通过差异化配置城乡养老服务设施、重点完善街道级老年人户外公共空间、集约化配置社区级养老服务设施、整合社区公共空间等策略,最终实现社区养老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 社区“原地养老”模式 空间环境评价 规划策略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江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5,共3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社会调查获取的资料 ,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方式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城市
下载PDF
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量:41
18
作者 申犁帆 王烨 +2 位作者 张纯 姜冬睿 李赫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3-2439,共17页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相对人口数据,结合2017年9月10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轨道站点刷卡数据得到该站点的相对乘车率。基于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构建GARCH模型,分析早高峰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站点相对乘车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始发轨道站点与站点乘车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站点所在线路的换乘概率与站点乘车率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2)轨道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与乘车率显著正相关;(3)小区—站点的路径转折数和步行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数等可步行性特征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无显著影响,步行范围的公交车站密度与站点乘车率正相关;(4)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度与乘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5)合理步行范围内的路网密度以及早高峰拥堵道路比与乘车率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正向关系;(6)共享单车订单数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7)相比手机信令数据,"宜出行"定位数据的精度更高,适用于分析微观尺度下的实时人口分布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合理步行范围 建成环境 通勤行为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城市建成环境对广州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15 min步行可达范围的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刘晔 肖童 +3 位作者 刘于琪 邱婴芝 刘义 李志刚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0-1282,共13页
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改善人居环境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既有的社区环境与居民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行政管辖范围评估社区的建成环境状况,且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中间机制。论文基于... 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的落脚点,改善人居环境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既有的社区环境与居民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大多基于行政管辖范围评估社区的建成环境状况,且忽视了城市建成环境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中间机制。论文基于广州市23个社区采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分析和分层分析,识别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建成环境因素,揭示了居住满意度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尤其关注缓冲区的重新划定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建成环境对幸福感影响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1)相较于行政管辖范围和1000 m面要素缓冲区,基于15 min步行可达范围所提取的建成环境指标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联程度更高;(2)人均绿地面积、POI点密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与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3)居住满意度在POI点密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4)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建成环境与个体幸福感的关联程度因居民的户籍、住房产权和就业情况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社区建成环境 多层线性回归 中介效应 异质性 广州
原文传递
浅谈“城市针灸”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晓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0期23-25,共3页
城市针灸作为一种实现城市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的新概念,在许多国家已经收到显著成效,体现出其优越性。而在中国,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主要阐释其涵义、类型及其发展过程,并通过巴塞罗那和米兰这两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城市针灸&... 城市针灸作为一种实现城市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的新概念,在许多国家已经收到显著成效,体现出其优越性。而在中国,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主要阐释其涵义、类型及其发展过程,并通过巴塞罗那和米兰这两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城市针灸"对于城市更新的巨大影响,从而最终试述其对中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针灸 巴塞罗那 米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