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胃镜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培学 董卫国 +2 位作者 柳舟 曹明为 谭小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2015年6月-2020年 6月期间, 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 主要观察急诊胃镜出血病因诊断、止血治疗结果... 2015年6月-2020年 6月期间, 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 主要观察急诊胃镜出血病因诊断、止血治疗结果和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 47 例(90.4%)急诊胃镜下发现可解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 其余5例(9.6%)未能明确诊断出血病因。26例(50.0%)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其中25例(96.2%)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急诊内镜诊疗中位用时18 min, 7例(13.5%)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及血压降低,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 急诊胃镜在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内窥镜 急诊胃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邓欣欣 梁耕田 +4 位作者 卢岭 刘莉 杨丽萍 金辉 邓欢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与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alloiococeus otitidis)的检出率,探讨耳炎差异球菌对SOM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在181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组111耳,成人组70耳)中耳积液标本中,采用常规细菌培...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与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alloiococeus otitidis)的检出率,探讨耳炎差异球菌对SOM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在181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组111耳,成人组70耳)中耳积液标本中,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和PCR方法,检测耳炎差异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分别比较成人组和儿童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的检出率。结果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儿童与成人SOM中耳积液中均未培养出耳炎差异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仅5耳检测出流感嗜血杆菌,其中儿童组4耳,成人组1耳。通过PCR法检测,在儿童组中耳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2.3%(47/111)、5.4%(6/111)、5.4%(6/111)、3.6%(4/111);成人组分别为25.7%(18/70)、5.7%(4/70)、5.7%(4/70)、0(0/70),耳炎差异球菌在儿童SOM中耳积液中检出率高于成人(P<0.05)。在儿童组,耳炎差异球菌在粘稠积液中的检出率为48.3%(29/60),在稀薄积液中为35.3%(18/5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人组,耳炎差异球菌在粘稠积液中的检出率为58.4%(14/24),在稀薄的积液中为8.7%(4/46),前者高于后者(P<0.05);且儿童组中耳稀薄积液中耳炎差异球菌的检出率高于成人(P<0.05)。结论无论成人或儿童,耳炎差异球菌均可能是SOM的主要致病菌;耳炎差异球菌可能与儿童及成人慢性SOM的发病机制有关,且与儿童慢性SOM相关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 耳炎差异球菌 儿童 成人
下载PDF
血清PKM2与PCT联合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王历 彭适 +2 位作者 蔡馨 汤冬玲 张平安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与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脓毒症组),同期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非脓毒症患者73例(非脓毒症组)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与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9例(脓毒症组),同期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非脓毒症患者73例(非脓毒症组)作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PKM2和PCT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PKM2与PC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发生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KM2、PCT及二者联合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KM2、PCT水平明显升高(Z/P=9.373/<0.001、9.013/<0.001)。脓毒症患者血清PKM2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3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KM2、PCT水平升高均是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82(1.078~1.295)、1.582(1.186~2.110)]。ROC曲线显示,血清PKM2、PCT及二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AUC分别为0.903、0.888、0.941,敏感度分别为0.863、0.918、0.932,特异度分别为0.798、0.748、0.857,二者联合诊断的效能显著高于单独检测(Z/P=2.560/0.011、3.423/<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PKM2水平升高,是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PCT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丙酮酸激酶M2 降钙素原 诊断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处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税晓玉 尚彦彦 +4 位作者 王舒杰 张庆 黄红丽 陈玲 刘念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37-41,共5页
文章介绍了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概念及现状,并对PICC导管尖端异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综述,分析其操作原理和干预机制,总结成功率和临床应用效果。对预防PICC导管尖端异位提出了展望,包括制订系统化的新生儿PICC... 文章介绍了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概念及现状,并对PICC导管尖端异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综述,分析其操作原理和干预机制,总结成功率和临床应用效果。对预防PICC导管尖端异位提出了展望,包括制订系统化的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应对策略,加强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团队建设,旨在促进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标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导管尖端异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