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SF调控心脏巨噬细胞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淑娣 赵庆彦 +4 位作者 彭芝斌 曹真 柯元甲 付韫韬 张淑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通过调控心脏巨噬细胞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n=10,制备假手术组)、MI...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通过调控心脏巨噬细胞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n=10,制备假手术组)、MI组(n=20,制备AMI模型,随后予以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MM组{n=20,制备AMI模型,随后予以腹腔注射M-CSF试剂[500μg/(kg·d)]}。实验结束时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心肌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e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ollagen Ⅰ及Collagen Ⅲ;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C-caspase-3、caspase-3及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er,NF)-κB p6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等;免疫组化法测定AMI周边区新生血管标志物;流式细胞术测定M1型、M2型巨噬细胞水平。结果与MI组比较,MM组小鼠左心室大小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增加,心肌炎症、肥大、凋亡及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MM组新生血管标志物CD31水平较MI组表达明显上调。MM组小鼠M2型巨噬细胞水平明显高于MI组,但M1型巨噬细胞水平低于MI组(P<0.05)。MI组小鼠NF-κB p65水平较Sham组与MM组明显升高,且MM组STAT3与STAT6水平显著高于MI组(P<0.05)。结论M-CSF可明显抑制炎性反应,减轻心肌纤维化、肥大及凋亡,促进血管新生,抑制M1型巨噬细胞,上调表达M2型巨噬细胞,促进心肌组织修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 心功能 结构重构
下载PDF
心抑瘤素M及其受体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沈涤非 袁园 +3 位作者 吴青青 邓伟 倪健 唐其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心抑瘤素M(OSM)/OSM受体(OSMR)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成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B组)各30只,AB组采用胸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两组于术后4... 目的探讨心抑瘤素M(OSM)/OSM受体(OSMR)在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成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AB组)各30只,AB组采用胸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两组于术后4周行超声检测心功能,处死后观察心脏大体观并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RT-PCR检测小鼠心肌组织OSM、IL-31、OSMR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小鼠心肌组织测OSM、IL-31、OSMR亚单位(OSMRβ)蛋白表达。结果术后4周,大体观察显示AB组小鼠心脏体积增大,心腔扩大,病理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加。与Sham组相比,AB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增大,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减小(P均<0.05);AB组心肌OSM mRNA、OSM蛋白、OSMR mRNA、OSMRβ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上调(P<0.05或<0.01)。结论压力负荷致心肌肥厚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OSM及其OSMRβ均发生异常表达,OSM/OSMRβ系统参与了心肌重构导致心肌肥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抑瘤素M受体亚单位 压力负荷 IL-31 小鼠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波 邓云超 +2 位作者 曹腾 林新铎 王家宁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 目的系统评价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5月20日。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并进行研究质量评估,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评价。结果纳入13项研究,共计138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eta分析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及复方丹参滴丸较之对照组,可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RR=1.24,95%CI:1.14~1.34)、心电图变化(RR=1.28,95%CI:1.13~1.45),减小ST段压低值(WMD=-0.57,95%CI:-0.72^-0.43)、提高射血分数(WMD=9.77,95%CI:4.60~14.94)及每搏输出量(WMD=10.05,95%CI:4.91~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及复方丹参滴丸可进一步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文艳 胡钢英 陈素琴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SCI,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所有比较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联合组)和单用胺碘酮(胺碘酮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 目的系统评价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SCI,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所有比较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联合组)和单用胺碘酮(胺碘酮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4月。采明Jadad改良法制定的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OR=7.98,95%CI4.64~13.70,P<0.01),治疗后心率低于胺碘酮组(SMD=-22.01,957%CI-27.20^-16.81,P<0.01),收缩压低于胺碘酮组(SMD=-24.23,95%CI-26.04^-22.43,P<0.01),舒张压低于胺碘酮组(SMD=-13.62,95%CI-15.25^-12.00,P<0.01)。治疗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 0.44~1.59,P=0.58)。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可提高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低于单用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美托洛尔 快速心律失常 荟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心电散点图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向晋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3期197-201,共5页
按照一定的数字规则将动态心电图中的RR间期表达为二维坐标系中的'点',所有'散点'的集合就会构成的图形,称之为心电散点图。心电散点图有3种类型:①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反映心脏节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Lorenz-RR... 按照一定的数字规则将动态心电图中的RR间期表达为二维坐标系中的'点',所有'散点'的集合就会构成的图形,称之为心电散点图。心电散点图有3种类型:①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反映心脏节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Lorenz-RR间期散点图,反映两个(种)节律互相作用的效应或规律;③RR间期差值散点图,反映了心脏节律变化的变化规律。应用心电散点图整体图形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可以:①判定窦性心率的变时性和变时不良;②鉴别房性和室性早搏的性质;③快速识别心房扑动-颤动;④观察心房颤动的启始节律特征;⑤明确一些心电现象:边界与不应期、图形(节律)分离、翘尾征与钩拢现象、魏登斯基现象。心电散点图能从整体上揭示心脏节律的变化和互相作用的特征和规律,为临床医师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散点图 综述 整体观
原文传递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机制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鹤 黄从新 +7 位作者 唐艳红 王晞 刘育 孔彬 胡丹 熊亮 沈才杰 帅维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05-208,共4页
背景心肌梗死后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使心脏功能恶化,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本原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神经重构。参松养心胶囊具... 背景心肌梗死后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使心脏功能恶化,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本原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神经重构。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调节多离子通道、心脏重构和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前期研究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设计方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机制研究”包括两部分: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研究主要终点为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负荷变化,次要终点包括心律失常症状、生活质量、心脏功能的改善程度等。②参松养心胶囊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机制研究”将明确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原文传递
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及电生理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向晋涛 吴肇贵 +3 位作者 景永明 李晓清 陈元秀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1期5-10,共6页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qu... 先前的观察和数据模型表明Lorenz-RR散点图(1h)呈倒"丫"字形图形,但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计算机提供了全程24hRR间期散点图),足够多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个数(24h均有发生,室性早搏占总心搏的比例大)所呈现的图形却不呈倒"丫"字形,笔者列举典型3例大数据室性并行心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2、76、67岁。24h总心搏数分别为117 673、115 780、123 637次,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异位搏动分别为7 510、6 505、11 593次,分别占总心搏的6.4%、5.6%、9.4%,平均每小时室性早搏数分别为313、325、483次。全程RR间期散点图均呈"△"形组合,从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中逆向观察任意1h的t-RR散点图及相应的1hLorenzRR散点图,发现绝大多数的1hLorenz-RR散点图呈现倒"丫"字形图形,亦有少数呈现"△"形组合图形,但点的分布较稀疏。隐藏室性早搏后点及窦性心律散点图集后,更清晰地显示了室性早搏点及室性早搏前点的散点集呈现的△形图形。结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大数据Lorenz-RR散点图呈△形组合图形,其△形的各边为其节律的边界线,表达了相应的电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散点图 室性并行心律 Lorenz—RR散点图 时间RR间期散点图 电生理
原文传递
心率减速力对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师幸伟 杨波 +2 位作者 谢刚 李秀琪 芦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选择74例CHF失代偿期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评分)对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选择74例CHF失代偿期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评估,动态心电图重点分析DC和心率变异性( HRV),统计DC与Apache评分和HRV的相关性,比较DC、HRV和Apache评分预警患者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结果 DC和HRV在CHF失代偿期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好转病例组显示治疗后各指标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pache评分在其治疗前积分较高,临床好转病例组显示治疗后积分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C与Apache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639);DC与HRV时域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1、0.588和0.457;DC、SDANN和Apache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717和0.905。结论 DC在CHF失代偿期明显下降,其与病情危重评价的综合指标Apache评分相关性较好,其与同样反映自主神经紊乱的HRV相关性也较好,作为单项指标预警CHF失代偿期患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减速力 慢性心力衰竭 APACHE评分 心率变异性 死亡风险
原文传递
NLRP3炎症小体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殷均奎 赵庆彦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因子均可激起心血管系统的固有免疫应答,引起大量免疫炎症反应,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组织损伤,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进展。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因子均可激起心血管系统的固有免疫应答,引起大量免疫炎症反应,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组织损伤,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进展。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内的一种多蛋白复合体,可以识别细胞内外的多种病原和危险损伤信号并激活胱天蛋白酶1。作为目前结构和功能最为明确的炎症小体,NLRP3炎症小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药物:尼非卡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肇贵 向晋涛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K+通道阻滞剂。有限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以及难治性室速、室颤有良好的疗效。能提高心肺复苏早期效率;能提高心房颤动电复律的成功率,此... 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K+通道阻滞剂。有限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围手术期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以及难治性室速、室颤有良好的疗效。能提高心肺复苏早期效率;能提高心房颤动电复律的成功率,此外,对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也有良好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QT延长,有的会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由于该药运用时间不长,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尼非卡兰 综述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石同欢 黄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往往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和促进。研究表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与房颤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并且当HFpEF并发房颤时,临床治疗手段较为局限。目前针对HFpEF伴房颤的治疗和预防研究取得较大进步。本文...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往往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和促进。研究表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与房颤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并且当HFpEF并发房颤时,临床治疗手段较为局限。目前针对HFpEF伴房颤的治疗和预防研究取得较大进步。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对HFpEF伴房颤的治疗和预防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素琴 黎明江 吴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CBD数据库中比较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与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CBD数据库中比较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与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贝那普利组(RR=1.23,95%CI 1.17~1.30,P<0.01),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1.86,95%CI 0.85~2.88,P<0.01),在缩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1.91,95%CI-2.34~-1.15,P<0.01),在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上优于贝那普利组(SMD=-2.13,95%CI-2.57~-1.69,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RR =-0.74,95%CI 0.22~2.51,P=-0.63).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螺内酯 心力衰竭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余巧 王静 +1 位作者 舒玲 包明威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3期43-47,38,共6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5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A组)及50例高血压合并频发PV...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特点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纳入50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A组)及50例高血压合并频发PVC的患者(B组),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HRV及PVC负荷,接受12导联心电图测定PVC联律间期、PVC联律间期指数(PVC联律间期/窦性RR周期×100%)、PVC代偿间歇、PVC代偿间歇指数(PVC代偿间歇/窦性RR周期×100%)、PVC T-R'间期(PVC前窦性T波起点到PVC起点间时程)、PVC T-R'/R-R(PVC T-R'间期/窦性RR间期×100%).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HRV,同时分析高血压合并频发PVC患者上述PVC特点与HRV的相关性.结果 B组SDNN较A组降低(P<0.05),PNN50、RMSSD、低频功率的对数值(lnLF)相较A组则明显上升(P<0.05).B组T-R'间期和T-R'/R-R与SDNN、PNN50、RMSSD、lnLF呈正相关(P<0.05),且T-R'/R-R是SDNN (P<0.05,β=2.285)和RMSSD (P<0.05,β=1.61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血压合并频发PVC患者相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张力不同程度升高.同时,高血压合并频发PVC患者的T-R'/R-R与HRV呈正相关,可能与PVC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主神经系统 室性期前收缩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凤媛 黄从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9期71-78,共8页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参松养心胶囊”、“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关键词检索2018年10月... 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参松养心胶囊”、“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关键词检索2018年10月前的相关文献,经过剔重、筛选,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2个RCT符合全部条件,共有1044例受试者,在临床总有效率、降低BNP水平、改善心律失常上,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托洛尔比较,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更加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美托洛尔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液中Hcy、IL-6及BNP表达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冯高科 THANH Dinh Nguyen 蒋学俊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0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7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诊断将不同类...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7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诊断将不同类型的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75例,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组)89例,另外选取冠脉造影正常的101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分析其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老年冠心病观察组患者血浆中Hcy、IL-6、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观察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浆Hcy、IL-6、BNP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均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cy、IL-6、BNP水平明显比正常老年人高,并且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越重,患者Hcy、IL-6、BNP水平越高。因此在临床诊断上可结合Hcy、IL-6、BNP的水平预测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冠心病 同类型半胱氨酸 白细胞介素-6 B型利钠肽
原文传递
吴茱萸碱对心肌细胞缺血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青青 唐其柱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心肌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缺氧24 h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0.1,1,5,10μmol·L^(-1))吴茱萸预处理细胞12 h,CCK-8检测心肌细胞的活性,RT-PCR检测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转录,...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心肌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9c2心肌细胞,缺氧24 h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0.1,1,5,10μmol·L^(-1))吴茱萸预处理细胞12 h,CCK-8检测心肌细胞的活性,RT-PCR检测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转录,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4种浓度的吴茱萸碱在基础状态下并未影响心肌细胞活性(P>0.05);缺氧24 h后,心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给予1,5,10μmol·L^(-1)的吴茱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效果呈现剂量依耐性;细胞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转录明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增多,吴茱萸碱可以增加缺氧损伤的细胞活性,减少细胞炎症因子的转录,减少细胞凋亡数量,给予1μmol·L^(-1)和10μmol·L^(-1)的吴茱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吴茱萸碱通过增加蛋白激酶B(AKT)和AMP依赖蛋白激酶α(AMPKα)的活性,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给予1μmol·L^(-1)和10μmol·L^(-1)的吴茱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碱能保护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可能成为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心肌缺血 炎症 凋亡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素琴 黎明江 +1 位作者 吴限 张文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分析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入院基线临床资料以及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 目的分析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入院基线临床资料以及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0分组19例,1~20分组50例,21~40分组45例以及>40分组76例,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4组比较,TyG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5,P<0.01);TyG指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37,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均为TyG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9(95%CI 0.533~0.705,P=0.01)。结论 TyG指数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TyG指数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冠状动脉病变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丽 黄从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1例,按照MLR三分位数水平将所有入选者分为低MLR(≤0.28)、中MLR(0.28<ML...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1例,按照MLR三分位数水平将所有入选者分为低MLR(≤0.28)、中MLR(0.28<MLR≤0.41)和高MLR(>0.41)三组,比较各组入选病例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比较三组的Gensini评分的差异和M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D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的CAD支数情况不同(χ^2=13.626,P=0.034),冠心病亚型比例不同(χ^2=21.218,P=0.007),高MLR组有较高比例的三支病变以及较高比例的急性心肌梗死;高MLR的CAD严重程度较低MLR组的更重[Gensini评分(40.03±32.91)vs(20.62±25.71),P=0.003],且MLR比值与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291,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所有基线差异后,MLR仍然与CAD程度显著正相关,中MLR组较低MLR组的患者增加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风险为3.62倍(P=0.022),高MLR组较低MLR组的患者增加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风险为3.03倍(P=0.045)。结论MLR是CAD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剂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梁飒 黄锐 +1 位作者 郑雅格 黄从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69-772,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且予以抗凝治疗的患者5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64例,2016年25... 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且予以抗凝治疗的患者5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264例,2016年252例。统计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比较NOAC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结果从2015年到2016年,NOAC用药率从4.5%增加至18.7%(χ~2=25.331,P=0.001),阿司匹林用药率从39.4%下降至20.6%(χ~2=21.510,P=0.001),华法林和氯吡格雷保持相对稳定(33.0%vs.36.9%,χ~2=0.886,P=0.347;12.9%vs.13.1%,χ~2=0.005,P=0.942)。服用NOAC及华法林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分vs.(2.0±1.5)分,t=2.877,P=0.005;(1.1±0.8)分vs.(1.5±1.0)分,t=2.904,P=0.004;(61.1±12.5)岁vs.(66.0±9.9)岁,t=2.768,P=0.007]。结论2015—2016年NOAC的应用率快速增长,而且其主要用于具有较低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及更年轻的患者;华法林的应用率保持稳定,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应用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 新型口服抗凝剂 华法林 CHA2DS2VASc
下载PDF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与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光记 孔彬 +3 位作者 李奇 权大君 刘育 黄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LAAO)与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5例(LAAO组).术后患者使用双抗血小板(阿司... 目的 研究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左心耳封堵(LAAO)与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5例(LAAO组).术后患者使用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少3个月,在第3个月时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调整抗栓治疗,将双抗血小板改为单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同期选择25例使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均于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在随访期间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①安全性比较:LAAO组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术期有1例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无大出血、死亡、器械栓塞等并发症.随访1年内2组均无心脏压塞、器械相关的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LAAO组随访1年内有3例出血事件,华法林组有10例(P>0.05).但LAAO组在随访3个月后无出血事件,而华法林组有6例出血事件(P<0.05).②有效性比较:随访1年内,LAAO组与华法林组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 本研究初步提示中国房颤患者行LAAO预防血栓栓塞安全、有效,可减少3个月后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华法林 血栓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