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多态性在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
1
作者 周瑞 丁明剑 熊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220-7224,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多态性——TGF-βRⅠ6A在结肠癌SW48和DLD-1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TGF-βRⅠ6A基因转染SW48和DLD-1细胞,MTT法检测TGF-βRⅠ6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atrigelTM侵袭试剂盒检测转染TGF-βR...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多态性——TGF-βRⅠ6A在结肠癌SW48和DLD-1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TGF-βRⅠ6A基因转染SW48和DLD-1细胞,MTT法检测TGF-βRⅠ6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MatrigelTM侵袭试剂盒检测转染TGF-βRⅠ6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GF-βRⅠ6A在TGF-β1作用下,SW48细胞中ERK、磷酸化ERK、p38、磷酸化p38、Smad2和磷酸化Smad2基因的变化。结果转染TGF-βRⅠ6A的SW48细胞和DLD-1细胞,在TGF-β1(5ng/ml)的作用下,其体外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增强。此外SW48细胞中磷酸化ERK、磷酸化p38表达增强,Smad2和磷酸化Smad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TGF-βRⅠ6A在TGF-β1的作用下,能够增强SW48和DLD-1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与非Smad信号通路交联增强ERK、p38等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结肠肿瘤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原文传递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武海涛 杨肖军 +4 位作者 孙建华 黄超群 姬忠贺 龚俊 李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PC患者行CRS+HI...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腹膜癌(peritoneal carcinoma,PC)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PC患者行CRS+HIPEC治疗,药物为洛铂50 mg/m2、多西他赛60 mg/m2,加入12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加热至(43±0.5)℃持续灌注60 min。记录术后6天体温和心率变化、围手术期不良事件、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生存结果。结果 90例PC患者行95次CRS+HIPEC,手术时间180~450 min(中位数485 min);术后6天最高体温、心率分别为36.4℃~38.6℃(中位数37.5℃)、76~124 bpm(中位数100 bpm),严重不良事件16例,包括围手术期死亡2例。中位生存期20.8月(95%CI:13.1~25.8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45.6%、43.3%。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进行CRS+HIPEC治疗PC安全性可接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多西他赛 腹膜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Fibulin-5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朝纲 冷晓华 +1 位作者 侯晋轩 熊斌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Fibulin-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腺癌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Fibulin-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ibulin-5在胃癌组织... 目的研究Fibulin-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腺癌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Fibulin-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ibulin-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f细胞质:(6.2±4.2)比(5.13-3.7);细胞核:(7.2±3.8)比(4.9±2.5),均P〈0.05]。细胞质中Fibulin-5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正相关(r=0.213,P=0.044),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负相关(25%比56%,P=0.027),并且是独立预后因子(P=0.037)。结论Fibulin-5是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缩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FIBULIN-5
原文传递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利 梅列军 +4 位作者 李雁 黎清波 张铮 李翠翠 杨肖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 观察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2只,将VX2癌细胞注入胃窦部黏膜下,制成溃疡型胃癌P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n=14)、单纯CRS组(n=14)、CRS... 目的 观察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2只,将VX2癌细胞注入胃窦部黏膜下,制成溃疡型胃癌P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n=14)、单纯CRS组(n=14)、CRS+HIPEC组(n=14).种瘤后第8~9天行治疗,HIPEC药物为多西紫杉醇(10 mg/只)、卡铂(40 mg/只),42 ℃腹腔灌注30 min.主要疗效指标为生存期,次要疗效指标为体质量、生化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模型制作成功率100%(42/42).空白组动物生存期18~30 d(中位数24 d);单纯CRS组20~40 d(中位数27 d);CRS+HIPEC组23~55 d(中位数46 d)(单纯CRS组比空白组比较,P>0.05;CRS+HIPEC组比单纯CRS组,P<0.01).与CRS组比较,HIPEC至少能使生存期延长70%.体质量变化趋势提示HIPEC可延缓肿瘤所致的体质量减轻.各组动物种瘤前、术前及术后第8天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PC大动物模型,CRS不能改善预后,而CRS+HIPEC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原文传递
新型阿霉素前体药PADM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癌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少平 邵丽华 +4 位作者 张燕华 钟燕军 方敏 刘洋 李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PADM(Ac-Phe—Lys—PABC—ADM)对SGC-7901胃癌腹膜癌模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人SGC-7901胃癌组织匀浆注入BALB/C裸小鼠腹腔,建立胃癌腹膜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9,每4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阿霉素(... 目的观察PADM(Ac-Phe—Lys—PABC—ADM)对SGC-7901胃癌腹膜癌模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人SGC-7901胃癌组织匀浆注入BALB/C裸小鼠腹腔,建立胃癌腹膜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9,每4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阿霉素(ADM)组(n=10,每4d腹腔注射ADM2mg/kg)、PADM组(n=10,每4d腹腔注射PADM7.2mg/kg)。检测动物体质量、实验性腹膜转移癌指数(ePCI)评分、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评估PADM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PADM组和ADM组ePCI评分分别为1.0(1—4)和1.5(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PCI6.0(1~10)(P〈0.01)。与对照组体质量(24.32±1.40)g比较,PADM组体质量(23.61±0.80)g无显著下降,ADM组体质量(18.40±2.97)g明显下降(P〈0.01)。PADM对骨髓、心、肝等不良反应均有明显减轻,尤其是心脏不良反应,而ADM则表现明显心脏不良反应。结论PADM能够显著抑制胃癌腹膜转移癌形成,显著降低心、肝、骨髓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腹膜转移癌 靶向治疗 组织蛋白酶B 阿霉素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徐闻博 宋海滨 熊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时性或异时性)和37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AFP、CA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时性或异时性)和37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AFP、CA199水平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术前血清CEA水平为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肿瘤浸润肠壁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血清CEA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6/CXCR6在人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周雯慧 刘越 +1 位作者 胡卫东 司莲莲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 探讨CXCL16/CXCR6在肺癌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CXCL16/CXCR6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CXCL16/CXCR6在3种肺癌细胞系A549、95D和H292的表达;MTT试验及迁移、侵袭... 目的 探讨CXCL16/CXCR6在肺癌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CXCL16/CXCR6蛋白在人肺癌组织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分析CXCL16/CXCR6在3种肺癌细胞系A549、95D和H292的表达;MTT试验及迁移、侵袭试验分别分析CXCL16时A549、95D和H292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 人肺癌组织高表达CXCR6和CXCL16蛋白;A549、95D和H292细胞均表达CXCL16和CXCR6蛋白;外源性CXCL16可明显促进A549、95D和H292细胞的体外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且CXCL16中和抗体可以有效阻断CXCL16蛋白对3种肺癌细胞系的刺激作用.结论 CXCL16/CXCR6可能是参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6/CXCR6 肺癌 侵袭转移
原文传递
乳斑与腹膜转移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九洋 李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8-621,共4页
乳斑(milky spots,MS)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腹膜,主要组成细胞包括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基质细胞。腹腔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种植在乳斑形成微转移灶,最终形成腹... 乳斑(milky spots,MS)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腹膜,主要组成细胞包括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成熟阶段的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基质细胞。腹腔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种植在乳斑形成微转移灶,最终形成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本文就乳斑的大体解剖(形态、大小、分布)、组织学特征、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反应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系统地认识乳斑,进一步了解乳斑与腹膜转移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斑 腹膜 腹膜转移癌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芳 李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特点:I...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7例乳腺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组织病理特点:IMPC肿瘤细胞团排列形成不含纤维血管轴心的微小乳头状或假腺管状结构,其外侧缘呈锯齿或毛刺状;每个肿瘤细胞团与周边的间质之间存在大小不等的腔隙,其内缺乏内容物。免疫组化染色EMA阳性部位在癌细胞巢团的外缘。结论:乳腺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比较少见,但因其具有高淋巴血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应引起病理及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乳腺癌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多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在乳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楼 王林伟 +7 位作者 陈佳梅 袁静萍 杨芳 向清明 杨桂芳 屈爱平 刘娟 李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如何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结果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精度和重复性,一直备受关注,但仍未很好解决。IHC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传统的红绿蓝三原色标准图像,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 乳腺癌组织 成像分析 多光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应用 系统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腹膜癌网膜标本中乳斑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九洋 袁静萍 李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腹膜癌网膜标本中乳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腹膜癌组织进行染色,分析乳斑形态学特征,定量分析其细胞总数和细胞构成比例,比较不同类型腹膜癌中乳斑各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乳斑的主要形态有四种:圆形... 目的观察腹膜癌网膜标本中乳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HE以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腹膜癌组织进行染色,分析乳斑形态学特征,定量分析其细胞总数和细胞构成比例,比较不同类型腹膜癌中乳斑各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乳斑的主要形态有四种:圆形、椭圆形、脂肪内不规则形和血管周环形;每个乳斑的周长中位数为2 752像素。免疫细胞是乳斑的主要细胞成分;免疫细胞的主要成分依次为:T淋巴细胞(46.1%)、B淋巴细胞(28.4%)、巨噬细胞(12.4%)和其他免疫细胞(13.1%);乳斑内血管丰富,微血管中位数为4个。间皮细胞排列疏松,中位数为5个,缺少间皮细胞覆盖的乳斑占38.1%。在胃癌和直肠癌患者大网膜中,乳斑免疫细胞总数、周长、微血管数、间皮细胞数、T细胞数、巨噬细胞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斑是大网膜的初级免疫组织,也是腹膜癌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分析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成有助于深入认识腹膜癌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癌转移 网膜 乳斑 形态
下载PDF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伏林 周云峰 +1 位作者 魏正专 杨国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更为敏感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分别发现41枚和105枚微转移淋巴结,两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2.8%和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更为敏感的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策略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晋轩 李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质组学 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下载PDF
量子点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燕华 陈创 李雁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4-217,I0002,共5页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但它不能满足临床定量化和个体化治疗的需求。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量子点探针技术已成功用于乳腺...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子病理学检测方法,但它不能满足临床定量化和个体化治疗的需求。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量子点探针技术已成功用于乳腺癌分子成像与体内成像、药物转运机制研究、靶向治疗研究等,特别是乳腺癌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的分子靶向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决策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肿瘤标志物 乳腺癌 生物医学应用
原文传递
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性状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少平 张珏 +4 位作者 袁静萍 王群 邵丽华 方敏 李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82-2084,F0004,共4页
目的建立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裸小鼠模型,鉴定其侵袭转移生物学特点。方法取11只BALB/C裸小鼠,将人MGC-803胃癌组织原位移植于胃窦部,建立裸小鼠人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模型。测定裸鼠体质量、血常规,并采用肿瘤组织形态... 目的建立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裸小鼠模型,鉴定其侵袭转移生物学特点。方法取11只BALB/C裸小鼠,将人MGC-803胃癌组织原位移植于胃窦部,建立裸小鼠人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模型。测定裸鼠体质量、血常规,并采用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增生、凋亡及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标志[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bcl-6、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CD34、D2-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结果模型制作成功率100%(11/11),生存期内裸鼠体质量平缓增加。常规病理学检测瘤块重量为210.5—379.0mg(中位数267.5mg),癌细胞异质性明显,微血管/淋巴管中癌栓易见,可见胃周淋巴结及肝脏转移。肿瘤增殖相关分子检测显示bcl-2阳性率为0.0%~10.4%(中位数为3.3%),bcl-6阳性率为0.0%-11.1%(中位数为3.3%),Ki-67阳性率为40.5%-48.6%(中位数为45.4%),TUNEL阳性率为0.2%-3.1%(中位数为0.9%),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检测肿瘤组织血管标记CD34观察到1—11(中位数为3)个脉管/视野,通过淋巴管标记D2-40观察到0—5(中位数为2)个脉管/视野,分泌VEGF的阳性细胞为68.5%~95.8%(中位数82.4%),MMP-9阳性细胞数为13.5%-50.0%(中位数为23.5%)。结论成功建立胃癌灶原位移植腹膜转移癌裸小鼠模型,并表现出了低分化胃腺癌的典型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原位移植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双抗体捕获结合量子点多色成像系统捕获并鉴定异质性循环肿瘤细胞
16
作者 王林伟 程勃然 +4 位作者 王舒艺 陈芳芳 王振盟 方远 熊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9-2672,共4页
目的 构建一个循环肿瘤细胞(CTCs)捕获和检测系统,实现对上皮和间质表型CTCs的捕获和鉴定.方法 制备基于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的透明纳米薄膜芯片,耦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CD133抗体,利用免疫亲和原理捕获CTCs,采用量子点多色成... 目的 构建一个循环肿瘤细胞(CTCs)捕获和检测系统,实现对上皮和间质表型CTCs的捕获和鉴定.方法 制备基于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的透明纳米薄膜芯片,耦联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CD133抗体,利用免疫亲和原理捕获CTCs,采用量子点多色成像技术分别标记CD45(1:100)、角蛋白(CK,1:600)和波形蛋白(Vimentin,1:100),对捕获的CTCs进行识别及表型鉴定.结果 双抗体捕获芯片对EpCAM中表达和低表达细胞株的捕获效率要显著高于单抗体芯片捕获(P<0.05).量子点多色成像证实,32例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CK阳性、Vimentin阳性和CK/Vimentin均阳性的CTCs.此外,Vimentin阳性及CK/Vimentin均阳性的CTCs在进展期(Ⅲ/Ⅳ)肿瘤中所占的比例(68.4%,52/76;78.3%,47/60)远高于早期(Ⅰ/Ⅱ)肿瘤(31.6%,24/76;21.7%,13/60).结论 双抗体捕获系统和量子点多色成像技术,可同时捕获并鉴定上皮和间质表型的CTCs,提高CTCs的捕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双抗体 量子点 上皮-间充质转化
原文传递
Ki67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雪琴 李雁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2-856,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疗。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其抗原表达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Ki67在乳腺癌的诊断、监测、预后及存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加深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有助于临床诊疗。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其抗原表达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在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Ki67在乳腺癌的诊断、监测、预后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乳腺癌 生物分子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腹腔游离癌细胞杀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姬忠贺 孙建华 +3 位作者 武海涛 张倩 彭开文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63-968,共6页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杀灭作用,探索腹膜癌细胞学根治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例腹膜转移癌患者HIPEC前、后的腹腔灌洗液(或腹水)样本,分别行腹腔灌洗液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查;普通RT-PCR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CEA m RNA、CK20 m RNA;化学发光法检测HIPEC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分析各项指标HIPEC前、后的变化特点。结果:HIPEC前、后PLC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3.3%vs.24.4%(P<0.001);CEA m RNA阳性率分别为97.8%vs.84.4%(P=0.058);CK20 m RNA阳性率HIPEC前、后均为95.6%(P=1.000)。分别有32.5%和30.0%的患者HIPEC后CEA m RNA表达量、CK20 m RNA表达量较HIPEC前显著下降(均P<0.001)。HIPEC前、后CEA、CA125、CA19-9阳性率分别为50.0%vs.23.6%(P=0.016)、52.6%vs.47.4%(P=0.409)、36.8%vs.26.3%(P=0.121)。结论:HIPEC可有效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为实现腹膜癌的细胞学根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癌 腹腔游离癌细胞 腹腔热灌注化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复发59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春伟 李雁 +3 位作者 杨国粱 熊斌 冯茂辉 程伏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胃癌术后复发与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重点探讨术后复发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286例胃癌术后病人中,分析有完整随访信息的59例复发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复发时间及其与临床分期和和辅助化疗的关系。结果:76.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胃癌术后复发与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重点探讨术后复发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286例胃癌术后病人中,分析有完整随访信息的59例复发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复发时间及其与临床分期和和辅助化疗的关系。结果:76.3%(45/59)的病人在术后1年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1-60个月),57.6%(34/59)为局部-区域复发。Ⅰ-Ⅳ期病人之间复发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的辅助化疗周期数之间的复发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Kruskal-Wallis检验)。结论:胃癌病人术后2年内是监测随访重点,辅助化疗有助于延长无复发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复发 手术 化疗
原文传递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和现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芳 王林伟 +1 位作者 袁静萍 李雁 《医学新知》 CAS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仍在快速增长。然而,随着乳腺癌防治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图1),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仍在快速增长。然而,随着乳腺癌防治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降,这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图1),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术 化疗 放疗 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