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皮质梗塞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红戈 张茂悦 +2 位作者 童萼塘 刘红进 乔娴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大鼠尾静脉注射光敏染料孟加拉红后,采用绿色激光在其颅骨表面作定向照射,形成大脑皮质区梗塞模型,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照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表明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病理形态学观察亦显示照射的皮质感觉运动区呈不... 大鼠尾静脉注射光敏染料孟加拉红后,采用绿色激光在其颅骨表面作定向照射,形成大脑皮质区梗塞模型,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照射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表明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病理形态学观察亦显示照射的皮质感觉运动区呈不可逆的缺血损害。本文就脑梗塞模型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光化学法 动物模型 大鼠 疾病模型
原文传递
γ-氨基丁酸与脑缺血性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波 邱小鹰 梅元武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6期323-326,共4页
δ-氨基丁酸作为体内一种主要的抑制性氨基酸,在脑缺血时的合成、释放增加与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等毒性物质合成、释放有关,且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受体的结构特点及其自身的代谢特点是其脑保护作用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δ-氨基丁酸 脑缺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镁缺乏与锥体外系疾病 被引量:10
3
作者 梅元武 童萼塘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3-75,共3页
测定了59例锥体外系疾病患者的血浆和红细胞内镁的含量,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各病例组血浆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红细胞内镁也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以帕金森综合征组最显著(P<0.001)。硫酸镁治疗... 测定了59例锥体外系疾病患者的血浆和红细胞内镁的含量,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各病例组血浆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红细胞内镁也较正常对照组低,其中以帕金森综合征组最显著(P<0.001)。硫酸镁治疗14例。均有一定疗效。笔者认为,锥体外系疾病与镁缺乏有关,补镁可作为锥体外系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缺乏症 基底神经节病 锥体外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仁伵 黄怀钧 +1 位作者 王凤霞 孙圣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闭塞(4VO)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前衍生色谱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NS)处理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GM1处理组的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并观察缺血30min再灌注4d海马CA1区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NS处理组海马组织EA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海马CA1区多数神经元坏死,残存神经元呈较严重缺血性改变,GM1处理组上述生化病理改变明显为轻。结论推测GM1可调控缺血再灌注早期EAA的过度释放和(或)重摄取受阻,减轻其在细胞外堆聚引起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氨基酸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格-巴利综合征(附15例报道)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圣刚 童萼塘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89-91,共3页
15例格体-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于发病后7~49天(平均12天)接受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0.4g/kg/天,5天为一疗程。13例于治疗后3~17天(平均7天)临床症状改善,2例恶化,未发现严重不... 15例格体-巴利综合征(GBS)患者于发病后7~49天(平均12天)接受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0.4g/kg/天,5天为一疗程。13例于治疗后3~17天(平均7天)临床症状改善,2例恶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我们认为IVIg治疗GBS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GB综合征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鼠脑缺血性损伤早期海马区PAF和LPO含量的动态观察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雄 黄怀钧 +2 位作者 王凤霞 袁成林 徐仁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运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地位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及TB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PAF与LPO含量。结果:缺血20min后再灌注0min组及60min组PAF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而再... 目的:运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索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地位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及TB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PAF与LPO含量。结果:缺血20min后再灌注0min组及60min组PAF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而再灌注240min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异。相应LPO含量早期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AF可能主要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缺血期的病理损伤机制;而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发生在再灌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
原文传递
脑梗塞患者高危因素与诱发电位、TCD等相关研究
7
作者 江利 张茂悦 +2 位作者 刘昌勤 俞善纯 徐萍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分析71例脑梗塞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并探讨其与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TC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中高血压占63.4%,心脏病占54.7%,糖尿病为11.1%,血脂异常以甘油... 分析71例脑梗塞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并探讨其与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TC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中高血压占63.4%,心脏病占54.7%,糖尿病为11.1%,血脂异常以甘油三脂(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主,分别为75.4%和57.6%。具有高危因素的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TCD的异常率均较高,但与高危因素的多少不直接相关。而脑梗塞的病情与SEP、BAEP和TCD异常则密切相关。结论认为对高危因素监测的同时进行诱发电位和TCD检测,有助于获得脑梗塞患者早期病损的信息,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将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危因素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