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在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熊昌军 左云周 +3 位作者 严小康 王冠 付豪 姜学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2,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辅助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放置的准确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45例因骨关节炎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均接受腰椎...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辅助腰椎融合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杯放置的准确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45例因骨关节炎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均接受腰椎融合术。THA术中26例采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观察组),19例未采用该系统(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侧别、腰椎融合节段数量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位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髋臼杯均在安全区(前倾角25°~30°),术后1例(3.85%)位于安全区外;对照组术后9例(47.37%)位于安全区外;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髋臼外展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感染。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Harris评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关节脱位、1例股骨撞击综合征;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患者THA术中可应用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获得理想髋臼杯植入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假体 前倾角 外展角 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改良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校验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左云周 熊昌军 +2 位作者 甘学文 严小康 陈岩召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单侧THA的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 目的 探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骨关节科行初次单侧THA的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直接前入路组(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1.8±7.2)岁;后路入路组(posterior approach, PA)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3.4±8.3)岁。使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评价术中和术后1周髋臼假体位置情况,术后1周和6个月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再次骨折,脱位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髋臼前倾外展角校准系统对PA入路和DAA入路的THA手术疗效进行评价,二者手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倾角 外展角 校验系统 全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