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新银合欢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邓浩俊 陈爱民 +5 位作者 严思维 林勇明 张广帅 杜锟 吴承祯 洪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2-527,共6页
以干热河谷区9、15、26年生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新银合欢鲜叶N、P含量均表现为15年生>2... 以干热河谷区9、15、26年生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新银合欢鲜叶N、P含量均表现为15年生>26年生>9年生,凋落叶N、P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N、P重吸收率随林龄增大而下降,N、P重吸收率分别在42.76%-55.90%和26.35%-40.60%之间,N重吸收率均大于P重吸收率;鲜叶C:N、C:P均小于凋落叶,但鲜叶N:P大于凋落叶,且N:P均大于20;N重吸收率除与凋落叶N:P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他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重吸收率除与凋落叶C:N、C:P有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与其他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区新银合欢养分重吸收率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新银合欢保存养分的能力随林龄增大而下降;而新银合欢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新银合欢 鲜叶 凋落叶 重吸收率 化学计量特征
原文传递
武夷山茶园土壤中五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1
2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2 位作者 郑茂钟 袁旭音 常雪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71-2078,共8页
测定了武夷山茶园土壤中5种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砷)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与比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通过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解析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重... 测定了武夷山茶园土壤中5种有毒重金属(汞、镉、铅、铬和砷)的总量和形态分布,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与比较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通过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解析重金属的自然与人为来源,并利用相关系数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形态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Cd以离子交换态为优势形态;Hg和Pb以残渣态为优势形态;Cr和As元素以残渣态为主.(2)RAC法评价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Pb>As>Cr>Hg.其中,Cd以人为来源为主,Hg在很大程度上受农业活动的影响,Pb受人为来源影响不显著,Cr和As以自然来源为主,基本未受人为来源的影响.(3)重金属形态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元素属性有关.(4)5种重金属对比得出,武夷茶区土壤Cd富集最显著,生物有效性最高.因此,该茶区应首要关注Cd的污染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毒性元素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茶园土壤 武夷山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甜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青 刘爽 +4 位作者 陈凯 王世君 吴承祯 李键 林勇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328-5339,共12页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天然林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差异及影响机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其集中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540、700、850、1022、1200 m)范围内设置固定样地,测...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群种——甜槠天然林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差异及影响机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甜槠天然林单一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其集中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540、700、850、1022、1200 m)范围内设置固定样地,测定每个海拔梯度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因子(土壤全氮、全磷、土壤pH值、容重、土壤有机质、粉粒、砂粒、粘粒)、气候因子(土壤温度)、植被因子(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沿海拔及垂直土层分布特征,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主控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垂直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现象;同一土层深度,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2)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土壤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粘粒、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表层(0—10、10—20 cm)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H值、土壤砂粒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在20—30 cm土层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其他土层关系不显著(P>0.05);海拔因素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土壤因素,植被因素主要影响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分布。(3)海拔因素能通过影响与土壤有机碳形成和转化的因子及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分解速率,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产生影响。(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R~2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R~2,能解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的82.1%—98.1%。由此可见,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可以更好的解释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海拔梯度 武夷山 甜槠 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24
4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3 位作者 肖丽盈 刘瑞来 饶瑞晔 赖文亮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1830,共8页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 本研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观察了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的形貌及其晶型结构,并探讨了Ca/P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羟基磷灰石吸附水中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a/P)=1.5/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陈化时间48 h、煅烧温度200℃、煅烧时间2 h时,HAP除氟效果最佳,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68.8%和6.88 mg/g。实验数据Langmuir等温模式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模式,热力学参数计算可知,HAP对氟离子的吸附是自发(ΔG0<0),吸热(ΔH0>0),熵增(ΔS0>0)的过程。HAP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除氟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杉木千年桐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比较 被引量:24
5
作者 陈欣凡 林国伟 +5 位作者 洪滔 陈建忠 苏少川 洪伟 吴承祯 林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0-1665,共6页
以3~5年生的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0~3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幼龄期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杉阔混交林的营造以及持续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幼龄期各林龄杉桐混交林在土壤容重和总孔... 以3~5年生的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0~3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幼龄期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旨在为杉阔混交林的营造以及持续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幼龄期各林龄杉桐混交林在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方面显著优于杉木纯林,说明营造杉木千年桐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纯林各林分p H值介于4.22~4.53,混交林各林分p H值介于4.41~4.85,杉桐混交林缓和了土壤的酸度。不同林龄的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基本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其中,杉桐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除4年生杉桐混交林的水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低于纯林,3、5年生的混交林水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幼龄期杉桐混交林的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高于纯林。整体来看,杉木千年桐混交林土壤养分相较杉木纯林大体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千年桐 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连作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海斌 叶江华 +2 位作者 陈晓婷 贾小丽 孔祥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0-485,共6页
为了解连作茶树根部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酸度响应的敏感性趋势.结果显示,茶树... 为了解连作茶树根部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及区系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酸度响应的敏感性趋势.结果显示,茶树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强度、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真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指标响应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变化的趋势为微生物呼吸强度(8.721 8)>细菌(8.428 7)>微生物量碳(7.955 2)>硫化细菌(7.726 8)>放线菌(5.780 0)>真菌(4.740 8)>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4.065 0)>氨化细菌(3.760 6)>好气性自生固氮菌(2.368 3)>反硝化细菌(2.340 6)>微生物量氮(2.324 2)>亚硝酸细菌(2.219 8)>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1.772 0).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酸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同的微生物指标响应土壤酸度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图3表3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连作 根际土壤 pH值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洪泽湖不同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万杰 袁旭音 +2 位作者 叶宏萌 杨晓凡 陶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68-4579,共12页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磷(P)形态,并探讨了磷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 为揭示洪泽湖入湖河流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洪泽湖自西北向西南7条入湖河流65个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磷(P)形态,并探讨了磷形态空间赋存特征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488.90mg/kg^960.22mg/kg,无机磷(Pi)为主要形态,相对含量为65.81%~76.16%.西部入湖流域沉积物有机磷(Po)以非活性有机磷(NLOP)为主,汴河最高,相对含量约占Po的50.41%,生物有效态无机磷(BAP)相对含量最高,占Pi的66.84%,污染程度最高;西南和西北入湖流域Po则以中活性有机磷(MLOP)为主,Pi以钙结合态无机磷(HCl-Pi)为主.西北入湖流域由于受当地地质背景的影响,HCl-Pi所占Pi相对含量最高(43.02%),从而减缓了磷的移动能力,污染程度最低.随着沉积物污染程度的增加,生物有效态Po含量增加,但所占Po相对含量降低;HCl-Pi含量增加,所占Pi相对含量降低,这一现象和我国其它典型地区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类似.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主要受水土流失、有机面源污染及藻类生长的影响,有机质环境较高,水交换能力弱,可被有机质降解的Po组分高于可被矿化的Po组分,大部分难降解Po组分易沉积,导致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较高的BAP和NLOP含量,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沉积物OM是各形态磷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因素,和沉积物内源磷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洪泽湖入湖流域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性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输入而导致内源磷负荷加剧.洪泽湖西部和西南入湖流域应重点控制农田水土流失及养殖业面源污染,建设滨岸修复带,遵循少量多次增施有机肥原则,减少农用地水土流失.健全农村养殖业废水废渣处理;划定科学养殖区;提倡铜围网箱,增加水体交换率.而对于洪泽湖西北入湖流域则应重点防止过度城镇化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过高的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磷 无机磷 入湖河流 洪泽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聚类法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绍英 林皓 +3 位作者 谢妤 饶瑞晔 张江山 郑育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在传统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以白化函数为突破口进行模型优化改进,并将其应用于马鞍山重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通过e型指数函数优化的白化函数评价范围更广,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纳入生物毒性因子的双因子权重赋值法可挖... 在传统灰色聚类法的基础上,以白化函数为突破口进行模型优化改进,并将其应用于马鞍山重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结果表明:通过e型指数函数优化的白化函数评价范围更广,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纳入生物毒性因子的双因子权重赋值法可挖掘出潜在的污染因子,使其评价应用更为合理;改进灰色聚类法较传统灰聚类法等更能综合地反映多种重金属联合作用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法 白化函数 矿区土壤 重金属 生物毒性因子
原文传递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林燕萍 刘宝顺 +3 位作者 黄毅彪 占仕权 张见明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9-54,共6页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中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分别为24.15、20.83。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碳氢类、醇类、含氮类相对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滋味醇爽。中火“大红袍”具有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滋味醇厚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焙火程度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闽北林下种植多花黄精的总黄酮含量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传海 林志銮 +3 位作者 李宝银 华伟平 陈文翰 杨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1,共7页
以四种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种植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多花黄精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分析了多花黄精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并对多花黄精总黄酮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总黄... 以四种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种植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多花黄精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分析了多花黄精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并对多花黄精总黄酮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总黄酮的适宜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50 W、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20(g∶m L)。在此优化提取条件下,测得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0.30±0.05)mg/g;天然阔叶林、杉木林、人工阔叶林的多花黄精总黄酮含量依次为(5.11±0.06)、(5.00±0.03)、(5.00±0.05)mg/g。多花黄精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9.38%;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一定的荧光淬灭活性,与BSA结合作用的指数方程为y=1647 e-0.242x(R=0.9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林下种植 总黄酮 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 荧光淬灭能力
下载PDF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2 位作者 郑茂钟 常雪花 罗汉敏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15,共7页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Pb、Cr、Cd、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Pb、Cr、Cd、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Zn、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Cr、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Cu、Zn、Pb、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茶园土壤 空间分异 风险评价 武夷山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增塑聚乳酸/茶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龚新怀 辛梅华 +3 位作者 李明春 陈成辉 黄志发 吕橄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茶渣(TW)为生物质填料、环氧大豆油(ESO)为增塑剂,与聚乳酸(PLA)熔融混炼制备了PLA/TW增塑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转矩流变仪、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ESO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SO添加... 以茶渣(TW)为生物质填料、环氧大豆油(ESO)为增塑剂,与聚乳酸(PLA)熔融混炼制备了PLA/TW增塑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转矩流变仪、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考察了ESO的添加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SO添加使PLA/TW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韧性及塑性提高,但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模量有所下降。当质量比PLA/TW/ESO=70/30/12时,PLA/TW增塑复合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最佳,与增塑前相比,其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65.53%和154.23%。SEM分析结果显示,ESO能较均匀地分散在PLA/TW复合材料中,增塑复合材料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FTIR分析表明,ESO可与PLA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使C—O键和C=O键的红外吸收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茶渣 生物质复合材料 增塑 环氧大豆油
原文传递
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叶宏萌 李国平 +3 位作者 郑茂钟 袁旭音 刘养斌 石时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现状及来源,通过多元统计对土壤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Pb、Cd和Hg显著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2.2、3.6和2.6倍;(2)Cu、Zn、Pb、Cr、Ni和As风险等级"低";Cd、Hg的风险等级以"中"和"较重"为主。整体茶园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和"重"为主(78.9%)。(3)Pb为交通源因子;Cu、Cr和Ni的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为农业源因子;Zn受到自然地质背景和交通运输的共同控制;Cd除了交通源还有农业源。由于Cd和Hg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茶园农业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溯源分析 武夷山
下载PDF
桂花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培珍 马春华 +1 位作者 刘俊劭 林少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4-57,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以干桂花为原料,石油醚为萃取剂,桂花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桂花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40 W、微波时间4 min、料液比1∶50(g/m L)、... 采用微波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以干桂花为原料,石油醚为萃取剂,桂花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桂花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540 W、微波时间4 min、料液比1∶50(g/m L)、萃取时间2.5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重复提取3次桂花精油的平均得率为2.3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桂花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分离出29种组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β–紫罗酮(相对含量44.55%),其次是α–紫罗酮(相对含量13.88%)、顺–芳樟醇氧化物(相对含量3.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精油 提取工艺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林龄新银合欢土壤抗蚀性评价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6 位作者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70,共9页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评价模型为Y=-8.691X1+0.054X2+0.700X3-0.425X4-0.189X5-12.511,线性拟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频发区土壤抗蚀性的后续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植被恢复 土壤抗蚀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分析及最优轮伐期确定——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林卓 吴承祯 +1 位作者 洪伟 洪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4-145,共12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及最优轮伐期的变化,为杉木经营者在碳汇交易背景下选择最优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闽西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对杉木...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及最优轮伐期的变化,为杉木经营者在碳汇交易背景下选择最优森林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闽西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对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和碳储量进行拟合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数据,结合相关经济指标,采用年均净现值法(ANPV)和林地期望价法(LEV)分别计算杉木人工林经济收益和最优轮伐期;同时比较分析最优轮伐期和最大经济收益对立地质量、碳价格、利率3个不确定因素变化的响应。【结果】1)ARIMA模型对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和碳储量的拟合结果精度较高(预测模型中最低R^2为88.460%),以此获取了有效的林分生长预测数据;2)鉴于木材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状(取利率5%、理论碳价格173元·t-1的情况),增加碳汇经营目标并未改变以经济成熟为标准的最优轮伐期,但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明显提高,对于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分,其最大经济收益增加6.55%~10.12%(ANPV)和6.60%~10.72%(LEV);3)地位指数增加、碳价格提升及利率提高,都会导致最优轮伐期不同程度地提前,但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立地质量越好,碳价格越高,复合收益就越多,当碳价格达到600元·t-1时(取利率5%),不同立地质量的林分经济收益增加25.01%~35.09%(ANPV)和22.90%~37.19%(LEV);但高利率会导致经济收益明显降低,以立地指数14~16 m为例,当碳价格为123元·t-1时,在4%利率水平下林地复合经济收益几乎是7%利率水平下的3倍。【结论】1)基于现实林分调查数据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对林分生长进行预测值得尝试和推广;2)在现有杉木经营环境下,即使增加碳汇经营目标,经营者在不改变采伐期的情况下也能获取最大复合经济收益,有利于经营者增加收入,增强其从事杉木经营的积极性;3)立地质量越好,碳汇木材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评价 碳汇收益 经济成熟 ARIMA 年均净现值 林地期望价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化工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升云 范荣玉 +2 位作者 吴方棣 谢文菊 孙兴燊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3期136-138,共3页
为适应新产业、新经济对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需求,以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融入过程模拟与优化、仿真式案例化教学、化工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推进了化工设计课程改革,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应用相结合、课堂学习... 为适应新产业、新经济对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需求,以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融入过程模拟与优化、仿真式案例化教学、化工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推进了化工设计课程改革,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应用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竞赛相结合的全过程、多环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化工设计 课程改革 实践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石玉涛 郑淑琳 +5 位作者 王飞权 陈荣冰 李远华 张渤 王涵 林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50,共14页
为探明武夷山茶区特色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测定了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 为探明武夷山茶区特色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测定了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Mg>Ca>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变异系数在12.65%(P)~47.86%(Fe)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6(Ti)~2.47(Ca)之间;Ca、K、P、S、Al、B、Na、Cr、Cu、Mn、Se、Zn 12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Mg、Ba、Co、Fe、Ni、Ti 6种元素含量呈偏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基于矿质元素的聚类分析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聚为3个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8种矿质元素综合为6个主成分,能够反映18种矿质元素78.30%的信息,Al、Fe、Cu、P、Mg、Co是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武夷名丛为石乳、小红袍、大红袍、醉贵姬和向天梅,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选育与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增容剂改善茶粉/聚乳酸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15
19
作者 龚新怀 辛梅华 +2 位作者 李明春 袁宏兴 谢剑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4,共7页
为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和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茶粉(tea dust,TD)为填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经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环境友好型TD/PLA复合材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为... 为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和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茶粉(tea dust,TD)为填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经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环境友好型TD/PLA复合材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为引发剂,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乳酸(glycidyl methacrylate grafting PLA,GMA-g-PLA),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GMA-g-PLA为增容剂,考察了其添加对TD/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形态、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TIR和1H-NMR分析证实了GMA成功地接枝到了PLA上。GMA-g-PLA的添加明显改善了TD与PLA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TD/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了吸水率。在GMA-g-PLA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与未增容TD/PLA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3.8%、42.1%和24.1%,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提高26.5%和10.4%,断裂伸长率提高26.1%。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茶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规律及制备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纤维 聚乳酸 茶粉 熔融接枝 增容剂
下载PDF
梅占红茶、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燕萍 黄毅彪 +2 位作者 张渤 张见明 陈荣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7,共8页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P<0.05)。共鉴定出的5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2种、内酯类2种、醛类6种、烃类19种、酮类9种、酯类8种。梅占红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峰面积大于梅占白茶。梅占红茶与梅占白茶香气成分共存在22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梅占红茶18个香气代谢物显著高于梅占白茶。综上,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峰面积大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占红茶 梅占白茶 感官品质 主要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