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超全的《武夷茶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圣弘 周娜冰 《农业考古》 2015年第2期104-116,共13页
清代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歌》是福建乌龙茶始创于武夷山的佐证,也是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蕴含了关于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史料价值。藉由史志文... 清代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歌》是福建乌龙茶始创于武夷山的佐证,也是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蕴含了关于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史料价值。藉由史志文献和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略加考论,使茶歌中反映的从远古时期到清代的武夷茶文化得以清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超全 武夷茶歌 茶文化
下载PDF
“恁”的演变及属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淑花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2期90-96,共7页
恁"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先秦至隋唐的出现阶段,唐宋的发展阶段,元明清的萎缩阶段,现当代的转变期。每经历一个阶段,其用法、语法功能及构词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因是汉语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外因是唐宋政治经济文化... 恁"的演变历经四个阶段:先秦至隋唐的出现阶段,唐宋的发展阶段,元明清的萎缩阶段,现当代的转变期。每经历一个阶段,其用法、语法功能及构词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因是汉语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外因是唐宋政治经济文化逐步开放化后雅俗文化的融合。"恁"的属性应分时段界定,白话文运动之前是普通词,之后由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其转变为方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 诱因 属性
下载PDF
论唐代茶诗审美情趣之嬗变 被引量:7
3
作者 程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而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茶诗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个从自然俭约到精新细繁、从超尘脱俗到近俗乐俗、从宁静淡泊到文化品闲、从以茶悟道到茶禅一味的渐变过程。唐代茶...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而随着时代精神的不同,茶诗的审美情趣也有一个从自然俭约到精新细繁、从超尘脱俗到近俗乐俗、从宁静淡泊到文化品闲、从以茶悟道到茶禅一味的渐变过程。唐代茶诗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自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茶诗 审美情趣 嬗变
下载PDF
浅谈箸文化与筷子礼俗 被引量:6
4
作者 来玉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从筷子的由来及筷子文化的表现、筷子礼俗方面阐述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筷子文化。人们习惯于依照筷子的谐音、成双成对的形状和使用时的形态来表达降福避灾的愿望,由此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婚俗中的与筷子相关的礼仪习俗。
关键词 饮食文化 筷子 筷子的象征意义 筷子礼俗 婚姻习俗
下载PDF
方言生态危机与地方戏曲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建娘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0-33,共4页
汉语方言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多元时期,方言生态环境渐趋严峻。地方戏曲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保护地方戏曲,使汉语方言以鲜活的方式生存、流传,更好地推动方言生态的保护。
关键词 方言生态 文化多样性 地方戏曲
下载PDF
朱熹的茶诗述评 被引量:5
6
作者 罗爱华 林翠玲 《农业考古》 2015年第5期90-93,共4页
朱熹现存茶诗十二首,可分为种茶诗、采茶诗、饮茶诗、遗迹诗、涉茶诗,这些茶诗体现了诗人愿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情愫,隐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关键词 朱熹 茶诗 茶文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廖斌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期63-66,共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当前高校的长线、传统专业,相对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文学科势微、片面突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地方重视经济发展主义的今天,其命运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当前高校的长线、传统专业,相对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文学科势微、片面突出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地方重视经济发展主义的今天,其命运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据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 人才培养 应用型 学院 选题 传统专业 90年代
下载PDF
武夷岩茶“岩韵”新解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圣弘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4-20,共7页
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如何认定与表述之?茶界与学界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所谓"岩韵",是指武夷岩茶在品饮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感官体验、化学特征、诗性精神及审美升华为内容的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综合感受。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岩韵 感官特征 化学特征 诗性精神 审美感受
下载PDF
论卢仝的《饮茶歌》对宋诗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圣弘 林君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4-62,共9页
唐代卢仝的《饮茶歌》是茶诗中的千古佳作。它对宋诗的深刻影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题材的生活化和内容的典故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语言运用的口语化,艺术手法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颠覆和文本对宋人精神生活的辐射上。
关键词 卢仝 饮茶歌 宋诗 影响
下载PDF
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荣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2-46,共5页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诗人以茶雅志,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以茶悟道,追求"全性保真"之"道";以茶合德,营构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诗人以茶雅志,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以茶悟道,追求"全性保真"之"道";以茶合德,营构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茶诗 隐逸 茶道 诗境 审美情趣
下载PDF
陌生与真实,受容与现实:阎连科小说的方言写作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建娘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在近期的方言小说中,方言作为普通话及公共语言之外的话语存在,实现了陌生化的审美,展现公共经验之外的真实,同时,从语言接触视角来看,在地方性与全球性交互辩证的影响下,所谓的非纯粹的方言,是方言对普通话的受容,是普通话的在地化,超... 在近期的方言小说中,方言作为普通话及公共语言之外的话语存在,实现了陌生化的审美,展现公共经验之外的真实,同时,从语言接触视角来看,在地方性与全球性交互辩证的影响下,所谓的非纯粹的方言,是方言对普通话的受容,是普通话的在地化,超出语音、文字形式层面,更为清晰地凸显了现实,是小说语言的历史追踪,实现了方言照进现实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小说创作 陌生化 受容 现实
下载PDF
满瓯似乳堪持玩 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茶诗述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圣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0-45,共6页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造茶煮茶诗、茶功诗等四类,其茶诗的诗体形式丰富多样,集唐代茶诗形式之大成,表现了一种悠然超脱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茶诗 述评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对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的呈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圣弘 姚倩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暨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尚书惠蜡面茶》,通过解明该诗,借以把握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阐明...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暨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笔者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尚书惠蜡面茶》,通过解明该诗,借以把握晚唐五代武夷茶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阐明该诗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蜡面茶 武夷山 茶文化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乡下人进城”形象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62,共7页
本文对1980年代以来有关"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形象类型做了粗略的论述:有孙少平式的奋斗自强者,他们是乡下人进城的硬汉;有陈子午式的致富者,但在城市生存的艰难,他们又成为城市的零余者和幻灭者;有王二式的失却身份认同,进入... 本文对1980年代以来有关"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形象类型做了粗略的论述:有孙少平式的奋斗自强者,他们是乡下人进城的硬汉;有陈子午式的致富者,但在城市生存的艰难,他们又成为城市的零余者和幻灭者;有王二式的失却身份认同,进入城市而无法融入者,他们是失根的边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乡下人进城 形象类型
原文传递
现代性焦虑:当代文学视阈中乡村转型期的农民“心灵史”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92-95,共4页
"焦虑"作为现代性核心体验,与乡村现代性转型紧密相连,楔入当代乡土中国和农民。当下文学里,首先表征为生存焦虑,并内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和动员,引导乡村改造和经济社会建设;其次是致富焦虑,作为"民族国家"现... "焦虑"作为现代性核心体验,与乡村现代性转型紧密相连,楔入当代乡土中国和农民。当下文学里,首先表征为生存焦虑,并内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和动员,引导乡村改造和经济社会建设;其次是致富焦虑,作为"民族国家"现代化的代偿物,在现代化追赶中衍生创伤、怨羡等次生危机;再次表现为身份焦虑,乡村巨变、农民身份裂解进一步倾覆本体性安全和认同的确定性。考察农民"心灵史"有助反思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焦虑”心理 农民 现代性转型
下载PDF
农民进城的情感嬗变与生命体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9期107-112,共6页
农民进城是中国文学的母题。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成为断裂社会的追赶者,有着特殊的情感经验和区别于古典的现代性体验,现代化应把农村作为积极因素纳入经济框架,为农村人尊严融入城市提供知识和思想以及权益保障。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乡下人进城 情感结构 现代性体验
下载PDF
闽语闽北片塞音声母的弱化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建娘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闽语闽北片塞音声母的弱化是该区域重要的语音演变现象,其弱化有多种类型,弱化程度自北向南逐次递减,弱化现象的产生既是语音自然演变的结果,也是区域语言地理环境、内部语言结构及自身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闽语闽北片 塞音声母 弱化
下载PDF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之“地仙”考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圣弘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5-27,共3页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诗中的"地仙"所指,学界大多释为"作者自指",也有学者推测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q... 晚唐五代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早期历史极具文献价值。诗中的"地仙"所指,学界大多释为"作者自指",也有学者推测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是"一种祭祀茶神的仪式,所祭或为陆羽否?"其实,徐夤诗中的"采摘新芽献地仙"句,确为一种祭茶仪式,只不过所祭的"地仙"并非"陆羽",而应为武夷仙人"武夷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夤 蜡面茶 地仙 考论
下载PDF
微博小说语言风格研究
19
作者 郑淑花 叶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5-69,共5页
微博小说语言风格是微博使用者在创作微博小说中在主客观环境影响制约下运用汉语表达手段而形成的格调和特点,其语言风格具有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平实质朴、含蓄委婉和生动曲折的特点。
关键词 微博小说 语言风格 艺术
下载PDF
论杨少衡“党校”小说系列:兼及近期官场小说的限度与可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党校系列塑造"铁三角"官员形象,未跳脱圈子文化;而干部的带病提拔,集中了情感与制度、才能与道德、用人标准的较量,未突破官场小说发展限度。《无处逃遁》释放新可能,以官员"抑郁症"为隐喻,提供新视域,超越个人经... 党校系列塑造"铁三角"官员形象,未跳脱圈子文化;而干部的带病提拔,集中了情感与制度、才能与道德、用人标准的较量,未突破官场小说发展限度。《无处逃遁》释放新可能,以官员"抑郁症"为隐喻,提供新视域,超越个人经验返观官员生活,批判官场生态,呈现最生动、真实、鲜活的中国式官员经验,贡献新的开掘疆域与审美向度,是对官场文学的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场小说 发展限度 可能 杨少衡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