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虹膜的动态变化
1
作者 徐嘉轶 彭俊杰 王继兵 《国际眼科纵览》 2024年第3期166-171,共6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一类具有类似解剖结构特征(前房较浅、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厚、眼轴较短等)的青光眼,发病原因共同特征是前房角的急性或慢性关闭,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增高,导致视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是一类具有类似解剖结构特征(前房较浅、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厚、眼轴较短等)的青光眼,发病原因共同特征是前房角的急性或慢性关闭,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增高,导致视功能损害。虹膜组织结构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虹膜静态解剖结构特点,然而,并非所有具有相似解剖特征的可疑原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PACS)个体都会发展为PACG。随着眼前段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PACG患者虹膜组织结构、动态变化、生物力学特性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等方面存在异常,虹膜动态变化异常在PACG的早期筛查以及PACS病情进展预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PACG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虹膜动态变化 生物力学 自主神经功能 临床干预
原文传递
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蕾 王继兵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3期244-249,共6页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镜或内窥镜直视下完成GSL,现代GSL治疗体系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有效治疗手段,快捷、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恢复生理引流通道是其优势。近年来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应用,将房角部分切开术或切除术用于现代GSL治疗体系(GSLplus)提高了PACG的治疗效果,拓展了治疗思路,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SL的历史、降眼压机制、现代治疗体系、临床效果、关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晶状体摘除 微创青光眼手术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后牛链球菌眼内炎一例
3
作者 刘广森 高磊 +1 位作者 李娜 苏静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6-967,共2页
患者男,50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3个月于2020年12月3日到正大光明眼科集团潍坊眼科医院行右眼单纯硅油取出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糖尿病、肝病、消化道疾病史。手术后16 h患者自述右眼... 患者男,50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3个月于2020年12月3日到正大光明眼科集团潍坊眼科医院行右眼单纯硅油取出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糖尿病、肝病、消化道疾病史。手术后16 h患者自述右眼疼痛。眼科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矫正无助;左眼视力0.2,矫正视力0.8。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46、21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右眼角膜周边环形水肿,房水闪辉(+),给予右眼前房穿刺放液治疗。治疗5 h后,右眼角膜环形水肿加重,瞳孔区渗出(图1A),隐约可见人工晶状体;眼压39 mm Hg;眼B型超声检查可见玻璃体腔少许点状回声(图1B)。急诊行右眼玻璃体腔灌洗治疗,期间玻璃体眼内液涂片镜检查可见大量G+菌,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培养;清除前房及瞳孔区渗出膜,可见视网膜血管炎症明显,视网膜表面大量灰白色"碎屑"样物质;灌洗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0.1 ml万古霉素(10 mg/ml)联合0.1 ml头孢他啶(20 mg/ml)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牛链球菌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瞳孔环形缝合成形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瞳孔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涵 刘姗姗 +4 位作者 尹福梅 杨蕾 张燕妮 徐嘉轶 王继兵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大瞳孔患者行瞳孔环形缝合成形术并与未成形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瞳孔成形直径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大瞳孔患者行瞳孔环形缝合成形术并与未成形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瞳孔成形直径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大瞳孔患者共80例(80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行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联合瞳孔成形,47眼)和对照组(行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术,33眼)。术前和术后1周、2周及1、3、6个月,测量瞳孔直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房水闪辉计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通过视觉质量分析仪和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视觉质量。术后3个月,比较2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并分析比较研究组不同瞳孔直径A组(3.00~3.49 mm)、B组(3.50~3.99 mm)、C组(4.00~4.49 mm)、D组(4.50~5.00 mm)下的BCVA、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及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术后3个月研究组各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瞳孔直径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tHOA、predicted VA9%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斯特列尔比、调制函数截止频率、房水闪辉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调查问卷评分结果显示2组夜间视力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38,P=0.026),精细辨别力、眩光、畏光、视疲劳、视力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2.12,P=0.031;t=-4.07,P=0.001;t=-5.58,P=0.001;t=-2.02,P=0.038;t=-1.69,P=0.041);2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总分研究组(62.8±6.3)高于对照组(54.4±7.1)(t=4.67,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各亚组间不同直径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tHOA低于其余3组,其余3组间tH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redicted VA 9%(夜晚)明显低于其余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大瞳孔 瞳孔环形缝合成形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张燕妮 刘姗姗 王继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54-1259,共6页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的应用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其安全性与精准性已得到验证。近年来FLACS已逐步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因其独特的解剖特点使得常规白内障手术晶状体摘除难度与潜在...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的应用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其安全性与精准性已得到验证。近年来FLACS已逐步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因其独特的解剖特点使得常规白内障手术晶状体摘除难度与潜在并发症增加,FLACS用于PACG患者优势明显。新近报道FLACS联合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应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GSL)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甚至用于抗青光眼术后存有滤过泡的患者,其适应证日趋拓展。FLACS可导致术中短暂眼压升高,眼部参数对术中眼压可产生一定影响,对眼压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FLACS对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文章就FLACS在各类青光眼中的应用、对眼压和视功能的影响、特殊并发症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青光眼 眼压 视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杨蕾 刘姗姗 +4 位作者 范晓军 王一涵 张燕妮 徐嘉轶 王继兵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GSL)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眼科医院青光眼科诊断为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 目的探讨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GSL)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眼科医院青光眼科诊断为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只眼)。其中,男性23例(28只眼),女性22例(32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7.5±14.7)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5例(30只眼)实验组和20例(30只眼)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再行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分离前房角,对照组采用传统恢复器分离。记录两组患者的眼压、房水闪辉计数、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粘连范围(PA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用药数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AS范围以眼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黏弹剂使用剂量、GSL时间、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房水闪辉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符合正态分布,以珋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用药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GSL手术时间和黏弹剂使用量分别为(1.07±0.77)min和(48.86±11.44)μL;对照组分别为(1.07±0.77)min和(119.07±14.08)μL,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0,-21.20;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分别为(25.30±10.63)mmHg(1mmHg=0.133kPa)、(17.23±3.20)mmHg、(16.80±2.38)mmHg、(16.97±1.87)mmHg及(17.83±2.56)mmHg;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31±0.25)mm、(4.38±0.17)mm、(4.36±0.15)mm、(4.33±0.12)mm及(4.26±0.12)mm;房水闪辉计数分别为(13.67±7.26)pc/ms、(28.01±15.72)pc/ms、(15.81±8.30)pc/ms、(12.12±5.32)pc/ms及(10.63±4.47)pc/ms;视力分别为(0.37±0.43)、(0.15±0.27)、(0.14±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 前房角分离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状体摘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