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mily Acrypteridae (Orthoptera: Acridoide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被引量:3
1
作者 霍光明 蒋国芳 +3 位作者 孙正莉 刘殿锋 张雅林 吕林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4-306,共13页
Sequences from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Cyt b) were determined for 25 species from the superfamily Acridoidae and 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19 species of grasshoppers were downloaded from the GenBank d... Sequences from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Cyt b) were determined for 25 species from the superfamily Acridoidae and 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19 species of grasshoppers were downloaded from the GenBank data library. The purpose was to develop a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Acrypteridae, and to interpret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the family within the superfamily Acridoidea. Phylogeny was reconstructed by Maximum-parsimony (MP) and Bayesian criteria using Yunnanites coriacea and Tagasta marginella as outgroups. The alignment length of the fragments was 384 bp after excluding ambiguous sites, including 167 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 In the fragments, the percentages of A + T and G + C were 70.7% and 29.3%, respectively. The monophyly of Arcypteridae is not supported by phylogenetic trees. Within the Arcypteridae, neither Arcypterinae nor Ceracrinae is supported as a monophyletic group. The current genus Chorthippus is not a monophyletic group, and should be a polyphyletic group.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Arcypteridae, which is based on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LIFERA ARCYPTERIDAE Cyt b MONOPHYLY SUBFAMILY
下载PDF
翅果油树重要害虫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
2
作者 余涛 郑御丰 +1 位作者 杨兆富 董艳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1,118,共6页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 榆兴透翅蛾(Synanthedon ulmicola)是危害翅果油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以榆兴透翅蛾成虫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对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榆兴透翅蛾成虫触角为栉齿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数量为56~58小节。共发现8种感器类型,分别为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I、ST-II、ST-III)、鳞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I(SAu-I)、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锥形感器数量最少,仅有2~3处分布。除毛形感器III仅分布于雄蛾触角外,其余种类的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均有分布。在感器形态上,鳞形感器端部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现象,其余感器在形态上无较大差异。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感器的长度、基宽,明确了各种类型感器的性二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兴透翅蛾 成虫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性二型差异
下载PDF
樱桃果蝇发生与诱捕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郭丽娜 李伯辽 +1 位作者 董蓝蔓 仵均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明确樱桃园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诱捕措施,2010年6月在陕西西安灞桥区,2011年4月至6月在陕西宝鸡眉县采用剖果查幼虫和糖醋液诱捕成虫,调查樱桃园果蝇的种类、种群动态、蛀果率及樱桃不同品种上的成虫诱捕量;通过田... 为明确樱桃园果蝇的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诱捕措施,2010年6月在陕西西安灞桥区,2011年4月至6月在陕西宝鸡眉县采用剖果查幼虫和糖醋液诱捕成虫,调查樱桃园果蝇的种类、种群动态、蛀果率及樱桃不同品种上的成虫诱捕量;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不同配比及不同悬挂高度的糖醋液对果蝇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危害樱桃的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 Meigen)、铃木氏果蝇[Drosophilasuzukii(Matsumura)]和海德氏果蝇[Drosophilahydei(Sturtevant)]。灞桥区樱桃被害率为96%,受害果实单果有幼虫1~9头不等,平均为3.31头;优势种为铃木氏果蝇和黑腹果蝇。眉县4个主要品种樱桃成熟果实受害率均为0,樱桃品种先锋的果实对果蝇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2011年果蝇成虫在4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优势种为黑腹果蝇。糖醋液与香蕉对樱桃果蝇的诱捕效果最好,且无显著性差异。糖醋液成分配比对果蝇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以白糖与红糖为成分的糖醋液对果蝇诱捕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异。田间诱捕器放置最佳高度为0.8~1.4m。危害樱桃的果蝇主要为黑腹果蝇和铃木氏果蝇;樱桃成熟前后应悬挂0.8~1.4m的糖醋液诱捕器诱捕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果蝇 种群动态 糖醋酒液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国辉 刘彦飞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8-675,共8页
为了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一条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GmolCSP(GenBank登录号:JQ821389)。序列... 为了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化学感受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一条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GmolCSP(GenBank登录号:JQ821389)。序列分析表明,GmolCSP开放阅读框序列为384bp,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预测N末端含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其成熟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12.80kD,等电点为8.33。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鳞翅目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RT-PCR结果显示,GmolCSP在梨小食心虫成虫触角、去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都有表达。将GmolCSP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29kD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化学感受蛋白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房丽君 张雅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3-978,共6页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保护区有蝴蝶5科68属130种,其中,蛱蝶科的属数和物种数最多,为33属68种;凤蝶科最少,为2属2种.灰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75和0.84;... 对宁夏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保护区有蝴蝶5科68属130种,其中,蛱蝶科的属数和物种数最多,为33属68种;凤蝶科最少,为2属2种.灰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75和0.84;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01;粉蝶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0;凤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37、0.40和0.蛱蝶科中,眼蝶亚科的属数和种数最多,为13属24种;喙蝶亚科最少,仅1属1种;闪蛱蝶亚科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11和0.84;线蛱蝶亚科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4;眼蝶亚科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纲 鳞翅目 生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原文传递
曲纹稻弄蝶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向群 高可 +2 位作者 张国云 杜潇 袁锋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0,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农业上重要害虫曲纹稻弄蝶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共发现了6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和B觟hm氏鬃毛,并对各种感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进行了描述,推测了各种感器...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农业上重要害虫曲纹稻弄蝶的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共发现了6种感器,分别为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和B觟hm氏鬃毛,并对各种感器的形态结构及其分布进行了描述,推测了各种感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纹稻弄蝶 触角感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三种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玉春 黄东亚 +1 位作者 谢奇 秦道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50-53,共4页
为筛选出一种对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Matsuda)有良好防效且对天敌蜘蛛影响小的植物源农药,并明确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选用3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6%苦... 为筛选出一种对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onukiiMatsuda)有良好防效且对天敌蜘蛛影响小的植物源农药,并明确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选用3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植物源农药对小贯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6.3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优于7.5%鱼藤酮乳油67.5g·hm-2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27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6%苦参碱水剂在浓度为13.5和6.75g·hm-2时,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2.5%联苯菊酯微乳剂18.75g·hm-2的防效相当。因此,在田间使用0.6%苦参碱水剂的推荐剂量为6.75~13.5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植物源农药 小贯小绿叶蝉 防效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越冬场所调查及性诱剂诱捕距离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爱平 孙聪 +3 位作者 展恩玲 何林师 仵均祥 李怡萍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28,共5页
运用圈间调查和性诱剂诱捕方法,对陕西杨凌地区梨园、桃园的梨小食心虫越冬场所和性诱剂诱集的有效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梨小食心虫主要以老熟幼虫集中在树干周围0~1.0m范围内的土壤中越冬,越冬最适深度为0~3.0c... 运用圈间调查和性诱剂诱捕方法,对陕西杨凌地区梨园、桃园的梨小食心虫越冬场所和性诱剂诱集的有效距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梨小食心虫主要以老熟幼虫集中在树干周围0~1.0m范围内的土壤中越冬,越冬最适深度为0~3.0cm;在树体上,其越冬主要集中在0~60.0cm高度的翘皮、裂缝中,且越冬虫量随位置高度增高而减少;不同品种果树上越冬虫量以毛桃树上最多,梨树上最少;树龄越大,管理水平越差,越冬虫量越多。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最佳诱集距离为15~20m,诱集量在梨园中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越冬 性诱剂 诱集距离
原文传递
不同小麦品种及施肥条件对麦叶灰潜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仵均祥 成卫宁 +3 位作者 白桦 郑坚武 李陇梅 王会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3,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在4种不同施肥条件下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分析测定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小麦品种及施肥与麦叶灰潜蝇发生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在4种不同施肥条件下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分析测定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小麦品种及施肥与麦叶灰潜蝇发生及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小麦麦叶灰潜蝇的发生危害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品种的不同所引起的。在5个小麦品种中,以NR 9405最易感虫,其次是小偃6号、9430、RB 6、陕229。不同施肥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麦叶灰潜蝇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肥条件 麦叶灰潜蝇 可溶性糖 蛋白质
下载PDF
几何形态测量学及其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闫宝荣 花保祯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基于笛卡尔地标点的形状统计分析方法。它应用普氏叠加法、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薄板样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多变量回归等方法,定量地对形变加以描述,输出结果更为直观,因而成为形状分析的有力工具。随着计算机和统...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基于笛卡尔地标点的形状统计分析方法。它应用普氏叠加法、欧氏距离矩阵分析法、薄板样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多变量回归等方法,定量地对形变加以描述,输出结果更为直观,因而成为形状分析的有力工具。随着计算机和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几何形态测量学在昆虫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和其历史发展,列举了其主要分析方法,简述了其主要操作步骤,并举例说明了它在昆虫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测量学 地标点法 轮廓 系统发育 分类学 普氏距离
下载PDF
七种蝽mtDNA-16S rRNA基因序列多态性的研究(半翅目:蝽科)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钦霞 张雅林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测定蝽亚科2族4属7个种(宽碧蝽,辉蝽,凹肩辉蝽,角肩真蝽,褐真蝽,斑真蝽,全蝽)9个个体线粒体DNA(mtDNA)的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了其遗传多态性。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差异较... 测定蝽亚科2族4属7个种(宽碧蝽,辉蝽,凹肩辉蝽,角肩真蝽,褐真蝽,斑真蝽,全蝽)9个个体线粒体DNA(mtDNA)的16S rRNA基因片段,分析了其遗传多态性。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同一种的不同个体差异较小,9个个体具有9种基因型。在扩增的长为400bp的基因片段中,通过排序,有338个碱基可用于这9个个体的比较。在这一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12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约36.1)。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碧蝽属归于短中片族,全蝽属的分化较其它属要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蝽亚科 MTDNA 16SrRNA DNA序列 多态性
下载PDF
蝉蜕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珏 田强强 +3 位作者 陶刚 高秋荣 吕婷婷 王敦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9-1112,共4页
本文报道了对传统中药蝉蜕抑菌活性成分提取与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对4种提取方法和7种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平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体积分数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提取时的浸膏得率最高。采用超声波提... 本文报道了对传统中药蝉蜕抑菌活性成分提取与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对4种提取方法和7种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进行了平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体积分数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提取时的浸膏得率最高。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时,在7种提取溶剂中,以95%乙醇提取浸膏的得率最高。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获得提取物与对照组相比对Escheridia coli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P≤0.05),但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之间,并无显著的抑菌活性差异。其中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时,所得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对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78 mg/mL。该研究结果是蝉蜕抑菌成分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蜕 活性成分 抑菌活性 提取
原文传递
1.0%斑蝥素乳油对重要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建雄 张雅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5-278,共4页
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1.0%斑蝥素乳油对蜜蜂、家蚕、蝌蚪、蚯蚓、土壤微生物5类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1.0%的斑蝥素乳油对蜜蜂24 h触杀毒性LD50为0.15μg/蜂,摄入毒性LC50为1.83 mg/L;对家蚕... 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1.0%斑蝥素乳油对蜜蜂、家蚕、蝌蚪、蚯蚓、土壤微生物5类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1.0%的斑蝥素乳油对蜜蜂24 h触杀毒性LD50为0.15μg/蜂,摄入毒性LC50为1.83 mg/L;对家蚕表现为强烈的拒食作用,24 h接触毒性LC50为0.83μg/cm2;对蝌蚪24 h和48 h LC50分别为0.93 mg/L和0.87 mg/L;对蚯蚓7 d的LC50为22.66 mg/kg;10 mg/L处理蔬菜地和小麦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15 d的呼吸抑制率分别为16.1%和21.8%。以上结果表明,1.0%斑蝥素乳油对蚯蚓和土壤微生物表现为低毒,对蜜蜂和家蚕属高毒,对蝌蚪表现为中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生物农药 非靶标生物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C型肉毒素草地灭鼠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兆富 冯纪年 +2 位作者 安宁 李智 李克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06,共3页
应用C型肉毒素对定边县草原害鼠进行了灭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鼠药物,投饵后第7天0.10%的毒饵灭洞率为83.35%,0.15%的灭洞率为84.90%,0.20%的灭洞率为89.09%,各浓度间灭洞率差异不显著。从生态平衡与经济... 应用C型肉毒素对定边县草原害鼠进行了灭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C型肉毒素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杀鼠药物,投饵后第7天0.10%的毒饵灭洞率为83.35%,0.15%的灭洞率为84.90%,0.20%的灭洞率为89.09%,各浓度间灭洞率差异不显著。从生态平衡与经济学角度考虑,确定0.10%C型肉毒素毒饵是最佳的灭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肉毒素 鼠害 灭鼠效果
下载PDF
HearNPV几丁质酶对CypoGV的协同增效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强 刘小芸 +3 位作者 郑春寒 吕婷婷 项林平 王敦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32,共2页
利用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几丁质酶,用表达粗产物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poGV)按不同比例混合喂食3龄苹果蠹蛾幼虫,测定其对CypoGV的增效作用。生测结果显示,表达的可溶性He-arNPVChiA在2.0μg/mL的添加水... 利用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几丁质酶,用表达粗产物与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poGV)按不同比例混合喂食3龄苹果蠹蛾幼虫,测定其对CypoGV的增效作用。生测结果显示,表达的可溶性He-arNPVChiA在2.0μg/mL的添加水平时,LT50和LT90分别比对照缩短了13.7%和20.7%。研究结果说明HearN-PVChiA对CypoGV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NPV几丁质酶 Cy-poGV 增效作用
原文传递
麦红吸浆虫保幼激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英梅 仵均祥 +2 位作者 成卫宁 李怡萍 侯娟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5,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na(Gehin)成虫、麦穗幼虫、秋季滞育幼虫、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春季活动幼虫保幼激素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的不同阶段,都可检测到保幼激素Ⅲ的存在。比较而言,... 用气相色谱法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na(Gehin)成虫、麦穗幼虫、秋季滞育幼虫、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春季活动幼虫保幼激素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的不同阶段,都可检测到保幼激素Ⅲ的存在。比较而言,成虫保幼激素Ⅲ的滴度高于麦穗幼虫和秋季滞育幼虫,但明显低于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出土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气相色谱 保幼激素
下载PDF
蝎蛉科与蚊蝎蛉科昆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晓文 刘荣直 +1 位作者 刘书宇 花保祯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0-798,共9页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感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上的各类感器来实现的。本文以染翅蝎蛉Sinopanorpa tincta(Nav偄s)和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为代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和蚊蝎蛉科Bittacidae触角...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感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上的各类感器来实现的。本文以染翅蝎蛉Sinopanorpa tincta(Nav偄s)和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为代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和蚊蝎蛉科Bittacidae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超微结构,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感器的功能。结果显示:染翅蝎蛉触角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短刺形感器、Bhm氏鬃毛、毛形感器、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微毛形感器。中华蚊蝎蛉触角上也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芽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畸形毛感器、腔锥感器和钟形感器。蚊蝎蛉触角与蝎蛉的最大区别是着生有大量的腔锥感器,初步推测众多的腔锥感器可能与蚊蝎蛉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翅目 染翅蝎蛉 中华蚊蝎蛉 触角 感器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角蝉总科部分昆虫马氏管分泌物“网粒体”的超微结构研究(半翅目:蝉亚目)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海英 霍伟欣 +1 位作者 魏琮 张雅林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12,共11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中国角蝉总科18种昆虫(叶蝉17种,角蝉1种)的成虫"网粒体"进行了超微结构及合成部位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体表网粒体均合成于马氏管第三区(MT3)管壁细胞的高尔基体;这些网粒体可被分为... 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中国角蝉总科18种昆虫(叶蝉17种,角蝉1种)的成虫"网粒体"进行了超微结构及合成部位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体表网粒体均合成于马氏管第三区(MT3)管壁细胞的高尔基体;这些网粒体可被分为4种类型:小球形网粒体(SB)、棒状网粒体(RB)、多室大球形网粒体(LMB)及少室大球形网粒体(LFB)。其中,小球形网粒体(SB)最为普遍,广泛分布于研究所涉及的各个类群的体表;棒状网粒体(RB)和少室大球形网粒体(LFB)均仅发现于浅刻殃叶蝉Euscelis clistingueudus雄性体表,且数量相对较少,混杂分布于小球形网粒体(SB)之间;多室大球形网粒体(LMB)仅发现于圆冠叶蝉Athysanus sp.雌性前翅。另外,部分角蝉总科昆虫的体表还被有形态有异于网粒体的其他球形颗粒状物质及粘液状物质,但其来源、功能、与马氏管的相关性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对马氏管的网粒体分泌功能在半翅目角蝉总科昆虫系统演化方面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认为Wyniger et al.提出的"能够产生网粒体的昆虫类群并不仅限于半翅目的叶蝉科,而应是整个半翅目"结论有待通过对更多半翅目类群昆虫的马氏管进行解剖研究才能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角蝉总科 叶蝉科 角蝉科 网粒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86基因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与免疫印迹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坚 刘强 +2 位作者 王玉芹 项林平 王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7-1450,共4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earNPV)orf86是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从HearNPV基因组中通过PCR得到orf86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融合表达产物。融合表...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earNPV)orf86是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从HearNPV基因组中通过PCR得到orf86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BL21获得融合表达产物。融合表达蛋白经分离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ELISA测定结果表明,ORF86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5.12×105。利用该抗体Western印迹检测HearNPV感染的HZAM1细胞,检测到一个36kD的目的蛋白条带,与ORF86预期大小一致。结果表明该多抗可用于对orf86编码蛋白的检测和相关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 orf86基因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Chines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 of male Panorpa guttata Navás,1908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吉申 花保祯 《Entomotaxonomia》 CSCD 2017年第1期24-42,共19页
A checklist of 280 species of the Chinese Mecoptera is presented,including 49 species in Bittacidae,228 species in Panorpidae,and three species in Panorpodidae.Four species,Bicaubittacus burmanus(Tjeder,1973),Bittacus... A checklist of 280 species of the Chinese Mecoptera is presented,including 49 species in Bittacidae,228 species in Panorpidae,and three species in Panorpodidae.Four species,Bicaubittacus burmanus(Tjeder,1973),Bittacus monastyrskiyi Bicha,2007,Neopanorpa cuspidata Byers,1965 and N.nielseni Byers,1965,are reported from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Neopanorpa chaohsiufui nom.nov.is proposed for N.chaoi Zhou,2003,a junior homonym of N.chaoi Cheng,1957.In addition,we describe and illustrate the male of Panorpa guttata Navás,1908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ORPIDAE Bittacidae Panorpodidae new recor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