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黄花茶群落优势木本植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锦婷 穆君 +7 位作者 申开平 郭云 白小节 臧丽鹏 李青 韩勖 赵颖 何跃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94,共12页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黄花茶物种原产地,近来研究发现小黄花茶种群具有急速衰退的趋势,其物种濒危机制并不清楚。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可反映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小黄花茶种群生态位及其与伴生种之间的联结性,对探索小黄花茶...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黄花茶物种原产地,近来研究发现小黄花茶种群具有急速衰退的趋势,其物种濒危机制并不清楚。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可反映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研究小黄花茶种群生态位及其与伴生种之间的联结性,对探索小黄花茶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小黄花茶集中分布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重要值排序前15个优势木本物种,计算生态位宽度(B_(S)、B_(L))、生态位相似比(C_(ik))及重叠值(O_(ik))、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指标,分析物种生态位与物种联结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黄花茶群落木本物种共63种,小黄花茶重要值(0.21)和生态位宽度值(B_(S)=2.89,B_(L)=15.76)均为最大。小黄花茶与其它优势种组成14个种对中C_(ik)≥0.50的有2对,O_(ik)≥0.50的有3对,优势种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均较低。优势种总体联结性和种间联结性呈不显著负关联。三种种间联结性检验方法(χ^(2)、AC、PC)均表明,小黄花茶与14个优势物种间关联性较弱。优势物种AC值、PC值与生态位相似比、生态位重叠值之间呈极显著正关联。研究表明,小黄花茶种群与其优势伴生种的种间关联性弱,优势物种间相对独立分布,群落稳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群 木本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下载PDF
氮添加对米槁林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路婷 刘济明 +2 位作者 李佳 陈梦 廖晓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30,共9页
【目的】通过探究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对贵州省道地中药材米槁林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米槁人工林培育、经营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贵州省罗甸县纳庆村米槁人工种植基地进行为期约1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 【目的】通过探究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对贵州省道地中药材米槁林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米槁人工林培育、经营和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贵州省罗甸县纳庆村米槁人工种植基地进行为期约1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试验了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低氮(N1,5 g·m^(-2)a^(-1))、中氮(N2,15 g·m^(-2)a^(-1))和高氮(N3,30 g·m^(-2)a^(-1))外加一组对照(CK)。施氮处理4次结束后1个月采集0~5、5~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含量,同时通过建立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模型对各氮水平处理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外源氮输入下,土壤pH值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升高,同时促进了土壤中有效氮、全钾含量的累积,引起全磷含量的降低,其中高氮处理下有效钾含量在浅层土(0~5 cm)中下降幅度最大,土层×氮处理对土壤水解氮具极显著效应(P<0.001)。2)氮添加对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产生一定的微促作用,但却显著抑制表、中层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3)不同氮添加水平下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表现为:中氮>低氮>对照>高氮。【结论】中氮(N2,15 g·m^(-2)a^(-1))添加对土壤肥力起到最佳促进作用,高浓度的氮输入(N3,30 g N/m^(2)/a)则对土壤肥力产生负效应,因此大气氮沉降逐渐增加背景下,在米槁人工林的田间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外源氮源过度输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对米槁人工种植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输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的来源、量化及应用
3
作者 陈世仁 臧丽鹏 +6 位作者 吴宇航 杨泽宇 张广奇 刘庆福 陈丹梅 张树梓 隋明浈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2-1452,共11页
植物会产生诸多适应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维持生长,而这些性状特征的变异可以在多个尺度发生。传统生态学大多聚焦于物种间尺度上的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物种内的变异程度不容忽视,忽略种内变异会导致在量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策略... 植物会产生诸多适应性特征以适应环境、维持生长,而这些性状特征的变异可以在多个尺度发生。传统生态学大多聚焦于物种间尺度上的变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物种内的变异程度不容忽视,忽略种内变异会导致在量化植物群落构建、生态策略及物种生态位空间等方面缺乏置信度。本文在归纳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主要来源于遗传变异、表型可塑性、植物功能性状的局域快速适应以及个体发育差异等几个方面。而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的量化方法主要包括变异系数、性状梯度分析法、方差分解法、T统计量法及植物功能多样性法。本文以植物功能性状种内变异为主题,系统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变异在来源、量化方法上的发展,评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其在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在未来发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境异质性 群落构建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生长阶段苘麻生物量分配对种群密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令狐克念 王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80,共9页
通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土壤水分和种群密度的响应,揭示植物同时应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策略。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对1年生草本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进行加水和对照2种水分处理,每种处理下进行低、中、高... 通过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土壤水分和种群密度的响应,揭示植物同时应对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策略。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对1年生草本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进行加水和对照2种水分处理,每种处理下进行低、中、高3种种植密度处理,分别在生长20、50 d时测量植物根、茎、叶片、叶柄和繁殖(花和果实)生物量,探讨在不同生长阶段苘麻生物量分配如何响应于密度和水分。结果表明:植物生长20 d时,在加水处理中,与低密度相比,中密度提高了根生物量比率19.4%和根冠比21.5%,降低了叶生物量比率34.4%;未加水处理(对照)中生物量分配对密度的响应不显著;50 d时,对照处理下,高密度相对于低密度降低了总生物量63.5%,2种水分处理下高密度都降低了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率,提高了茎生物量比率,不影响总生物量和其他器官生物量分配。结果说明施加水分前期更容易促进根生物量分配对密度的积极响应(增大),后期减缓高密度对总生物量的不利影响(降低)。生物量分配对密度的响应取决于种内相互作用的强度,早期适中水平的相互作用更容易产生地下促进作用,促进根部的积极响应。中密度下适中的种内相互作用也可以促进根生物量分配和总生物量对水分增加的积极响应。生长阶段可以通过影响植物个体大小而改变植物相互作用强度,进而改变生物量分配对密度和水分可用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促进作用 密度增大 种内相互作用 水分可用性 生长阶段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多维性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达尔文归化难题
5
作者 王世雄 何跃军 王文颖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201,共9页
达尔文归化难题是进行外来物种入侵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却预测了2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事实上,达尔文归化难题争论的焦点是物种间的差异性还是相似性促进了外来物种的成功入侵,究其原因可能是忽略了功能... 达尔文归化难题是进行外来物种入侵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却预测了2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事实上,达尔文归化难题争论的焦点是物种间的差异性还是相似性促进了外来物种的成功入侵,究其原因可能是忽略了功能性状的多维性。所谓功能性状的多维性,就是不同的功能性状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生态功能轴,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多个维度上不同生态过程的综合结果。本研究以现代物种共存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环境过滤和适合度差异2个维度的入侵预测模型框架,不同维度对应着不同的功能性状以及不同的种间相似性关系。该预测模型表明,在环境过滤维度上与本地物种性状趋同,同时,在适合度维度上与本地物种性状趋异的外来物种是潜在的入侵物种,而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本地群落的构建过程。该模型框架可为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外来物种的防治与管理等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归化假说 预适应假说 功能性状 适合度差异 生态位差异 入侵预测
下载PDF
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种群数量结构与生存潜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小节 申开平 +7 位作者 穆君 翁涛 臧丽鹏 任闻达 韩勖 李青 谭淇毓 何跃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8-726,共9页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Ⅰ~ⅩⅤ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Ⅰ~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II~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Ⅰ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花茶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植物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模型框架构建
7
作者 王世雄 何跃军 王文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29-1938,共10页
预测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来植物与乡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是预测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达尔文归化难题却预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该研究解... 预测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来植物与乡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是预测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达尔文归化难题却预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即达尔文归化假说和预适应假说)。该研究解析了达尔文归化难题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功能性状的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似性关系应该是进行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重要切入点,而功能性状的种间分化与种内变异可能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两种不同生态策略。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还通过物种功能性状的多维超体积构建了外来植物与乡土群落间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这种相似性的外来植物入侵预测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流程。该模型框架的建立有助于理解外来植物的入侵机制,对外来植物的潜在入侵性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要实现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准确预测,不仅依赖于功能性状的选择,还要考虑入侵的生境依赖性、空间尺度的重要性以及乡土群落的可入侵性等,未来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控制实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拮抗 达尔文归化难题 功能相似性 亲缘关系 性状可塑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沙丽清 郑征 +4 位作者 冯志立 刘玉洪 刘文杰 孟盈 李明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用小流域集水区和物质平衡方法 ,于 1999年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库总储量为 6 4 81.2kg·hm-2 ,其中活体生物量、凋落物层和土壤 (0~ 30cm)中的氮储量分别为 970... 用小流域集水区和物质平衡方法 ,于 1999年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西双版纳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的氮库总储量为 6 4 81.2kg·hm-2 ,其中活体生物量、凋落物层和土壤 (0~ 30cm)中的氮储量分别为 970 .9、37.7、5 4 81.2kg·hm-2 。土壤中的氮占生态系统氮总储量的 84 .4 % ,活体生物量占 15 .0 % ,凋落物层仅占 0 .6 %。结果表明季节雨林的氮主要分布在土壤中 ,而在生物量中只占很少部分。大气降水、林内穿透水、树干流及地表径流的氮含量分别为 0 .5 6 5、0 .82 8、0 .983和 1.0 4 2mg·dm-3 ,氮通量则分别为 8.89、10 .97、3.5 7、5 .95kg·hm-2 ·a-1。大气降水输入氮 8.89kg·hm-2 ·a-1,径流输出氮 5 .95kg·hm-2 ·a-1,收支平衡 (输入—输出 )为2 .94kg·hm-2 ·a-1。氮的生物循环 :吸收为 14 9.86kg·hm-2 ·a-1,存留为 6 9.30kg·hm-2 ·a-1,归还为 80 .5 6kg·hm-2 ·a-1,循环系数为 0 .5 4。结果表明未受干扰的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处于氮积累的状态 ,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热带森林 养分循环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湿地水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越冬水鸟栖息地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文莹 张入匀 +4 位作者 李艳朋 张剑坛 黄依依 练琚愉 叶万辉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从中国观鸟记录平台的水鸟观测数据中,获取了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水鸟观测数据,共记录了水鸟9目21科146种;其中,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9.73%的水鸟物种分布在自然湿地中,56.16%的水... 从中国观鸟记录平台的水鸟观测数据中,获取了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水鸟观测数据,共记录了水鸟9目21科146种;其中,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89.73%的水鸟物种分布在自然湿地中,56.16%的水鸟物种分布在人工湿地中。采用物种稀疏曲线、Jaccard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和CLAM方法(multinomial species classification method),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不同类型湿地的水鸟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17处越冬水鸟栖息地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研究区自然湿地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远大于人工湿地;在自然湿地中,近海与海岸带湿地中水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在人工湿地中,水库、城市人工景观和娱乐湖泊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不同类型湿地的评价因子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湿地中越冬水鸟栖息地的重要性值高于人工湿地。此外,随着政府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研究区水鸟群落物种数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是,在湿地保护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并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多样性 越冬栖息地 重要性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喀斯特特有植物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对光照强度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晶 刘济明 +3 位作者 王灯 王姝 李丽霞 陈敬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研究光照强度对1年生喀斯特特有植物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在个体定居初期如何响应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策略.设置约为自然光100%、75%、50%和25%的光照强度处理材料,4个月后收获,比较分析罗甸小米核桃幼苗的... 研究光照强度对1年生喀斯特特有植物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在个体定居初期如何响应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策略.设置约为自然光100%、75%、50%和25%的光照强度处理材料,4个月后收获,比较分析罗甸小米核桃幼苗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理性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的差异,并对可塑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度光强(50%自然光照)下,植物采取增加高度,增大叶面积,增加各部位(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促进游离脯氨酸含量积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综合调控,此时的丙二醛(MDA)积累量最低、为34.77 nmol/g,说明植物在这种光照强度下适应性最强.其次为高光强(75%自然光照)下,植物的以上各功能性状表现也能达到良好状态.此外,在低光强(25%自然光照)下,植物也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光合参数等性状.综合看植物各可塑性指标(0.06-0.52),生物量分配>生理性状>形态性状,且根冠比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塑性指数最大、分别为0.52和0.51,叶片厚度与SOD活性最小、分别为0.08和0.06.综上所述,在个体定居初期,喀斯特特有植物罗甸小米核桃幼苗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理性状响应光照强度的敏感程度及调控机制存在明显差异,仅在全光下诱导植物出现明显的抑制表型性状外,在高中低光强下均能灵活地塑造其自身性状来协同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具有的光照幅较广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可能是保证其稳定生存在这种喀斯特高度异质性生境的两个重要原因.(图4表3参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特有植物 罗甸小米核桃 个体定居初期 光照强度 可塑性
原文传递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与不同垂直层次个体生长的关联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艳朋 倪云龙 +2 位作者 许涵 练琚愉 叶万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86-1197,共12页
建立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动态之间的关联是功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鼎湖山1.44 ha塔吊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通过采集样地内所有4,142株个体的6种植物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不同垂... 建立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动态之间的关联是功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鼎湖山1.44 ha塔吊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通过采集样地内所有4,142株个体的6种植物功能性状,对比分析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不同垂直层次(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个体生长的影响差异。首先,分析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趋势;其次,计算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水平;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光竞争以及地下竞争对不同垂直层次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垂直层次下的植物功能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分异,由灌木层至林冠层,叶面积、比叶面积和能量供求关系指数显著降低,而叶片厚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2)不同垂直层次下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变异均大于种内变异,且林冠层的种内功能性状变异均大于灌木层和亚冠层;(3)基于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结构方程模型较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生长具有更高的解释程度,且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引入更有利于提高对灌木层个体生长的预测能力;(4)光竞争和地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功能性状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由灌木层至林冠层,同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异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综上,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纳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层次 功能性状变异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生长动态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米槁愈伤组织诱导、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济明 张兰 +4 位作者 武梦瑶 彭靓 吴婷婷 田秀 廖小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米槁愈伤组织诱导、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寻找最适宜米槁愈伤组织诱导和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米槁大量繁殖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米槁苗木生产,丰富米槁的无性繁殖体系。【方...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药用植物米槁愈伤组织诱导、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寻找最适宜米槁愈伤组织诱导和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米槁大量繁殖提供技术支撑,加速米槁苗木生产,丰富米槁的无性繁殖体系。【方法】以米槁叶片和不定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米槁愈伤组织诱导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适合米槁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和6-BA均对米槁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影响,NAA的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2,4-D和6-BA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的两个主要因素,当2,4-D质量浓度为1.0 mg/L、6-BA质量浓度为2.0 mg/L、NAA质量浓度为0.3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了81.25%。1/2 MS培养基适合米槁不定芽组培苗生根,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和AC(活性炭)均对米槁不定芽组培苗生根有显著影响,NAA的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IBA和AC是影响组培苗生根的主要因素,当IBA质量浓度为0.1 mg/L、NAA质量浓度为0.5 mg/L、AC质量浓度为0.2 g/L时,组培苗生根率最高,达到了72.38%,且根系生长状况最好,生根较早,根系繁密,有须根,根长较长。【结论】米槁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培养基+2,4-D 1.0 mg/L+6-BA 2.0 mg/L+NAA 0.3 mg/L+琼脂6.5 g/L+蔗糖30 g/L,2,4-D和6-BA比NAA更适合米槁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米槁不定芽组培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IBA 0.1 mg/L+AC 0.2 g/L+琼脂7 g/L+蔗糖30 g/L,IBA和AC比NAA更适合米槁不定芽组培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槁 植物生长调节剂 愈伤组织诱导 组培苗生根
下载PDF
林窗定义及林窗特征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羽翎 张广奇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3,共6页
林窗形成导致环境资源再分配,进而影响物种入侵、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和幼树存活;林窗改变了森林空间结构和植物群落组成,增加了群落异质性,这为保持森林群落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多种生物共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目前,关于林窗对... 林窗形成导致环境资源再分配,进而影响物种入侵、种子萌发、幼苗更新和幼树存活;林窗改变了森林空间结构和植物群落组成,增加了群落异质性,这为保持森林群落相对稳定奠定了基础,也为多种生物共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目前,关于林窗对植被更新、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较多,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量化林窗定义的方法,导致研究者采用的林窗识别标准不同,无法对现有林窗研究进行有效比较,且林窗特征测定方法也尚未完善。文中对林窗的概念形成、定义发展及林窗特征(形状、大小、形成、年龄及边缘木)测定方法进行梳理,探讨目前林窗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林窗干扰相关研究提供历史脉络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定义 林窗大小 林窗形状 林窗年龄 林窗形成 林窗边缘木 测量方法
原文传递
氮沉降对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济明 唐子燕 +2 位作者 李佳 陈梦 刘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02-108,117,共8页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 【目的】探究米槁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方法】于贵州省罗甸县祥林村进行野外氮沉降模拟试验,以NH_(4)NO_(3)为供施氮源,设置低氮(N_(1))、中氮(N_(2))、高氮(N_(3))和对照(CK)4个处理,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有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组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施氮组土壤全氮含量比对照组含量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对比低氮、中氮和高氮3组,中氮组的水解氮含量比低氮组和高氮组的水解氮含量高;施氮处理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最强;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后减;土壤全钾含量随时间不断减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对有效钾的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状态,且高氮组表现出显著性下降.【结论】氮沉降对土壤全氮、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影响,对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有促进作用,对全磷、有效钾含量有抑制作用,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米槁 土壤养分 凋落叶分解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不同生活史阶段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群落构建
15
作者 赵勇强 阎玺羽 +6 位作者 谢加琪 侯梦婷 陈丹梅 臧丽鹏 刘庆福 隋明浈 张广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9,共12页
正确认识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变化规律是区域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关于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多基于地带性植被类型开展,而针对喀斯特森林这类特殊植被的研究涉及很少,这极... 正确认识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变化规律是区域生态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关于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多基于地带性植被类型开展,而针对喀斯特森林这类特殊植被的研究涉及很少,这极大地限制了区域生态恢复及森林经营。本文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退化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不同自然恢复阶段固定样地,对比分析不同自然恢复阶段幼苗、幼树和成树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差异,探索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与群落构建机制。结果表明,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幼苗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而成树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自然恢复早期的幼苗、幼树和成树物种组成逐渐趋同于老龄林成树,表明该区域退化森林的自然恢复具有一定方向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变化一定程度上受确定性过程影响,为人工促进森林恢复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同时对喀斯特森林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 生活史 自然恢复
原文传递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谢加琪 张广奇 +6 位作者 李羽翎 阎玺羽 臧丽鹏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何跃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林窗不同特征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以评价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大小、年龄及形成方式),测定林窗内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 为了解喀斯特森林林窗不同特征下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以评价喀斯特森林林窗内土壤生态系统养分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窗为对象,监测林窗特征(大小、年龄及形成方式),测定林窗内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析林窗特征、地形和光环境等因子对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变异为中等程度(0.10~1.00)。林窗年龄对SOC、TN及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大小和形成方式影响不显著。(2)林窗特征、光环境和地形因子的前两个轴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累积解释分别为75.07%和72.80%。地形因子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较大,而林窗特征对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和林窗特征都对林窗内土壤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强烈。其中林窗年龄是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重要影响因子,可以促进SOC、TN、C︰P、N︰P增加,为研究喀斯特森林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林窗特征 土壤碳氮磷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植物功能性群落结构的关系研究综述
17
作者 邵雪蓉 陈世仁 +6 位作者 陈应群 杨泽宇 刘庆福 张广奇 陈丹梅 隋明浈 臧丽鹏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能够反映植物—土壤—大气的碳水循环耦合状况。从植物功能性状角度讨论WUE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过程以及植物生态策略与生态系统循环的耦合关系。目前关于功能性群落结构与水分利...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能够反映植物—土壤—大气的碳水循环耦合状况。从植物功能性状角度讨论WUE有助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对资源的利用和分配过程以及植物生态策略与生态系统循环的耦合关系。目前关于功能性群落结构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缺乏整体认识。文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WUE的概念及其与功能性群落结构之间的联系角度展开综述发现:1)WUE与其他功能性状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与权衡,但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叶片形态以及水分利用状况都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异,不同植物功能性状对WUE的影响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叠加或抵消),这种相互作用也受环境条件影响,进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2)WUE与叶片经济型谱(LES)之间存在关联,但并不存在于所有植被类型中,对叶片水力学—经济性状关系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3)此前研究更多地认为物种丰富度显著影响了WUE,但功能多样性与WUE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关系尚无一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功能性群落结构特征 稳定同位素 叶片经济型谱 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2012—2021年英文文献计量学的森林幼苗更新研究进展分析
18
作者 阎玺羽 张广奇 +3 位作者 臧丽鹏 刘庆福 陈丹梅 隋明浈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森林更新是维持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幼苗更新是森林更新方式之一,也是林木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森林群落演替的关键环节,了解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森林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机制。本文对2012—2021年We... 森林更新是维持森林群落结构稳定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幼苗更新是森林更新方式之一,也是林木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是森林群落演替的关键环节,了解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研究进展有助于理解森林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机制。本文对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3598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构建科学知识图谱,梳理出森林幼苗更新研究文献的变化、作者与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热点关键词。研究结果从收录论文的角度,定量、客观地描述了2012—2021年森林幼苗更新的研究状况及研究热点,直观地反映森林幼苗更新研究中网络、结构、交叉等知识群之间的复杂关系,阐明了森林幼苗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促进木本植物幼苗更新深入研究及相关领域学者凝练研究动向和科学问题等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CITESPACE 生态恢复 幼苗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雍 蒙胧晨曦 +9 位作者 陈路瑶 吴宇航 陈应群 邵雪蓉 张广奇 陈丹梅 刘庆福 隋明浈 丁访军 臧丽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9-639,共11页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行土壤取样及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研究地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亚热带地区平均水平,且恢复阶段显著影响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2)土壤脲酶活性在恢复过程中差异显著;(3)不同阶段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主导因子不同,灌木阶段主导因子为全磷、硝态氮、中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次生林阶段主导因子为全钾、全磷、脲酶和蔗糖酶,老龄林阶段主导因子为速效钾、碱解氮、蔗糖酶和脱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森林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养分条件下喀斯特适生物种植物间相互作用诱导的形态可塑性
20
作者 陈林丽 王姝 +3 位作者 陈家兴 尹任娅 侯夏丽 杨庆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3-782,共10页
研究非生物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植物间相互作用及其诱导的形态可塑性,有利于揭示喀斯特适生植物物种同时应对多种环境因素变异的策略。本研究以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为对象,分别在养分施加和不施加两种处理... 研究非生物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植物间相互作用及其诱导的形态可塑性,有利于揭示喀斯特适生植物物种同时应对多种环境因素变异的策略。本研究以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为对象,分别在养分施加和不施加两种处理下,对植物进行单独生长(对照)、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3种处理,探讨养分可用性对种内、种间相互作用诱导的生物量和形态特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养分处理中,鬼针草和大叶醉鱼草种内相互作用下的总生物量分别减少9.2%和14.4%,主要导致竞争效应,种间竞争不显著;加养分处理中种内促进作用占主导,二者分别增加35.1%和41.3%,大叶醉鱼草表现为种间促进作用,增加34.6%,鬼针草不显著。与对照相比,种内相互作用不加养分处理降低大叶醉鱼草根生物量和鬼针草的叶生物量,养分增加时提高大叶醉鱼草茎生物量,降低鬼针草比叶面积;种间相互作用不加养分处理提高大叶醉鱼草根冠比等特征,降低茎、叶生物量,增加鬼针草的茎生物量并减少其根生物量,加养时提高大叶醉鱼草根冠比和根生物量以及鬼针草的地径。这些结果说明,非生物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影响种内与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而作用于植物的可塑响应。种内与种间相互作用诱导的可塑性之间的鲜明反差反映了两个物种生长和适应策略的显著差异:大叶醉鱼草和鬼针草分别是地下生长和地上生长占优势,种内相互作用分别导致更剧烈的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而种间相互作用下二者可以避开各自的生长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互补,因此竞争减弱,促进作用增强。这种策略有利于喀斯特生境适生植物物种在应对非生物环境挑战中更好地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竞争 地下竞争 促进作用 表型可塑性 植物间相互作用 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