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林密度对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程一伦 江天一 +4 位作者 李思睿 彭建 李金武 辜云杰 杨汉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桢楠人工林培育中适宜造林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6 a生5种造林密度(D1:400株/hm^(2)、D2:500...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桢楠(Phoebe zhennan)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密度经营下的桢楠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桢楠人工林培育中适宜造林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6 a生5种造林密度(D1:400株/hm^(2)、D2:500株/hm^(2)、D3:600株/hm^(2)、D4:700株/hm^(2)、D5:850株/hm^(2))桢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10、10~20、20~30和30~50 cm)土壤理化性质,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进行多重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密度桢楠人工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桢楠人工林土壤呈弱酸性(5.05~5.82)。造林密度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硝态氮和全磷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造林密度林分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在同一土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D1密度林分中达到最大。D1密度林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D3和D5密度林分。随造林密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质量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桢楠人工林造林密度以400株/hm^(2)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最高,为0.59,说明较低的造林密度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结论】造林密度对土壤养分质量有显著影响,较低的造林密度(400株/hm^(2))更有利于桢楠人工林土壤养分的维持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人工林 造林密度 土层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应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兰鹰 杨育林 +5 位作者 高鹏 严欣荣 尤继勇 张好 贺维 吴雨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Ⅲ级以上区域面积达到80%以上。(2)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岷江上游中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为Ⅳ级以上,黑水县西北部山区和松潘县的极高海拔地带植被覆盖度为Ⅰ级。(3)随海拔、坡度的上升,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植被覆盖度半阳坡最大,阴坡最小,平地大于半阴坡。岷江上游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应考虑地形限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下载PDF
梓叶槭和五小叶槭果实形态特征和扩散特性
3
作者 马文宝 姬慧娟 +4 位作者 代林利 张宇阳 帅伟 姜欣华 于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以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和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 Diels)的果实为材料,对2种植物果实形态特征与扩散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梓叶槭果实的翅长、翅宽、果翅面积和种子面积显著大于五小叶槭,为五小叶槭的2.01倍、1... 以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和五小叶槭(A.pentaphyllum Diels)的果实为材料,对2种植物果实形态特征与扩散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梓叶槭果实的翅长、翅宽、果翅面积和种子面积显著大于五小叶槭,为五小叶槭的2.01倍、1.40倍、2.42倍和1.79倍,五小叶槭的千粒质量和种子厚度显著高于梓叶槭,为梓叶槭的1.64倍和2.83倍;(2)在200 cm高的静止空气中,梓叶槭的降落速度显著小于五小叶槭的降落速度,在水平风速4 m/s的情况下,梓叶槭水平扩散距离显著高于五小叶槭的水平扩散距离,梓叶槭垂直降落速度慢,水平扩散距离远;(3)垂直降落速度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翅长和果翅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平扩散距离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翅长、果翅面积和种子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槭属植物的果实千粒质量、翅长、翅果面积等形态特征与其扩散能力密切相关。从梓叶槭和五小叶槭果实的扩散特性来看,梓叶槭扩散距离更远,分布范围更易扩大,对其种群更新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梓叶槭 五小叶槭 翅果 降落速度 水平扩散
下载PDF
四川省杜鹃花科植物新记录种-桃叶杜鹃
4
作者 喻丁香 岳红 +4 位作者 王飞 张超 朱大海 姬慧娟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通过标本采集与鉴定、馆藏及电子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等,对四川凉山州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资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发现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该种隶属于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 通过标本采集与鉴定、馆藏及电子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等,对四川凉山州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资源及其分布进行调查,发现杜鹃花科(Ericaceae)一新记录种,即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该种隶属于露珠杜鹃亚组(Subsect.Irrorata),与同属于该组的露珠杜鹃(R.irroratum)、蝶花杜鹃(R.aberconwayi)、滇西桃叶杜鹃(R.annae subsp.laxiflorum)较为相似。据文献记录,桃叶杜鹃原来仅分布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此次发现扩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扩大了开发利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珠杜鹃亚组 桃叶杜鹃 新记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