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文化产业走向东盟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永军 韦德华 郑文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8,共3页
广西文化产业走向东盟迎来新的发展生机,但存在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人才匮乏、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尚未形成产业链、信息报告追踪和报告滞后、语言交流障碍等制约因素。应通过打造文化品牌产业链;发展经济,拉动文化消费;建立东... 广西文化产业走向东盟迎来新的发展生机,但存在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人才匮乏、文化产业资源开发尚未形成产业链、信息报告追踪和报告滞后、语言交流障碍等制约因素。应通过打造文化品牌产业链;发展经济,拉动文化消费;建立东盟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利用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面向东盟国家普及汉语等举措,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全面走向东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文化产业 东盟 文化产业链 战略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2
作者 欧琳宗 叶子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6期244-246,共3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为党育人育才是高校各类课程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要深刻领会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新内涵,突破传统教学困境,坚持显隐统一、互...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为党育人育才是高校各类课程的历史使命。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要深刻领会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新内涵,突破传统教学困境,坚持显隐统一、互融协同、知行并重等原则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模式创新。通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律为遵循,形成显隐互融的教学模式;让与时俱进支撑教学内容的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模式构建 原则与路径
下载PDF
党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构建
3
作者 覃春丽 欧琳宗 韦美灵 《精品生活》 2022年第21期0160-0162,共3页
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是思政课最生动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意义重大。它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有利于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坚定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以强化理论阐... 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是思政课最生动最生动的教学资源,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意义重大。它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有利于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坚定青年学生的历史自信。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以强化理论阐释、增强历史自信、涵养道德情操和激发实践动能来构建起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融入 高校思政课教学 意义与路径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兼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廷贵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4期11-13,共3页
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拓展发展思路,加强国内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区域经济合作 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论提供优质智力支持是提升高校社科联地位的关键——以梧州学院社科联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韦德华 毛廷贵 《传承》 2011年第11期76-77,共2页
高校社科联怎样才能实现不仅能建立,还要能生存与发展,特别是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样的目标,这是一个大课题。以梧州学院社科联为例,说明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持是提升高校社科联地位的关键。
关键词 智力支持 高校社科联 地位 关键
下载PDF
分形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与创新思路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志慧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4-79,共6页
分形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又不同于以往视觉艺术,它是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特性,如不规则形,递归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分形理论突破了传统艺术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描述自然之视角,使得人们可以以更加简单和具体的方式... 分形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又不同于以往视觉艺术,它是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特性,如不规则形,递归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分形理论突破了传统艺术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描述自然之视角,使得人们可以以更加简单和具体的方式理解事务。分形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平面设计作为视觉艺术之一种,是分形艺术应用的重要领域。鉴于此,应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分形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分形几何学 平面设计
下载PDF
树典型 搭平台 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梧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远林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主导着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发展目标,大学文化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系统之一,努力构建重实践、重实干、进取、开放、创新的应用型大学文化,是地方性高校党委宣传部的重要职...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主导着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发展目标,大学文化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系统之一,努力构建重实践、重实干、进取、开放、创新的应用型大学文化,是地方性高校党委宣传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围绕培养综合素质好、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用人单位适用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搭建院内外学生实践平台,营造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党委宣传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渊源探析
8
作者 唐景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4-28,共5页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文化的传... 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回应与担当。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渊源,有助于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担当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 渊源
下载PDF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中国梦”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爱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176,共4页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教育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道路自信,凝全国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投入轰轰烈烈的...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教育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道路自信,凝全国各族人民之心,聚全国各族人民之力,投入轰轰烈烈的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课、政治课、思想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校园文化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梦"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梦”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爱民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0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主体、内容和载体等内容所构成的活动过程。因此,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根源和提出的对策需要从主体、内容和载体三个方面展开。要从加强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实践载体体系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由主体、内容和载体等内容所构成的活动过程。因此,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根源和提出的对策需要从主体、内容和载体三个方面展开。要从加强主体间沟通机制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实践载体体系和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微媒体时代公民网络道德培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平秋 周璐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在分析微媒体时代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网络公共领域发展与公民网络道德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了公民网络道德失范的表征,透析公民网络道德培育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就此提出治理的具体对策,以期提升公民网络道德水平... 在分析微媒体时代网络公共领域的特征、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网络公共领域发展与公民网络道德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探析了公民网络道德失范的表征,透析公民网络道德培育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就此提出治理的具体对策,以期提升公民网络道德水平,最终实现公民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媒体 公民网络道德 失范表征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耦合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平秋 原理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爱国主义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磅礴伟大的... 爱国主义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磅礴伟大的精神,在党恪守"初心"和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会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为党的"初心""使命"提供了实践基础、信仰力量和民心基础,为党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 初心 使命 耦合关系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的制度化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爱民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89-91,共3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是政府、高校、实践单位和大学生等主体制定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着各类实践载体... 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是政府、高校、实践单位和大学生等主体制定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着各类实践载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实践载体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和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制度化的途径在于: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和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 制度化 载体管理制度
原文传递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估机制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爱民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8期80-82,共3页
建立全面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估机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建立完善的大学社会实践评估机制应从评估信息保真机制、主体评估机制和评估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评估机制 评估信息保真机制 评估约束机制
原文传递
大学生社会实践客体的制度化建设
15
作者 陈爱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2年第6期19-20,共2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客体制度化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配置机制、实施机制和评估机制三个方面,并提出建立多层次主体责任分担机制、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的建设等措施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客体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客体 制度化建设 内容实施机制
下载PDF
微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侵蚀与应对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平秋 董浩然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而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地方,掌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域 话语权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精神 侵蚀
下载PDF
善用微传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平秋 《理论导报》 2019年第4期38-39,共2页
近年来,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微传播的兴起和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义的微传播通常指以微博客、手机短信、彩... 近年来,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加速融合,微传播的兴起和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义的微传播通常指以微博客、手机短信、彩信、飞信、QQ、MSN、户外显示屏、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传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
原文传递
“普世价值”论的三个独断幻象及其辨清
18
作者 杨兴凤 唐平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2期35-41,共7页
"普世价值"论^((1))裹挟着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别有用心,在理念和口号上以代表着人类社会演进方向自居,表现得极具迷惑性,而掩盖了其强烈的政治动机和意识形态谋图。"普世价值"论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 "普世价值"论^((1))裹挟着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别有用心,在理念和口号上以代表着人类社会演进方向自居,表现得极具迷惑性,而掩盖了其强烈的政治动机和意识形态谋图。"普世价值"论从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本质上作了独断假设,营造出关于价值讨论的幻象:一是在价值主体上预设了"超文化的人"作为价值承担者;二是在价值客体上营造了抽象的"通用价值"作为价值客体;三是在价值本质上以"永恒价值"抹去价值的实践性、历史发展性。对于"普世价值论"的独断幻象的辨清,有利于人们真正认清"普世价值"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世价值”论 价值主体 价值客体 价值本质
下载PDF
广西贺州市生态旅游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鹏 唐善茂 丘萍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0-534,540,共6页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对贺州市生态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生态旅游对社会服务业和餐饮业依赖程度高,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好,但基础薄弱;就业人员为当地的经济增长贡献大,但对社会就...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对贺州市生态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贺州市生态旅游对社会服务业和餐饮业依赖程度高,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好,但基础薄弱;就业人员为当地的经济增长贡献大,但对社会就业的带动能力有限;投资乘数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投入-产出分析 贺州市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美育相互渗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献林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1-104,108,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艺术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艺术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美育 相互渗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