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德宏州无抗病毒治疗史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
作者 叶润华 段松 +13 位作者 项丽芬 杨跃诚 杨忠桔 韩文香 曹东冬 杨建华 李维美 杨锦 王继宝 高洁 龚渝蓉 杨世江 朱萍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2-887,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 目的探讨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在无抗病毒治疗干预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89--2010年5月间德宏州报告的当地户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先后至少接受过2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速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生物学意义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487例,CD4+Y淋巴细胞计数月均自然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cell/ul(IQR:-8.2—3.6),并与HIV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末次检测间隔等因素有显著关联。约60.0%(2693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首次,表现为自然下降。约31.2%(1400例)研究对象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首次下降幅度在30%以上,表现为显著下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后,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与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感染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首末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间隔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总体平缓,但仍有相当部分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显著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加强对HIV感染者的定期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掌握其病情进展状态,适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自然变化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新发感染率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段松 杨跃诚 +14 位作者 项丽芬 叶润华 贾曼红 罗红兵 赵余仙 任达 濮永成 韩文香 杨忠桔 李维美 王继宝 李艳玲 杨锦 傅卓华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97-1000,共4页
目的 了解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05年11月始在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 至2008年6月底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随访观察702人,2006-2008年随访期间发病密... 目的 了解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方法 2005年11月始在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建立前瞻性队列,每6个月随访,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检测.结果 至2008年6月底共纳入研究对象790人,随访观察702人,2006-2008年随访期间发病密度为2.58/100人年,各年度发病密度分别为2.22/100人年、2.95/100人年、2.74/100人年.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发病风险有关的因素有:居住于盈江县[风险比(HR)=4.37,95%CI:1.48~12.90,P=0.008 ]、有吸毒史(HR=3.49,95%CI:1.09~11.18,P=0.035)以及配偶(指感染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HR=3.60,95%CI:1.41~9.16,P=0.007).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的阴性配偶中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针对某些地区以及本人有吸毒史、或其HIV阳性配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配偶仍需加强HIV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阴性配偶 新发感染率 前瞻性队列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静脉注射毒品者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段松 项丽芬 +16 位作者 杨跃诚 叶润华 贾曼红 罗红兵 傅丽茹 宋丽军 赵余仙 杨建华 王斌 刘志远 濮永成 韩文香 杨忠桔 李维美 王继宝 朱炜明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静脉注射毒品者(IDU)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招募HIV检测阴性的245名IDU进入队列,启动IDU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于2006年底进行第一次随访检测确定HIV发病率。自2007年1月起,不断...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静脉注射毒品者(IDU)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4年10月招募HIV检测阴性的245名IDU进入队列,启动IDU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于2006年底进行第一次随访检测确定HIV发病率。自2007年1月起,不断纳入新发现的HIV阴性的IDU,扩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关毒品使用和性行为等暴露因素的随访调查,同时血清学检测确定HIV新发感染率。锚果截止2008年底,共招募入组760名IDU,至少随访1次者有540人,累积观察1153.6人年,新发现HIV感染者47人,H1V新发感染率为4.07/100人年,其中2004—2006年为4.45/100人年,2007年为4.50/100人年,2008年为2.54/100人年。随访期间,研究对象中IDU比例和HIV新发感染率均有显著下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景颇族[风险比(HR)=2.56,95%CI:1.06~6.19]和除傣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HR=3.26,95%CI:0.89~11.96)的HIV感染风险高于汉族;随访期间注射毒品但未共针者(HR=2.27,95%CI:0.98~5.25)以及有共针注射毒品行为者(HR=5.27,95%CI:2.25~12.34)的HIV感染风险高于随访期问没有注射毒品者。结论云南省德宏州既往IDU人群中注射吸毒的比例和HIV新发感染率近4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共用注射器吸毒仍是IDU人群HIV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民族IDU的HIV感染风险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发病率 静脉注射毒品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1989--2011年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跃诚 段松 +12 位作者 项丽芬 叶润华 龚渝蓉 杨世江 高洁 杨忠桔 韩文香 李洲林 濮永成 杨建华 曹东冬 李维美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了解1989--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德宏州1989--2011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死亡相关信息,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 目的了解1989--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德宏州1989--2011年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本地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死亡相关信息,计算死亡率和累积生存率,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3006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男性占73.2%,农民占79.1%,48.7%已婚有配偶,少数民族占64.5%,68.7%为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研究对象累计观察55962.30人年,死亡4648人,死亡率为8.31/100人年。死亡率在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5年起开始持续下降。研究对象自报告发现HIV感染至观察期末的平均生存时间为9.48年,其中,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65年,而从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67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以及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显著影响HIV感染者的死亡和生存状态。结论包括抗病毒治疗在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德宏州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今后仍需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并针对HIV感染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加强分类管理和随访,以减少HIV感染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感染者 死亡率 影响因素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段松 韩晶 +13 位作者 杨跃诚 项丽芬 叶润华 龚渝蓉 杨世江 杨忠桔 韩文香 杨建华 曹东冬 李维美 李洋 唐仁海 吴尊友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6-901,共6页
目的了解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WAIDS)20年病死率及死因变化。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2010年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1989--2010年... 目的了解1989—2010年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WAIDS)20年病死率及死因变化。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1989—2010年的历史卡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结果1989--2010年共报告现住址及户籍地为德宏州的HIV/AIDS13493例,其中HIV8569例,死亡2036例;AIDS4924例,死亡2251例。少数病例已存活达15—20年。2004年以前报告的发病病例中,死亡病例数高于存活病例数,而此后历年报告的发病病例中,存活病例数则高于死亡病例数。HIV/AIDS当年发病当年死亡的病例数占当年发病总病例数的比例在1989--2010年的20年间则表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2001--2003年该比例均高于10.0%,2003年达到最高的18.9%,此后逐年稳步下降,2010年该比例为5.8%;而年初存活当年死亡的比例则自2007年起逐年下降。HIV/AIDS死亡病例中,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而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比例下降,其中,曾接受过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至2010年时分别达到89.9%和25.5%。结论德宏州HIV/AIDS病死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扩大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仍是今后一个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农村地区应加强AIDS死因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死率 死因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新发感染率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段松 杨跃诚 +13 位作者 韩晶 杨顺生 杨盈波 龙玉存 李国强 尹锦松 项丽芬 叶润华 高洁 蘑仁海 庞琳 柔克明 吴尊友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德宏州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所有入组MMT且HI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队列观察其HIV阳转情况,计算HI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德宏州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所有入组MMT且HI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队列观察其HIV阳转情况,计算HI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154名对象符合队列纳入标准,截至2011年6月,共有1023人(32.4%)入组MMT后从未接受过HIV随访检测,属于“失访”;另有2131人(67.6%)接受过至少一次HIV随访检测,累计随访观察4615.86人年,期间22人发生HIV抗体阳转,HIV新发感染率为0.48/100人年。无业、无婚史、自认人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以及人组时HCV检测阳性者的HIV新发感染率较高,随访期间尿检结果均为阴性者中无一例HIV新发感染。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入组前无注射毒品史者的HIV感染风险显著低于入组前有注射毒品史者(HR=0.29,95%CI:0.11-0.76)。结论德宏州MMT在减少HIV经吸毒途径传播中初显成效,需重点关注入组MMT前有静脉注射毒品行为以及治疗期间偷吸海洛因的MMT就诊者中HIV新发感染,加强随访和HIV检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艾滋病病毒 新发感染率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跃诚 段松 +13 位作者 项丽芬 叶润华 高洁 杨顺生 杨盈波 龙玉存 李国强 尹棉松 龚渝蓉 杨世江 王继宝 吴尊友 柔克明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入组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进行动态队列研究,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入组治疗时间作为进入队列时间进行动态队列研究,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共3758人人组治疗,男性占95.8%;以20~39岁为主,占75.8%;农民和无业者占90.4%;少数民族占57.0%;未婚者占35.0%,已婚有配偶者占55.5%;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占43.9%.开始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3.93岁;吸食海洛因占96.3%;有40.6%的吸毒者曾经注射吸毒;有21.7%的吸毒者为HIV感染者.美沙酮服药时间最短者不足1个月,最长61个月;首次服药剂量最小为1 ml,最大为330 ml,中位剂量25 ml.截止观察期末,累计退出治疗1798人,在组治疗1960人;入组治疗后1、3、6、9、12、24、36、48和60个月的累积保持率(%)分别为0.919、0.847、0.756、0.690、0.637、0.519、0.417、0.360和0.32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所在治疗点、首次服药年度、婚娴状况、HIV抗体检测结果、首次服药剂量以及最后一次尿检结果与维持治疗保持时间长短有显著关联.结论 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率较高;应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相关咨询和宣传教育、加强家庭或社区支持、给予合适的首次美沙酮剂量、并解决好偷吸毒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 依从性 脱失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调查及疫情处置效果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捷 董朝良 +7 位作者 江伟 郭天巧 董书华 刘永华 蔺应学 夏荣济 帕岩回 冯怀基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掌握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及预测其流行趋势,并对登革热疫情点采取的处置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本州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媒介调查、孳生地处理、健康教育,最终分析研究本州登革热的流行态势。结果①全... 目的掌握德宏州边境地区登革热流行状况及预测其流行趋势,并对登革热疫情点采取的处置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对本州登革热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媒介调查、孳生地处理、健康教育,最终分析研究本州登革热的流行态势。结果①全州全年共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52例、当地感染病例7例。②潞西、盈江、陇川3个县市边境地区共采集了635份当地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发现,登革IgG阳性率14.49%,登革IgM阳性率5.20%。结论根据调查登革热疑似病例检测、当地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和媒介调查结果,结合我州与缅甸相接的边境沿线无天然屏障、边民互市频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常年孳生繁衍等特点,我们认为德宏州边境沿线一带登革热流行状况十分严峻。针对我州登革热流行的严峻局面,建议加强我州疫情主动监测、疫点灭媒喷洒、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教等主要疫情处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状况 处置措施 评估 德宏
原文传递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现场处置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捷 张保森 +11 位作者 唐发良 杨杏 杨恒林 吴超 杨明东 周红宁 尹文帮 思志生 姚留昌 尹正留 马建松 许庆良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对2013年德宏州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及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德宏州一起登革热疫情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用RT-PCR进... 目的对2013年德宏州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及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德宏州一起登革热疫情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用RT-PCR进行登革热病毒型别鉴定,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蚊媒进行监测。结果全州8-12月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7例,其中缅甸输入100例,外省输入2例,本地感染145例。本地感染病例均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占94.33%),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年龄最小9月、最大81岁,以20-55岁为主;职业以农民、商业服业者居多(占46.15%)。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43 949人,疑似登革热病人976人血清标本检测,抗原阳性247份,阳性率25.31%。PCR检测82份抗原阳性标本登革病毒核酸均阳性。基因分型显示38份为登革病毒1型(占46.34%),44份为登革病毒2型(占53.66%)。调查白纹伊蚊全州均有分布,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瑞丽市。结论该起疫情首发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以多点爆发,家庭聚集和散发并存为主要特点,病原为登革病毒1型为主,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提示应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和蚊媒控制。抽取82份抗原阳性标本进行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德宏州
原文传递
云南省梁河县鼠疫概况及疫区处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志忠 王光惠 +2 位作者 熊孟涛 石兴建 杨绍兴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及时有效地控制鼠疫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保证疫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方法根据《云南省鼠疫现场处理预案》制定了《梁河县鼠疫疫区处理实施方案》、《梁河县人间鼠疫疫区处理预案》、《芒东镇疫区处理实施细则》,按要求... 目的及时有效地控制鼠疫疫情,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保证疫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方法根据《云南省鼠疫现场处理预案》制定了《梁河县鼠疫疫区处理实施方案》、《梁河县人间鼠疫疫区处理预案》、《芒东镇疫区处理实施细则》,按要求对疫区分类。灭鼠药物采用0.05%敌鼠钠盐毒谷;灭蚤采用0.03%奋斗呐加1%敌敌畏进行喷洒。鼠疫病人采用氨卞青霉素或先锋必辅以环丙沙星治疗。结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鼠疫病人全部治愈。结论制定的实施方案、处理预案、实施细则科学实用;采用的灭鼠、灭蚤药物有效;可用氨卞青霉素或先锋必辅以环丙沙星治疗家鼠疫源地腺鼠疫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感染控制 氨卞青霉素 治疗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仕堂 叶润华 +9 位作者 杨跃诚 项丽芬 王继宝 杜本丽 韩文香 聂永英 杨忠桔 李唯美 何纳 段松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截止2013年12月31日拒绝抗病毒治疗、年龄≥16岁的所有存活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德宏州存活的HIV感染者中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7.4%(605/8 136)...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截止2013年12月31日拒绝抗病毒治疗、年龄≥16岁的所有存活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德宏州存活的HIV感染者中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7.4%(605/8 136).拒绝治疗的605例患者以男性、年龄31~45岁、农民、已婚、少数民族、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性传播、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mm3为主,构成比分别为72.9%、57.2%、75.4%、52.2%、41.3%、58.7%、61.2%、6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潜在混杂因素影响后,感染者所在县(市)、性别、年龄、民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特征与其拒绝抗病毒治疗有显著关联,盈江县、女性、年龄31 ~ 45岁的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瑞丽市、男性、年龄≤30岁感染者;而傣族、无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比例则显著高于汉族、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mm3的感染者.605例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怕暴露84例(13.9%)、对抗病毒治疗认识有误区111例(18.3%)、自觉健康状况良好340例(56.2%)、其他70例(11.6%).其中18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 cell/mm3的患者拒绝治疗的原因:怕暴露40例(22.1%)、对治疗认识有误区36例(19.9%)、自觉健康状况良好84例(46.4%)、其他21例(11.6%);不同县(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态、不同感染途径者其拒绝抗病毒治疗的原因显著不同.结论 德宏州有一定比例的HIV感染者拒绝抗病毒治疗,应针对不同特征及不同原因拒绝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拒绝
原文传递
拜力坦对印鼠客蚤杀灭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文凤 吴鹤松 +9 位作者 王国良 陶开会 罗启松 梁伟 王光惠 马杰 何伟平 石兴建 孔云泉 管国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 观察杀虫剂拜力坦对印鼠客蚤实验室及现场的杀灭效果。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 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 ,KT50 呈现有规律的缩短 ,2 4h死亡率也逐渐增高 ,且均在 70 .0 0 %以上 ;( 2 )当药物浓度为 0... 目的 观察杀虫剂拜力坦对印鼠客蚤实验室及现场的杀灭效果。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 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 ,KT50 呈现有规律的缩短 ,2 4h死亡率也逐渐增高 ,且均在 70 .0 0 %以上 ;( 2 )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3 12 5 %、0 .0 0 62 5 %、0 .0 12 5 %、0 .0 2 5 %时 ,10min内的击倒率均在 78.90 %以上 ,2 4h死亡率均在97.78%以上 ;( 3 )残效 :0 .0 12 5 %、0 .0 2 5 %两种浓度 4个月的击倒率均 >96.0 0 % ,2 4h死亡率均 >93 .0 0 % ;( 4 )现场灭效 :使用 0 .0 6%浓度对地面游离蚤的近期 ( 2d)校正灭蚤率为 83 .0 4% ,远期 ( 2 9d)校正灭蚤率为 77.79%。结论 拜力坦2 0 %乳油具有高效低毒、速杀、经济、对人畜安全等特点 ,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拜力坦 印鼠客蚤 家鼠鼠疫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州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溯源调查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叶润华 项丽芬 +21 位作者 杨跃诚 段松 陈远 胡红 龚渝蓉 王继宝 杨世江 濮永成 韩文香 杨建华 王蓉 刘志远 任达 杨忠桔 汪诚波 李维美 刘英 李艳玲 杨锦 高洁 傅卓华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高危接触者进行逐级追踪调查和HIV检测(溯源调查),评价其作为一种艾滋病检测和防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2008年8—10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335例及其高危接触者(接触者)进行溯源调查。... 目的对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高危接触者进行逐级追踪调查和HIV检测(溯源调查),评价其作为一种艾滋病检测和防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2008年8—10月新报告的HIV感染者335例及其高危接触者(接触者)进行溯源调查。结果将335例中的309例以及从接触者中发现的148例HIV感染者纳入本次溯源调查。累计报告接触者3395人,其中有联系信息的接触者704人(20.7%);704人中成功追踪调查361人(51.3%);其中67.6%(244/361)为HIV感染情况不详;有83.2%(203/244)接受HIV检测,新检出HIV阳性56例,阳性检出率为27.6%(56/203)。HIV感染者的配偶有联系信息的比例和追踪调查率分别为68.8%(280/407)、68.2%(191/280);远高于商业性伴1.2%(24/1978)、16.7%(4/24),非商业非配偶性伴37.3%(202/542)、22.3%(45/202),以及共用针具者34.1%(140/410)、56.4%(79/140)。结论溯源调查新检出的HIV阳性率高;但是对商业性伴和非商业非配偶性伴的追踪调查存在难度;开展溯源调查有助于发现更多的HIV感染者、掌握和控制艾滋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接触者追踪调查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大功达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鹤松 蔡文凤 +9 位作者 罗启松 王国良 梁伟 陶开会 王光惠 马杰 何伟平 石兴建 孔云泉 管国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杀虫剂大功达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 1)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2 5 %时 ,KT50 为 3 .77( 3 .40~ 4.15 )min ;药物浓度为 0 .0 0 5 %和 0 .0 1%时 ,KT50分别... 目的 观察国产杀虫剂大功达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 1)当药物浓度为 0 .0 0 2 5 %时 ,KT50 为 3 .77( 3 .40~ 4.15 )min ;药物浓度为 0 .0 0 5 %和 0 .0 1%时 ,KT50分别为 3 .17( 2 .88~ 3 .48)min和 3 .45 ( 3 .2 5~ 3 .65 )min。 ( 2 )当药物浓度在 0 .0 0 2 5 %、0 .0 0 5 %、0 .0 1%时 ,印鼠客蚤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 3 )持效 :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 9个月后 ,药物浓度在 0 .0 0 2 5 %以上时 ,印鼠客蚤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 4 )现场 2d灭效 :使用 0 .0 3 %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 80 .80 %。 ( 5 )现场残效 ( 2 9d) :使用 0 .0 3 %浓度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校正灭蚤率为 93 .87%。结论 大功达 8%可湿性粉剂毒力强 ,现场灭效好 ,气味小 ,对人畜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大功达 印鼠客蚤 家鼠 鼠疫 药物浓度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段松 韩晶 +12 位作者 唐仁海 杨跃诚 项丽芬 叶润华 杨顺生 杨盈波 龙王存 李国强 尹棉松 庞琳 柔克明 吴尊友 何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12年3月德宏州所有入组MMT且HC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HCV阳转情况,计算HC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就诊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新发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12年3月德宏州所有入组MMT且HCV检测阴性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HCV阳转情况,计算HCV新发感染率并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2390名对象符合队列纳入标准.其中731人(30.6%)入组MMT后未接受随访检测;1659人(69.4%)接受过至少一次随访检测,累计随访观察3509.13人年,期间99人发生HCV抗体阳转,HCV新发感染率为2.82/100人年.2006-2011年HCV新发感染率依次为3.62/100人年、5.36/100人年、6.71/100人年、2.56/100人年、1.90/100人年和0.44/100人年.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待业/无业、入组前曾注射毒品、入组时HIV检测确认阳性者在MMT治疗期间新发HCV感染风险显著高于农民、入组前未注射毒品和入组时HIV检测阴性者(HR =2.02,95%CI:1.18 ~ 3.48;HR=9.05,95%CI:5.49 ~ 14.93;HR=2.12,95%CI:1.37 ~ 3.56).结论 德宏州MMT就诊者中HCV新发感染率自2009年起逐年下降,但职业为待业/无业、入组前曾注射毒品和HIV感染者其HCV新发感染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美沙酮维持治疗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20082011年云南省梁河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HI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维关 尹文邦 +7 位作者 李本强 杨加强 刘英 李菊央 张晓黎 段松 罗小峰 何纳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2008—2011年所有VCT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1年梁河县共有1452名VCT求询者,其中33人(2.3%)HIV检测阳...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2008—2011年所有VCT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8—2011年梁河县共有1452名VCT求询者,其中33人(2.3%)HIV检测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61,P<0.01)、配偶或性伴HIV阳性(OR=17.90,P<0.01)以及注射吸毒者(OR=4.39,P<0.01)HIV感染率较高。结论云南省梁河县VCT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应针对男性、HIV感染者配偶或性伴、注射吸毒人群进一步加强VCT工作力度,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感染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云南省德宏州200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溯源调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单多 段松 +13 位作者 崔岩 叶润华 项丽芬 杨跃诚 王继宝 濮永成 韩文香 王蓉 任达 杨忠桔 王成波 李维美 刘英 孙江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索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现能力的方法。方法2009年9月,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德宏州潞西市、盈江县、瑞丽市、陇川县和梁河县于2009年5—8月期间新发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与其存在AIDS传... 目的探索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现能力的方法。方法2009年9月,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德宏州潞西市、盈江县、瑞丽市、陇川县和梁河县于2009年5—8月期间新发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与其存在AIDS传播所有可能的高危行为接触者的个人联系信息,并对高危行为接触者作进一步的逐级追踪,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HIV检测。结果2009年5—8月期间,德宏州5县(市)首次报告的HIV感染者(指示病例)共342例,其中经异性固定性伴感染者占47.1%(161/342)。本次调查共进行了三级溯源,共实际追踪到218名高危接触者,其中通过异性固定性伴追踪者占84.9%(185/218)。一、二级接触者中接受检测者的HI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4.7%(60/173)、12.5%(1/8)。指示感染者及其高危接触者中,有异性固定性伴、非固定非商业异性性伴、异性商业性伴和男男性伴的比例分别为87.9%(492/560)、18.9%(106/560)、22.3%(125/560)和0.3%(1/318),与以上4类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73.8%(363/492)、72.7%(77/106)、63.2%(79/125)和0.0%(0/1)。结论作为一种提高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发现能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溯源调查发现了较多数量的HI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危险性行为 溯源 高危接触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社会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仁海 段松 +9 位作者 杨跃诚 项丽芬 叶润华 高洁 杨顺生 杨盈波 龙玉存 李国强 尹棉松 何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评价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工作开展6年来的社会效应。方法将2005年6月1日~2011年1月4日德宏州所有参加MMT且有随访记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入组治疗时建立的"基线调查"作... 目的评价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工作开展6年来的社会效应。方法将2005年6月1日~2011年1月4日德宏州所有参加MMT且有随访记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首次入组治疗时建立的"基线调查"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线"资料,以最近1次随访评估作为"随访",并按其服药时间分层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共有4 306人参加MMT,将其中有随访记录的2 562人(59.5%)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MT,过去1月使用毒品的比例由基线时100.0%下降至随访的13.7%;过去1个月注射毒品者的比例由基线时24.4%下降至随访的9.7%;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由基线时27.9%上升至随访的38.5%;过去3个月发生过违法犯罪行为的比例由基线时11.5%下降至随访的3.9%;目前有工作的比例由基线时24.9%上升至随访的34.1%;HIV感染者的安全套使用率由基线时49.2%上升到随访的73.5%。结论 MMT在促进研究对象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降低毒品危害、回归社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社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 HIV 海洛因依赖 避孕套
原文传递
云南省德宏州2005-2012年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润华 许娟 +11 位作者 项丽芬 杨跃诚 杨世江 高洁 龚渝蓉 韩文香 曹东冬 杨忠桔 聂永英 李维美 何纳 段松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了解德宏州2005-2012年间看守所羁押人员的HIV感染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看守所羁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 19 859名调查对象中,83.3%为男性,其中汉族、农民占60%以上;女性中汉族、农民占... 目的了解德宏州2005-2012年间看守所羁押人员的HIV感染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当地看守所羁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结果 19 859名调查对象中,83.3%为男性,其中汉族、农民占60%以上;女性中汉族、农民占50%以上。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7%(736人),64.3%(473/736)为入所后新报告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中,≥20岁、少数民族、文盲及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比值比(OR)=11.25,95%可信区间(CI):9.36-13.53]及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46,95%CI:2.03-2.97)HIV感染风险高;女性中,≥20岁、除景颇族外的少数民族、外籍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注射吸毒者(OR=11.17,95%CI:6.73-18.54)和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者(OR=2.54,95%CI:1.40-3.97)感染HIV风险高。结论德宏州看守所羁押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且多数为新检测发现者,提示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监管场所人员开展HIV监测及干预工作,减少艾滋病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感染率 羁押人员 静脉注射毒品者 性行为
原文传递
健康傣族人CD_3^+CD_4^+和CD_8^+T淋巴细胞绝对数正常值调查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松 项丽芬 +15 位作者 马罗云 叶润华 段启祥 刘志远 康永然 段一娟 濮永成 王斌 杨建华 李维美 韩文香 杨忠桔 邓丽华 李艳玲 王继宝 杨跃诚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7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了解德宏州健康傣族人群外周静脉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ount)检测253例健康傣族人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并观察以上数值在性别和... 目的了解德宏州健康傣族人群外周静脉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ount)检测253例健康傣族人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并观察以上数值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结果CD3+、CD4+、CD8+和CD4+/CD8+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1 543±443)个/μl(、849±261)个/μl(、567±225)个/μl和1.63±0.55。CD3+、CD4+在性别和年龄组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CD8+和CD4+/CD8+在年龄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建立了健康傣族人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对于指导德宏州艾滋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CD4^+ T淋巴细胞 CD8^+ T淋巴细胞 正常值参考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