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波测云雷达系统及其外场试验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黎平 仲凌志 +4 位作者 江源 伍静 殷俊一 夏冬 陈玲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7-571,I0005,共6页
观测云宏观信息及其辐射特性的工具一直都很缺乏。利用毫米波测云雷达连续观测大气中的云能够获得有重要意义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宏观上的云厚、云高、云层数,微观上云粒子的大小、滴谱分布、冰与液态水的含量等,它们不仅决定了云的上... 观测云宏观信息及其辐射特性的工具一直都很缺乏。利用毫米波测云雷达连续观测大气中的云能够获得有重要意义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宏观上的云厚、云高、云层数,微观上云粒子的大小、滴谱分布、冰与液态水的含量等,它们不仅决定了云的上行、下行辐射的影响效果,也是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重要参数。文章介绍了2007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应用于探测云、雾和沙尘暴垂直结构的机动式8.6 mm毫米波雷达系统(HMBQ),重点介绍测云雷达在2008~2009年主要参加的外场试验情况,最后给出了探测得到的各种类型云(包括非降水云、弱降水云以及降雪云等)的雷达回波图,并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云观测 外场试验
下载PDF
一次雨淞天气与一次飘雪天气过程形势异同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熠 《广西气象》 2003年第3期21-22,45,共3页
2002年12月雨淞与2003年1月6日飘雪过程其强度都是近20年少见的,通过对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气象要素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系统及演变过程相同点:都要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及伴有液态降水。不同点:飘雪要求由500hPa—地面均有<0... 2002年12月雨淞与2003年1月6日飘雪过程其强度都是近20年少见的,通过对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气象要素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系统及演变过程相同点:都要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及伴有液态降水。不同点:飘雪要求由500hPa—地面均有<0℃的深厚冷层。雨凇预报着重700hPa的增温和850hPa的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凇 飘雪 环流形势 气象要素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08年初罕见低温雨雪天气对柑桔的影响及补救措施 被引量:12
3
作者 夏小曼 王海英 蒋运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年第2期55-56,共2页
分析了桂林市2008年1月13日~2月20日期间的罕见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的特点、对柑桔生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灾后恢复生产补救及防御对策。
关键词 低温雨雪 柑桔 冻害 措施
下载PDF
基于极坐标投影的多谱勒雷达数据栅格化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泽军 熊文兵 +3 位作者 孙莹 冯晓玲 王艳兰 李向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通过研究球面距离算法、极坐标投影原理及新一代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的数据存储格式,实现精度较高的雷达数据栅格化,为雷达回波追踪、降水算法优化、短时临近预报等相关的应用与研究提供经过仰角订正、球面距离订正后的更准确更通用的产... 通过研究球面距离算法、极坐标投影原理及新一代多谱勒天气雷达产品的数据存储格式,实现精度较高的雷达数据栅格化,为雷达回波追踪、降水算法优化、短时临近预报等相关的应用与研究提供经过仰角订正、球面距离订正后的更准确更通用的产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坐标投影 球面距离 多谱勒雷达 栅格化
下载PDF
融安县大规模种植甘蔗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夏小曼 张凌云 +1 位作者 黄汝红 蒋运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年第A01期113-114,共2页
从光、温、水的角度出发,分析融安县发展甘蔗种植的气象条件以及影响融安县甘蔗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提出甘蔗生产的趋利避害措施,从而论证了融安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的气候可行性。
关键词 甘蔗 大规模种植 分析
下载PDF
2017年一次大范围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6
作者 胡静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A01期39-41,共3页
利用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12月17-22日广西北部出现的一次霜冻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各类物理量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本次霜冻形成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两槽一脊环流形势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广西上空为槽后... 利用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7年12月17-22日广西北部出现的一次霜冻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各类物理量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本次霜冻形成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两槽一脊环流形势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广西上空为槽后西北气流,地面受L型冷高压控制,且有冷空气不断南下补充,天气晴好,风力较小,湿度小,晴空静风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从而造成桂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霜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混合型霜冻 环流形势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廖慕科 唐桥义 +1 位作者 伍静 周文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对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分析,发现本次过程是由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东移,与副高西北侧西南急流之间形成强烈辐合上升运动造成的;中高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和稳定少动的副高为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可能... 对2010年4月桂东北一次暖区暴雨天气分析,分析,发现本次过程是由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东移,与副高西北侧西南急流之间形成强烈辐合上升运动造成的;中高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和稳定少动的副高为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高原南侧的低值系统可能与高原的地形摩擦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急流 云图 地形摩擦
下载PDF
广西一次特大暴雨的MCC演变过程及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黎惠金 李向红 +2 位作者 黄芳 李江南 覃昌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6-817,共12页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500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500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及高层下伸呈漏斗状分布的θse和明显的湿度锋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有利天气模型,而高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较大的低层湿度和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生、发展。(2)贵州西部-河池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云团与桂东南西北上的MCS云团在桂中合并后发展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该MCC在桂中长时间停滞后缓慢东移、南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云图特征。(3)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期间广西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积层混合型降雨回波,其入流区呈西北—东南向的强回波带上有多个强对流风暴发展,强回波带前期长时间稳定少变及后期缓慢偏东移造成的"列车效应",是广西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特大暴雨和强雷电天气的重要原因。位于来宾市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属于低质心对流系统,在发展阶段,风暴呈超级单体回波钩状结构,并包含着一个与低层弱回波相联系的前侧"V"形缺口,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弱中气旋;在强盛阶段,风暴呈波状,反射率因子由低往高向低层入流倾斜,其右前侧和左后侧分别存在"V"形缺口,低层入流位于风暴前侧的"V"形缺口上,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是一个中等强度、发展成熟的中气旋,后侧有较强的下沉后侧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
下载PDF
基于谱分析的岩溶地下河系统短时间尺度水化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成 刘再华 +4 位作者 赵敏 闫志为 蒋丽娟 叶文炳 张志卫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4,50,共7页
岩溶地下河系统在无雨条件下,秋季短时间尺度(10日左右)内其出口处水化学动态具有显著的日周期,连续功率谱及交叉功率谱分析可以识别这一周期。文章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系统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中旬无... 岩溶地下河系统在无雨条件下,秋季短时间尺度(10日左右)内其出口处水化学动态具有显著的日周期,连续功率谱及交叉功率谱分析可以识别这一周期。文章以茂兰自然保护区板寨地下河系统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中旬无雨条件下10日左右连续监测的气象要素、水化学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植被覆盖良好的岩溶地下河系统,出口处水化学动态呈现日动态变化周期,表现为白天气温升高,水的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电导率和方解石饱和指数降低,其中pH值对气象要素的响应最为敏感,二氧化碳分压对水温的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水化学 日动态 谱分析 交叉谱分析
下载PDF
2019年4月7日桂林一次大雾过程分析
10
作者 黎微微 胡静 唐熠 《中国航班》 2020年第12期105-105,共1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探空资料、水汽条件等资料,对桂林市 2019 年 4 月 7 日一次辐射大雾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要素、物理量等进行分析,解释了辐射大雾从形成到消散的全部过程。结果表明:辐射雾发生发展至消散的过程中,气象观测的实时地...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探空资料、水汽条件等资料,对桂林市 2019 年 4 月 7 日一次辐射大雾过程的环流背景、天气要素、物理量等进行分析,解释了辐射大雾从形成到消散的全部过程。结果表明:辐射雾发生发展至消散的过程中,气象观测的实时地面数据对天气的预报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雾 常规资料 要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