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064例住院患儿中心跳呼吸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祝益民 赵祥文 +11 位作者 黄素连 彭再全 文波 孙德庆 刘灿霞 代文钦 江湘波 张曾凤 刘宝和 黄雪梅 熊耿仁 王丽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 本文对30,064例住院患儿进行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复苏措施的调查。系统总结了小儿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特点,发现年龄愈小其发生率愈高,原发疾病以感染多见(占84.55%),窒息是发生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多为缺氧后极缓窦律而停搏,即时存活较成人高但常可反复骤停,复苏后体温不升、脑水肿、呼吸循环功能不全和严重腹胀较易发生。通过比较发现气道通畅是复苏的关键,宜首选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而心内注射和联用‘三联针”对复苏不利,本文还讨论了补碱纠酸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影响复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脑复苏 儿童
下载PDF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易秀英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期61-61,6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总有效率100.00%,随访3个月~1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其总有效率100.00%,随访3个月~1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小儿IM临床表现复杂,可结合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提高认识,早诊早治,一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肺炎1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纪青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228-223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3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患儿白细胞计数、肝酶、CRP、腺病毒分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受损的比例...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3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患儿白细胞计数、肝酶、CRP、腺病毒分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受损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单侧病变、双侧病变、受累肺叶数>2、团簇状影、胸腔积液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腺病毒肺炎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病毒肺炎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易秀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8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6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67%,对照组治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NCPAP的基础上联合PS治疗,能迅速改善NRDS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气道正压通气 经鼻 无创
下载PDF
13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晏敏亮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经验及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3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年龄、原发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常规治疗高热惊厥时,最重要的是及时采用有效的止惊措施,同时予以及时吸氧、退... 目的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经验及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3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年龄、原发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检查。结果常规治疗高热惊厥时,最重要的是及时采用有效的止惊措施,同时予以及时吸氧、退热、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总有效率为98.5%。结论高热惊厥作为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与患儿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及季节、发作时体温有明显相关性。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配合及时抢救及合理预防可以避免脑神经的损害,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危险因素 临床治疗 儿科
下载PDF
小儿骨髓穿刺新旧方法比较(附106例分析)
6
作者 范新花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年第4期9-10,共2页
探讨头皮外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通过比较头皮针行胸骨穿刺与传统的骨髓穿刺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发现头皮针行胸骨穿刺组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100%,疼痛时间0.38±3.3小时,而骨髓穿刺... 探讨头皮外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通过比较头皮针行胸骨穿刺与传统的骨髓穿刺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发现头皮针行胸骨穿刺组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100%,疼痛时间0.38±3.3小时,而骨髓穿刺组的成功率88。5%,取材满意率88%,疼痛时间1.02±23.05小时。两组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穿刺 头皮针
原文传递
川畸病27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继红 《中原医刊》 1999年第3期25-26,共2页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川畸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27例,现作一临床总结。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0~3岁17例,3~7岁8例,7~13岁2例,其中1例1年10个月后复发。临床... 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8年4月共收治川畸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27例,现作一临床总结。1临床资料27例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0~3岁17例,3~7岁8例,7~13岁2例,其中1例1年10个月后复发。临床表现:27例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梁伟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脐源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 X线平片 预后 化脓性脐炎
原文传递
9号头皮针胸骨骨髓穿刺54例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新花 范爱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3,235,共2页
目的 探讨头皮针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应用头皮针行胸骨穿刺 (新方法 )与传统的骨髓穿刺 (旧方法 )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结果 新方法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 10 0 % ,疼痛时间 2 .30... 目的 探讨头皮针代替传统骨穿针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比较应用头皮针行胸骨穿刺 (新方法 )与传统的骨髓穿刺 (旧方法 )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疼痛时间。结果 新方法组成功率、取材满意率均为 10 0 % ,疼痛时间 2 .30± 0 .38h ,旧方法组成功率 88.5 % ,取材满意率 88% ,疼痛时间 2 3.0 5± 1.0 2h。结论 新方法组的成功率 ,取材满意率均高于旧方法组 ,疼痛时间短于旧方法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穿刺 头皮针
下载PDF
凝血酶辅佐急救新生儿出血症并消化道出血 17 例报告
10
作者 李继红 《中原医刊》 1997年第1期34-35,共2页
凝血酶辅佐急救新生儿出血症并消化道出血17例报告李继红湖南株洲市一医院儿科(412000)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轻者常被忽略而自愈,重者出血过多者可... 凝血酶辅佐急救新生儿出血症并消化道出血17例报告李继红湖南株洲市一医院儿科(412000)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轻者常被忽略而自愈,重者出血过多者可引起死亡。我科自1994年3月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出血症 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 急救
下载PDF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刘平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49-50,共2页
抚触是按摩和触摸,是医者的双手以特定的技巧即用推、按、摩等手法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以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型育儿方法。我科自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对176... 抚触是按摩和触摸,是医者的双手以特定的技巧即用推、按、摩等手法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以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型育儿方法。我科自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对176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应用,效果很好,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将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抚触 注意事项 手法 按摩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吸入布地奈德的疗效影响
12
作者 晏敏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3期55-56,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了解体重指数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6例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3组,正常体重者一组、超重者一组、肥胖者一组,均给予患... 目的:进一步探讨了解体重指数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6例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3组,正常体重者一组、超重者一组、肥胖者一组,均给予患儿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所有患儿的肺功能FEV1的差异。结果:3组哮喘患儿在治疗前后其FEV1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FEV1明显增加。肥胖组患儿FEV1增加量和正常体重患儿的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增加值小于后者的增加值。结论:肥胖因素可能影响布地奈德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持续性哮喘 布地奈德 吸入治疗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小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8例
13
作者 孙德庆 《中国农村医学》 1989年第7期34-35,共2页
本病包括肠源性紫绀症,硝酸盐、亚硝酸盐、磺胺等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前者由红细胞还原高铁血红蛋白酶缺陷所致,后天性的多由中毒引起。现将我院自1977年4月至1987年12月共收治的小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8例报... 本病包括肠源性紫绀症,硝酸盐、亚硝酸盐、磺胺等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前者由红细胞还原高铁血红蛋白酶缺陷所致,后天性的多由中毒引起。现将我院自1977年4月至1987年12月共收治的小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8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6例、女2例;出生后17天1例,1个月~1岁1例,2~3岁3例,4~7岁2例,8~9岁1例;3例为摄食变质及腌渍时间较短的青菜发病,1例因食存放3日的红薯藤发病,2例因多次服用超剂量的含有非那西汀的小儿退热片发病,因肌肉注射含有胺基的退热针及直接误服亚硝酸钠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亚硝酸盐类中毒26例
14
作者 殷映华 《中国实用医刊》 1995年第12期9-10,共2页
亚硝酸盐类中毒(又名肠原性紫绀症)分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由红细胞还原高铁血红蛋白酶缺陷所致,后天性因摄食含亚硝酸盐类食物及磺胺药等引起中毒。现将我院1977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亚硝酸盐类中毒2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 亚硝酸盐类中毒(又名肠原性紫绀症)分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由红细胞还原高铁血红蛋白酶缺陷所致,后天性因摄食含亚硝酸盐类食物及磺胺药等引起中毒。现将我院1977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亚硝酸盐类中毒2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9例,出生后26天1例,1个月到1岁2例,2~3岁6例,4~7岁12例,8~14岁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类 高铁血 小儿退热片 亚甲蓝 肠原性紫绀症 非那西汀 硫血红蛋白 10%葡萄糖 后天性 维生素C
原文传递
面粉ORS治疗小儿肠炎80例
15
作者 孙德庆 肖仲春 文波 《中国农村医学》 1991年第7期37-38,共2页
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的口服液(简称ORS),治疗小儿肠炎脱水有效率在90%以上。我科于1987~1989年将ORS配方中葡萄糖以小麦粉(面粉)代替,不另加糖类,配制成稀糊状药(面粉ORS)口服,患儿容易接受,收到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用的口服液(简称ORS),治疗小儿肠炎脱水有效率在90%以上。我科于1987~1989年将ORS配方中葡萄糖以小麦粉(面粉)代替,不另加糖类,配制成稀糊状药(面粉ORS)口服,患儿容易接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 儿童 面粉ORS
下载PDF
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永清 李晓斌 覃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825-826,共2页
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对本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离肺炎链球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结果年龄〈1岁和冬季患儿的肺... 目的分析本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对本科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离肺炎链球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结果年龄〈1岁和冬季患儿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1.17%、10.76%,显著高于其他组的检出率(P〈0.05);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对头孢呋辛、红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P〈0.05)。结论治疗小儿下呼吸道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尽量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微生物学 链球菌 肺炎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儿童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沛晶 王永清 +2 位作者 彭红霞 刘银 邓加佳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7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时微生态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482例婴幼儿肺炎住院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病例在肺炎治疗初始即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2组病例在肺炎治疗过...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时微生态制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482例婴幼儿肺炎住院病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病例在肺炎治疗初始即同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2组病例在肺炎治疗过程中出现腹泻症状时才开始使用微生态制剂,对照组病例不使用微生态制剂,分别治疗3天,观察各组患儿的继发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和疗效情况,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各组患儿发生继发性腹泻的百分比分别为:治疗1组52.7%(98/186),治疗2组55.7%(88/158),对照组66.7%(92/138),治疗1组与治疗2组及对照组比较继发性腹泻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0,P<0.05)。进一步比较预防性服用微生态制剂(治疗1组)和未预防性服用微生态制剂(治疗2组+对照组)对继发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7,P>0.05)。各组患儿间继发性腹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1.831,P<0.01)。结论①提前使用微生态制剂并未能达到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的作用。②当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发生后,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缩短腹泻的病程并减轻其症状。③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时,使用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选用微生态制剂的剂型、味道等因素明显决定幼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也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儿 微生态制剂 疗效
下载PDF
“311”及“417”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
18
作者 孙德庆 刘尚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1986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本文报告16例小儿感染性休克患儿,均用人工合成品对羟福林(311)和N-甲基酪胺(417),按1:1的比例配伍静脉注射或滴注及配合综合疗法,升压作用快,疗效显著,显效率(87.5%),有效率(12.5%)。本品对心、脑、肾血管有一定的选择性,有扩张血管... 本文报告16例小儿感染性休克患儿,均用人工合成品对羟福林(311)和N-甲基酪胺(417),按1:1的比例配伍静脉注射或滴注及配合综合疗法,升压作用快,疗效显著,显效率(87.5%),有效率(12.5%)。本品对心、脑、肾血管有一定的选择性,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仅对皮肤、骨骼肌血管有较轻的收缩作用,由于排泄快,可反复使用,无耐受性或积蓄现象,与多种药物无配伍禁忌,优于中药枳实注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 小儿 昔内弗林 甲基酪胺酸类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易秀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106-106,共1页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随机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280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剖宫产及非母乳喂养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随机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280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剖宫产及非母乳喂养儿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铁、钙、锌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剖宫产及非母乳喂养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同时应加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并注意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反复 小儿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剂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晏敏亮 肖智 李继红 《中外医疗》 2007年第21期13-,共1页
目的 评估热毒宁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毒宁注射剂)和对照组(病毒唑注射剂),观察两组治疗1、2、3天发热、咳嗽评分及综合评分.结果 ... 目的 评估热毒宁注射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毒宁注射剂)和对照组(病毒唑注射剂),观察两组治疗1、2、3天发热、咳嗽评分及综合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发热、咳嗽的有效率及缩短上述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 热毒宁注射剂治疗3天后对于改善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效果显著优于病毒唑,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宁注射剂 呼吸道感染 小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