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庄市近年发现的一批古代石人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锦山 《文物》 1983年第5期42-44,共3页
近年,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市南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古代石刻。现将其中七件石人介绍于下。 1.桥上石人(ZS1) 发现于台儿庄区涧头公社桥上村中路边。残高0.85、宽0.65、厚0.17米。石质略呈暗红色,圆雕。头戴盔帽,怒目獠牙,身穿护... 近年,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市南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古代石刻。现将其中七件石人介绍于下。 1.桥上石人(ZS1) 发现于台儿庄区涧头公社桥上村中路边。残高0.85、宽0.65、厚0.17米。石质略呈暗红色,圆雕。头戴盔帽,怒目獠牙,身穿护甲。其两肩部甲片施以浅浮雕,两乳突出,胸上及颈间镂刻六条环状阴线条表示甲胄,腰以下残缺,背面平整无纹饰(图:1)。 2.桥上石人(ZS2) 发现于桥上村北一家社员的猪圈墙上。残高0.6、宽0.53、厚0.25米。其石质、雕刻风格及造型与ZS1石人基本相同。惟双目下垂,口微闭,面目温和。腰以下亦残缺(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南部地区 浅浮雕 发现 台儿庄 风格 造型 圆雕 雕刻 古代
原文传递
枣庄市南部地区考古调查纪要 被引量:3
2
作者 文光 李锦山 傅本农 《考古》 1984年第4期289-301,共13页
枣庄市地处鲁南,西北和南部为平原地带,北部为山区,中部是起伏的丘陵。主要河流有峄城沙河、涛沟河、蟠龙河、界河、北沙河、荆水、漷水及薛河等,大都自北向南或西流南注入运河、微山湖。遗址多分布在上述河及支流的两岸,部分分布于山... 枣庄市地处鲁南,西北和南部为平原地带,北部为山区,中部是起伏的丘陵。主要河流有峄城沙河、涛沟河、蟠龙河、界河、北沙河、荆水、漷水及薛河等,大都自北向南或西流南注入运河、微山湖。遗址多分布在上述河及支流的两岸,部分分布于山间盆地近水流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地区 文化遗址 枣庄市 公社 灰陶 考古调查 陶片 陶器 泥质 黑陶
原文传递
枣庄市出土梵文铜镜和北朝铜佛像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锦山 《考古》 1986年第6期511-513,579,共4页
两件梵文铜镜,一件出土于枣庄市峄城区曹庄乡,是1980年冬季文物普查时由该乡文化站收集。另一件是1985年夏,由台儿庄区侯孟乡文化站收集,据云出土于该乡东南的官庄。梵文无法释读,推测与佛教梵呗类有关。梵文铜镜 2件。式样相同,直径9... 两件梵文铜镜,一件出土于枣庄市峄城区曹庄乡,是1980年冬季文物普查时由该乡文化站收集。另一件是1985年夏,由台儿庄区侯孟乡文化站收集,据云出土于该乡东南的官庄。梵文无法释读,推测与佛教梵呗类有关。梵文铜镜 2件。式样相同,直径9、周边厚0.3厘米。有圆柱形纽,纽穿孔,纽顶面铸一梵文。铜镜背面周环分两区,均铸梵文(图一)。1981年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佛造像 梵文 铜镜 出土 北朝 佛像 文化站 文物 台儿庄
原文传递
羲和御日画像考
4
作者 李锦山 《东岳论丛》 1986年第2期20-21,共2页
齐鲁书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由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版一五七,第350图(据该书介绍:“石高二尺一寸五分,广三尺三寸二分。对鸟衔双鱼,鸟身上一圆轮,轮中有物不清,右有三人挽车),系据《续滕县志》... 齐鲁书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由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的《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版一五七,第350图(据该书介绍:“石高二尺一寸五分,广三尺三寸二分。对鸟衔双鱼,鸟身上一圆轮,轮中有物不清,右有三人挽车),系据《续滕县志》为底本翻印。原画像石出土于滕县黄家岭。《续滕县志》卷五、金石第六载:“民国二十二年,邑治北三十里黄家岭出汉画像二十二石,兹选录九石”。此图即黄家岭出土二十二石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羲和 文物考古 省博物馆 圆轮 山东省 神话传说 出土 县志 研究所
下载PDF
从出土文物看汉代枣庄地区的农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锦山 文光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49-253,共5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属于黄河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齐鲁之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市发现汉代以前古遗址达二百余处,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反映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物,如汉画像石,铁制农具、陶家畜、陶井、仓、猪...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属于黄河下游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齐鲁之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市发现汉代以前古遗址达二百余处,同时还出土了不少反映汉代农业生产的文物,如汉画像石,铁制农具、陶家畜、陶井、仓、猪圈等,现简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出土文物 枣庄市 汉画像石 东部沿海地区 猪圈 历史悠久 生动形象 黄河下游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枣庄市出土一件明代铜腰牌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光 李锦山 《文物》 1984年第10期17-17,共1页
不久前,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收到一件铜制腰牌,为枣庄市齐村区税郭公社宋庄附近所出土。牌圆形,上端附有云头纹饰及穿系穗带的圆孔。牌正面凸铸一只金钱豹,豹头上部自右至左铸阳文八字:"豹字叁佰肆拾壹号"。背面铸阳文二十七字,... 不久前,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收到一件铜制腰牌,为枣庄市齐村区税郭公社宋庄附近所出土。牌圆形,上端附有云头纹饰及穿系穗带的圆孔。牌正面凸铸一只金钱豹,豹头上部自右至左铸阳文八字:"豹字叁佰肆拾壹号"。背面铸阳文二十七字,分六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明代文学 出土 管理站 金钱豹 文物 纹饰 宋庄 云头 圆孔
原文传递
山东枣庄市出土石印母及铜官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锦山 《文物》 1985年第5期91-91,共1页
近年,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考古调查中收集到一批古代官印。现将其中两方介绍于下。武原令印(图一)1979年夏出土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公社。石质,黑色。边长2.3、厚1厘米。白文篆体,双面皆刻"武原令印"四字。武原,始建于高祖时... 近年,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考古调查中收集到一批古代官印。现将其中两方介绍于下。武原令印(图一)1979年夏出土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公社。石质,黑色。边长2.3、厚1厘米。白文篆体,双面皆刻"武原令印"四字。武原,始建于高祖时,隶属分封国楚。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更楚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所辖县七:彭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官印 出土 考古调查 石印 管理站 台儿庄 彭城 石质 虎牙
原文传递
枣庄市发现东汉纪年残碑
8
作者 李锦山 文光 《文物》 1983年第7期90-90,共1页
1980年冬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普查文物,在台儿庄区张山子公社官墓村发现残损的东汉纪年墓碑一块。碑残长86、宽32、厚13厘米。碑文残存五行,自上而下,除第二行十三字外,其余四行均十四字,共计六十九字。书体属于汉隶,字行间有界格(见... 1980年冬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普查文物,在台儿庄区张山子公社官墓村发现残损的东汉纪年墓碑一块。碑残长86、宽32、厚13厘米。碑文残存五行,自上而下,除第二行十三字外,其余四行均十四字,共计六十九字。书体属于汉隶,字行间有界格(见图)。录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庄市 东汉 纪年 山东省 有界格 文物 管理站 台儿庄 自上而下 发现
原文传递
从活动的文物——江南庙会看戏剧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3,共3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她所创造的许多艺术样式,则是她各种智慧的结晶。而戏剧,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关戏剧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戏剧与宗教信仰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文化史上一个绕有趣味的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她所创造的许多艺术样式,则是她各种智慧的结晶。而戏剧,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关戏剧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戏剧与宗教信仰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文化史上一个绕有趣味的事实,是几个文明发祥地古老戏剧的产生都和宗教有关"戏剧自宋元形成以来,除了在“勾栏瓦舍”中演出外,寺庙也是一重要场所,这也是戏剧和宗教有渊源关系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社会功能 庙会 江南 文物 宗教信仰 中华民族 渊源关系
下载PDF
山东枣庄出土犁镜铜范
10
作者 李锦山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57-57,共1页
八一年春季,枣庄市薛城区邹坞公社出土一件犁镜铜范,整个形状呈略长半圆形,一面微鼓,一面略凹。通高34、宽33、厚6厘米。铜范分为上下两合,上合表面饰四个乳钉,两大两小,正中铸一阳文“王”字,内面光洁。下合表面饰七个大小不同的乳钉,... 八一年春季,枣庄市薛城区邹坞公社出土一件犁镜铜范,整个形状呈略长半圆形,一面微鼓,一面略凹。通高34、宽33、厚6厘米。铜范分为上下两合,上合表面饰四个乳钉,两大两小,正中铸一阳文“王”字,内面光洁。下合表面饰七个大小不同的乳钉,内面左侧有一三角形槽窝,右侧有一圆形槽窝。二槽窝之间有“十”字形槽窝。槽窝两侧铸有正体阳文“水”、“火”二字。上下合铜范有榫卯可以扣合,浇铸口留在圆形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三角形 枣庄市 圆形槽 半圆形 下合 面饰 内面 山东枣庄 成型
下载PDF
探究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慧 《管理观察》 2012年第23期142-142,共1页
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大历史意义,客观提出了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文物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 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大历史意义,客观提出了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文物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承载的关系,提出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并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及超负荷地接待,以免文物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