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型克雅病1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敬梅 李可 +2 位作者 胡珍珠 张尊胜 班瑾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总结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8年诊断的11例很可能的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病情转归。结果本组男1例,女10例,... 目的总结散发型克雅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CJD)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8年诊断的11例很可能的sCJ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病情转归。结果本组男1例,女10例,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起病7例,慢性起病1例.sCJD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被误诊。7例患者脑电图可见周期性三相波”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11例患者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存活时间为5.3个月。结论快速进展性痴呆常是sCJD诊断的切入点头颅MRI-DWI序列和脑电图对sCJD临床诊断价值大。sCJD预后差,多在发病半年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型克雅病 诊断 脑电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庆芳 张存芝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9期3540-3542,共3页
近年来预见性护理的兴起和发展揭开了临床护理学的新篇章,同时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随即预见性护理因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从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预见... 近年来预见性护理的兴起和发展揭开了临床护理学的新篇章,同时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随即预见性护理因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从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预见性护理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对预见性护理的含义、目的、优点和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实践意义的诠释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最后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各型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预见性护理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慢性病 自我效能感 医学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淑秀 郭斌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录的1304例行DSA检查的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录的1304例行DSA检查的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以及脑动脉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比较,脑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组在各危险因素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此外,颅外动脉的血管狭窄率显著性高于颅内动脉。结论颅外冬眠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高龄、男性、抽烟、喝酒、高血压、血脂水平高和高尿酸血症是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春艳 钟士江 张敬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9期32-34,共3页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部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患者的致残与致死风险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病情发展,脑梗死患者若未能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梗死面积会随着...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脑部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患者的致残与致死风险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病情发展,脑梗死患者若未能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梗死面积会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扩大,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也会随着原有能量枯竭坏死。缺血半暗带区在发病之初为低灌注区域,此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增加血液灌注,可使脑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而若超过一定时间,脑组织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形成不可逆坏死区,此区功能也会随之丧失,导致患者治疗后仍遗留功能障碍。因此,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要在早期开展有效治疗,方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更好改善预后。早期有效治疗是挽救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键。因此,本文就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脑梗死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治疗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宗青青 马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 目的研究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下的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排气及排便时间、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术后第1、3、7天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并提高其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并发症 舒适度
原文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淑秀 张士亮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溶栓... 目的分析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溶栓治疗)和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