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类识字(二)总体分析
1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5年第Z1期47-48,共2页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1.体现了二年级识字高峰的特点①减轻了份量,减缓了坡度,减少了重复。课文由6课减到5课;词语、短文都注了拼音,合并第3、6课;识字量减少了12个,删去了偏难的“萧”字;②内容更接近儿童生活。删去了儿童少见的“笙... 一、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1.体现了二年级识字高峰的特点①减轻了份量,减缓了坡度,减少了重复。课文由6课减到5课;词语、短文都注了拼音,合并第3、6课;识字量减少了12个,删去了偏难的“萧”字;②内容更接近儿童生活。删去了儿童少见的“笙”,换上了“二胡”;删去了“挖坑”,换上了“撒化肥”(使农活名称系统了);③强化了“词形”,加强了课文的前后衔接。“管”改为“黑管”,“笛”改为“长笛”;增补了“胡”、“钢”、“肥”、“撤”等字,为学习第3课按部首归类识字作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类识字 总体分析 反义词 事物特点 识字方法 词语 识字量 教给方法 识字能力 偏旁部首
下载PDF
不容忽视的带“点”段
2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5年第4期24-25,共2页
所谓带“点”的段,是指一篇文章中揭示主旨的段,段中往往有画龙“点”睛之笔,进行这些段式的训练,对于三年级建立段与段的联系,渗透篇的整体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这些段式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带“点”的段大都是篇的集聚点,外延... 所谓带“点”的段,是指一篇文章中揭示主旨的段,段中往往有画龙“点”睛之笔,进行这些段式的训练,对于三年级建立段与段的联系,渗透篇的整体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这些段式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带“点”的段大都是篇的集聚点,外延宽阔,内涵丰富,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在段的训练中,是不可忽视的。下面略举几例谈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 关节点 整体观念 文章思路 思维水平 段式 生活经验 集聚点 内涵丰富 陈赓
下载PDF
以序为纲 练中提高——《基础训练》1—4教学指要
3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6年第Z1期39-40,共2页
一、教材内容简析 第六册《基础训练》1—4充分体现了中段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其内容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形式有听、说、读、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1—4组教材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体现了语文... 一、教材内容简析 第六册《基础训练》1—4充分体现了中段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其内容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形式有听、说、读、写等。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与1—4组教材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体现了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还注意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训练渗透于形式各异、难易适度的练习之中,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训练 观察能力 指导训练 形容词 基本功训练 阅读训练 教学 句子 思维能力 知识点
下载PDF
同义词de误用及矫正对策
4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4年第9期23-24,共2页
汉语数量极为丰富的同义词。构成的妙词巧语,给了语 言无限的风采,但也给儿童学习语言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一个难点。据统计,儿童因同义词误用而造成的语病,约占所有语病的6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一、同义... 汉语数量极为丰富的同义词。构成的妙词巧语,给了语 言无限的风采,但也给儿童学习语言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成为语言运用训练的一个难点。据统计,儿童因同义词误用而造成的语病,约占所有语病的6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一、同义词的概念特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差异。同义词中的每个词都表示了同一基本概念的某种细微的精确特点,而儿童的感知笼统而不精确,在区别同类对象时缺乏准确性,不能很好地辨别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词 儿童 语言运用 语言文字 同义词语 概念特点 造句训练 思想内容 认知特点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语教学偏离语言训练的本质症结
5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研究》 1995年第10期3-4,共2页
中国当代语文界泰斗吕叔湘先生尖锐指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怪事”归于小语文教学长期偏离语言训练的轨道,其离轨的本质症结,又归于对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欠妥。其一,用价值论... 中国当代语文界泰斗吕叔湘先生尖锐指出:“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其“怪事”归于小语文教学长期偏离语言训练的轨道,其离轨的本质症结,又归于对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欠妥。其一,用价值论的观点,看看《李时珍》一课的价值取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训练 思想感情 李时珍 课文内容 自然段 语文教材
下载PDF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写写练练——也谈阅读课堂教学评价
6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研究》 1996年第4期7-8,共2页
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不论是“定量”的,“定性”的,都是一种模糊评价法。当前评价阅读课堂教学有一种重“评价内容”,轻“评价形式”的倾向,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种直观形式,其教学内容是通过直观形式暴露出来的。“人脑本来就具有模糊性思... 阅读课堂教学评价,不论是“定量”的,“定性”的,都是一种模糊评价法。当前评价阅读课堂教学有一种重“评价内容”,轻“评价形式”的倾向,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种直观形式,其教学内容是通过直观形式暴露出来的。“人脑本来就具有模糊性思维的特点”。(康德语)。在评价过程中的第一印象(即模糊状态的呈现)是“形式”的东西,而形式服务于内容。因此,评价一堂阅读课主要依赖于教学形式,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项指标是呈“网状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阅读课 教师素质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 阅读过程 教学过程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琅琅
下载PDF
语言训练不容忽视的“言语形式”
7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研究》 1995年第9期1-2,共2页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甲老师出...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轻谁,仍存在较大分歧。请看甲乙两位老师,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的片断。甲老师出示小黑板,四个思考题: 1.读第四段(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训练 言语形式 思想内容 语言文字训练 李时珍 言语内容 语文教学 训练过程 运用语言 训练程序
下载PDF
谈谈语感的形成
8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1994年第6期10-11,共2页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尤其值得咀嚼推敲的是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本质的反映,也是对语言文字想象、联想思维的感知活动,这种感知活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关键词 祖国语言文字 感知活动 联想思维 内心视象 心理现象 思维加工 “三多” 共呼吸 人物形象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同义词的误区及其教学
9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研究》 1994年第11期8-10,共3页
汉语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因为拥有数量极为丰富的同义词。同义词所构成的妙词巧语,给了语言无限的风采,但也给了人们的困惑。特别是给新学习语言的儿童带来了困难,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走进同义词的误区。
关键词 语言运用 学习语言 少年闰土 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过程 凡卡 搭配错误 不自觉 对比联想 技能化
下载PDF
谈谈“拼音—识字—阅读”的转换过程
10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5年第11期18-19,共2页
在“拼音—识字—阅读”的转换过程,由于儿童在学 习拼音和识字的每个阶段形成的不同的认知结构中,用一些肤浅的、不完全适合的观念同化新知识,新知识不能有效地被固定在认知结构中,则引起不稳定和含糊的意义,并且导致迅速遗忘,而没被... 在“拼音—识字—阅读”的转换过程,由于儿童在学 习拼音和识字的每个阶段形成的不同的认知结构中,用一些肤浅的、不完全适合的观念同化新知识,新知识不能有效地被固定在认知结构中,则引起不稳定和含糊的意义,并且导致迅速遗忘,而没被遗忘的又形成了思维定势,障碍了正确迁移的顺利进行,给每个转换阶段带来了不良影响。 拼音向识字的转换过程 拼音教学结束后向识字学习转换时,难度最大,时间最长。因为识字在儿童系统学习知识的开端,从学习拼音过渡到学习汉字,它是与儿童的认知过程紧密联系着的。儿童学习拼音一般知觉发展是从“物”到“文字符号”为代表的“命名”过程,而识字过程的知觉则是从“字(词)”到“物”的顺序。先知觉字形,然后赋予字形以客观的内容,同时读出字音。儿童在建立字(词)一物的联系过程中,也是以字词为中介,间接认识客观世界,其转换一般以经历三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学习 汉字 转换过程 认知结构 认知过程 “物” 形声字 转换阶段 阅读能力 转化过程
下载PDF
套在作文训练上的“框框”
11
作者 覃章俊 《湖北教育》 1995年第12期23-23,共1页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 苦于教,学生惧怕写的奇怪现象。在“苦”与“怕”的背后,恰恰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热点”,即作文教学形式上的框框和内容上的“框框”。这两个障碍作文训练的“框框”,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热点”呢?道理...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 苦于教,学生惧怕写的奇怪现象。在“苦”与“怕”的背后,恰恰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两个“热点”,即作文教学形式上的框框和内容上的“框框”。这两个障碍作文训练的“框框”,为什么会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热点”呢?道理太简单,跟那些乞求长命的人一样,明知“神丹仙药”是骗人之术,却被人视如珍宝,供若神灵,虔诚地去服它。可悲的是,这“仙丹”即使把人吃死了,谁又能怪罪于“仙丹”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 作文内容 小学生作文 作文兴趣 创造性思维 作文训练形式 教育观念 教师指导 应试教育
下载PDF
我爱《小学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章俊 《小学教学研究》 1996年第5期40-40,共1页
我与《小学教学研究》有12年的交往,可说是感情最深厚了,但绝没有丝毫的偏袒之意。我总是思考着一个不解的问题:《小学教学研究》并没有贴上“全国核心期刊”的标签,而在全国有很好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读者、作者,并且受到教研人员和教师... 我与《小学教学研究》有12年的交往,可说是感情最深厚了,但绝没有丝毫的偏袒之意。我总是思考着一个不解的问题:《小学教学研究》并没有贴上“全国核心期刊”的标签,而在全国有很好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读者、作者,并且受到教研人员和教师的普遍关注,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随机抽样10年来的1118篇文章(其中语文728篇,数学336篇)中,名家122篇,占11%;一般教研人员477篇,占42.6%;教师519篇,占46.4%。从抽样数据表明,《小学教学研究》深深扎根于肥田沃土之中,根基稳实,从基层来一回到基层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学研究 教研人员 人教社
下载PDF
文章的“隐含背景”及其教学
13
作者 覃章俊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3年第Z1期67-67,共1页
“背景”是指文章中人物或事件所处历史的或现实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进入那个特定的环境里,才能对文章中的人和事物有识有感。小语教材中的背景是以“典型背景段”(开头一段简括的交代)而“... “背景”是指文章中人物或事件所处历史的或现实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进入那个特定的环境里,才能对文章中的人和事物有识有感。小语教材中的背景是以“典型背景段”(开头一段简括的交代)而“隐含背景”(含在字里行间的有关背景词语)两种形式出现的。“典型背景段”学生一眼如故,而“隐含背景”往往只言片语,学生很难把握。大凡这类教材都是从古今中外名篇巨著中节选而来的,不可能有“典型背景段”,必须扑捉隐含背景的词语。例如《一分试验田》中的“浮夸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 历史环境 政治环境 外国作品 思想教育 虚报成绩 时间概念 八年 谢冰心 朝鲜人民
原文传递
抓文章思路八法
14
作者 覃章俊 《江西教育(管理版)(A)》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1-31,共1页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抓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抓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就抓文章思路的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 课文内容 八法 题眼 段落大意 火柴梗 提示法 联想法 发展顺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