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散改善克罗米芬诱导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的生物机制探讨
1
作者 张楚欣 程宇立 +2 位作者 胡红林 胡瑞瑶 高琳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当归散及其拆方对克罗米芬诱导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ion数据库获取当归散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当归散及其拆方对克罗米芬诱导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ion数据库获取当归散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检索克罗米芬导致子宫内膜血管发育不良相关的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GO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于动情期后第1天起,连续5 d灌胃克罗米芬混悬液造模;各给药组每日分别予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当归散、川芎-当归-芍药、黄芩-白术供试液,连续8 d。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KDR)、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内皮细胞TEK酪氨酸激酶(Tie2)的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得到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KD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FLT1等当归散核心作用靶点24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1 524个条目、细胞组分36个条目和分子功能94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118条通路。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VEGFA及其受体FLT1、KDR,Ang1、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微血管密度提高,KDR、FLT1、Ang1、Ang2、Tie2表达升高(P<0.05或P<0.01);除黄芩白术组,其余各用药组大鼠子宫内膜VEGF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当归散及其拆方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克罗米芬造成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下降,恢复VEGFA及其受体F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散 克罗米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 子宫内膜血管发育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当归散对克罗米芬诱导的大鼠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楚欣 程宇立 +2 位作者 胡红林 张若诗 高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当归散对克罗米芬诱导的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当归散及其拆方的影响差异及药效学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白术组、当归散组、芎归芍组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给药... 目的:研究当归散对克罗米芬诱导的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当归散及其拆方的影响差异及药效学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白术组、当归散组、芎归芍组和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于动情期后第1天起,每日灌胃克罗米芬混悬液(5.21 mg/kg),连续5 d;各给药组每日分别给予戊酸雌二醇(0.104 mg/kg),当归散、川芎-当归-芍药、黄芩-白术供试液(分别为0.3125 g/kg、0.208 g/kg、0.104 g/kg),连续8 d。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目;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雌、孕激素受体及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目、雌激素、雌激素受体、雌孕激素比、整合素β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孕激素受体表达减少(P<0.05),孕激素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P<0.01),其中当归散组、芎归芍组差异更显著(P<0.01);各给药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目增加(P<0.05);戊酸雌二醇组、芎归芍组大鼠雌激素水平升高(P<0.05);黄芩白术组大鼠孕激素水平降低(P<0.05),其余用药组差异更显著(P<0.01);除黄芩白术组,其余各用药组大鼠雌孕激素比均升高(P<0.05,P<0.01),其中芎归芍组差异更显著(P<0.01);各给药组大鼠雌激素受体水平均升高(P<0.05,P<0.01),戊酸雌二醇组、芎归芍组差异更显著(P<0.01);除黄芩白术组,其余各用药组大鼠孕激素受体水平均升高(P<0.05,P<0.01),戊酸雌二醇组、芎归芍组差异更显著(P<0.01);除黄芩白术组,其余各用药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当归散及其拆方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克罗米芬引起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发育障碍,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以及整合素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散 雌激素 孕激素 整合素Β3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建芳 《河北中医》 2002年第12期944-945,共2页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将 69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6例采用黄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 ,对照组 2 4例采用常规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将 69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6例采用黄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 ,对照组 2 4例采用常规止咳、化痰、平喘对症治疗。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复发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雾化吸入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稳定期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顾步汤加味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吴燕 朱晓鹏 钱康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79-181,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疼痛、感觉障碍、乏力或肌萎缩等症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易累及多个系统,如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90%[1]。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肢体疼痛、感觉障碍、乏力或肌萎缩等症状,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多见,易累及多个系统,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出现足部溃疡,甚至坏疽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多发性神经病变 肢体疼痛 感觉障碍 足部溃疡 依帕司他片 病情进展 顾步汤
下载PDF
论《金匮要略》治疗情志疾病及相关症状之降逆与补虚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甜 张春鹏 杨学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67-70,共4页
《金匮要略》中对于情志疾病及相关症状的治法颇多,其中降逆与补虚二法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匮要略》中降逆诸法主要以治疗梅核气之顺气降逆、治疗奔豚气之平冲降逆、治疗痞满症状之和胃降逆为代表,补虚诸法主要以治疗百合病之养阴清... 《金匮要略》中对于情志疾病及相关症状的治法颇多,其中降逆与补虚二法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匮要略》中降逆诸法主要以治疗梅核气之顺气降逆、治疗奔豚气之平冲降逆、治疗痞满症状之和胃降逆为代表,补虚诸法主要以治疗百合病之养阴清热、治疗脏躁之养心安神、治疗不寐之养血安神、治疗心悸之温中补虚为代表;另有阴阳双补、调和阴阳之法作为补虚诸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疾病 心理疾病 心身医学 《金匮要略》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维罗 胡宝珍 徐永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四妙汤,每日...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四妙汤,每日1剂,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血尿酸、血沉、CRP、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6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两组治疗后UA、ESR、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45、5.20、4.78、4.56、4.35、4.39,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4.11、4.02、4.55,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45、5.20、4.78、4.56,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4.11、4.0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5),对照组为12.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相比西医常规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能进一步降低血尿酸,消除炎症,改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罗氏三步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洋洋 叶方庆 +1 位作者 应帅宇 罗华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颈椎病分型中最为常见的亚型,研究显示,颈椎病的总发病率为24.66%,其中CSR患病率为10.66%,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1]。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椎体生物...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颈椎病分型中最为常见的亚型,研究显示,颈椎病的总发病率为24.66%,其中CSR患病率为10.66%,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1]。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椎体生物力学失衡、局部炎性反应等多因素引起颈椎及周围组织改变,刺激颈神经根,从而导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肢体灵活度下降等临床表现[2]。中医正骨通过调整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相对位置,纠正处于紊乱状态的椎间关节结构,缓解肌肉筋膜的异常应力,达到“骨正筋柔”的临床疗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正骨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温阳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沈初 孔俊姚 任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822-827,共6页
目的探究温阳健脾方+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杭州杭钢医院1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7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7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方治疗... 目的探究温阳健脾方+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杭州杭钢医院1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7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7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方治疗。比较2组疗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比对照组的85%高(χ^(2)=5.049,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4.2±1.1)分、(55±8)U/L、(24±6)μmol/L、(48±5)U/L]低于对照组[(5.8±1.1)分、(64±11)U/L、(30±8)μmol/L、(78±8)U/L](t=9.055、5.494、6.107、27.095,P<0.05)。2组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DNA、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1.5±0.3)×10^(5) U/ml、(109±13)ng/ml、(130±12)ng/ml、(119±19)ng/ml]比对照组[(2.0±0.5)×10^(5) U/ml、(149±18)ng/ml、(181±15)ng/ml、(149±26)ng/ml]低(t=8.481、15.813、22.770、7.865,P<0.05)。2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54±9)pg/ml、(96±18)pg/ml、(43±8)ng/L]比对照组[(71±16)pg/ml、(117±26)pg/ml、(60±11)ng/L]低(t=8.152、5.712、10.729,P<0.05)。研究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5.2±0.6)U/L、(3.8±0.4)mmol/L、(0.21±0.05)EU/ml]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6.4±0.7)U/L、(4.5±0.6)mmol/L、(0.27±0.07)EU/ml](t=10.979、7.886、6.000,P<0.05)。2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病毒复制,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温阳健脾方 恩替卡韦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中药内服联合中医手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8
9
作者 徐清平 宋登峰 +1 位作者 朱晓峰 牛森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影响。方法: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行中医骨伤手法、活血通络汤方...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治疗后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影响。方法: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行中医骨伤手法、活血通络汤方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B组32例,行中医骨伤按摩手法联合活血通络汤方治疗。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JOA评分、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水平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IL-1、TNF-α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治疗后的IL-1、TNF-α指标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骨伤手法按摩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疼痛感,整体疗效更好,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内服 骨伤手法 温针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特征及其微生态干预疗效 被引量:33
10
作者 时小红 文乾钧 +2 位作者 彭茜茜 王永武 杨云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6-810,共5页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改善ROU临床症状、提高再生黏膜成熟度、改善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势均较明显,但缺少理论依据。舌诊是中医辨病、辨证论治、临床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改善ROU临床症状、提高再生黏膜成熟度、改善愈合质量、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优势均较明显,但缺少理论依据。舌诊是中医辨病、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监测的重要依据,舌苔可反映局部和整体的病理状态,舌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微生态系统,苔体的改变或可成为ROU发病的某种菌落指示剂。苔体生态位中的菌群、定植菌等的致病性,或可成为ROU的潜在诊断标志物。本文以微生态为切入点,对ROU发病机制、微生态与ROU中医药疗效和机制的相关性等方面,就国内外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药 疗效 微生态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陶学霞 徐月花 邵银燕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3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观察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5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为常规组(64例)和肺康复组(7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住院期间即开始肺康复护理,并延续12周的随... 目的观察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5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分为常规组(64例)和肺康复组(7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住院期间即开始肺康复护理,并延续12周的随访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呼吸困难指数(mMRC)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随访周期内常规组和肺康复组急性发作次数和再入院次数。结果肺康复组与常规组比较,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均P<0.05)。治疗前两组CAT评分、mMRC、血清TNF-α及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肺康复组治疗后CAT评分为25.70±4.69、22.13±4.27,mMRC为2.41±0.73、2.10±0.66,血清TNF-α水平为(5.94±2.04)、(5.12±1.89)p g/ml,IL-6水平为(4.29±1.04)、(3.85±1.07)p g/m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肺康复组与常规组比较,CAT评分、m MRC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周期内,急性加重次数及再住院次数肺康复组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的住院患者实施肺康复,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生存质量、症状及运动能力,减少急性加重对肺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急性加重后的炎症反应,降低短期再入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综合评估
下载PDF
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冰 谢晶日 孙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9期1447-1450,1577,共5页
目的探讨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关键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愈... 目的探讨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关键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愈宁组、美沙拉嗪组,每组各15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液(100 mg/kg TNBS+50%乙醇0.25 mL)一次性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干预7 d。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荧光强度。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渗出明显,细胞间紧密连接断裂;而经肠愈宁干预后,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状态明显改善,细胞间紧密连接少部分断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荧光强度(0.11±0.01、0.11±0.01、0.09±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0.14±0.01、0.15±0.03、0.13±0.00,均P<0.05);经肠愈宁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荧光强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0.13±0.00、0.14±0.02、0.12±0.01,均P<0.05)。结论肠愈宁可通过上调TJ关键蛋白claudin-1、ZO-1、occludin的表达修复结肠黏膜损伤,治疗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愈宁 溃疡性结肠炎 紧密连接 机械屏障
原文传递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方鸿浩 单静华 +1 位作者 沈雁 黄玲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患者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患者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益母草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予以益母草颗粒口服的基础上联合予以加味当归芍药散口服治疗。治疗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周期状况、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89.80%(44/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59.28%(2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各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月经周期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参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QOL评分、KP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当归芍药散对阴虚血热型月经失调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月经周期并调节性激素分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失调 阴虚血热型 加味当归芍药散 临床疗效 性激素
下载PDF
绞股蓝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黄平 钱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39,共6页
目的:为研究绞股蓝颗粒保护肾功能、抑制异常活化的糖尿病肾病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分子机制,并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绞股蓝颗粒在临床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体... 目的:为研究绞股蓝颗粒保护肾功能、抑制异常活化的糖尿病肾病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分子机制,并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绞股蓝颗粒在临床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体质量180-220g,雌雄各半,采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F组:灌胃同体积9%生理盐水),其余随机分为5组:绞股蓝颗粒高剂量组、绞股蓝颗粒中剂量组、绞股蓝颗粒低剂量组、缬沙坦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分别观察血糖、血脂、肾功能、24h尿微量白蛋白、肾脏肥大指数、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浆及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以及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肾组织的表达等。结果:①大鼠一般情况:各给药组大鼠的精神状况、反应、毛色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②对糖代谢影响:除缬沙坦外(P>0.05),各给药组均有降低血糖代谢的作用;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脂代谢影响:高、中剂量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较为显著(P<0.05,P<0.01),高剂量组降脂作用第28d较第7d有明显优势(P<0.05);④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抑制肾脏肥大(P<0.05,P<0.01),高剂量组降尿素氮作用第28d较第7d有明显优势(P<0.05);⑤对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高、中剂量组能抑制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活性转换酶活性(P<0.05,P<0.01),缬沙坦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高、中剂量组和缬沙坦降低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减轻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肾组织的过度表达(P<0.05,P<0.01)。结论:①绞股蓝颗粒对实验性DN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抑制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和高滤过,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航 骆英 +1 位作者 熊景 何富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14-1717,共4页
盐酸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虽属抗菌药,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该药尚具有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作... 盐酸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虽属抗菌药,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该药尚具有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在防治糖尿病肾病(DN)方面也有报道。现笔者将近年来关于盐酸小檗碱治疗DN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盐酸小檗碱 实验研究 临床 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 肠道感染
下载PDF
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嘉鹤 傅志泉 +5 位作者 邓建平 李春霞 乔镇 朱伟琴 赵虹雯 李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每日1...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叶酸片治疗,10 mg/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的变化。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治疗前后胃黏膜HSP70的表达,利用HPIAS-1 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采集图像,半定量分析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有效率为56.0%(2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检查治疗组对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胆汁反流、黏膜白相、血管显露和颗粒增生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病理检查治疗组治疗萎缩总有效率为80.0%(40/50),对照组总有效率54.0%(2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肠化有效率75.0%(12/16),对照组有效率33.3%(5/1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胃黏膜HSP70积分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HSP70积分光密度值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和胃化瘀中药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胃黏膜HSP70的表达而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健脾和胃化瘀 热休克蛋白
原文传递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叶晨书 沈明霞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0期47-49,共3页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可募集的卵泡数量减少或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可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被视为卵巢早衰的早中期阶段。其发病因素涉及遗传、年龄、环境、医源性等多方面。该病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卵巢内可募集的卵泡数量减少或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可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被视为卵巢早衰的早中期阶段。其发病因素涉及遗传、年龄、环境、医源性等多方面。该病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本病病因与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治本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病因学 免疫因素 诱导排卵
下载PDF
浅谈阴虚血瘀的机理及其治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航 杨少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62-2064,共3页
从阴液不足对瘀血及瘀血其他致病因素影响的角度叙述了阴虚与瘀血的关系,并探讨了阴虚致瘀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养阴法治疗血瘀证的主要作用包括:①养阴行血,增水行舟;②养阴药本身具有的消散瘀结、促进血行作用;③濡润脉道,保护血络;④滋... 从阴液不足对瘀血及瘀血其他致病因素影响的角度叙述了阴虚与瘀血的关系,并探讨了阴虚致瘀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养阴法治疗血瘀证的主要作用包括:①养阴行血,增水行舟;②养阴药本身具有的消散瘀结、促进血行作用;③濡润脉道,保护血络;④滋养脏腑,调节血行;⑤与针对病原,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血瘀 病机 养阴活血
原文传递
中药加味玉屏风散外用对乳头皲裂预防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国芳 冯素文 +4 位作者 黄飞翔 斯奇 顾文平 黄燕飞 徐美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6期1040-1043,1090,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主要由黄芪、白术、防风、桑白皮和甘草组成)煎汤乳头涂抹对乳头皲裂/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的初产妇,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全程干预组(95例)、产后干预组(94例)、... 目的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主要由黄芪、白术、防风、桑白皮和甘草组成)煎汤乳头涂抹对乳头皲裂/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的初产妇,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全程干预组(95例)、产后干预组(94例)、对照组(90例)。全程干预组于孕37周始开始使用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乳头、乳晕,每日早晚各一次,于每次哺乳后继续使用延续至产后7 d;产后干预组于分娩后2 h回病房时给予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并于每次哺乳后使用至产后7 d,涂抹方法同全程干预组;对照组仅用清水清洁乳头,时间每天一次,如有初乳分泌,则挤出初乳涂抹于乳头表面。各组均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姿势及相关喂养知识指导,在分娩后12 h至出院前每天观察和评估婴儿吸吮、乳头疼痛及皲裂情况,产后6个月电话随访婴儿喂养情况。结果全程干预组、产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乳头皲裂发生率分别为10.53%、21.28%和25.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乳头皲裂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乳头明显疼痛分别为17例(17.89%)、30例(31.91%)和35例(38.89%),3组间乳头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散煎汤涂抹乳头,于孕37周始至产后7 d的连续使用,能有效降低乳头皲裂的发生率,也能有效减轻婴儿吸吮造成的乳头疼痛,间接提高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散 乳头皲裂 中药涂抹 母乳喂养 预防
原文传递
中药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姚燕琴 孙文浩 +2 位作者 朱行睿 张向力 乐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与研究组(中药煎液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各6... 目的研究中药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与研究组(中药煎液内服+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各68例。分析2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评分、中医症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评分及总积分)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4^+与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均明显好转,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提升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途径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