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沙必利联合益生菌小麦纤维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立凤 陈强 高越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0期1862-1863,共2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小麦纤维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5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自主排便频率、粪便性质、排便...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小麦纤维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15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自主排便频率、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程度、腹胀、腹痛、排便不尽感等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复发率低(P〉0.05);停药8周、12周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有明确疗效,但远期复发率较高,结合小麦纤维素治疗后,不仅安全有效,还能保持疗效更持久,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功能性便秘 小麦纤维素 益生菌 莫沙必利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老年肌少症的干预效果
2
作者 张旭菲 何华琴 刘晓红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4期54-56,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对老年肌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老年科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治疗方案为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 观察老年综合评估(CGA)护理对老年肌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老年科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两组治疗方案为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和药物治疗。两组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CGA护理,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肉活动功能、骨骼肌质量、肌肉握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肌肉活动功能、骨骼肌质量、肌肉握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GA护理可提高老年肌少症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骨骼肌质量和肌肉握力,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护理 老年肌少症 生活质量 肌肉活动功能 骨骼肌质量 肌肉握力
下载PDF
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高血糖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芸 戚德清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期48-49,59,共3页
目的通过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研究应激期保持一定范围血糖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入院即刻血糖≥12.0 mmol/L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普通胰岛素... 目的通过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研究应激期保持一定范围血糖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入院即刻血糖≥12.0 mmol/L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泵入维持血糖值在7.8~11.1 mmol/L之间。比较2组患者随机血糖、血糖恢复至7.8~11.1 mmol/L时间、住院平均血糖、住院时间、再发AMI、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EF斜率≥35%人数;入、出院时KillipⅡ~Ⅲ级及死亡人数。结果干预组血糖值恢复至预定值时间、平均血糖值、住院时间、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死亡及出院时KillipⅡ~Ⅲ级人数等都低于对照组,EF斜率≥35%人数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事件与严重心律失常(P=0.001,OR=1.225)、住院平均血糖值(P=0,OR=0.123)密切相关。结论急诊PCI不能改变应激高血糖引起的心肌的病理生理改变。主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期高血糖,有利于PCI干预的患者的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糖 主动干预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洪柱 陈宁 +3 位作者 舒松 徐静 江琴 吴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55例为观察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255例为观察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另取同期的健康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2组人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散射比浊法检测2组人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比较,VaD患者Hcy、hs-CRP、D-二聚体与MMSE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即VaD患者MMSE评分越高,痴呆严重程度越低,并且血清Hcy、hs-CRP、D-二聚体水平降低,轻度痴呆患者血清中Hcy、hs-CRP、D-二聚体的水平值明显低于中度、重度痴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D-二聚体可能参与了VaD的发病,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与Hcy、hs-CRP和D-二聚体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对不同程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洪柱 舒松 +1 位作者 汪俊 陈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6-1167,共2页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程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将轻度、中度、重度认知障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综合康复治疗加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不同程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将轻度、中度、重度认知障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试验组(综合康复治疗加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综合康复治疗手段联合药物治疗轻、中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对重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老年认知障碍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网状弹力绷带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无菌敷贴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龚晓梅 舒松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3期14-14,24,共2页
目的观察网状弹力绷带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无菌敷贴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老年康复病区和重症ICU随机抽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老年意识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网状弹力绷带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无菌敷贴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老年康复病区和重症ICU随机抽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老年意识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3M透明薄膜敷料贴,贴膜外加用网状弹力绷带二重固定法。对照组仅采用3M透明薄膜敷料贴膜固定法。观察两组PICC敷贴更换频率、皮肤过敏、导管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敷料更换时间(4.9±0.5)天,长于对照组的(4.2±1.4)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的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使用网状弹力绷带保护无菌敷贴,可降低敷贴更换频率,减少导管脱出、皮肤过敏及渗血渗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意识障碍患者 网状弹力绷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敷贴更换频率
下载PDF
中青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远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锦平 陈幸 +1 位作者 丁成 陈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89-3193,共5页
目的对45周岁以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10年观察,发现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早期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45周岁以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8例进行10年跟踪观察,61例完成随访,终点发生缺... 目的对45周岁以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10年观察,发现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早期因素。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健康体检45周岁以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18例进行10年跟踪观察,61例完成随访,终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3例(A组)与未发生28例(B组)。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血压、体脂肪含量(Fat%)、斑块形态、血管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吸烟史、舒张压、Fat%、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B组〔24例(73%)与8例(29%),χ2=11.84,P<0.01〕。终点时A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B组〔32例(97%)与15例(54%),χ2=16.13,P<0.01〕。基线时两组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搏动指数(P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组颈动脉IMT为(1.12±0.05)mm,B组为(1.11±0.0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终点时A组颈动脉IMT为(1.77±0.06)mm,高于B组的(1.49±0.08)mm(t=15.60,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软斑、Fat%超标、ICA RI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男性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早期软斑、IFat%超标、CA RI增高与远期发生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硬化 缺氧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长期随访
下载PDF
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芸 戚德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360例患者纳入本次随访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远程血压监... 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将符合条件的360例患者纳入本次随访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实施远程血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研究开始及研究的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时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脂,记录患者的用药处方及不良反应、靶器官损害、终点事件和因高血压以及相关疾病住院情况。结果在不同随访时间点,两组组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LVE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0.4%和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3级高血压、联合用药≥3种、不良反应、靶器官损害、终点事件和住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0%、11.4%、19.2%、7.2%、3.6%、18.6%,12.3%、23.4%、46.1%、16.9%、9.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监控结合被动干预,能显著提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靶器官损害,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监测仪 早期医疗干预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压疮创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龚晓梅 张洪柱 +1 位作者 田耿家 陈红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压疮创面分泌物培养检出的785株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护理选择相应的方法及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13例压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患者创面深部分泌物送检培养,观察患者创面... 目的调查分析压疮创面分泌物培养检出的785株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护理选择相应的方法及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13例压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取患者创面深部分泌物送检培养,观察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13例患者共采集标本1 528份,其中阳性标本1 376份,阳性率为90.05%,去重后分离阳性病原菌7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9株(占75.03%),检出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20株(占15.29%)、奇异变形杆菌100株(占12.74%)、铜绿假单胞菌98株(占12.48%);革兰阳性菌196株(占24.9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株(占13.25%),耳葡萄球菌16株(占2.04%)。结论压疮创面多为感染创面,以肠道菌群居多,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处于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对于压疮预后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酒精性心肌损伤的临床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薇 王宁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1期3237-3242,共6页
目的通过系统研究酒精性心肌损伤的临床分型和特点,比较早晚期酒精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提高对酒精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认识。方法入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 目的通过系统研究酒精性心肌损伤的临床分型和特点,比较早晚期酒精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提高对酒精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认识。方法入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大江东医院、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杭州市临安区人民医院的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长期过量饮酒、并有心血管症状和心肌损伤证据的心内科门诊患者,共102例。根据酒精性心肌病(ACM)的诊断标准,分为ACM组和非ACM组,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心电图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包括酗酒年限和酒精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内径分别为(59±5)mm,(24±4)mm,大于非ACM组[分别为(51±4)mm、(22±4)mm](P<0.001,P=0.044);ACM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4%,明显低于非ACM组(63%±8%,P<0.001)。非ACM组患者双心房增大的发生率为57.58%,明显高于ACM组(36.11%,P=0.038);非ACM组房颤的发生率为54.55%,明显高于ACM组(27.78%,P=0.009);非ACM组患者舒张性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ACM组(P=0.005)。结论ACM多表现为心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心衰,而非ACM组可能属于酒精性心肌损伤的早期阶段,多表现为双心房大、房颤、舒张功能不全。因目前对于非ACM缺乏认识,且无临床诊断标准,故容易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高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入院脑钠肽与近期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芸 张洪柱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6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通过对高龄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肤(BNP)水平与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年龄≥75岁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住院治疗31例患者入组。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 目的通过对高龄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患者入院时血浆脑钠肤(BNP)水平与患者近期疗效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年龄≥75岁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住院治疗31例患者入组。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分析入院时不同级别心功能患者的BN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功能状况;入院时BNP、LVEF与最终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增高;LVD、LVS逐渐增大,LVEF、CO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BNPN著高于其他患者,LVEF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入院BNP水平与其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并且对其临床近期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脑钠肽 预后
下载PDF
髋外展肌强化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12
作者 杨晨晨 马江辰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6期25-26,70,共3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髋外展肌强化训练的效果,探讨其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根据术后采用的康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髋外展肌强化训练的效果,探讨其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根据术后采用的康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髋外展肌强化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关节功能均有一定恢复,观察组恢复相较对照组更好;两组平衡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12周后,两组步频、6 min步行距离(6MWD)均较前明显增加,观察组步频较对照组更快,6MWD更长;两组站坐转换时间均有减少,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干预12周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恢复,观察组恢复较对照组更好。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患者行髋外展肌强化训练,能更好地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帮助其恢复平衡和步行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外展肌强化训练 髋关节功能 步行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益肾祛痰瘀方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栏萍 雷小兰 孔乐亭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595-597,共3页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其临床表现特征以记忆力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失语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该病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其临床表现特征以记忆力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失语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该病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治疗药物主要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改善认知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5-羟色胺类药改善精神行为症状;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辨证施治针对老年痴呆的不同分期进行个体化用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可协同增效[2]。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发病的根本原因在肾虚,痰浊和瘀血是其重要发病因素[3]。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临床自拟益肾祛痰瘀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行为症状 多奈哌齐 临床观察结果 个体化用药 记忆力障碍 胆碱酯酶抑制剂 老年痴呆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吴茱萸贴敷内关与足三里穴联合按摩对晚期肿瘤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培培 周健男 +1 位作者 魏莹 刘云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4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敷内关与足三里穴联合按摩辅助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老年康复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晚期肿瘤重度癌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敷内关与足三里穴联合按摩辅助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老年康复科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晚期肿瘤重度癌性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常规规范化癌性疼痛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吴茱萸贴敷内关与足三里穴联合按摩。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癌性疼痛干预有效率、对护理满意度、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癌性疼痛干预有效率(96.0%,48/50)高于对照组(78.0%,39/50),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6.0%,3/50)低于对照组(22.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100%,50/50)高于对照组(90.0%,45/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规范化癌性疼痛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吴茱萸贴敷内关与足三里穴联合按摩,可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绪,减少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晚期肿瘤 穴位贴敷 按摩 心理状态 恶心呕吐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园园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8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日常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和一般健康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试验组上述4项生活质量细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针刺 康复训练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涌泉穴贴敷吴茱萸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乐亭 马晓青 张栏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0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涌泉穴贴敷吴茱萸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涌泉穴贴敷吴茱萸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涌泉穴敷贴中药吴茱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疗效。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65.1%(28/43)高于对照组的30.2%(1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7,χ^(2)=10.49;P<0.01)。两组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老年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应用穴位贴敷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泉穴 穴位贴敷 吴茱萸 脑卒中 肢体运动障碍 早期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