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不同平面阻滞方法对胸段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华 王波 +1 位作者 何杰 周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疾病,终生患病率20%~30%[1-3],随着人口老龄化,整体发病率在近期呈上升趋势[4]。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合并症,带状疱疹发病1个月以内的疼痛为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对AHN进行早期...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疾病,终生患病率20%~30%[1-3],随着人口老龄化,整体发病率在近期呈上升趋势[4]。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合并症,带状疱疹发病1个月以内的疼痛为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acute herpetic neuralgia,AHN)[5]。对AHN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疼痛程度能使远期疼痛发生率显著下降[6],胸段AHN治疗方式以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胸部平面技术在疼痛治疗中逐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超声 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华 周洁 +2 位作者 汤婷 王星岑 冯冉冉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下腔静脉超声评估并以IVC-CI 40%为阈值导向补液治疗30例,为IVC-CI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入恢复室时(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及麻醉诱导后不良反应和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PASP、PAM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T_(1)时MAP、HR、PASP、PAMP均明显升高,T_(2)时MAP、PASP、PAM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均未出现肺水肿、严重的心动过缓、酸中毒、术后谵妄、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使用率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以IVC-CI 40%为阈值导向补液可以减少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但术后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老年人 下肢静脉手术 肺动脉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涂祈国 阙彬 +4 位作者 何杰 王波 杜忠举 张华 周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评价揿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PRF)术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背根神经节PR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观察两组... 目的评价揿针疗法联合脉冲射频(PRF)术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背根神经节PR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揿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T_(0))、诊疗后1周(T_(1))、诊疗后2周(T_(2))、诊疗后4周(T_(3))、诊疗后8周(T_(4))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数字评分(NRS)、普瑞巴林日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T_(1)~T_(4)的NRS、PQSI、普瑞巴林日口服量明显降低(t分别=2.41、2.95、7.48、7.41、2.02、6.43、10.83、13.34、2.36、1.90、2.84、4.87,P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T_(1)~T_(4)的NRS、PQSI、普瑞巴林日口服量均明显低于T_(0)(P均<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PRF可明显改善老年人PHN的疼痛和睡眠,减少普瑞巴林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疗法 脉冲射频 老年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 夏菊荣 +2 位作者 冯冉冉 王波 何丽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 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喉罩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下舌骨距离(DSHB)、颏下会厌距离(DSEM)和颏下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喉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喉罩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喉罩套囊周围漏气;气道峰压>20 cmH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喉罩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喉罩通气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喉面罩 预测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波 张华 +1 位作者 杜忠举 夏菊荣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老年患者107例,对照组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为口服加巴喷丁联合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老年患者107例,对照组为口服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为口服加巴喷丁联合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两组患者依据疼痛程度调整加巴喷丁用量。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每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睡眠质量(SQ)评分、加巴喷丁周用量及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4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2周的S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4周的加巴喷丁周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头晕、嗜睡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高电压脉冲射频术治疗老年人颈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更佳,减少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高电压 脉冲射频 老年人 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治疗老年人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波 张华 杜忠举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6期541-543,共3页
高达65%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会迁延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且带状疱疹发病率逐年增高,长期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2]。研究发现降低急性期PHN疼痛程度,PHN发生率将明显下降[3],为临床预防... 高达65%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会迁延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且带状疱疹发病率逐年增高,长期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消耗大量医疗资源[2]。研究发现降低急性期PHN疼痛程度,PHN发生率将明显下降[3],为临床预防PHN带来新思路。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技术是一种新型微创阻滞手段[4]。本次研究评价SAPB治疗老年人胸段PHN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胸段 医疗资源 长期疼痛 临床预防 PHN 老年人 急性期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波 杜忠举 张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比洛芬凝胶贴膏1贴贴于腰部目标部位,每日2次,共2周;观察组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治疗基础上... 目的评价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氟比洛芬凝胶贴膏1贴贴于腰部目标部位,每日2次,共2周;观察组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贴治疗基础上,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进行腰部目标范围治疗,每周3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59、9.90、17.39、19.40、19.95、2.87、5.92、8.22、9.83、10.16,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9、3.62、9.95、11.89、12.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5.63、7.41、7.42,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无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疗法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