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燕华 傅秋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1290-1291,共2页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起来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新技术,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因创伤小、一般不需全身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一个新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可治疗血管狭窄,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患...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起来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新技术,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因创伤小、一般不需全身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一个新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可治疗血管狭窄,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减少脑血管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AS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本研究对拟行CAS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干预 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术后并发症 应用 硬化性狭窄 脑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克义 李保华 +1 位作者 冷建杭 汪子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等指标,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①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叶酸(Fol)、维生素B12(VitB12)等指标,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相比。结果:①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ol及Vit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HCY水平增高组发生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5.909(95%置信区间为2.74~12.74)。③与脑梗死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Fol、VitB12、TG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SBP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④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Fol、Vit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12 叶酸 血浆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15
3
作者 傅秋燕 胡玲琳 +2 位作者 张梅 黄燕华 来青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并观察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观察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 21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310例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对患者留取痰液、尿液、血液...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并观察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观察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 21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310例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对患者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1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0例,感染率为25.62%;其中肺部感染182例、泌尿系感染87例,分别占58.71%、28.06%;共检出病原菌43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最多,分别占31.10%、17.97%、16.13%、9.9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年龄≥70岁、气管插管≥6d、气管切开≥7d、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基础疾病及住院天数有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医院感染,对于感染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同时进行有效地规范护理干预,对积极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斌 吴最新 +2 位作者 俞一歆 单艳娜 牛国忠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0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触珠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婉 缪卫琴 蒋敏海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31-634,6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触珠蛋白(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1例,检测血清中SAA和H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2周后预后的严...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触珠蛋白(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1例,检测血清中SAA和Hp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2周后预后的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清中SAA、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2周后预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估患者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6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周后预后程度轻度组451例,中度组130例,重度组20例。重度组血清SAA、Hp水平[(85.90±64.56)、(1 860.00±91.59)mg/L]高于中、轻度组[(31.75±47.39)、(1 431.55±89.45);(18.56±33.60)、(1 262.72±82.57)mg/L],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320、4.532,均P<0.05),血清中SAA、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2周后预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82、0.137,P<0.05);3个月良好预后组490例,不良预后组1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年龄是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p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不足(P>0.05)。结论血清中SAA、H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SAA、Hp水平来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SAA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触珠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帅 资文杰 +14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刘瀚圣 袁俊杰 罗伟东 桑红菲 岳飞学 李荣宗 陈旺 王魁花 孙军 郭章宝 徐伟 杨清武 龚自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比较90 d良好功能预后发生率[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和90 d病死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丁苯酞与90 d功能预后、sICH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的相关性,校正因素包括年龄、血压、发病到穿刺时间、mTICI血流分级、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闭塞部位等混杂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645例,丁苯酞组232例,对照组413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预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9.2%(91/232)vs28.1%(116/413);χ^2=8.454,P=0.005];丁苯酞组患者sIC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32)vs10.2%(41/403),χ^2=15.965,P<0.001];丁苯酞组9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1%(79/232)vs 52.8%(218/413),χ2=20.983,P<0.001]。使用丁苯酞治疗是90 d良好功能预后(OR:1.646,95%CI 1.091~2.483,P=0.018)、降低sICH发生率(OR:0.164,95%CI:0.056~0.475,P=0.001)及90 d病死率(OR:0.424,95%CI:0.278~0.647,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可显著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降低sICH风险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丁苯酞
下载PDF
TBL+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钱芸 杨卉 +3 位作者 黄焕 牛国忠 刘克勤 唐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团队协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4名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生作为对照... 目的探究团队协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4名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生作为对照组,采取CBL教学模式;将2021年4~12月接收的42名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生作为观察组,采取TBL联合CBL的混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见习生带教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素质。结果观察组见习生带教后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开阔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习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沟通能力及诊疗程序掌握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TBL联合CBL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病学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见习生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培养其专科临床思维,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素养,改善带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团队协作学习 病例为基础的学习 混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26例老年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蒋琳 牛国忠 殷聪国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7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和老年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O-BPPV)的临床表现,并探讨手法复位对老年S-BPPV和老年O-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0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BPPV患者和4... 目的比较老年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和老年客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O-BPPV)的临床表现,并探讨手法复位对老年S-BPPV和老年O-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0月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BPPV患者和49例O-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临床表现(眩晕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以及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S-BPPV组患者眩晕的潜伏期为(4.36±1.89)s,大于O-BPPV组患者的(3.17±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眩晕的持续时间为(6.94±3.25)s,小于O-BPPV组的(13.37±3.6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的循环次数为(1.68±1.12)次,明显少于O-BPPV组患者的(3.42±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PV组患者1周和3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96.15%,与对照组患者的85.71%和9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S-BPPV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2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老年O-BPPV患者,老年S-BPPV患者临床具有眩晕潜伏期较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S-BPPV和O-BPPV均可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且治疗效果满意,但S-BPPV患者手法治疗的循环次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老年患者 耳石膜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建丽 宣仙君 蒋敏海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定量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成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Cochrane系统回顾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Google Scholar、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截至2018年1月),查找依达拉奉治疗成人AI... 目的定量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成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Cochrane系统回顾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Google Scholar、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截至2018年1月),查找依达拉奉治疗成人AI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RCT,共计患者3176例。荟萃分析显示: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组)有效率、显效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8,95%CI:0.42~1.44,P=0.42)。灵敏度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效率仍高于对照组(OR=1.56、1.78,95%CI:1.22~2.00、1.35~2.35,均P=0.00)。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成人AIS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但由于存在一些低质量RCT的影响,上述结论仍需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荟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脑再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聪国 牛国忠 金石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再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0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0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进行组... 目的探讨脑再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0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0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华洁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清 铁蛋白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神经内科护士用药安全管理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韶彬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年第11期1103-1104,共2页
用药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关系着民众对民生工程的坚定信心。而神经内科护士作为连接患者和医生之间的纽带,对用药安全工作的准确解读既关系内科医师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准确把握,更关系民众对医学治疗的信心。
关键词 神经内科 药物特点 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4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殷聪国 蒋琳 +3 位作者 黄焕 张灏 夏文卿 牛国忠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1849-1851,共3页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在我国,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占到46.6%,且具有高复发风险,sICA...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在我国,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类型,占到46.6%,且具有高复发风险,sICAS患者每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为7%~11%。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怎样做好sICAS的预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 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性 支架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复发风险
下载PDF
西洛他唑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小鼠脑血流量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山 唐波 +4 位作者 詹建伟 陈子晞 徐远胜 王芳 吴锦鸿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6-19,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CLZ)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小鼠脑血流量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分为CLZ组、PBS组及HPβCD组,每组4只,给予CLZ悬浊液、PBS溶液及HPβCD溶液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RO...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CLZ)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小鼠脑血流量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分为CLZ组、PBS组及HPβCD组,每组4只,给予CLZ悬浊液、PBS溶液及HPβCD溶液后于不同时间点进行ROI区域(L)及对侧映射区域(R)的脑血流量测定。另将CLZ、PBS和HPβCD分别加入培养液中对小鼠大脑由来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6d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p-e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e NOS)并对比分析。结果CLZ组小鼠注射药物后半暗带区域脑血流量较其他两组小鼠有所增加;注射后20、30及60min时的L/R比值均高于0min,且注射后20、30min时的L/R比值均高于PBS组、HPβ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LZ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域脑血流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p-eNOS活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脑梗死急性期 一氧化氮合成酶 脑血流量
下载PDF
酒滥用与酒依赖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姜定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0期1297-1298,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酒依赖 酒滥用 低浓度 酒文化 饮酒 中国
下载PDF
两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偏瘫患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春玲 章云芳 郑建美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11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比较在偏瘫患者中两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法,对照组应用持续泵入法,观察两组患者多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同... 目的:比较在偏瘫患者中两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偏瘫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法,对照组应用持续泵入法,观察两组患者多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14天并发症发病率、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堵管的发生率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其他胃肠道症状、代谢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重力输注法可以减少肠内营养输注并发症的发生,更适用于偏瘫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输注 偏瘫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伟平 王刚 牛国忠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胞二磷胆碱0.5 g+0.9%氯化钠注射液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胞二磷胆碱0.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qd;阿司匹林100 mg口服,qd;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药、降血糖药和脱水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6.9%和27.7%,总有效率分别为85.9%和70.8%,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两组梗死后出血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脑梗死 急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王刚 王伟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奥美拉唑预防组(125例)和对照组(127例),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加用奥美拉唑40mg,iv,qd,共14d。结果预防组与...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奥美拉唑预防组(125例)和对照组(127例),均予常规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加用奥美拉唑40mg,iv,qd,共14d。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和15.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分别为6.4%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晓燕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年第11期1785-1786,共2页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广泛应用是医疗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应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对神经内科而言,应提倡奉献精神,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中西医结合队伍建设。中西医... 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广泛应用是医疗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应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对神经内科而言,应提倡奉献精神,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中西医结合队伍建设。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可以将中医的望闻问切进行延伸,并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神经内科
原文传递
肺结核合并大面积脑梗死一例
20
作者 张刘海 郑小芳 +1 位作者 聂田 魏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8期743-745,共3页
在结核病感染中,大约有10%~15%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1],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浆液性脑膜炎、结核瘤、结核性脓肿、脑病或脊髓性脑膜炎等[2]。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指大脑中动脉... 在结核病感染中,大约有10%~15%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1],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浆液性脑膜炎、结核瘤、结核性脓肿、脑病或脊髓性脑膜炎等[2]。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面积达2/3或以上者,最大病灶直径通常>8 cm且梗死范围累及2个及以上脑叶。MCI起病较急且进展迅速,可在早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并形成脑疝,导致患者发生意识障碍并持续加重,患者预后多不良,病死率高达78%,且存活患者中约89%可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例肺结核合并MCI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杆菌 大面积脑梗死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