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郁理论探析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丁琦 郑思嘉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477,共4页
“六郁”由朱丹溪创立,经由其弟子戴思恭及后世医家赵献可、龚廷贤等的阐发补充,形成一套具备理法方药的理论。代谢综合征涉及中医学多个疾病范畴,通过六郁理论认识其发病病因病机,并据此设立治法方药,可见该理论对其组方用药有重要指... “六郁”由朱丹溪创立,经由其弟子戴思恭及后世医家赵献可、龚廷贤等的阐发补充,形成一套具备理法方药的理论。代谢综合征涉及中医学多个疾病范畴,通过六郁理论认识其发病病因病机,并据此设立治法方药,可见该理论对其组方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六郁理论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探讨研究,将其作为指导代谢综合征辨证论治的新方向,更好地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郁 代谢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法方药
原文传递
从“五辨”思维探讨不寐的诊治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琦 郑思嘉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弥补了传统辨证或“病、证、症”结合的不足,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从五辨思维诊治能更全面、连续、全程地认识不寐,更整体、动态地把握不寐的发生、发展变化。辨症理清不寐的矛盾主次,辨证掌... 五辨思维即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弥补了传统辨证或“病、证、症”结合的不足,是中医诊断思维的核心。从五辨思维诊治能更全面、连续、全程地认识不寐,更整体、动态地把握不寐的发生、发展变化。辨症理清不寐的矛盾主次,辨证掌握不寐的动态性质,辨病总结不寐的演变规律,辨人分析不寐的发病特征,辨机明确不寐的内在本质。综合应用五辨思维进行不寐的中医诊断,有利于更精准地治疗不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五辨思维 中医诊断
下载PDF
浅谈现代中医的科学定位与发展误区
3
作者 郑思嘉 丁琦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8期27-30,共4页
通过阐述中医学科学性之争的缘由,探讨中医学的科学定位,并就现代中医学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中医“科学化”与西医化误区展开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肯定中医学的文化传承,以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阐述中医学科学性之争的缘由,探讨中医学的科学定位,并就现代中医学发展方向上存在的中医“科学化”与西医化误区展开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肯定中医学的文化传承,以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科学性 中医文化 现代化
下载PDF
李灿东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南芳芳 王常松 +1 位作者 王洋 李灿东(指导) 《福建中医药》 2023年第3期31-32,49,共3页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 李灿东教授认为“虚、气、痰、瘀”是肺结节的病机特点,病位在肺、脾、肝、肾,正虚为本,气滞、痰湿、瘀血为标。有症状患者证候多以肺脾气虚、肺肾两虚、气阴两虚、肝气郁滞、痰湿蕴肺、瘀血阻络为主,无症状者临证注重辨人论治、辨机论治、辨病论治相结合。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以补益肺、脾、肾为主,祛邪则根据气、痰、瘀的兼杂特点,予理气、化痰、行瘀等治法,以达到散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学术经验 李灿东
下载PDF
基于“五辨”思维探讨糖尿病足的中医诊治思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温俊凯 夏淑洁 王洋 《福建中医药》 2022年第1期40-41,44,共3页
基于"五辨"思维,应用辨症判别糖尿病足的矛盾特点,通过辨证明确糖尿病足的动态性质,运用辨病剖析糖尿病足的基本规律,结合辨人掌握糖尿病足的易感性,利用辨机明晰糖尿病足的内在机理,整体、动态、灵活地研判糖尿病足的表现特... 基于"五辨"思维,应用辨症判别糖尿病足的矛盾特点,通过辨证明确糖尿病足的动态性质,运用辨病剖析糖尿病足的基本规律,结合辨人掌握糖尿病足的易感性,利用辨机明晰糖尿病足的内在机理,整体、动态、灵活地研判糖尿病足的表现特点和发生、发展态势,是中医诊断优势的切实体现,也为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五辨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下载PDF
李灿东辨治不寐病临床思路
6
作者 傅巧瑜 王而深 +3 位作者 王宇晴 南芳芳 王洋 李灿东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李灿东教授临床注重整体观念,活用“五辨”思维辨治疾病,认为不寐病以“痰、火、郁、虚”为核心病机,本文将其辨治思路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不寐病 “五辨”思维 李灿东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现代女性“疾”与“病”状态
7
作者 任朝莹 陶文娟 +3 位作者 李明珠 柴瑞婷 肖雯迪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22-7125,共4页
女子属阴,易感寒邪,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更易使女性“阳化气”不足而发生病理产物堆积,处于欲病、初病的“疾”态,或成已病的“病”态。“疾”态在早期干预可阻止病势向恶,当“疾”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发展成“病”态,再若不治,恐将晚矣... 女子属阴,易感寒邪,现代不良的生活方式更易使女性“阳化气”不足而发生病理产物堆积,处于欲病、初病的“疾”态,或成已病的“病”态。“疾”态在早期干预可阻止病势向恶,当“疾”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发展成“病”态,再若不治,恐将晚矣。因此,文章从“阴成形”角度判断现代女性致病病因,从“阳化气”角度探讨现代女性“疾”与“病”状态干预,强调把握病势对预防病情发展的作用,希冀发扬《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智慧,为现代女性健康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现代女性 阴邪凝聚 状态干预 女性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葛根对高脂喂养去卵巢小鼠异常代谢表型的作用
8
作者 刘素嬛 上官兆水 +2 位作者 排孜丽亚·买提阿西木 陈启亮 李灿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0-835,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RP)是否对高脂饲料(HFD)诱导的卵巢切除(OVX)小鼠代谢表型异常发挥雌激素样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假手术(ND)组、高脂饲料假手术(HFD)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HFD+OVX)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合并雌激... 目的探讨葛根(RP)是否对高脂饲料(HFD)诱导的卵巢切除(OVX)小鼠代谢表型异常发挥雌激素样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假手术(ND)组、高脂饲料假手术(HFD)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HFD+OVX)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合并雌激素治疗(HFD+OVX+E2)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合并低剂量葛根(0.4 g/kg)治疗(HFD+OVX+RP 0.4)组、高脂饲料卵巢切除合并高剂量葛根(0.8 g/kg)治疗(HFD+OVX+RP 0.8)组,每组5只。ND、HFD组小鼠行假手术,其余小鼠行OVX。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开始给予OVX小鼠RP或E2治疗,观察其对小鼠代谢表型的作用,包括:体重、子宫重量、血糖、葡萄糖及胰岛素耐量、体成分分析、能量代谢等指标。结果与ND组比较,HFD组小鼠脂肪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HFD组比较,HFD+OVX组瘦肉含量下降(P<0.05);血糖、葡萄糖耐量上升(P<0.05)。与HFD+OVX组比较,HFD+OVX+E2组小鼠体重和脂肪含量降低(P<0.01),子宫重量、瘦肉和体液含量增加(P<0.01),血糖、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改善(P<0.05,P<0.01);HFD+OVX+RP 0.4、0.8组耗氧量、二氧化碳产量、产热量有降低的趋势,而自主活动量有升高的趋势,对小鼠体重、子宫重量、体成分含量、血糖水平无明显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对高脂饲料诱导的OVX小鼠异常代谢表型无雌激素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雌激素 卵巢切除 代谢表型 能量稳态
原文传递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的方法与原则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思汉 夏淑洁 +4 位作者 赵文 李明珠 邓丽金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四诊信息是疾病表现于外的信息的抽象概括,其质与量关系到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诊断分别从望、闻、问、切4条不同途径诊察和收集病情信息,其原理是"司外揣内"。目前,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不全面、不可靠... 四诊信息是疾病表现于外的信息的抽象概括,其质与量关系到对疾病的分析和判断。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中医诊断分别从望、闻、问、切4条不同途径诊察和收集病情信息,其原理是"司外揣内"。目前,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不全面、不可靠已经成为影响中医辨证的突出问题,故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时既要重视不同诊法的特殊性,又要强调诊法合参的"全面性",更提倡借助于现代系统科学技术,实现中医诊断客观、量化,以保证信息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所采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文章再次梳理中医四诊的含义,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详细解释了四诊信息采集需遵循全面、规范、准确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促进辨证的正确性提供理论与可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 信息采集 全面 规范 准确
下载PDF
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灿东 翁慧 +4 位作者 魏佳 夏淑洁 靖媛 陈谦峰 王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贯穿于中医诊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包含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的应用体现,也是认识疾病的必然过程,其原理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体现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 整体观念是中医思维的核心,贯穿于中医诊治的全过程,其主要包含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时空统一3个方面。中医诊断思维是中医思维在诊断疾病上的应用体现,也是认识疾病的必然过程,其原理来自整体观念的指导,体现在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4个方面。掌握中医诊断的思维原理,将有助于医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中医立法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诊断 思维 原理
下载PDF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亮亮 陈淑娇 +2 位作者 陈明燚 雷黄伟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 中医诊断与治未病两者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诊断面对的是疾病状态,而治未病则包括未病、欲病和已病、病后等状态。状态辨识孕育于中医诊断,是治未病的关键技术。文章厘清了中医诊断、治未病、状态辨识的关系,概述了以维护健康状态为前提的状态辨识诊断方法,结合实际深入阐述中医诊断与治未病的误区。提出治未病的前提是对健康状态的认识,状态是诊断和健康认知的核心,状态辨识是治未病诊断的方法。从“忽视诊断过程,治未病‘同质化’”“诊断‘以偏概全’,治未病‘以西统中’”“侧重疾病诊断,缺乏健康状态辨识”等3个方面论述了治未病过程的常见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治未病 状态辨识 方法
下载PDF
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文 陈启亮 +4 位作者 李永 朱景茹 王章林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90-1094,共5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古今一脉相承。中医学“一个老头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易受医生主观感受影响,存在猜测与推断的可能,可重复性较差,传统中医诊断模式已经较为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需...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古今一脉相承。中医学“一个老头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易受医生主观感受影响,存在猜测与推断的可能,可重复性较差,传统中医诊断模式已经较为滞后,远远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现代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诊疗的需求,同样也制约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加速推进四诊合参客观化研究尤为迫切,文章对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历程和四诊合参现代化发展的共性问题加以探讨分析,以期为四诊合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点思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四诊合参智能化献计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 中医思维 创新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四诊合参古之论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文 李思汉 +4 位作者 詹杰 婧媛 徐云浩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个性化等中医思维,若要准确把握中医诊法合参的应用技巧,掌握单个诊断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是基础,理解多诊相参是关键,灵活运用四诊合参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合参 中医思维 守正 应用技巧
下载PDF
四诊现代化研究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夏淑洁 周智慧 +3 位作者 李佐飞 靖媛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59-265,共7页
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中医四诊现... 中医诊断现代化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客观、规范地采集和分析是实现中医诊断准确的基础。文章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阐述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总结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四诊现代化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下载PDF
“五辨”思维辨识2型糖尿病状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翁慧 吴长汶 +2 位作者 陈谦峰 李绍滋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020-4022,共3页
"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的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优势。在糖尿病状态辨识中运用"五辨"思维,"辨症"有利于分析糖尿病矛... "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过程,"辨症、辨证、辨病、辨人、辨机"的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优势。在糖尿病状态辨识中运用"五辨"思维,"辨症"有利于分析糖尿病矛盾特点,"辨证"有利于确定糖尿病各阶段的动态性质,"辨病"有利于掌握糖尿病的演变规律,"辨人"有利于把握糖尿病发展趋势,"辨机"有利于明确糖尿病内在机制,"五辨"思维灵活运用于2型糖尿病状态辨识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辨症 辨证 辨病 辨人 辨机 “五辨”思维 状态
原文传递
传统及中西医“病证结合”的同与异 被引量:9
16
作者 陶文娟 陈启亮 +1 位作者 靖媛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辨病论治 辨证论治 同异
下载PDF
中医辨证的原则 被引量:9
17
作者 詹杰 邓丽金 +5 位作者 翁慧 陈启亮 雷黄伟 夏淑洁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94-397,共4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进行合理的施治。文章在阐明辨证内涵及其与状态辨识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中医证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缓急性、模糊性、兼杂性、隐匿性、整体性与人体性8大特点,因而辨证应遵循整体合参、动静统一、因人制宜、辨证求本、病证结合的原则,如此方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诊断,从而为立法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原则 中医诊断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郁、痰、瘀、虚”辨治癌症的思路探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温俊凯 黄丽清 +1 位作者 王洋 李灿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78-6580,共3页
癌症病因错综复杂,治疗难度高,晚期诸虚百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李灿东教授从临床认识出发,以整体观念为基,辨证论治为要,求本而治,总结出癌症以“郁、痰、瘀、虚”为核心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分别采... 癌症病因错综复杂,治疗难度高,晚期诸虚百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李灿东教授从临床认识出发,以整体观念为基,辨证论治为要,求本而治,总结出癌症以“郁、痰、瘀、虚”为核心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分别采用行气解郁、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补虚扶正的治法,以达消于未成、遏其流注、散之留结、防癌生变之效,进而为临床辨治癌症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思路 病机演变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中医诊断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佳君 雷黄伟 +4 位作者 高新皓 罗志明 李绍滋 翁慧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560-564,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解决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和术语规范化研究瓶颈问题上。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四诊以及四诊合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论述了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术语规范化... 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尤其在解决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和术语规范化研究瓶颈问题上。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四诊以及四诊合参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论述了课题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诊断术语规范化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提出中医诊断人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人工智能 中医四诊 诊断术语 规范化
下载PDF
论中医“症状性病名”的合理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梁永辉 李灿东 +4 位作者 陈谦峰 雷黄伟 陶文娟 王洋 高碧珍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 症状性病名是病名演变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以症状为纲目编撰医籍的需要,虽然症状性病名因症病概念混淆饱受诟病,但基于症状性病名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当前临床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继续继承及发展症状性病名同时,综合应用中医诊断基本要素、西医病名诊断与客观检查指标,弥补症状性病名应用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症状 病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