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字形小肋”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刚 文波 +1 位作者 张扣立 杨彦广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在曼彻斯特大学跨声速风洞开展激波/边界层干扰及"人字形小肋"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在马赫数1.85流场条件下,应用高速纹影、油流、皮托压力测量和基于压敏漆的壁面压力测量技术,研究"人字形小肋"流动控制方法对激波... 在曼彻斯特大学跨声速风洞开展激波/边界层干扰及"人字形小肋"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在马赫数1.85流场条件下,应用高速纹影、油流、皮托压力测量和基于压敏漆的壁面压力测量技术,研究"人字形小肋"流动控制方法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流动分离结构与尺寸、压力分布特性与波系特征等影响。结果显示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发流动分离,分离区呈现三维特征,在"人字形小肋"的作用下,分离线呈现"波浪"形且整体向上游移动,干扰区流向尺寸增大,分离区高度减小且长度略增大,再附区的压力极值降低,这些特征与叶片、尖楔等微涡发生器的影响趋势相反。下一步工作中,拟针对"人字形小肋"开展参数优化研究,"人字形小肋"可能成为降低激波/边界层干扰诱发的高热流载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形小肋 激波/边界层干扰 流动控制 风洞实验 压敏漆
下载PDF
既有建筑地下开挖工程中在役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术剑 冯若峰 +1 位作者 张乾青 崔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如何评价土体开挖条件下在役桩的竖向承载能力,是桩支承的既有建筑地下开挖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明确土体开挖条件下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回弹等因素对桩侧和桩端承载特性的影响,建立考虑土体开挖效应影响的桩侧荷载传... 如何评价土体开挖条件下在役桩的竖向承载能力,是桩支承的既有建筑地下开挖工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明确土体开挖条件下土体应力状态改变、回弹等因素对桩侧和桩端承载特性的影响,建立考虑土体开挖效应影响的桩侧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和桩端荷载传递双折线模型,考虑开挖卸荷效应引起的土体超固结状态提出土体开挖条件下桩侧极限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有限差分法和荷载传递法形成既有建筑地下开挖条件下在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现有试验结果比对分析,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地下增层开挖条件下单桩进行分析时,应考虑开挖引起的土体回弹、桩周土超固结状态等因素对桩侧和桩端承载特性的影响,当计算的归一化土体回弹量较小时(<1),沉降分析中可不考虑回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挖 在役桩 卸荷效应 荷载传递法 承载特性
下载PDF
通过改进节点性能确保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鲁棒性(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8,共10页
介绍了钢框架结构火灾下鲁棒性的背景知识,建议对于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抗火安全设计必须包括通常设计中尚未考虑到的意外破坏模式。文章辨识了结构意外破坏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可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梁的... 介绍了钢框架结构火灾下鲁棒性的背景知识,建议对于非常重要的建筑结构,抗火安全设计必须包括通常设计中尚未考虑到的意外破坏模式。文章辨识了结构意外破坏的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可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梁的悬链线效应,使荷栽从受损结构重新分配到相邻结构,该效应是梁受弯承载力状态的一种转变。为确保钢梁中悬链线效应的充分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节点具有足够的抗拉承栽力与转动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节点转动能力需求的量纲分析方法,并根据一些试验结果,介绍了英国常用的梁柱节点可到达的转动能力。虽然一些延性较好的节点在升温时能够达到10°的转动能力,但当钢的温度非常高时,其仍不能满足使悬链线效应充分形成时所需要的转动能力(>15°)。随后,讨论了如何提高节点的转动能力,包括:采用具有较好延性的节点(例如开反向槽口的节点),改进节点的细部构造(如将节点的受拉区移近至受压区,并为螺栓开槽型孔)和采用更强的、延性更好的由耐火钢制成的螺栓。这些提出的节点技术需要与节点在其他设计要求下的性能要求相协调(如刚度),为满足不同的结构性能要求,找到最优的节点设计方法,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性 耐火极限 悬链线效应 节点 钢结构
下载PDF
地下框架结构遭内爆炸冲击下的抗连续倒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力 李天浩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在爆炸冲击荷载下,地下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模拟连续倒塌的3种方法(即替代传力路径法、直接模拟法和三阶段模拟法)和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其次,本文运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相关功能,建立钢... 在爆炸冲击荷载下,地下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模拟连续倒塌的3种方法(即替代传力路径法、直接模拟法和三阶段模拟法)和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其次,本文运用LS-DYNA显式动力分析软件相关功能,建立钢筋混凝土的三维分离式模型(钢筋和混凝土的连接采用共节点方式),将本文采用的三阶段模拟法与直接模拟法、替代传力路径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再次,具体阐述未做防护的地下结构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倒塌机理,并为防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最后提出了两种防护措施(改变梁的箍筋间距),并对比两种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通过对比可以为抗爆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在爆炸荷载下,未做防护的结构破坏十分严重,并最终连续倒塌,做防护的结构整体性完好,没有发生连续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连续倒塌 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分离式模型 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防护措施 LS-DYNA软件 数值模拟分析
原文传递
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王玉婧 《中外建筑》 2020年第12期45-47,共3页
本文以某既有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为目标,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既有建筑现状,对既有建筑存在的绿色性能缺陷进行判定,提出了适宜性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方案,分析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济效益和... 本文以某既有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为目标,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和既有建筑现状,对既有建筑存在的绿色性能缺陷进行判定,提出了适宜性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方案,分析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同类建筑绿色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公共建筑 绿色化改造 围护结构 可再生能源 屋顶绿化
下载PDF
BOT模式在青岛市地铁一号线中的应用、问题及策略
6
作者 荆钊洋 王晗潇 崔振宇 《特区经济》 2022年第6期90-93,共4页
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青岛市产生了巨大的客流量,这对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由于占地少、运输效率高等优点受到青岛市政府的青睐,但是,巨大的资金漏洞成为制约青岛市地铁一号线建设的首要障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减轻压力,... 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使青岛市产生了巨大的客流量,这对公共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由于占地少、运输效率高等优点受到青岛市政府的青睐,但是,巨大的资金漏洞成为制约青岛市地铁一号线建设的首要障碍。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减轻压力,青岛市政府与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应用BOT模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BOT模式在发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问题,亟需政府配套行为的跟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模式 行政任务民营化 青岛市地铁一号线
下载PDF
地下水库人工坝体强度损伤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姚强岭 刘亚鹏 +3 位作者 陈田 李学华 杨书懿 段宏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117,共7页
在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地下水库储水技术已成为煤水资源共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工坝体的稳定性是评价地下水库能否构建并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地下水库人工坝体在吸水-失水、采动及矿震等循环作用下强度变化规律... 在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矿区,地下水库储水技术已成为煤水资源共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工坝体的稳定性是评价地下水库能否构建并长期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地下水库人工坝体在吸水-失水、采动及矿震等循环作用下强度变化规律,以大柳塔矿地下水库人工坝体所使用的C30混凝土试样为例,开展了超声-回弹综合测强、循环加载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回弹综合测强公式可以对水作用下混凝土试样强度进行预测;循环加载影响下试样强度最大下降比例约17%,而水作用下的循环加载试样强度最小下降比例达26%;并结合声发射振铃计数研究了混凝土试样受载下的损伤演化特征。由此可知,循环加载(采动及矿震)和水(吸水-失水)共同作用下,对地下水库人工坝体稳定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回弹 循环加载 声发射 强度损伤
下载PDF
带攻角斜侵彻混凝土的弹道偏转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旭东 李庆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3-39,共7页
为研究初始攻角对斜侵彻混凝土弹道偏转的影响规律,对带攻角斜侵彻混凝土的非正侵彻弹道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侵彻弹道模型为基于刚性弹假设的混凝土侵彻弹体三维运动模型,并结合了混凝土靶体自由表面的修正方法。计算和比较了同一着... 为研究初始攻角对斜侵彻混凝土弹道偏转的影响规律,对带攻角斜侵彻混凝土的非正侵彻弹道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侵彻弹道模型为基于刚性弹假设的混凝土侵彻弹体三维运动模型,并结合了混凝土靶体自由表面的修正方法。计算和比较了同一着角,不同初速,不同正、负攻角时侵彻弹道的偏转特性。研究表明:负攻角对斜侵彻的弹道偏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正攻角对斜侵彻的弹道偏转具有放大作用。对斜侵彻存在一个初始负攻角使弹道偏转位移量最小。侵彻过程中,弹体攻角呈现近似波动和回复至0的过程,攻角最大值与初始攻角值呈现近似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侵彻弹的结构设计、侵彻弹道的偏转和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攻角 斜侵彻 混凝土 刚性弹 弹道偏转
下载PDF
考虑流体效应的船-桥碰撞数值模拟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力 黄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128,共9页
有别于传统的不考虑流体对被撞桥墩影响的船-桥碰撞问题,该文在动水压力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流体效应的船-桥碰撞的附加质量计算模型,并与流构耦合计算模型以及不考虑流体影响的计算模型在能量转换、碰撞力、船艏撞深、桥墩位移、... 有别于传统的不考虑流体对被撞桥墩影响的船-桥碰撞问题,该文在动水压力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流体效应的船-桥碰撞的附加质量计算模型,并与流构耦合计算模型以及不考虑流体影响的计算模型在能量转换、碰撞力、船艏撞深、桥墩位移、应力、截面内力以及计算效率等方面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对船艏碰撞力影响较小,但能降低船舶的损毁程度;流构耦合计算模型中的墩顶水平位移响应要略小于附加质量模型和不考虑流体影响时的计算结果;不同计算模型所得桥墩有效应力基本相同且具有相同的分布规律;船-桥碰撞附加质量模型在计及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桥碰撞 数值模拟 流构耦合 附加质量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激光与石墨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0
作者 姜娟 黄婷 +4 位作者 钟敏霖 叶晓慧 林哲 龙江游 李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6,共14页
石墨烯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激光技术是使石墨烯深入走向应用领域的有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焦点之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激光制备石墨烯工艺过程的反应机制,包括脉冲激光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外延生长... 石墨烯的问世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研究热潮,激光技术是使石墨烯深入走向应用领域的有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焦点之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激光制备石墨烯工艺过程的反应机制,包括脉冲激光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外延生长、双光束干涉以及激光打开碳纳米管等。阐述了激光对石墨烯薄膜的破坏、切割、减薄、发光等调控石墨烯的质量和光电性能的方法与原理,并讨论了激光图案化石墨烯在气体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激光技术在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激光技术 石墨烯 激光破坏
原文传递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中工程材料端面摩擦模型的确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卢玉斌 宋丹路 +1 位作者 李庆明 孟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2,共5页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一种最常用于工程材料高应变率下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的技术。在SHPB试样与压杆的接触界面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端面摩擦效应,这将导致SHPB试样内的应力状态可能偏离一维应力状态,而SHPB试样内的一维应力状态是决定S...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是一种最常用于工程材料高应变率下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的技术。在SHPB试样与压杆的接触界面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端面摩擦效应,这将导致SHPB试样内的应力状态可能偏离一维应力状态,而SHPB试样内的一维应力状态是决定SHPB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基本假设之一。基于动摩擦试验结果,建立了端面动摩擦模型以描述端面动摩擦系数随SHPB试样与钢压杆接触界面间最大径向相对滑动速度的关系。结果发现该文提出的端面动摩擦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动摩擦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摩擦效应 SHPB试验 相对滑动速度 工程材料
下载PDF
基于Stereo-PIV技术的三维发卡涡结构定量测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海平 伊兴睿 +2 位作者 钟山 姜楠 张山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6-1677,共12页
发卡涡是湍流相干结构研究中最为关注的内容,实现发卡涡三维结构的定量测量并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对深入研究湍流相干结构、实现湍流精准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合成射流装置进行合理控制,使得层流边界层中产生了规则的人造发... 发卡涡是湍流相干结构研究中最为关注的内容,实现发卡涡三维结构的定量测量并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对深入研究湍流相干结构、实现湍流精准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合成射流装置进行合理控制,使得层流边界层中产生了规则的人造发卡涡结构,进而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仪(Stereo-PIV)锁相实验技术对发卡涡结构所在的三维空间流场进行了定量测量,并得到了一个完整周期内形成的发卡涡三维结构的空间流场.结果发现,重构所得的三维发卡涡结构质量较高,实验技术和方案具有可行性.发卡涡结构所在空间流场情况,符合目前人们对于发卡涡、高低速条带、喷射和扫掠事件的常规认识.此外,对近壁二次流向涡、展向涡量集中区域的展向涡头和强剪切区域、与低速喷射流体相关的汇聚流动和发散流动等有了更细致的认识.同时,也探讨了"基于二维脉动流场的相关特征去重构发卡涡三维流场"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定量探究发卡涡结构的形成演化、不同涡结构的融合及二次诱导等壁湍流相干结构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发卡涡 合成射流 相干结构 体视图像粒子测速仪 定量测量
下载PDF
低功率CO_2激光辐照对多层石墨烯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龙江游 黄婷 +4 位作者 叶晓慧 林喆 钟敏霖 姜娟 李琳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在真空环境下使用不同功率密度的CO2激光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的石墨烯进行辐照,通过研究辐照前后的拉曼光谱变化考察了激光功率密度及辐照时间对多层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功率密度较低(13W/cm2)时,石墨烯拉曼光谱中的D... 在真空环境下使用不同功率密度的CO2激光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的石墨烯进行辐照,通过研究辐照前后的拉曼光谱变化考察了激光功率密度及辐照时间对多层石墨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功率密度较低(13W/cm2)时,石墨烯拉曼光谱中的D峰降低,2D峰增强,石墨烯内的掺杂、缺陷减少。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石墨烯的缺陷增多,部分缺陷连接形成晶界,使石墨烯分解为纳米晶。在58 W/cm2的功率密度下,当作用时间为120s时,在石墨烯表面产生非晶碳。研究表明,适当参数的CO2激光辐照能改善石墨烯的内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石墨烯 拉曼光谱 CO2激光辐照
原文传递
钢筋混凝土柱在汽车撞击作用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力 杜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对汽车撞击钢筋混凝土柱出现的冲击荷载及受力性能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耐撞性措施.方法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汽车-钢筋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汽车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 目的对汽车撞击钢筋混凝土柱出现的冲击荷载及受力性能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耐撞性措施.方法运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汽车-钢筋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汽车撞击速度、撞击角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柱截面惯性矩及配筋率等参数对钢筋混凝土柱在汽车撞击下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参数对汽车碰撞力的影响.结果柱子的位移响应随着撞击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提高柱截面惯性矩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能显著降低柱子位移响应,而改变配箍率的效果不明显;汽车碰撞力受车速、撞击角度、汽车吨位及柱截面惯性矩的影响.结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研究结果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汽车撞击 有限元 碰撞力 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丹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315-320,325,共7页
[目的]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性及成因进行分析,为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土地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土地的利用分成2个阶段,运用改进的两... [目的]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性及成因进行分析,为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土地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土地的利用分成2个阶段,运用改进的两阶段DEA和Tobit模型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性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空间分异性,土地的空间关联性对其影响显著,虽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断在提升,但总体上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1)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存在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2)没有重视土地的社会属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3)现阶段人力资本因素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程度大于技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效率分析 改进的两阶段DEA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功能梯度仿生头盔防护性能与头部损伤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志 张云飞 +3 位作者 庞通 李顺峰 刘国斌 王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8,共10页
为了提高摩托车头盔防护性能降低头部损伤风险,本文引入功能梯度仿生泡沫结构替代传统头盔的均匀密度泡沫衬垫.通过头盔耦合生物力学头部有限元模型,获取撞击过程中头部质心加速度、生物力学响应和头盔结构响应,综合分析不同密度梯度方... 为了提高摩托车头盔防护性能降低头部损伤风险,本文引入功能梯度仿生泡沫结构替代传统头盔的均匀密度泡沫衬垫.通过头盔耦合生物力学头部有限元模型,获取撞击过程中头部质心加速度、生物力学响应和头盔结构响应,综合分析不同密度梯度方案对头盔防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泡沫结构在中高速冲击下有更明显的优势.相比传统头盔吸能缓冲层的均匀泡沫密度方案和新型头盔的正/负密度梯度方案,最大密度为80 kg/m3的负密度梯度泡沫设计方案可以更有效改善头盔结构碰撞响应并降低碰撞过程中头部损伤,且随着密度差的增大,负密度梯度头盔的防护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泡沫 仿生头盔 头部损伤 有限元模型 碰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