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婷 牛猛 +4 位作者 曾延华 李启洋 关霁航 陈旭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在管腔内介入治疗领域,导丝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导丝在管腔内介入手术导引导管和球囊等器械通过管腔狭窄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导丝构造及性能特点,对制造商和手术者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导丝技术进步、... 在管腔内介入治疗领域,导丝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工具。导丝在管腔内介入手术导引导管和球囊等器械通过管腔狭窄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导丝构造及性能特点,对制造商和手术者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导丝技术进步、设计制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相应处理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导丝 制作技术 临床现状
下载PDF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6
2
作者 朱杰诚 镇万新 +4 位作者 王多 王巨 窦永充 孔健 赵乐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LDD技术对32例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5个间盘(C3-44个、C4-511个、C5-613个、C6-77个),在X线监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将直...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LDD技术对32例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5个间盘(C3-44个、C4-511个、C5-613个、C6-77个),在X线监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将直径400μm的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采用波长1060nm的ND:YAG激光,输出功率15W,发射1s,间隔5s,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根据患者年龄、椎间盘病损程度以及对热效应的反应确定照射剂量,照射剂量为360~1100J。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8个月(3~15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6例(50%)、良8例(25%)、可4例(12.5%)、差4例(12.5%)。有效率87.5%,优良率75%。各种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颈肩痛80.7%,上肢根性放射痛84.2%,颈髓压迫症60%,颈性眩晕78.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并发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 减压术 经皮 患者 照射剂量 椎间盘病 症状 确诊
原文传递
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及栓塞结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国鑫 窦永充 +2 位作者 张彦舫 沈新颖 徐坚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栓塞 灌注 介入性 介入栓塞治疗 DSA诊断 垂体后叶素 灌注治疗 小剂量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相关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窦永充 孔健 +2 位作者 孙国平 陈东 陈旭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02-805,共4页
目的 总结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旋转DSA的应用及GDC操作要点。方法 对 38例共 4 0个颅内动脉瘤常规行旋转DSA检查 ,动脉瘤直径 4~ 2 5mm ,平均(12 5 1± 5 37)mm。瘤体直径 <12mm的小动脉瘤 2 9个 ,1... 目的 总结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旋转DSA的应用及GDC操作要点。方法 对 38例共 4 0个颅内动脉瘤常规行旋转DSA检查 ,动脉瘤直径 4~ 2 5mm ,平均(12 5 1± 5 37)mm。瘤体直径 <12mm的小动脉瘤 2 9个 ,12~ 2 5mm的大动脉瘤 11个。术前Hunt Hess分级Ⅰ~Ⅳ级分别是 2 6例、8例、3例、1例。随后使用GDC栓塞治疗。结果  37例 39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 ) 2 2个 ,大部分栓塞 (80 %~ 95 % ) 12个 ,部分栓塞(<79% ) 5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治疗后痊愈。并发脑动脉痉挛 6例 ,治疗后 2例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部分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 1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旋转DSA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介入性放射学 介入疗法 治疗
原文传递
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骨盆及下腰椎肿瘤手术出血 被引量:49
5
作者 镇万新 窦永充 +5 位作者 徐万鹏 孔健 王巨 马乐群 朱杰诚 代成甫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骨盆及下腰椎肿瘤手术出血的临床意义、应用经验与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16例患者(骨盆肿瘤14例,下腰椎肿瘤2例)。使用AngiostartTOP1250mA血管机配置的径线测量软件计算阻断部位腹主动脉的直径,选取...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骨盆及下腰椎肿瘤手术出血的临床意义、应用经验与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16例患者(骨盆肿瘤14例,下腰椎肿瘤2例)。使用AngiostartTOP1250mA血管机配置的径线测量软件计算阻断部位腹主动脉的直径,选取直径大于测量数值1~2mm的双腔球囊导管,将球囊置于肾动脉远端的腹主动脉段。切开皮肤前充盈球囊。每次充盈时间为45min,间歇10min,使手术操作在腹主动脉血流暂时阻断的情况下得以完成。结果16例中,手术时间为45~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400~2000ml,14例骨盆肿瘤平均出血800ml,2例下腰椎肿瘤出血分别为1500ml和2000ml。本组病例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远端缺血性坏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阻断血流可靠,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出血,不增加新的切口和损伤,减少了选择性动脉栓塞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肿瘤 腹主动脉 气囊扩张术 下腰椎肿瘤 出血
原文传递
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在骶骨肿瘤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杰诚 镇万新 +3 位作者 徐万鹏 王巨 窦永充 孔健 《中国骨肿瘤骨病》 CAS 2003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 探讨和评估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2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手术切开皮肤前充盈球囊,每次充盈时间持续45min,间歇10min,使肿瘤切除术的操作在腹主动脉血流暂时阻... 目的 探讨和评估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22例骶骨肿瘤患者术前行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手术切开皮肤前充盈球囊,每次充盈时间持续45min,间歇10min,使肿瘤切除术的操作在腹主动脉血流暂时阻断的状态下顺利完成。结果 22例均一次性完成球囊导管腹主动脉放置,阻断成功率100%。后路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为400~2000ml,平均出血量760ml,本组病例的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无一例因出血死亡,均未发生肾脏缺血或肾功能衰竭、脊髓或周围神经损伤、下肢缺血性损伤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阻断血流可靠,控制术中出血效果与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基本相近,避免了动脉栓塞的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导管 腹主动脉阻断 骶骨肿瘤术 气囊扩张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