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联蛋白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及扩增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岚 季洲 +3 位作者 张锐 崔进 黄伟光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0-88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在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活和扩增中的作用。采取SD大鼠外周血,分离培养得到PBMSCs,随机将细胞分3组:未处理组(CON)、β-联蛋白激动剂组(WAY-262611,WAY)和β-联蛋白抑制剂组(XAV-939,XAV)。体外培...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在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s)的存活和扩增中的作用。采取SD大鼠外周血,分离培养得到PBMSCs,随机将细胞分3组:未处理组(CON)、β-联蛋白激动剂组(WAY-262611,WAY)和β-联蛋白抑制剂组(XAV-939,XAV)。体外培养90 d,观察各组细胞增生和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和ELISA方法观察细胞衰老标记性蛋白质p16和p21表达情况,以及β-联蛋白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外周血经过3代培养,可获得纯度较高的PBMSCs,体外培养40 d即发生衰老和凋亡,但WAY-262611可延长细胞存活时间至90 d以上,增加其体外增殖率1. 08倍(P<0. 05),明显提高细胞增殖能力(P<0. 05);使WAY组p21和p16蛋白含量较CON组减少72. 1%和68. 4%(两者均P<0. 05),较XAV组减低92. 9%和93. 3%(两者均P<0. 05)。与CON组比较,WAY组衰老细胞数减少61. 4%(P<0. 05),而XAV组则增加53. 3%(P<0. 05);WAY组细胞凋亡率减少50. 2%(P<0. 05),而XAV组细胞凋亡率增加35. 7%(P<0. 05);WAY组β-联蛋白表达水平增加2. 2倍(P<0. 05),而XAV组则降低77. 7%(P<0. 05)。WAY-262611可升高WAY组β-联蛋白磷酸化水平(包括p-Ser552和p-Ser675) 97%和79%(两者均P<0. 05),升高抗凋亡蛋白质Bcl2表达水平1. 39倍(P<0. 05),降低凋亡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67. 6%和83. 3%(两者均P<0. 05);而XAV-939则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69. 1%(P<0. 05),升高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1. 27倍和1. 02倍(两者均P<0. 05)。β-联蛋白可能是影响MSCs存活和增殖的重要信号途径。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用于组织工程的PB-MSCs的体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联蛋白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扩增
下载PDF
FAM160A2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诱发心房颤动
2
作者 彭钊 张梓铭 +3 位作者 陈松生 叶嘉豪 王鹏珍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鉴定AF相关基因。然后用Sanger测序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证实易感基因突变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其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膜片钳技术分析突变基因对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家族共有39人,其中有4人发生AF,这4名AF患者存在2个共有的突变基因FAM160A 2(纯合突变,rs77726581 c.1375C>T)和MUC5B(杂合突变,rs199736618 c.12272C>T)。在52例非家族性AF患者中,有5例存在FAM160A2相同位点杂合突变,在健康人群中未发现此突变;而MUC5B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均发生杂合突变。FAM160A2蛋白在非家族性AF散发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FAM160A 2基因突变明显降低外向钾离子电流(与野生型比较,P<0.001)。由此可见,FAM160A 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是AF发生的新分子生物学机制,可用于AF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突变 FAM160A2
下载PDF
Scr、hs-cTnT、NT-proBNP与烧伤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熊磊 罗伟清 张少衡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烧伤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5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85...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烧伤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54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85例)和非MACE组(169例),比较2组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cr、hs-cTnT、NT-proBNP对烧伤患者院内并发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Scr、hs-cTnT、NT-proBNP、胱抑素C水平更高(P均<0.05),同时2组性别、高血压病史、脓毒血症、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r、hs-cTnT、NT-proBNP是烧伤患者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cr、hs-cTnT、NT-proBNP及三者联合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802、0.733、0.801。DeLong检验显示,三者联合预测MACE的AUC值高于Scr单独预测(Z=2.897,P=0.003);Scr、hs-cTnT、NT-proBNP三者单独预测MACE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98、0.202、1.900,P值分别为0.162、0.840、0.057)。亚组分析显示,hs-cTnT≥0.0145μg/L组烧伤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hs-cTnT<0.0145μg/L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s-cTnT水平与烧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Scr、hs-cTnT、NT-proBNP是烧伤患者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hs-cTnT水平与烧伤患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清肌酐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调节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赖氨酸巴豆酰化改善其缺氧存活和增殖
4
作者 叶嘉豪 王鹏珍 +4 位作者 刘朝云 彭钊 熊磊 蔡文倩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80-1190,共11页
缺氧预处理能提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缺血缺氧环境中存活,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深入探讨。本研究旨在确定赖氨酸巴豆酰化调节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在缺氧培养中存... 缺氧预处理能提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缺血缺氧环境中存活,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深入探讨。本研究旨在确定赖氨酸巴豆酰化调节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在缺氧培养中存活和增殖中的作用。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得到P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首先将PBMSCs进行缺氧/常氧预处理:缺氧(1%O_(2))或常氧(21%O_(2))培养24 h。然后将预处理的PBMSCs移至缺氧培养箱(37℃、94%N2、5%CO_(2)、1%O_(2))内持续缺氧培养72 h。观察不同时间点(预处理前、后,持续缺氧培养后24 h、48 h、72 h)PBMSCs凋亡和增殖情况。为确定赖氨酸巴豆酰化(lysine crotonylation,Kcr)对PBMSCs增殖和存活的影响,将预处理的细胞随机加入巴豆酸钠(NaCr)或其溶剂(DMSO),并行缺氧培养72 h,使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赖氨酸巴豆酰化修饰,应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与常氧预处理组比较,缺氧预处理明显增加PBMSCs数量(3.53×10^(5)vs 0.03×10^(5),P<0.001),使其活力增加1.3倍(P<0.001);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缺氧培养48 h,缺氧预处理组9.9±2.1%vs常氧预处理组29.6±3.1%,P<0.001;缺氧培养72 h,缺氧预处理组12.1±2.2%vs常氧预处理组43.3±6.0%,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缺氧预适应会促进NaCr诱导的巴豆酰化水平;在缺氧预处理的PBMSCs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预处理组(P<0.001),而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氧预处理组(P<0.001)。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凋亡相关蛋白质Kcr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PBMSCs抗缺氧凋亡的关键机制,这为提高MSCs抗缺氧生存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赖氨酸巴豆酰化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下载PDF
淫羊藿苷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鹏珍 孟庆奇 +1 位作者 陈松生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67-1674,共8页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rat 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PBMSCs)增殖、衰老及自我更新的影响。分离、培养并鉴定rPBMSCs... 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rat 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PBMSCs)增殖、衰老及自我更新的影响。分离、培养并鉴定rPBMSCs;取第3代rPBMSCs用于后续研究。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ICA组;bFGF(20 ng/mL bFGF)组;联合(ICA和bFGF)组。CCK-8检测结果表明,ICA在浓度为10^(-6) mol/L时,显著促进rPBMSCs增殖,并将该浓度用于后续试验。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rPBMSCs吸光度并制作出生长曲线,4组细胞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7 d时,相比于对照组,ICA组、bFGF组和联合组细胞OD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ICA组和bFGF组,联合组rPBMSCs OD值进一步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ICA组和bFGF组衰老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ICA组和bFGF组,联合组rPBMSCs衰老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多潜能分化检测结果证明,ICA联合bFGF明显提高rPBMSCs体外诱导成软骨、成骨和成脂的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ICA和bFGF单独作用均能促进PCNA、Nanog和Oct4蛋白质表达(P<0.05),抑制p16、p21和p53蛋白质表达(P<0.05),而ICA和bFGF联合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综上所述,ICA联合bFGF通过促进rPBMSCs增殖,维持干性,延缓衰老维持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淫羊藿苷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衰老
下载PDF
bFGF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鹏珍 陈松生 +2 位作者 黄伟光 崔进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89-1497,共9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促进骨髓及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然而,bFGF对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是否具有促增殖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促进骨髓及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然而,bFGF对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BMSCs)是否具有促增殖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bFGF在大鼠PB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中的作用及机制。从大鼠腹主动脉收集动脉血,用Ficoll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 MNCs),将MNCs用不含bFGF(对照组)和含bFGF(10,20 ng/mL)的DMEM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获得PBMSCs。取第3代PBMSCs通过流式细胞法分析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情况,以及bFGF对PBMSCs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评价bFGF对其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殖和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p21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三组之间PBMSCs细胞形态无差异。PBMSCs培养至14 d可出现细胞克隆,细胞培养至21 d,相比于对照组,10 ng/mL bFGF组和20 ng/mL bFGF组PBMSCs细胞汇合度分别增加40%(P<0.05)和80%(P<0.05);20 ng/mL组PBMSCs细胞汇合度较10 ng/mL组增加28%(P<0.05)。第3代PBMSCs高表达MSC标记蛋白CD29和CD90,低表达CD45,符合MSC的细胞表型特征。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和20 ng/mL bFGF组PBMSCs细胞克隆数分别增加51%(P<0.05)和92%(P<0.05);20 ng/mL组PBMSCs细胞克隆数较10 ng/mL组进一步增加14%(P<0.05)。PBMSCs生长曲线表明,PBMSCs在培养7 d时,与对照组比较,10 ng/mL和20 ng/mLbFGF组PBMSCs细胞数分别增加41%(P<0.05)和61%(P<0.05),且20 ng/mL组间的PBMSCs细胞数明显高于10 ng/mL bFGF组(P<0.05)。流式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10 ng/mL和20 ng/mL bFGF组处于G1期的PBMSCs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处于S期的PBMSCs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10 ng/mL组相比,20 ng/mL bFGF组处于G1期的PBMSCs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处于S期的PBMSCs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和20 ng/mL bFGF显著促进PBMSCs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β-联蛋白 增殖
下载PDF
FOXC1在监测恶性肿瘤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季州 韦建瑞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6,共8页
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致癌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叉头框蛋白质C1(FOXC1)是FOX的重要成员,在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侵袭、新陈代谢和寿命。大量的证据表明,FOXC1异常表达有... 叉头框(forkhead box,FOX)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致癌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叉头框蛋白质C1(FOXC1)是FOX的重要成员,在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侵袭、新陈代谢和寿命。大量的证据表明,FOXC1异常表达有助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FOXC1促进许多癌症的进展,例如乳腺癌、肝细胞癌和胃癌等。FOXC1还与肿瘤转移、分期、复发、预后评估及药物抵抗有关。FOXC1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临床研究表明,FOXC1表达升高与许多癌症亚型(例如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BLBC)的预后不良有关。FOXC1在BLBC中高度特异性表达,其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已被广泛探索。FOXC1也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并在浸润和转移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生物学意义。FOXC1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介导细胞周期蛋白D1、c-Myc和NF-κB的表达,增加CSCs的增殖;与HOXA/B信号通路协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通过上调WNT信号的转录介质β-联蛋白或激活非典型Hedgehog信号增强CSCs活性;通过上调NF-κB与诱导IL-6表达增强肿瘤对缺氧的适应;通过增加MMP7、NEDD9和Snail的表达促进癌症的转移;通过介导MST1R和KLF4表达促进癌症浸润;通过调控FGF19和MSX1基因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启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基因标签驱动实体瘤的进展。本综述将总结FOXC1在肿瘤发展和进展中的功能和调控的当前进展,以及这些新发现在监测恶性肿瘤预后中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质C1 恶性肿瘤 进展 预后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节叉头框蛋白1表达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缺氧存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朝云 叶嘉豪 +2 位作者 彭钊 熊磊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6-1735,共10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再生医学中临床使用最多的干细胞之一。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BMSCs)以其获取简便、创伤小和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等优势,在人类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再生医学中临床使用最多的干细胞之一。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BMSCs)以其获取简便、创伤小和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等优势,在人类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尚未建立在缺氧环境下,使PBMSCs高存活和高扩增培养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通过调节叉头框蛋白1(forkhead box C1, FoxC1)表达,促进PBMSCs缺氧存活和扩增的作用。采取SD大鼠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 MNCs),培养第3代后得到MSCs,随机将细胞进行以下3种处理,并分组:未处理组(Control, CON)、HIF-1α激动剂组(dimethyloxallyl glycine, DMOG,0.1 mmol/L,DMOG组)和HIF-1α抑制剂组(BAY87-2243,50 nmol/L,BAY组),进行缺氧培养PBMSCs,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1 h、10 h、20 h、30 h、40 h、50 h、60 h、70 h、80 h)PBMSCs凋亡和增殖情况。应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观察细胞FoxC1表达情况,及抗凋亡分子Bcl2和凋亡信号分子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MNCs经过3代培养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PBMSCs。但是,这些细胞在体外缺氧培养30 h即发生凋亡,但经HIF-1α激动剂DMOG能抑制其凋亡,能使PBMSCs缺氧延长到60 h以上。与CON组比较,DMOG处理使DMOG组PBMSCs活力升高2.6倍(P<0.001),细胞老化率(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率)降低70.1%(P<0.001),细胞凋亡率(Annexin V+PI+细胞百分率)减少64.6%(P<0.001)。加入HIF-1α抑制剂BAY87-2243则引起相反的变化:培养20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与CON组比较,BAY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01),老化率增加35.6%(P<0.001),细胞凋亡率增加38.1%(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DMOG可上调HIF-1α表达,促进FoxC1表达(DMOG组较CON组升高2.3倍,P<0.001),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DMOG组较CON组升高3.8倍,P<0.001)、下调凋亡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表达(各下降86.5%和85.0%,均P<0.001),而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叉头框蛋白1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行心肺运动试验并发猝死1例
9
作者 李炜政 陈耀贵 +2 位作者 邓菊 韦建瑞 张少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2033-2035,共3页
2021年10月24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起完全闭塞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第5天行心肺运动试验后发生猝死。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肺运动试验 猝死
下载PDF
经导管血管塞封堵瓣膜术后瓣周漏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杨惠 王静 +2 位作者 秦丫红 赵帆 褚嫒嫒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48-51,5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塞封堵外科高危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VL)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经导管介入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10例,并完成中期随访。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记... 目的 探讨经导管血管塞封堵外科高危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PVL)单中心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完成经导管介入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10例,并完成中期随访。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并记录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相关心血管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发生与PVL封堵相关主要并发症为1例术后溶血加重,1例穿刺部位血肿。患者平均随访1 a,临床心功能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2.8降低至1.5 (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手术后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经导管介入血管塞封堵器封堵人工瓣膜置换术后PVL在外科高危患者中可替代手术,使患者获益。该方法安全有效,应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血管塞 经导管修补 随访
下载PDF
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关信民 邹月柳 +2 位作者 吕嘉春 赵强 杨尚珂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2期4261-4264,4289,共5页
目的:研究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200例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目的:研究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200例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值分为正常FMD组(FMD≥6%)48例与异常FMD组(FMD<6%)15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并分析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糖脂代谢和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异常FMD组年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FMD组(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FMD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FMD组(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值与空腹血糖、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越严重,其空腹血糖、血压就越高,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查上述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藏族 糖脂代谢 血压变异性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晓碧 王芳 陈扬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408例行PCI的患者(ACS-PCI)进行登记。患者平均年龄71岁,记录患者体检和生化指标基线特征、合并症、治疗和...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408例行PCI的患者(ACS-PCI)进行登记。患者平均年龄71岁,记录患者体检和生化指标基线特征、合并症、治疗和干预方法;随访30d,记录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研究终点:全因死亡。应用二项Logistic回归向后逐步删除法:似然比统计量(backward:likelihood Ratio)分析进行纳入研究的参数作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ACS-PC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PCI患者,高龄(平均年龄75岁)、高的泵功能分级、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OR:1.1、2.9、10.4;P值:0.001、〈0.01、〈0.01)是其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NSTEACS-PCI患者,高龄(80岁以上)、合并糖尿病、高的泵功能分级(3级以上)及入院时存在肾功能不全(OR:6.6、4.3、3.4,5.6;P值:0.002、0.019、〈0.01、0.003)是其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ACS-PCI患者,3级以上泵功能、使用IABP、合并糖尿病、入院时肾功能不全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这些患者应仔细评估PCI治疗的获益和风险,慎重选择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春霞 吴同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信息分子,对心血管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对NO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褪黑素减轻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关信民 郭壮波 +3 位作者 邓鹏程 汤穆浛 朱孟杰 赵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减轻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激活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有关。方法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并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cy...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减轻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激活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有关。方法培养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并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cy组用含有1 mmol/L Hcy的DMEM处理,MT组用含有1 mmol/L Hcy及500μmol/L MT的DMEM处理,MT+LY组用含有1 mmol/L Hcy、500μmol/L MT及10μmol/L LY294002(Akt抑制剂)的DMEM处理。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p-Akt、p-mTOR的含量。结果Hcy组的细胞活力、S期及G2/M期比例、细胞中Bcl-2、CyclinD1、p-Akt、p-mTOR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G0/G1期比例、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T组的细胞活力、S期及G2/M期比例、细胞中Bcl-2、CyclinD1、p-Akt、p-mTOR的含量高于Hcy组,细胞凋亡率、G0/G1期比例、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低于Hcy组;MT+LY组的细胞活力、S期及G2/M期比例、细胞中Bcl-2、CyclinD1、p-Akt、p-mTOR的含量低于MT组,细胞凋亡率、G0/G1期比例、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的含量高于MT组。结论MT能够减轻Hcy诱导的HCAEC损伤,调控Akt/mTOR通路是MT减轻HCAEC损伤的相关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细胞凋亡 Akt/mTOR通路
下载PDF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月柳 赵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期279-283,共5页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β_3-AR)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一个亚型,与β_1-AR和β_2-AR同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与β_1-AR和β_2-AR不同,β_3-AR激动对心室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并在衰竭心室肌中表达上调。近些年有不同的研究表明β_3-AR... 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β_3-AR)是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一个亚型,与β_1-AR和β_2-AR同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与β_1-AR和β_2-AR不同,β_3-AR激动对心室肌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并在衰竭心室肌中表达上调。近些年有不同的研究表明β_3-AR可能对心房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且在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β_3-AR对心房肌的作用可能比对心室肌更复杂。由于β_3-AR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β_3-AR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拟对β_3-AR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3
原文传递
微小RNA-1与心房重构
16
作者 宋华锋 赵强 黄伟光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0期1812-1815,共4页
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维持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微小RNA(miRNA)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以mRNA为靶分子,通过切割降解mRNA或者抑制翻译来实现其重要的生物学调节功能。miRN... 心房重构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维持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微小RNA(miRNA)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以mRNA为靶分子,通过切割降解mRNA或者抑制翻译来实现其重要的生物学调节功能。miRNA-1是心脏特异性的和含量最丰富的miRNA,参与了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本文拟针对房颤患者miRNA-1与心房重构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原文传递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伟光 罗景云 +2 位作者 赵强 徐元杰 吴同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106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观察组(n=55),同... 目的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106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观察组(n=55),同期条件相当未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n=51),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无复流率则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在TnT峰值及CK-MB峰值、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衰、再次AMI、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AMI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下载PDF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车志 黄伟光 宋华锋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781-3783,共3页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TEMI患者应尽早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效果最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STEMI患者应尽早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效果最为显著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现象 PCI术 梗死相关动脉 血管疾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肌坏死 血流灌注 介入治疗 正性重构 血栓形成
下载PDF
参附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进 李彪 +1 位作者 赵强 吴同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AMI伴AHF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AMI伴AHF诊断标准并排除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和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每组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尿量、呼吸困难程度、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与rhBNP组相比,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血压下降的程度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每24 h的尿量均显著增多(P<0.001);明显改善呼吸困难(P<0.001);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2)用药后6个月,联合治疗组LVEF明显升高[(42.2±3.70)%vs(35.8±4.56)%,P<0.01];LVEDD有轻度减小[(53.2±3.2)mm vs(57.8±3.8)mm,P=0.026];总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2 vs 6,P=0.108).(3)与rhBNP组相比,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1 vs 8,P<0.05);在保证SBP 130~90 mmHg及DBP 80~60 mmHg的情况下,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肾功能不全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结论 (1)rhBNP能有效抑制AMI伴A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改善血流动力学;rhBNP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难的程度,控制心衰,更有助于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能降低AMI并AHF患者总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参附联合rhBNP治疗AMI伴AHF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参附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下载PDF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p38 MAP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关信民 张小梅 +5 位作者 王淑香 李彪 何芸 魏远玲 曾芳 赵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3-18,21,共7页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另12只采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动物模型,将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CHF...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心室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另12只采用主动脉缩窄法建立CHF动物模型,将存活大鼠再随机分为CHF组(n=5)和BRL组(n=6),BRL组大鼠接受尾静脉注射β3-AR特异性激动剂BRL-37344(0.4 nmol/kg·min,每次持续10 min,每周2次,共4周)。右颈总动脉插管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检测大鼠左心室肌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左心室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的绝对值均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增加(P<0.01)。与CHF组比较,BRL组大鼠的LVESP、dp/dtmax降低(P<0.01),LVEDP、LVMI升高(P<0.05),大鼠左心室肌病理学改变更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其中BRL组大鼠β3-AR表达水平较CHF组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HF组和BRL组大鼠左心室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其中BRL组大鼠p-p38MAPK表达水平较CHF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虽然左心室β3-AR表达上调导致CHF大鼠心室重构、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但β3-AR激动可能对p38 MAPK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受体 心力衰竭 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心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