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分析(附20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钟兴 郭黎 +2 位作者 李建初 徐宏贵 黄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彩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颈动脉的彩超表现,测量内膜-中层厚度,观察病变分布和血流情况。结果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32支颈总动脉受累,表现为内膜-中层弥漫性或节段性环行增厚,1...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彩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颈动脉的彩超表现,测量内膜-中层厚度,观察病变分布和血流情况。结果2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32支颈总动脉受累,表现为内膜-中层弥漫性或节段性环行增厚,15支颈总动脉狭窄,6支闭塞,3支扩张;9支颈外动脉可见反向血流,提示颈总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颈总动脉受累彩超有特征性改变,彩超对TA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颈动脉 彩超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 被引量:185
2
作者 徐安定 王拥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ehemicstroke,AIS)最有效的药物,时间窗内静脉rt-PA溶栓是惟一被证实可以减少AIS生存患者残疾率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t-PA溶栓 治疗方法 残疾率
原文传递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被引量:137
3
作者 刘丽萍 陈玮琪 +9 位作者 段婉莹 霍晓川 徐蔚海 李淑娟 李子孝 黄立安 王春雪 郑华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9-726,共18页
1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见表1。2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评估及诊断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见图1。推荐意见:·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再灌注 抗血小板 并发症 病因管理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胡霄羽 陈善成 +1 位作者 阮法宁 付耀高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疗效、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微创组有效率66.67%(40/60),死亡... 目的比较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行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疗效、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微创组有效率66.67%(40/60),死亡率16.67%(10/60);手术组有效率57.89%(33/57),死亡率29.82%(17/57),两组间有效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732-0.418X1-0.119X2,X1为有无并发症,X2为入院状态;手术组疗效回归方程为y=-0.665+0.024X1-0.216X2+0.016X3-0.291X4,X1为GCS评分、X2为有无并发症,X3为患者年龄,X4为有无脑疝。两组方程中y均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百分数。结论微创血肿粉碎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疗效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卒中早期静脉溶栓的现状、阻碍因素及改进策略 被引量:49
5
作者 徐安定 丁燕 李牧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6期522-528,共7页
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治疗获益越多。但全球都存在溶栓率低下,院前、院内延误明显的现象,而针对性干预可以提高溶栓率,缩短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 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最有效的方法,且越早治疗获益越多。但全球都存在溶栓率低下,院前、院内延误明显的现象,而针对性干预可以提高溶栓率,缩短从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对我国AIS的早期静脉溶栓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阻碍因素,并提出我国相应的改进策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针对公众和相关行业人员的卒中健康教育,实施卒中中心认证,对院前、院内各环节实施组织化和优化管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医疗质量
下载PDF
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3) 被引量:45
6
作者 王拥军 李子孝 +16 位作者 谷鸿秋 翟屹 姜勇 赵性泉 王伊龙 杨昕 王春娟 孟霞 李昊 刘丽萍 荆京 吴静 徐安定 董强 David Wang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2期1251-1263,共13页
(接上期)2.4院内管理我们首次依据国家指南利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年数据分析了卒中关键绩效指标。来自1377家医院的297327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269428例、脑出血24556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343例)纳入分析。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 (接上期)2.4院内管理我们首次依据国家指南利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2018年数据分析了卒中关键绩效指标。来自1377家医院的297327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269428例、脑出血24556例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343例)纳入分析。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绩效指标的复合指标评分分别为0.77±0.21、0.72±0.28和0.59±0.32。复合指标完全执行率分别为27.1%(26.9%~27.3%)、37.3%(36.7%~37.9%)和25.3%(23.9%~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管理 结局
下载PDF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杨前进 张仁波 +1 位作者 胡淑芳 付跃高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探讨微创术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1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出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保守、开颅、微创3组,以第30天SSS评分...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预后分析,探讨微创术治疗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1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出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保守、开颅、微创3组,以第30天SSS评分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不同出血量、GCS评分水平的患者预后与3种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和保守治疗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出血量25.0~39.9mL各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40.0mL^90.0mL微创组和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出血量25.0~90.0mL、GCS评分≤7分开颅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微创组与保守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8分者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保守组,开颅组和保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40.0~90.0mL、GCS评分≥8分的患者最适合于行微创术,GCS评分≤7分患者适合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清除术 脑出血 手术指征 高血压
下载PDF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趋势的初步预测 被引量:44
8
作者 武文韬 柏如海 +3 位作者 李达宁 冯敖梓 徐安定 吕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通过计算和预测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数,研究广东省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其防控和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广东省卫健委截至2020年2月8日的官方数据,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计算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 目的:通过计算和预测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数,研究广东省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其防控和相关政策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广东省卫健委截至2020年2月8日的官方数据,构建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计算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再生数,并结合指数平滑法对未来基本再生数的变化加以预测.结果:疫情初期,广东省新冠肺炎基本再生数为2.48,并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疫情将在2月下旬迎来拐点,3月下旬疫情将走向消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广东省的传播致病能力逐渐降低,目前阶段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采用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加快疫情的扑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IR模型 基本再生数 流行趋势 预测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2
9
作者 黄晓芸 徐安定 +3 位作者 梅志忠 方浩威 付文金 张玉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将患者...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3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中hs-CRP、Lp-PLA2、IL-6因子水平。用mRS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ROC曲线和Pearson相关分析hs-CRP、Lp-PLA2、IL-6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治疗前Ⅲ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显著高于Ⅰ级组和Ⅱ级组,Ⅱ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高于Ⅰ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hs-CRP、Lp-PLA2、IL-6均明显降低(P<0.05),Ⅲ级组hs-CRP、Lp-PLA2、IL-6浓度明显高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而Ⅰ级组与Ⅱ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8.75m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50,特异度为0.200;Lp-PLA2>35.56μ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50,特异度为0.286;IL-6>7.97 n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214。hs-CRP、LpPLA2、IL-6浓度与mR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19;r=0.604,P<0.001;r=0.371,P=0.040)。结论炎症反应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疾病中具有重要推动促进作用,hs-CRP、Lp-PLA2和IL-6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存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白细胞介素-6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35
10
作者 徐安定 卓文燕 +5 位作者 林秀华 余科 谭少华 李虹 陈明星 吴宜娟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 4 3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历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  5 1例高血压病人患有颅内动脉狭窄 ,患病率 2 0 99%。共检查动脉 176 1条 ,狭窄动脉 94条 ,总动脉狭窄率 5 .3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 ,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整个颈内动脉系动脉狭窄占总狭窄的 80 % ,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及单一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非老年病人 ,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不明显。狭窄组病人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病人。结论 高血压病人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 ,年龄、血脂代谢紊乱是高血压病人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无症状性 颅内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41
11
作者 郑冬香 卢婉娴 +4 位作者 谢佩卿 欧秀琴 成嫣 张玉生 蔡叶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对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危重症并行肠内营养患者117例,按是否实施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按常规鼻饲护理进行肠内营养;观察组按我院危重症质控小组制订的肠内营养专案改善在常规鼻饲护理基础上,加强了护理培训、鼻饲体位、营养泵使用和质量监督等管理。比较两组在肠内营养期间发生误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VS13.8%,P〈O.05)。结论肠内营养专案改善能降低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护理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特征及远期预后 被引量:38
12
作者 董大伟 袁定新 +3 位作者 王建民 辛秀峰 黄立安 徐安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0-645,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发病机制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病例登记研究数据库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Org 10172急性卒中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SCI)发病机制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病例登记研究数据库的脑梗死患者,采用改良Org 10172急性卒中治疗试验(new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NEW-TOAST)分型入选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患者,总结其发病机制分布特征,随访1年复合终点事件,并分析其远期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18例,随访率90.68%。单一发病机制中,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占31.36%,动脉-动脉(artery-artery,A-A)栓塞占25.42%,低血流动力学/微栓子清除障碍占1.70%;综合单一或混合机制,A-A栓塞占61.02%,穿支闭塞占55.93%。混合机制者1年血管性死亡风险高达25%,而单一机制未出现血管性死亡病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影响1年远期预后,OR(95%CI)为7.469(1.54,36.22),P=0.013。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单一发病机制中,穿支闭塞最常见,其次是A-A栓塞,低血流动力学/微栓子清除障碍最少;混合机制使患者1年血管性死亡风险增高。同时,卒中/TIA史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发病机制 远期预后
下载PDF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食指运动激活脑功能区的影响 被引量:34
13
作者 何扬子 王丽娜 +6 位作者 黄力 王秀河 刘斯润 付跃高 韩冰 李静铭 胡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7-36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的影响。方法:1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在基础和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采集脑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图像,测量激活的区域、大小及信号强度。结果:基础状态下食指运动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状态下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区的影响。方法:15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在基础和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采集脑功能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图像,测量激活的区域、大小及信号强度。结果:基础状态下食指运动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区以及第一感觉区的激活,针刺状态下食指运动除见上述区域激活外,还可见同侧初级运动区,病灶部位及对侧顶上小叶、颞上回、岛叶等部位的激活。针刺状态下激活面积及最小信号强度方面均大于基础状态。结论: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康复与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区血液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指/针灸效应 针灸原理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辛秀峰 杨万勇 +3 位作者 谭泽锋 徐安定 付耀高 王彤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侧枝循环代偿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起病72 h内的轻到中度急...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侧枝循环代偿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开放研究。起病72 h内的轻到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10;采取非随机对照方法入组。HUK组剂量为0.15 PANU/d,慢速静脉点滴,共7 d。各组拟定入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颅内血流速度、血清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水平。结果共收集64例,两组各32例。两组基线特征一致。首次HUK治疗后即刻出现侧支循环改善34.4%,责任血管血流改善21.9%,未发现血流速度减慢者。HUK治疗7 d后侧枝循环代偿改善降至18.8%,供血动脉的血流改善保持不变。7 d后两组的侧枝循环代偿和责任血管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无差异。HUK治疗7 d后有效率优于对照组(78.1%对50%,P=0.04)。HUK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两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差异。HUK治疗对血浆NO和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HUK治疗后能立即增加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侧枝循环代偿并不导致盗血现象,可能是导致其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人尿激肽原酶 侧枝循环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5
作者 郭亚东 徐安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如何有效地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强化了血脂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其中研究的焦点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如何有效地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强化了血脂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其中研究的焦点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目前无论从一级预防或者二级预防都证实LDL与缺血性卒中相关,他汀类药物作为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药物,必然在脑血管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他汀类药物 药物预防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死亡率 高复发率 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回顾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涛 蓝县武 +1 位作者 麦鸿成 张爱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毗格雷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院前家庭急救对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杨巧红 肖丹 +1 位作者 李冬娜 蔡叶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家庭急救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d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患者预后根据改良Rankin指数,分为预后良好(Rankin≤2)和预后不良(包括Rankin>2及死亡);家庭急救分为急救得当和急救不当。收集包括家庭急救及可能影... 目的探讨院前家庭急救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d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患者预后根据改良Rankin指数,分为预后良好(Rankin≤2)和预后不良(包括Rankin>2及死亡);家庭急救分为急救得当和急救不当。收集包括家庭急救及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指标资料,对指标与30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9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入研究,其中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56例;家庭急救措施得当37例,不当42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急救是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5.258)。结论家庭急救是院前急救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急救不当是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开展大众家庭急救教育,提高家庭急救技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急救 出血性卒中 预后
原文传递
颈动脉狭窄患者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植入术1年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关敏 王晓白 刘小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治疗1年内死亡和卒中、死亡、卒中、重度再狭窄及闭塞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搜索关于CEA及CAS治... 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对颈动脉狭窄治疗1年内死亡和卒中、死亡、卒中、重度再狭窄及闭塞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搜索关于CEA及CAS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应用RevMan4.2.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定量评价。以优势比(OR值)及双侧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尺度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6篇,1037例患者接受CAS治疗,1681例接受CEA治疗,将发生死亡和卒中、死亡、卒中事件统计数据合并;累计1586例接受CAS治疗,2196例接受CEA治疗,进行再狭窄及闭塞的统计数据合并。术后1年内CAS与CEA患者死亡和卒中、死亡、卒中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81(95%CI0.56~1.18)、0.75(95%CI0.47~1.19)、0.78(95%CI0.53~1.16)。CAS患者再狭窄率高于CEA患者[OR=1.99(95%CI1.44~2.74),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与CAS的1年死亡和卒中、死亡、卒中事件发生无明显差异,CAS术后重度再狭窄及闭塞率为CEA术的1.99倍。由于在缺乏足够数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情况下,纳入部分非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使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对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卒中组织化管理 被引量:25
19
作者 楼敏 丁晶 +6 位作者 胡波 张玉生 李昊 谭泽锋 万艳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692-699,共8页
卒中组织化管理涵盖了卒中的院前急救系统、卒中中心的院内急诊快速诊治、卒中单元和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各级卒中中心之间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及涉及前述各个环节的卒中医疗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管理 推荐 证据 急救系统 卒中中心 评估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志斌 郭毅 +4 位作者 王思鸿 李小好 尤玉兰 顾惠娟 丁秋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人冠状动脉斑块组织共41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作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在人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结果不稳定性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要明显强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21±0.04比0.16±0.02,吸光度为3.48±0.65比2.84±0.27,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明显弱于稳定性斑块(面积密度为0.17±0.02比0.23±0.05,P<0.01;吸光度为3.16±0.65比3.60±0.55,P<0.05);两者在斑块内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面积密度为r=-0.332,P=0.034;吸光度为r=-0.373,P=0.016),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转化生长因子β1同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是形成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促进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则是重要的斑块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宽块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p受体I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