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击伤截肢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1
作者 黄爱好 林宝玉 罗显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年第15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对电击伤截肢患者的护理。方法本组通过对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回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对患者整体的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例患者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出现动脉出血达到及时处理。结论实施有... 目的探讨对电击伤截肢患者的护理。方法本组通过对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回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对患者整体的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1例患者治愈出院,有1例患者出现动脉出血达到及时处理。结论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以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全面、有效的护理是促进电击伤患者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截肢患者 护理
下载PDF
行机械通气烧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汤文彬 李孝建 +6 位作者 邓忠远 张志 钟晓旻 张涛 张旭辉 鲍强 何梦龙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行机械通气烧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情况与影响因素以及病原学情况。方法笔者单位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98例总面积(64±27)%、Ⅲ度面积(41±28)%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均行机械通气48h以上。... 目的探讨行机械通气烧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情况与影响因素以及病原学情况。方法笔者单位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98例总面积(64±27)%、Ⅲ度面积(41±28)%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均行机械通气48h以上。回顾性统计患者存活情况,VAP发生情况,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头面部烧伤情况、吸人性损伤情况、机械通气时间,VAP患者痰液微生物培养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Ⅳ。检验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8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窒息死亡1例、并发MODS死亡9例、因脓毒症死亡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29例患者发生VAP,占14.65%。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头面部烧伤情况相近(Z=0.16,t=1.083X2=0.39,P值均大于0.05)。发生VAP的患者中1例无吸人性损伤,另外28例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中1例为轻度、27例重度;未发生VAP的患者中35例无吸人性损伤,另外134例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中123例为轻度、11例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P=0.001)。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8±9)、(12±10)d(Z=2.23,P=0.042)。吸人性损伤(优势比为18.70,95%置信区间为5.55-62.97,P〈0.01)与机械通气时间(优势比为1.05,95%置信区间为1.00-1.11,P:0.042)为VAP的危险因素。VAP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共5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株占35.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株占24.6%。结论本组烧伤患者VAP发生率较低,吸人性损伤情况与机械通气时间是其危险因素。VAP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姝 李叶扬 +3 位作者 戴丽冰 方力 祁少海 舒斌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4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术中切取16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每位患者手术时取皮修剪后的残余皮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PPAR-γ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术中切取16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每位患者手术时取皮修剪后的残余皮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瘢痕增生程度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PAR-γ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均有表达,但是在增生性瘢痕(32.18±17.84)中表达较正常皮肤(50.80±22.40)低。结论核内受体PPAR-γ在增生性瘢痕中呈下调表达,提示PPAR-γ的激活可能是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增生性瘢痕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姝 李叶扬 +7 位作者 方力 祁少海 舒斌 梁佩红 戴丽冰 李建平 张琰 李罡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79,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cm×3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8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Ⅰ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真皮的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血管壁上亦见阳性信号,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1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从而防治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PPAR-Γ 胶原
原文传递
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延仓 李孝建 +5 位作者 沈雁 杨小红 谭见容 梁佩红 梁蓉 张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以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网格模型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将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接种于0.01%的戊二醛交联的Ⅰ型胶原上,气-液界面培养2周,免疫组... 目的探讨以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网格模型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酶消化法获取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将体外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接种于0.01%的戊二醛交联的Ⅰ型胶原上,气-液界面培养2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周期来鉴定贴壁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材料。结果贴壁细胞CK19和P63阳性表达,β1整合(CD29)表达率为98.57%,CD71表达率为9.05%,94.99%细胞处于静息期,以上均表明该细胞是表皮干细胞,并在Ⅰ型胶原上呈鱼鳞状排列。结论表皮干细胞在Ⅰ型胶原上生长良好,可以生成全层组织工程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组织工程皮肤 Ⅰ型胶原
原文传递
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孝建 李延仓 +2 位作者 曾耀英 沈雁 杨小红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建立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分析二者表达蛋白质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体外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线索。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单个表皮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 目的建立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分析二者表达蛋白质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体外调控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线索。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单个表皮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建立两种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并用hnagemaster 2D elite5.0软件分析两种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两种细胞的2-DE蛋白表达谱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比性。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的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82±18)个和(930±15)个,匹配点数为(850±13)个和(798±11)个,匹配率是86.56%和85.81%;两种细胞蛋白质间匹配点数是(886±8)个,匹配率是76.98%。找到差异蛋白点11个,其中只在表皮干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的有8个;只在皮肤角朊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的有3个。结论利用双向电泳法得到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好的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蛋白质组图谱,且二者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凝胶 双向 表皮 干细胞 角朊细胞 皮肤 蛋白质组 图谱
原文传递
鼠表皮干细胞的稳定分选方法及其体外培养体系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孝建 李延仓4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科 +3 位作者 曾耀英 沈雁 杨小红 谭见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4851-4854,共4页
背景:采用多种人工合成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存在着创面愈合后不耐受摩擦、瘢痕增生及挛缩严重、缺乏皮肤附件等不足。而表皮干细胞尽管在体内可无限增殖分化以维持皮肤更新,但在体外普通培养条件下易发生终末分化。目的:为获得... 背景:采用多种人工合成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存在着创面愈合后不耐受摩擦、瘢痕增生及挛缩严重、缺乏皮肤附件等不足。而表皮干细胞尽管在体内可无限增殖分化以维持皮肤更新,但在体外普通培养条件下易发生终末分化。目的:为获得稳定生长的鼠表皮干细胞,拟建立或完善能够调控其增殖分化的体外培养体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7—05/11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1~3d龄Wistar大鼠20只用于制备表皮干细胞。方法:采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得单个表皮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贴壁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0.05mmol/LCaCl2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腺苷、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霍乱毒素等复合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原代分离细胞时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2以维持细胞活性,第2次换液时改为0.1。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目的细胞角蛋白19和P63整合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01整合素和CD71的表达,通过细胞周期及生长曲线观察其增殖能力。结果:①Ⅳ型胶原筛选的细胞在复合DMEM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细胞活性〉98%,培养6d后形成含100~200个细胞的大克隆,呈鹅卵石样铺满瓶底。②角蛋白19和P63均呈阳性表达,β1整合素表达率为98.57%,CD71表达率为9.05%。③94.99%细胞处于GdG,期,细胞呈指数增长。结论:两步酶消化+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成功分选稳定生长的鼠表皮干细胞。含霍乱毒素、腺苷、胰岛素等因子的复合DMEM培养基可维持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合适的血清浓度及Ca^2+浓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琰 李孝建 +4 位作者 霍丽贞 张志 林伟华 钟晓旻 张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重度烧伤患者中心... 目的分析重症烧伤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重症烧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导管细菌定植(CAC)的发生率。结果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危重患者的发生率26.3%。不同置管部位,是否经过创面以及置管时间是否大于两周的导管细菌定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定植的高发生率与创面感染不易控制、导管留置部位多在股静脉、导管经创面留置、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多方面的干预才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细菌定植 重度烧伤
原文传递
角质形成细胞与表皮干细胞双向电泳图谱差异分析
9
作者 李孝建 李延仓 +2 位作者 曾耀英 沈雁 杨小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pH同相梯度干胶条(IPGstrip pH3~10,长17cm)购自广州威佳公司,dispaseⅡ、表皮干细胞(ESC)培养基、FBS和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角蛋白19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等电聚焦仪、垂直电...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pH同相梯度干胶条(IPGstrip pH3~10,长17cm)购自广州威佳公司,dispaseⅡ、表皮干细胞(ESC)培养基、FBS和DMEM培养基购自美国Gibco公司,角蛋白19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等电聚焦仪、垂直电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图谱 表皮干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DMEM培养基 dispaseⅡ Gibco 角蛋白19 等电聚焦仪
原文传递
气体平衡疗法成功救治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钟晓旻 刘锡麟 李孝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介绍37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病人的气体平衡疗法。结果37例病人都抢救成功,并发症和后遗症明显减少、康复时间缩短、手术次数减少、抢救成本降低而利润提高。...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介绍37例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病人的气体平衡疗法。结果37例病人都抢救成功,并发症和后遗症明显减少、康复时间缩短、手术次数减少、抢救成本降低而利润提高。结论气体平衡疗法必须根据烧伤病人的生理及病理的特点来制定,其具有治疗目标明确、治疗重点突出、治疗难度降低、治疗工作总量减少、医患沟通改善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机械通气 治疗 吸入性损伤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分组管理模式在烧伤科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丽映 黄爱好 +4 位作者 王雪莲 罗显利 李孝建 钟晓旻 邓忠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6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组管理模式在烧伤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模式的查房效果评价、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评分、护理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组管理模式在烧伤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模式的查房效果评价、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医生对于患者生命体征和引流液等基础临床信息了解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9.63±3.84),(98.41±3.5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3.68),(86.51±4.16)分,观察组护士对于治疗方案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执行程度分别为(96.49±2.78),(98.68±3.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3±3.86),(87.42±4.03)分,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98.66±3.19)分高于对照组的(88.27±3.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5.86,44.07,28.78,22.16,19.55;P〈0.05);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素质如疾病认知、医护配合、急救仪器使用、医嘱执行、病情观察、交接班情况、个体化护理、药物准备及综合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3,5.13,5.22,4.96,5.91,6.12,6.90,6.25,5.5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抢救程序合格率分别为73%与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医护文书合格率、术后并发症护理合格率分别为77%,78%,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分别为6.60,4.50,4.42;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病房 医院管理 医护一体化 满意度
原文传递
教育程度与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程华 李孝建 +5 位作者 曹雯娟 陈丽映 张志 刘志河 易先锋 赖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其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其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烧伤情况等资料,并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并发焦虑、抑郁、PTSD及其3个核心症状闪回、逃避、过度警觉的情况。对人口学资料、烧伤情况及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对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对数据行t检验;将定性自变量赋值,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64例重度烧伤患者面对应对得分为(19.0±3.4)分,与国内常模的(19.5±3.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回避、屈服应对得分分别为(16.6±2.4)、(11.0±2.2)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14.4±3.0)、(8.8±3.2)分(t值分别为7.06、7.76,P值均小于0.01)。患者SAS、SDS、PCL-C标准分依次为(50±11)、(54±11)、(38±12)分,有89.1%(57/64)、60.9%(39/64)、46.9%(30/64)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PTSD症状。(2)本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伤后时间等4个自变量与其并发心理障碍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rs 值为-0.089~0.245,P值均大于0.05)。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PTSD、闪回、逃避均呈显著负相关(rs 值为-0.361^-0.253,P值均小于0.05);与过度警觉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7,P〉0.05)。烧伤面积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均呈显著正相关(rs 值为0.306~0.478,P值均小于0.05)。面对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教育程度 体表面积 焦虑 抑郁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应对行为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戴丽冰 谢有富 +4 位作者 姚依村 刘思隽 徐家科 刘志河 沈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6-489,共4页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取第4代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褪黑素(Melatonin) 10^-3mmol/L组、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 目的 观察褪黑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取第4代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褪黑素(Melatonin) 10^-3mmol/L组、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zindole)1mmol/L组、Luzindole1 mmol/L+ Melatonin 10^-3 mmol/L组,分组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SYBR Green)检测细胞裂解液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mRNA表达;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CTGF、Ⅰ型胶原(COL-Ⅰ)含量;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CTGF、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含量.结果 10-3 mmol/L褪黑素降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TGF、α-SMA mRNA表达及CTGF、COL-Ⅰ的含量(P<0.05),但COL-Ⅲ没影响.对照组、褪黑素组、Luzindole组、Luzindole+褪黑素组CTGF和α-SMA mRNA分别为0.1294±0.006 1、0.086 9±0.003 1、0.1235±0.008 1、0.123 2±0.0094(F=30.130,P <0.01)和0.1347 ±0.0042、0.0847±0.003 1、0.128 9±0.002 6、0.128 2±0.004 1 (F=168.500,P<0.01);CTGF和COL-Ⅰ荧光细胞化学相对表达量为0.0135±0.0003、0.0084±0.0003、0.0126±0.0005、0.012 5±0.0004 (F=140.750,P <0.01)和0.0127±0.0008、0.0086±0.0004、0.0120±0.0009、0.0120±0.000 8(F=24.240,P<0.01);CTGF和COL-Ⅰ细胞培养液浓度(ng/L)为30.0569±1.2869、19.4254±0.924 5、26.673 8±0.9405、25.398 0±0.8478 (F=76.490,P< 0.01)和30.0445±1.1575、21.798 5±1.1260、26.5168±1.2923、25.459 4±1.705 7 (F=25.650,P< 0.01);COL-Ⅲ细胞培养液浓度(ng/L)为47.141 4±3.532 6、53.498 2±4.589 9、52.532 5±5.239 8、46.427 1±4.204 2(F=2.680,P<0.01).结论 褪黑素通过与受体结合,下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TGF、α-SMA mRNA表达,从而降低CTGF、COL-Ⅰ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表皮干细胞仿生膜对毛囊细胞修复创面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粱蓉 沈雁 +3 位作者 戴丽冰 李孝建 刘志河 熊喜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 选择新生1d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接种在胶原修饰几丁质膜(C-CBM),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覆盖物,评估其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4组(n=4):Ⅰ型胶原组(A组)、几丁质膜组(B组)、几丁质膜+ ESCs组(C组)和... 目的 选择新生1d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接种在胶原修饰几丁质膜(C-CBM),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覆盖物,评估其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将16只裸鼠随机分4组(n=4):Ⅰ型胶原组(A组)、几丁质膜组(B组)、几丁质膜+ ESCs组(C组)和Ⅰ型胶原修饰几丁质膜+ESCs组(D组),制备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术后定期取材,组织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和CD200表达,观察创面早期滤泡性毛囊增生情况.结果 6周创面愈合皮肤以D组修复较好,肉眼观察创面较厚、红润,有皮纹;A组和B组的修复则较薄、呈淡紫色,易出血;C组愈合较慢;并发现表皮巢形成有规律地增多,D组>C组>B组>A组;D组CD34和CD200在手术后3d开始有毛囊干细胞增生,CD34表达延续到第4周,CD200表达延续到第6周,而C组CD34出现在第4周后,CD200出现在7d,D组是C组的2倍,A组和B组新生毛囊干细胞较少.结论 ESCs在C-CBM上生长良好,细胞可利用胶原的天然材料的黏附性,充分扩展,并参与创面修复,这些结果显示仿生膜有可能成为诱导性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几丁质 仿生膜
原文传递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姝 李叶扬 +6 位作者 方力 梁佩红 戴丽冰 李建平 张琰 李罡 张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0-462,共3页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兔耳增生性瘢痕 前列腺素J2 胶原表达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脱氧 PPAR-Γ 抗纤维化作用
原文传递
美容式包皮近中段环梭形剥除术治疗包皮过长 被引量:3
16
作者 矫立仁 侯海静 +1 位作者 乔锋丽 李叶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既可以达到外观漂亮的美容目的,又可以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水肿、瘢痕及包皮外观形态不良等并发症的包皮近中段环梭形剥除术。方法:切口靠近阴茎根部,采用肿胀麻醉,手术只把阴茎近中段包皮皮肤的环梭形多余部分剥除... 目的:探讨一种既可以达到外观漂亮的美容目的,又可以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水肿、瘢痕及包皮外观形态不良等并发症的包皮近中段环梭形剥除术。方法:切口靠近阴茎根部,采用肿胀麻醉,手术只把阴茎近中段包皮皮肤的环梭形多余部分剥除,不伤及皮下血管及淋巴网结构,既预防术中术后出血、术后阴茎包皮水肿的发生,又可以到达术后阴茎外观漂亮的美容目的。结果:2008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共治疗包皮过长患者43例,术中出血约2~5ml,术后轻度水肿,阴茎外观漂亮。其中39例医患双方均满意,4例包皮过长去除不足,再次手术去除适量包皮皮肤。结论:近阴茎根部为切口,环梭形剥除过长包皮皮肤,有效保护皮下血管及淋巴网结构,防止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包皮水肿,切口隐蔽在阴毛丛中,恢复阴茎勃起后漂亮的外观,避免了常规包皮环切术所产生的形态不良,阴茎勃起可见的瘢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美容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17
作者 潘姝 赵孝开 +2 位作者 谢有富 方力 戴丽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 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配体l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12,14-prostagliandxin 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CD3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机制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2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36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连续注射7 d。停止注射后第3、6、17天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兔耳创面愈合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类似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注射15d-PGJ2后瘢痕逐渐变平变软,颜色变浅,在各时间点CD34及TGF-β1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减少瘢痕内CD34、TGF-β1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有一定的防治瘢痕增生的作用,为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PPAR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CD34
原文传递
阴茎深度烧伤的修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涛 李孝建 +4 位作者 李叶扬 邓忠远 潘姝 汤文彬 陈宾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阴茎深度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本组112例阴茎深度烧伤患者,其中阴茎皮肤部分坏死107例,切除阴茎坏死皮肤后,直接缝合修复或利用阴茎皮肤良好的延展性设计切口将清创创面改形后缝合修复32例,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修复75例。另外... 目的探讨阴茎深度烧伤的修复方法。方法本组112例阴茎深度烧伤患者,其中阴茎皮肤部分坏死107例,切除阴茎坏死皮肤后,直接缝合修复或利用阴茎皮肤良好的延展性设计切口将清创创面改形后缝合修复32例,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修复75例。另外5例除阴茎皮肤坏死外,合并部分阴茎坏死3例,部分阴茎坏死并有尿道损伤2例,分别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阴茎及带蒂阴囊纵隔皮瓣重建尿道阴茎部。结果经积极修复,112例患者阴茎的外观(常态与勃起)及功能(排尿与性交)均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阴茎深度烧伤后采用皮片移植、切除缝合及皮瓣覆盖等多种方法修复,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阴茎 阴茎再造 尿道再造
原文传递
心肌钙蛋白Ⅰ在烧伤后渗出期与感染期中的变化
19
作者 伍敏仪 张涛 +2 位作者 曾利剑 陈怡霓 吕海峰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18-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Ⅰ (cTnⅠ )在烧伤后渗出期与感染期病人血中升高的规律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期检测烧伤患者渗出期 (n =2 5 )和感染期 (n =30 )血中cTnⅠ浓度 ,所有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渗出期患...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Ⅰ (cTnⅠ )在烧伤后渗出期与感染期病人血中升高的规律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期检测烧伤患者渗出期 (n =2 5 )和感染期 (n =30 )血中cTnⅠ浓度 ,所有患者予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渗出期患者 ,仅有 11例略升高 ,在 0 .0 5 μg/L~ 0 .16 μg/L之间。感染期 (5~ 14d)呈轻到中度升高 ,平均值比正常参考范围明显升高者 ,见于体表烧伤总面积 >30 % (P <0 .0 0 1)或创面有明显渗出的患者 (P <0 .0 0 2 )。当患者创面有明显渗出或焦痂自然剥离时 ,cTnⅠ水平升至峰值 ,手术切痂后 ,cTnⅠ水平下降。所有患者心电图未发现任何缺血性改变的迹象。结论 :cTnⅠ水平升高揭示烧伤患者存在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烧伤 炎症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晓旻 李孝建 刘锡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6期50-52,共3页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方法。方法 报导3例特重度烧伤延迟复苏新生儿 的补液治疗过程。结果3名新生儿都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和儿童及 成年人有不同之处,所有补液抢救措...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方法。方法 报导3例特重度烧伤延迟复苏新生儿 的补液治疗过程。结果3名新生儿都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特重度烧伤新生儿延迟复苏的补液治疗和儿童及 成年人有不同之处,所有补液抢救措施都要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烧伤 延迟复苏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