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性沟通技巧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宁养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增英 彭金莲 +3 位作者 吴惠平 张秀兰 韦若梨 卢惠珍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 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宁养护理中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方法 以宁养院收治的910例晚期癌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依据口头叙述及观 察检测的结果... 目的 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宁养护理中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晚期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 方法 以宁养院收治的910例晚期癌症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依据口头叙述及观 察检测的结果,评定病人的心理问题;运用会谈技术和电话访视等治疗性沟通技巧,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结果 治 疗性沟通技巧可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总有效率达84.18%,766例病人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或安详地离开人间。结论 对晚期癌症病人采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能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病人和 家属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晚期癌症病人 家居宁养 护理 心理问题
下载PDF
70岁以上男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增英 吴伏娜 +5 位作者 邓武红 古碧华 胡红英 焦月新 王建华 洪晓青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91-692,69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取年龄≥70岁的深圳地区男性59例,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EXA)测定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型与骨密度(BMD)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取年龄≥70岁的深圳地区男性59例,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EXA)测定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结果59例受试者中,CTR基因型分别为CC型47例(79.66%)、CT型12例(20.34%)、TT型0例;在腰椎2-4(L2-4)和沃氏三角(Ward's)组BMD值,CT基因型组较CC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基因型的男性可能容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OP),尤其在L2-4和Ward's部位;应及早实施具有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防治OP及避免OP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受体基因 骨密度 老年男性
下载PDF
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温爱惠 王增英 +1 位作者 焦月新 洪晓青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1397-139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1例痴呆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予咽部冷刺激的方法及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19.2%,有效率为50.0%;...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1例痴呆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予咽部冷刺激的方法及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19.2%,有效率为5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5%,有效率为34.2%。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部冷刺激的方法及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吞咽障碍有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吞咽障碍 咽部冷刺激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杭桢 杨纯玉 熊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597-3599,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测定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3mm为粥样硬化斑块,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1562C/T分型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测定患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1.3mm为粥样硬化斑块,根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分别测定这两组患者的MMP-9基因1562C/T分型。结果: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6,P=0.036)。结论:MMP-9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基因分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翟丽华 李光展 +3 位作者 吴瑛 梁旭 董少红 杨纯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 (氨氯地平治疗组 ,n =35 )和B组 (培哚普利治疗组 ,n =35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C组 ,n =30 )。用高...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内皮功能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 (氨氯地平治疗组 ,n =35 )和B组 (培哚普利治疗组 ,n =35 ) ,另设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C组 ,n =30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对A、B组分别在治疗 3个月、1年及 2年后复查血压和血管超声的上述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与B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退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P <0 0 1)。氨氯地平组与培哚普利组在降低血压及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面作用相同 (P >0 0 5 ) ,但氨氯地平组在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降低新的粥样斑块发生率方面作用优于培哚普利组 (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除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外 ,还能逆转大动脉功能和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高血压 大动脉内皮功能 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氨氯地平逆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翟丽华 王沙燕 +5 位作者 梁旭 杨纯玉 张阮章 王增英 汤军 胡玉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2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2.5~10.0mg,每日1次,共12个月。将资料完整的208例患者按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DD...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2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氨氯地平2.5~10.0mg,每日1次,共12个月。将资料完整的208例患者按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DD型三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组间及各基因型组在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参数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的平均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MIM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但仅在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6±0.12对0.92±0.13,P〈0.01),II组与ID、DD组比较,下降幅度(AMIMT)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I组的斑块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4.85±2,51对3.90±2.36,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II基因型、治疗前后收缩压差值(ASBP)和治疗前收缩压水平是影响AMIMT值的主要因素。结论氨氯地平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不同ACE基因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间存在差异,II基因型患者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型 钙通道阻滞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化的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梁旭 罗林杰 +3 位作者 王新根 戴勇 杨纯玉 袁暖容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 观察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 0例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及 4 6例无缺血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 2p、CD6 3的改... 目的 观察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的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的改变 ,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4 0例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及 4 6例无缺血性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血小板活化指标CD6 2p、CD6 3的改变 ,两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CD6 2 p、CD6 3:两组高血压病人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 (P <0 0 1)。血浆纤维蛋白原 :伴血管病变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及对照组 (P <0 0 1) ;无血管病变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高血压病人的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 ,在高血压合并血栓性疾病的检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高血压 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原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原文传递
依从性差异对抗高血压药长期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翟丽华 吴瑛 +2 位作者 梁旭 董少红 杨纯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年第7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依从性差异对应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降压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名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随访(3.3±0.5)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年检测其血压、颈... 目的观察依从性差异对应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降压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名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随访(3.3±0.5)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年检测其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随访结束时,根据实际服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依从治疗组(A组,41例)和非依从治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另设同期体检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33例).结果 A、B组的6个位点平均颈动脉IMT(M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MCCA-IMT)、双侧颈内动脉平均IMT(MICA-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C组显著增高(均P<0.01).A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较B组显著增高(分别为80.5%~87.8%比18.4%~23.7%,85.4%~95.1%比52.6%~60.5%,均P<0.01),MIMT、MCCA-IMT、MI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B组显著下降(均P<0.01).B组3年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高(31.58%比12.20%,P<0.05).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些益处的获得有赖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差异 抗高血压药 颈动脉 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中年男性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纯玉 卢杭桢 +3 位作者 黄璐璐 徐笑洋 翟丽华 梁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血脂浓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44名40岁~60岁深圳男性血清血脂浓度,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ApoE基因。把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5岁组(32名);46岁~50岁组(118名);51岁~55岁组(68名);56岁~60岁组(26名)。结果不同年龄段中年男性血清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P>0.05)。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防治指南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高脂血症组(86名)及正常血脂组(158名),两组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E3/E3,少见基因型有E3/E4、E2/E3、E4/E3,未检出E2/E4型。E2/E2+E2/E3基因型频率高脂血症组低于正常血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基因型把入选对象分为E2/E2+E2/E3组(62名),E3/E3组(178名),E3/E4+E4/E4组(4名),方差分析显示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及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P>0.05);3组基因型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P<0.05),E2/E2+E2/E3基因型血清总胆固醇浓度较E3/E3基因型低。结论高脂血症较少发生在E2/E2+E2/E3基因型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基因 血脂异常
下载PDF
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病人KCNQ1及ACE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纯玉 梁旭 +2 位作者 李凤翘 翟丽华 徐笑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KCNQ1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家族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出非家族性组心房颤动20例,对照组为无心房颤动的同期住院患者30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组KCNQ1和ACE基因多态... 目的研究KCNQ1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家族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选出非家族性组心房颤动20例,对照组为无心房颤动的同期住院患者30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组KCNQ1和ACE基因多态性。结果KCNQ1 G等位基因在两组深圳汉族人患者的检出率均为0;ACE DD基因型频率,非家族性组为7/20,对照组为1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等位基因频率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本组有限的深圳汉族对象中未检测到KCNQ1 G等位基因,也未发现KCNQ1和ACE基因多态性在两组病人中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KCNQ1基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坚持或不坚持长期应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肱动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影响
11
作者 翟丽华 李光展 +3 位作者 吴瑛 梁旭 董少红 杨纯玉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肱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 7名血压≥ 16 0 / 10 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治疗并随访 (3.2± 0 4 )年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年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目的 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肱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 7名血压≥ 16 0 / 10 0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治疗并随访 (3.2± 0 4 )年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年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对象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内径 (r) ,IMT/r比值、内皮依赖舒张功能 (FMD)和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 (CSC)。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规律服药组 (A组 ,n =31)和不规律服药组 (B组 ,n =36 ) ,另设同期体检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 (C组 ,n =33)。结果 入选时与C组比较 ,A、B组IMT增厚、FMD和CSC减退 (IMT :0 5 5± 0 12 ,0 5 5±0 10vs 0 4± 0 0 4 )mm ,FMD :6 4 %± 1 7% ,6 5 %± 1 6 %vs 10 4 %± 2 2 % ;CSC :(11 89±4 93,11 94± 5 0 7vs 2 6 5 5± 3 4 4 ) 10 -3 mm2 ·mmHg-1,P <0 0 1)。A组治疗后第 3年IMT和FMD与基线及B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IMT :(0 39± 0 0 6 ,vs 0 5 5± 0 12and 0 5 4± 0 11)mm ,FMD :16 9%± 3 6 %vs 6 4 %± 1 7%and 9 0 %± 1 2 % ,allP <0 0 1。结论 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能够逆转高血压患者肱动脉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规律服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用药 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 肱动脉结构 肱动脉功能 高血压 老年
下载PDF
内收蛋白α亚单位遗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丽华 梁旭 王沙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1-903,共3页
人群中约30%~5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1〕,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赋予个体对EH的易感程度。目前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内收蛋白(adducin)基因可能是EH(尤其是盐敏感性EH)的易感基因,因此该基因多... 人群中约30%~5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1〕,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相关的遗传基因可能赋予个体对EH的易感程度。目前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内收蛋白(adducin)基因可能是EH(尤其是盐敏感性EH)的易感基因,因此该基因多态性与EH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收蛋白 基因 多态性 高血压 利尿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MMP-9基因多态性探讨
13
作者 杨纯玉 黄璐璐 +3 位作者 徐笑洋 梁旭 卢杭桢 王沙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9期4543-45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年龄大于65岁患者96例,检测其颈动脉,依检测结果分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年龄大于65岁患者96例,检测其颈动脉,依检测结果分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3组患者的MMP-9基因多态性。结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正常组、内膜增厚+不稳定斑块组两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C/T+T/T基因型分布、T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MMP-9基因多态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遗传学 颈动脉疾病/遗传学 明胶酶B/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人类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14
作者 熊玮 骆瑜 +2 位作者 张泽平 蒋科威 梁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4期3867-3868,共2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664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高血压组(51例)和心肌肥厚组(21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采用基因...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人类心钠素(hANP)基因C664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高血压组(51例)和心肌肥厚组(21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ANP C664G基因的多态性,观察CC、GG和CG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C、G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和心肌肥厚组中的分布。结果高血压组患者C664G 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7、0.098、0.275,心肌肥厚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6、0.095、0.619,GG基因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C664G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钠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翟丽华 王沙燕 +4 位作者 吴瑛 张阮章 杨纯玉 王增英 胡玉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73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5名正常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73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5名正常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组3个基因型亚组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3个基因型亚组比较均有显著减退(II型:5.5±1.9对11.9±1.3;ID型:4.7±2.0对10.9±1.6;DD型:2.9±1.9对9.4±2.6,均P〈0.01)。无论是老年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具有DD基因型个体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均显著低于II型个体(高血压组:2.9±1.9对5.5±1.9;对照组:9.4±2.6对11.9±1.3,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基因型之间存在直线关系(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ACE基因的L/D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肽基二肽酶A 基因型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银杏达莫联合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鹤鸣 高霞 +2 位作者 张睿 陈实 邹良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小牛血去...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TNF-α、ET-1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NO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可维持患者血液流变学稳定,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miRNA-146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瑜 熊玮 +1 位作者 杨纯玉 梁旭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小分子RNA-146a(miR-146a)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常规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血糖、血...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小分子RNA-146a(miR-146a)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可能存在颈动脉硬化的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常规检测血压、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水平,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血浆中的miRNA-146a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IL-1均明显升高(P<0.05);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浆中的miR-146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斑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1)。miR-146a与hsCRP呈弱正相关,与IL-1呈强正相关。结论 miR-146a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RNA-146a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实 蒋科威 +1 位作者 卢杭桢 李锦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30例门诊与住院抑郁症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老年组90例,青中年组40例;所有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老年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30例门诊与住院抑郁症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其中老年组90例,青中年组40例;所有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进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相同,均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激越或迟滞、睡眠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临床相。两组患者就诊时均以躯体性不适为第一主诉,老年组患者伴发慢性躯体性疾病显著多于青中年组(P<0.01);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SDS和HAMD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合理选药,注意对症治疗,优先处理躯体性症状,可使老年人良好耐受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常规剂量的治疗。[结论]老年抑郁障碍仍以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为核心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是综合性医院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特点,应注意辨别;SSRIS与SNRZ抗抑郁治疗有效,老年人能耐受常规剂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老年患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
19
作者 翟丽华 王沙燕 +5 位作者 吴瑛 梁旭 杨纯玉 张阮章 王增英 胡玉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867-870,共4页
目的 探讨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这种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87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 目的 探讨培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对这种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87名无合并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名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CE基因I/D多态性。高血压组在接受培垛普利治疗12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 高血压组三个基因型亚组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对照组对应的三个基因型亚组比较均有显著减退(P〈0.01)。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对照组,具有DD基因型个体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均显著低于II型个体(P〈0.05)。在高血压组,培垛普利治疗后三个基因型亚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改善幅度DD〉ID〉II型,DD型或ID型与II型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培垛普利能逆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障碍,含有D等位基因的患者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吲哚类/治疗应用 高血压/药物疗法 肱动脉 内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